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碰瓷民法典

碰瓷民法典

發布時間: 2021-02-20 17:51:29

⑴ 為什麼不立法針對碰瓷

現在對碰瓷也打擊,就是有時取證難。需要對碰瓷進行認證。

⑵ 自製商品遭「碰瓷」具體情況是什麼

最近幾年,電子商務可謂發展迅猛,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開網店的行列。不過,與以前的網店相比,現在的一些網店有了些許不同,有不少網店出售的商品是店主自製的產品,比如糕點、保健食品等。

我們調查發現,有不少出售自製產品的網店沒有工商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其產品也缺失生產廠家、相關批准文號等信息。有不少人認為,此類網售自製產品屬於「三無產品」。

鄭寧:「三無產品」一般是指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以及無生產廠家、來路不明的產品。《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必須真實,並符合下列要求: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根據產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標明產品規格、等級、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稱和含量的,用中文相應予以標明;需要事先讓消費者知曉的,應當在外包裝上標明,或者預先向消費者提供有關資料;限期使用的產品,應當在顯著位置清晰地標明生產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使用不當,容易造成產品本身損壞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應當有警示標志或者中文警示說明。不符合上述規定的即屬於「三無產品」。

如果相關產品是廠家生產並進入流通或商家在出售中,消費者可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如果消費者已經購買了這樣的產品,則可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求賠償。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即「退一賠三」和底價五百元。

另外,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即「退一賠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葯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規定:因食品、葯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購買者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購買者明知食品、葯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仍然購買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賣家應保存相關證據,必要時尋求市場監管部門或者公安機關的幫助。

劉俊海:對這一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賣家確有失信違約行為,那麼就無從談賣家維權的事情。如賣家在網上銷售自己種植的食用農產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但也要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相關配套法規規章的規定,杜絕食品安全隱患,確保食品安全、無毒、無害,切實維護廣大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若商家與消費者發生糾紛,要盡量友好協商解決;協商未果的,可訴諸人民法院。

記者:就像剛才說的,出售自製產品的賣家,應按相關規定保障自己生產的產品無質量問題,保障消費者安全。同時,對於故意索賠買家的行為,應如何規范?

鄭寧:對於「打假人」應區別情況對待,通過合理配置利益機制、行政機關的裁量執法、司法機關的法律適用,對其行為加以規范。對於那些純公益性的「職業打假人」,可以引導其成為消費者協會的合作夥伴,共同推動消費者保護法治的進步;對於那些純粹以營利為目的的打假人,則不應支持,構成違法犯罪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劉俊海:疑假買假者要學會依法、理性、科學、文明維權,不要把維權行為變成侵權行為甚至犯罪行為,包括損害商業信譽罪。例如,倘若買假者向法院提起天價索賠的巨額請求,但未獲法院支持,則消費者預付的巨額案件受理費亦由原告自己承擔。不過,我認為,只要疑假買假打假行為在法律框架內進行,准確定位法律角色,嚴格恪守法治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就應該受到全社會的尊重與肯定。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更希望經營者慎獨自律,見賢思齊,自覺告別制假售假、坑蒙拐騙的失信行為。

⑶ 不小心撞死碰瓷的人,需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來可以不承擔法律 責任自,但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一、需要有證據證明死亡者是故意碰瓷且侵害人採取措施得當;
二、需要證明侵害人無不當、無過錯、無故意致人傷害的意識與行為。

法律依據:
《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二項規定「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七十六條規定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

⑷ 中國刑法,民法有法規界定一人醉亡,全桌擔責的法律嗎

醉酒死亡,同桌勸酒的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中級人民法院有參考性案例。樓主問的是民法范疇,不涉及刑事犯罪。

⑸ 被人碰瓷做好事反被誣告,可以反告碰瓷者嗎

根據《民法通則》,可以起訴誣告方侵犯名譽權及要求精神損失賠償。

⑹ 民法總則頒布的過程說明了什麼

民法總則的誕生不僅抄意味著我國民事法律制度進入「民法典時代」,同時,也意味著公眾的基本權利將得到更多的保障。
例如:「出手救人造成損害是否需要賠償」,近些年,碰瓷一詞可謂是火熱,令人「聞風喪膽」,而民法總則的誕生將有效遏制此種情況的產生,改善社會風氣,令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發揚我國樂於助人的優良傳統。
同時,站在經濟角度而言,民法總則的誕生,能夠有效改善社會發展環境,令誠信經營更為有利,帶動資本市場以誠信為根本的發展氛圍,有利於經濟平穩發展,實現穩中求進的戰略方針。

