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危險共同體刑法

危險共同體刑法

發布時間: 2021-02-21 07:11:47

刑法裡面的危險共同體是什麼,可以舉個例子嗎盡量說詳細點。

「危險共同體」判例隱憂文/吳夏雄 ​​登山隊全體成員彼此之間,基於相互信賴、依存、安全、照顧之「保證人地位」,具備互相扶持與排除危難的義務。

最近判決的能高安縱走邱垂坤死亡事件,其領隊和二名陪伴隊員,於去年六月原被南投地檢署以過失致死罪名起訴,歷經年餘之審理,日前南投地方法院刑事判決,領隊因過失致死被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得易科罰金,緩刑三年,另二名陪伴者判定無罪。其他先行下山離去之八名隊員,亦涉有過失罪嫌,移請檢察官另案偵辦。

對周遭的人多一點關心
乍聞之下,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二名高齡山友經法院認定,他們眼見邱某行進速度較慢,已一路相伴,確有盡力照顧、扶持之事實。後因邱某敦促二名隊員先行下山請求直升機救援,這二位山友才趕下山報案求援,因此諭知無罪,還其清白。
憂的是領隊因過失致死被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其他先行下山離去之八名隊員,亦涉有過失罪嫌。法院判決之理由系依據刑法第十五條之規定,認定登山隊成員之間,為達特定之目的,組成之彼此信賴互助,並互負排除危難義務之團體,彼此之間均互居於保證人之地位,並互成危險共同體。對於登山活動中發生危險之可能性,法律上有防止其發生之義務,能防止而不防止者,與因積極行為發生結果者同。
因此認定領隊及其他八位隊員,於萬大南溪營地扎營時,未見死者及二名陪伴隊員抵達營地會合,卻無任何回尋、救援或連系搜救之措施,並於抵達終點奧萬大游樂區即搭車離去。顯然違反基於不純正不作為犯之危險共同體保證人義務之行為,未盡應注意之義務。

隊友不只是隊友
法院認定連續數日之登山活動,對於任何參與登山之成員,無論上登、下爬之身體活動安全,抑或持續於山區行進之體力負荷,均構成相當程度之挑戰,所以對於參與登山之人,其生命、身體之安全較諸一般日常活動均具有更高之風險,而為完成該等危險性較高之登山活動,因此登山隊系所謂「危險共同體」,登山隊全體成員彼此之間應為相互信賴、依存、安全、照顧之「保證人地位」。
這種判例勢必影響往後登山隊成員間的相互關系。
上述判決之理由,足以讓我們警惕與深思。一個登山隊確實應有「危險共同體」之體認,全體成員彼此之間理應相互照顧。
然而當今登山隊之組成,常是呼朋喚友組成的,更多是招募隊員臨時組! 成的,這樣的隊伍,根本難有患難與共之意識,一旦發生意外,責任推給領隊,隊員只是一貫跟我無關之冷漠,這樣的隊伍就犯了未盡應注意之義務,疏乎了原本應有的行為舉措,尚不知所以然。

團隊倫理
登山固然只是一種休閑、健身之活動,活動期間,隊員之安全,以及狀況之應變,雖為領隊及向導之職責,但隊員之間相互照顧扶持之倫理更是重要。
衡諸前述之法院判決,由法律精神觀之,登山原屬高風險活動,登山隊的組成更具有危險共同體之性質,隊友間彼此更具有保證人之法律地位,因此應具備互相扶持、照顧及排除危難之義務。為登山活動安全的永續推展,願以此共勉之。
圖1.登山隊全體成員一起登山,大家就是生命共同體。

❷ 法律上危險共同體含義,請舉例說明,謝謝

比如相約一起登山、探險的一群人就是一個危險共同體,相互間具有救助的法定義務,若因未盡到救助義務導致人員死亡,構成犯罪。

❸ 刑法危險共同體是什麼為什麼風景漂流區不算

危險共同體,是指危險狀況下或可能存在潛在危險狀況下的群體。刑法討論危險共同體的問題內,主要是容討論危險共同體在危險發生時的救助義務是否有「保證人」的地位,也就是說危險共同體能不能成為不作為犯罪的義務來源。比如驢友集體出遊即為危險共同體。
風景區的漂流活動是有組織的,由專人管理,以營利為目的的旅遊項目,屬於公共場所,組織者應該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並承擔因安保責任缺失帶來的法律責任,不必由遊客互相間承擔法律責任。所以風景漂流區不屬於危險共同體。

❹ 一起喝酒算不算危險共同體

一起喝酒,如果是拼酒,就是危險共同體。一旦有問題,誰都逃脫不了干係。

❺ 刑法裡面的危險共同體是什麼,可以舉個例子嗎

法,就可以調制出不同的風味來,這是最簡單的烹飪常識.比如丈夫在妻子生日那天獻上回一束水靈的玫瑰花兒答,在妻子的腮邊印上甜蜜吻痕的同時,再對妻子說:「老婆,我愛你」於是從妻子嘴角邊遺漏出帶有皺紋如同少女般的嗔怪:「去,怎麼還這么肉麻」的表情里,再品味一次年輕時初戀的情懷.以至能夠信心十足著進行完美愛情的接力賽,彼此相攜到老.有了這樣完美的愛情,我想即使有一天,兩個人佇立站黃昏的夕陽下,戴著滄桑的老花鏡,咀嚼著歲月的牙齒,仍能品出完美愛

