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的訴訟期
1. 民事訴訟時效的規定有哪些
民事訴訟時效的規定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里規定的,可從1年到20年不等專。
根據《中華人屬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1)民法的訴訟期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九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訴訟時效中斷,從中斷、有關程序終結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一)權利人向義務人提出履行請求;
(二)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
(三)權利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
(四)與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2. 民法的訴訟時效是多少年
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回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答債務人獲得訴訟時效抗辯權。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3. 民法通則對訴訟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版權利,當權時效期間屆滿時,債務人獲得訴訟時效抗辯權。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4. 關於民法訴訟時效的問題
第一屆司法考試考來題
限制行自為能力人致他人損害的責任承擔。《民通意見》規定——侵權行為發生時行為人不滿18周歲,在訴訟時已滿18周歲,並有經濟能力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為人沒有經濟能力的,應當由原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