⑺ 有關「碰瓷」的司法(法律)解釋

所謂「碰瓷」,是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實踐中,一些不法分子有的通過「設局」製造或者捏造他人對其人身、財產造成損害來實施;有的通過自傷、造成同夥受傷或者利用自身原有損傷,誣告系被害人所致來實施;有的故意製造交通事故,利用被害人違反道路通行規定或者酒後駕駛、無證駕駛、機動車手續不全等違法違規行為,通過被害人害怕被查處的心理來實施。

有的在「碰瓷」行為被識破後,直接對被害人實施搶劫、搶奪、故意傷害等違法犯罪活動等。此類違法犯罪行為性質惡劣,危害後果嚴重,敗壞社會風氣,且易滋生黑惡勢力,人民群眾反響強烈。為依法懲治「碰瓷」違法犯罪活動,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根據刑法、刑事訴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的規定,制定本意見。

(7)碰瓷民法典擴展閱讀:

實施「碰瓷」,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賠償,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以詐騙罪定罪處罰;騙取保險金,符合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規定的,以保險詐騙罪定罪處罰。

實施「碰瓷」,捏造人身、財產權益受到侵害的事實,虛構民事糾紛,提起民事訴訟,符合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規定的,以虛假訴訟罪定罪處罰;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⑻ 關於碰瓷我有話說論文

該不該做好人

關於社會「碰瓷」現象的調查成果展示——論文

該不該做好人

關於社會

碰瓷

現象的調查成果展示
——
論文

關於社會「碰瓷

現象

六年前,彭宇案的出現讓社會開始關注碰瓷現象;三年前的許雲鶴案
被認為是彭宇案的翻版,再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2010

12
月,
「最牛碰
瓷老漢」孫萬祥的宣判,更是讓人們驚訝一番,一手導演了
156
起「碰瓷」
詐騙案,老人成了危險品,好事不敢輕易做,人們害怕了!但去年「小悅
悅事件」的發生,再次引發社會思考:到底該不該做好人?

碰瓷是什麼意思呢?原來「碰瓷」屬北京方言,泛指一些投機取巧,
敲詐勒索的行為。據說,
「碰瓷

是清朝末年一些沒落的八旗子弟發明的。
這些人平日裏手捧一件

名貴

的瓷器(當然是贗品)
,行走於鬧市街巷。然
後瞅准機會,
故意讓行使的馬車不小心



他一下,
他手中的瓷器隨即落地
摔碎,於是瓷器的主人就

義正詞嚴

的纏住車主按名貴瓷器的價格給予賠
償。對這個基本上是趕時間的人進行訛詐(據說成功的機會很高)
。久而久
之,人們就稱這種行為為

碰瓷



碰瓷的招術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進步,現在由碰瓷衍生而來的騙術五
花八門,不可盡數

人們對碰瓷的關注是由彭宇案引發的。
2006

11

20
日,
26
歲的小
伙子彭宇扶起了摔倒在地的徐壽蘭老奶奶,並與隨後趕到的家人共同送其
前往醫院治療,且墊付了
200
元醫療費。但在事後,也就是
2007

1

12
日,徐壽蘭將彭宇訴至南京市鼓樓區法院,指認他將自己撞傷,並索賠包
括醫療護理費、殘疾賠償金和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共計
13.6
萬元。
7

4
日,
彭宇主動打電話給一位網站論壇版主,表示自己因做好事被誣告,將一個
老太扶起後反被起訴,希望媒體關注此事。
9

3
日,鼓樓區法院作出一審
判決,認定原、被告相撞事實,依據民法通則按公平責任分擔損失的原則,
判決被告彭宇承擔
40%
的民事責任,
給付原告徐壽蘭
4.5
萬元。
這件事引發
廣泛的社會討論。

無獨有偶。
2009

10

21
日上午,許雲鶴駕車沿天津市紅橋區紅旗
路由南向北行駛,在行駛到紅星美凱龍傢具裝飾廣場附近時,恰巧看見王
老太由西向東跨越路中心的護欄,後王老太倒地受傷。

2011

6

16
日,
天津市紅橋區人民法院就此事作出判決,許雲鶴被判決承擔
40%
的民事責
任,賠償王老太
108606.34
元,其中包括殘疾賠償金
87454.8
元。法院判決
的理由是,

不能確定小客車與王老太身體有接觸,也不能排除小客車與王
老太沒有接觸。被告發現原告時只有
4

5
米,在此短距離內作為行人的原
告突然發現車輛向其駛來,必然會發生驚慌錯亂,其倒地定然會受到駛來
車輛的影響


(引用)又是一件由好人好事引發的官司,又是一個好人被
判決須承擔民事責任,是不是碰瓷?敢不敢做好人?公眾疑惑了。
「老人咱
們扶不起」這是我們屢屢受傷後,發出的由衷感嘆,但這卻是何等的悲哀
與無奈!