❻ 什麼是危險共同體什麼是第三人專屬負責領域

危險共同體,是指危險狀況下或可能存在潛在危險狀況下的群體。刑法討論危險共同體的問題,主要是討論危險共同體在危險發生時的救助義務是否有「保證人」的地位,也就是說危險共同體能不能成為不作為犯罪的義務來源。比如驢友集體出遊即為危險共同體。

第三人專屬負責領域,犯罪結果的客觀歸責, 結果存在於構成要件效力范圍之內,即在行為人負責領域,結果出現於第三人專屬負責領域,不可歸責於行為人。如交通肇事致被害人腿骨折,送入醫院後因麻醉師麻醉失當而死亡。

(6)危險共同體刑法擴展閱讀:

保護義務:

生命權的優先價值須從相對方的保護義務體現出來。保護生命權的義務不能僅限於結果義務還應包括那些嚴重危及身體健康安全的行為義務,無論侵害生命權之死亡結果既遂或未遂,只要行為上存在害及生命的可能或目的,均屬於違反了保護生命權的義務。

這些義務可分為公法上的保護義務及私法上的保護義務。這些保護義務既包括了消極的不作為義務,也包括了積極的救助義務。以下側重分析積極的保護義務。

公法義務:所有的國家機關都應當積極地保護生命.在立法上,涉及生命權的立法應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法律,所謂「撞了白撞」的法規不應產生法律效力。國家應盡量廢除死刑,不得已保留的死刑制度中應避免出現「對非暴力犯罪行為適用死刑」的狀況.在司法上。

❼ 刑法總則問題,理論分析要詳細過程,謝謝

你好

你可以聽一下劉鳳科的刑法總則啊,應該是復習司法考試吧版

我是去年復習的,現在忘得差不權多了

記得有兩個案例吧,一個是兩個成年人一起去漂流,然後船給翻了,一人落水,另一人並無救助義務,這個案例跟你的問題蠻相似的。我的意見是另一個獵人沒有救助義務。

還有一個案例就是登山的團體,發生雪崩,其他人員應該救助被困人員,否則是不作為的犯罪。

因為是個危險共同體了

主要還是分析這個義務來源,是否有義務嘛。劉鳳科講得還是蠻多的,還有一個經典的,就是獵人上山看見棄嬰,見死不救,不構成不作為犯罪,拿回家了,又不管的,就是不作為犯罪了。