其實「碰瓷」不是中國的「特產」
,在國外也有發生。其實好心助人最
後被告上法庭的事在美國也是時有發生,但他們為了能使好心人幫助他人
的這種美德和行為得到保護,做了好事不至於反而落下惹麻煩上身或被告
上法庭的結果,通過了《好撒瑪利亞人法》

以上講的都是做了好事卻反而惹來麻煩,那讓我們來看看去年的小悅
悅案。
2011

10

13
日,
2
歲的小悅悅(本名王悅)在佛山南海黃岐廣

該不該做好人

關於社會「碰瓷」現象的調查成果展示——論文

該不該做好人

關於社會

碰瓷

現象的調查成果展示
——
論文

佛五金城相繼被兩車碾壓,
7
分鍾內,
18
名路人路過但都視而不見,漠然
而去,最後一名拾荒阿姨陳賢妹上前施以援手,引發網友廣泛熱議。
2011

10

21
日,小悅悅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在零時
32
分離世。
(引用)

因為怕被訛詐,那我們就不做好事了嗎?我們以大人的多疑來無視一
個小孩單純的心,眼看著一個稚嫩的生命就從我們的指縫中逝去,而我們
的心是在內疚中顫抖,還是在自作聰明的感嘆。人情的冷漠,道德的淪喪,
是我們在屢屢受傷後披上的一層自我保護的盔甲,
還是本就隱藏在我們內心深處
的另一面!我們在思考,我們在反思。是的!碰瓷的現象在生活中屢見不鮮,一
個個好人被判,一個個陰謀的策劃者站在黑暗的角落裡數錢,這是怎樣的悲哀!
我們怕,怕了,但我們可以冷漠嗎?可以見死不救嗎
?
這樣的世界跟冰箱門里的
沒什麼兩樣,黑暗,冷冰,我們不要!

其實做好人不難,
我們需要講究一定方法。
比如說:
開車的朋友如果看到有
老人倒在馬路上,可以把車停在了離老人距離稍遠地方,走路過去攙扶老人。

而根據我們所做的社會調查之中,
70%
的人們願意幫助一個無助的老人
(不
知情情況下),而
30%
的人們應該是顧慮謹慎的,這應是他們社會見識廣泛,
閱歷豐富,害怕上當,受騙。

24%
的人們在了解類似於彭宇案的案例之後仍毅然選擇幫助別人。
36%
的人
看清情況再去,
16%
的人們在別人的帶動下去,僅僅
10%
的人們不相信。

其實人們還是樂善好施的,
富有同情心的,
不過那些坑騙好人的情況比比皆
是,讓大多數人望而卻步。

接近
90%
的人願意去看看或許一個人真的需要幫忙,
也說明人們不乏善心。

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面對小悅悅事件,
80%
的人
選擇報警,
20%
的人立刻幫忙,這又是為什麼呢
?
我像是怕幫了忙,小悅悅父母
卻賴在你的頭上,又被碰了瓷,這倒不妨為一種假設。

在文尾值得一提的是,之前提到的彭宇在前不久表示,在
2006

11
月發
生的意外中,
徐壽蘭確實與其發生了碰撞,
事後經法院調解,
他對結果表示滿意。
原來被騙的是我們,而這也必將惹起另一番熱議。

對於社會,我們要的是溫情,不是算計。我們呼喚,我們渴求,我們努力!

⑼ 國內碰瓷法律怎麼規定的

其實質屬於詐騙違法犯罪的一種表現形式,《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刑法》都有相關規定 。專
情節屬輕微,不構成犯罪的,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規定 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構成犯罪的,依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熱點內容
北大法律碩士考研科目 發布:2025-09-16 05:03:21 瀏覽:615
法與社會主義道德的關系是 發布:2025-09-16 05:01:58 瀏覽:969
法院放款單 發布:2025-09-16 04:20:57 瀏覽:32
法律知識搜題app 發布:2025-09-16 04:04:24 瀏覽:920
2017法律碩士新增院校 發布:2025-09-16 03:50:52 瀏覽:237
學前教育政策法規概論 發布:2025-09-16 03:48:34 瀏覽:134
勞動法繳納社會保險的規定 發布:2025-09-16 03:42:25 瀏覽:53
社會生活環境雜訊排放法 發布:2025-09-16 03:41:30 瀏覽:81
法院退款委託書 發布:2025-09-16 03:40:57 瀏覽:552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五條 發布:2025-09-16 03:18:35 瀏覽: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