不是很肯定,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❽ 德國刑法學總論的目錄

刑法學是最精確的法學(譯者序) 獻辭中文版序言第三版序言第一版序言縮略語索引第一章基礎第1節 形式意義上的刑法。定義和界一、懲罰(刑罰和保安處分)作為刑法的形式定義標准和二元制懲罰制度二、作為公法的刑法。紀律處分,罰款和秩序性措施作為非刑事性懲罰三、附屬刑法四、作為全體刑法科學部分領域的實體刑法;全體刑法科學中的不同分支五、實體刑法的總論部分第2節 實體的犯罪概念。作為輔助性法益保護方法的刑罰及其與其他類似性懲罰在內容上的界限一、實體的犯罪概念二、作為刑事可罰性條件的法益侵害三、過去各種法益定義的失當四、從憲法中引導出的法益概念五、法益概念的可變性六、法益保護的界限問題七、危險刑法,風險刑法,通過刑法對未來的保護:法益保護的終結? 八、法益和行為對象九、沒有法益保護的刑事法律是沒有意義的嗎? 十、立法者能否承擔懲罰侵害法益行為的義務? 十一、法益保護的輔助性十二、文獻中的不同觀點十三、刑罰與其他類似懲罰手段在內容上的界限第3節 刑罰與保安處分的目的與正當化一、刑罰的目的;刑罰理論二、保安處分的目的與界限;刑罰與保安處分的關系三、賠償作為刑法上的第三條道路? 第4節 1871年以來的德國刑法改革一、1871年的帝國刑法典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發展三、魏瑪共和國時代的改革工作四、納粹時代五、改革工作的重新進行六、「1962年草案」和「選擇性草案」 七、1969年以來的改革立法工作八、改革的內容第5節 法治原則與刑法的解釋和在時間上的適用之間的關系一、沒有法律就沒有犯罪和刑罰二、法治原則的四項作用三、關於法治原則的歷史與國際性適用四、法治原則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的國家理論性和刑法性根源五、解釋與禁止類推六、禁止作為刑罰基礎和使刑罰嚴厲的習慣法七、禁止溯及既往和刑法在時間上的適用八、禁止不確定的刑法和刑罰第6節 行為刑法和行為人刑法一、概念性說明。在現行法律中占支配趨勢的行為刑法二、弗蘭茨.馮.李斯特及其繼承者的行為刑法和行為人刑法三、30年代的行為人刑法趨勢。生活方式罪責。犯罪學和規范性行為人類型四、現行法律中的行為刑法和行為人刑法第7節 刑法信條學和刑法體系。一般犯罪理論的基本問題一、信條的任務和刑法的系統學說二、刑法體系的基本概念三、新近犯罪理論的歷史發展四、傳統刑法體系的成就和局限性;刑法信條學的體系性思考和問題性思考五、目的論和刑事政策性的體系性建議的基礎第二章 行為、輕罪、重罪第8節 行為一、行為概念的任務二、刑法信條學發展中的行為定義。闡述與批判三、人格的行為概念第9節 輕罪和重罪一、關於區分的歷史二、現行法律中的規定和實踐意義三、現行法律中「抽象」理論的實現及其在罪刑法定基本原則中的基礎四、界限劃分問題第三章 行為構成第10節 行為構成的理論一、體系性行為構成,保障性行為構成,錯誤性行為構成二、關於行為構成作為體系范疇的發展三、行為構成和違法性的關系四、社會恰當性和排除行為構成五、開放的行為構成和評價總體構成行為的特徵六、客觀的行為構成和主觀的行為構成七、行為構成中的行為無價值和結果無價值八、行為構成的種類第11節 歸責於客觀行為構成第一、因果關系的理論一、關於因果概念在自然科學和哲學上的困難性二、等值理論(條件理論) 三、等值理論的具體問題四、適當理論和意義重大理論第二、進一步歸責於客觀行為構成一一、侵害性犯罪二、危險性犯罪第12節 故意和行為構成錯誤。在因果關系偏離時歸責於故意一、故意的基礎和表現形式二、行為構成錯誤三、在因果關系偏離時對故意的歸責第13節同意一、關於同意的理論地位二、作為排除行為構成根據的同意三、缺乏或者限制同意可能性的行為構成四、同意的宣告、對象、時間和撤消五、理解能力六、同意中的代理人七、同意中的缺乏意志八、關於同意存在的錯誤或者同意不存在的錯誤第四章 違法性第14節 不法理論的基本問題一、違法性和不法二、形式違法性和實質違法性三、被害人信條學和實質性不法四、不法和無法領域五、違法性和法制的統一六、關於正當化根據的體系化七、正當化根據的競合八、正當化的錯誤問題九、正當化根據的作用十、具體正當化根據的表現和劃分第15節 緊急防衛一、緊急防衛權的基本原則二、關於緊急防衛權的歷史發展三、緊急防衛中的攻擊四、攻擊的違法性五、攻擊正在進行六、具有緊急防衛能力的利益七、防衛的必要性八、緊急防衛的要求性九、主權行為和緊急防衛權十、緊急幫助十一、限制在攻擊者及其法益上的緊急防衛十二、防衛的意志作為主觀性正當化因素? 第16節 正當化緊急狀態和相關案件第一、第34條的基本規定一、當前緊急狀態權的發展二、緊急狀態的危險三、利益沖突中的權衡四、適當性條款五、正當化緊急狀態的其他問題第二、民法中的攻擊性緊急狀態,《德國民法典》第904條第三、民法中的防衛性緊急狀態,《德國民法典》第228條第四、正當化的義務沖突第五、類似緊急狀態的狀況第六、《德國基本法》第20條第4款的抵抗權第17節 職務權和強制權;官方的批准第一、職務承擔者的侵犯權第二、違法而又有約束力的命令第三、代替公共機關所為的行為一、臨時羈押二、自助權第四、責打權一、私人責打權二、老師有責打權嗎? 第五、官方的批准第18節 出於允許性風險的正當化根據第一、推定的同意一、正當化根據的結構二、推定同意的輔助性三、自私行為中的推定同意? 四、確定推定意圖的標准五、錯誤和審查義務第二、合理利益的利用一、關於第193條的結構二、作為正當化根據的合理利益的利用三、第193條沒有超越侮辱行為構成的擴展四、利用合理利益的具體條件第三、藝術自由一、作為獨立正當化根據的藝術自由二、根據《德國基本法》第5條第3款產生的正當化根據的條件第五章 罪責和責任第19節 責任原理的基本問題一、罪責和預防必要性作為刑法責任的條件二、從心理性罪責概念到規范性罪責概念三、關於規范性罪責概念的批評四、刑法中罪責的內容性規定(實質性罪責定義) 五、刑罰基礎的罪責和量刑的罪責六、排除罪責的根據和免責的根據? 七、構成行為責任的毛拉赫原理八、構成行為罪責和生活方式罪責第20節 罪責能力第一、成年人的罪責能力一、法律規定的基礎二、生物學和心理學的連接性診斷結果三、理解能力和控制能力四、重大減弱的罪責能力第二、孩子和青少年的罪責能力第三、原因自由行為第21節 禁止性錯誤一、禁止性錯誤的規則。信條性發展和法政策難題二、不法意識的對象三、不法意識的表現形式四、禁止性錯誤的意識形式五、有條件的不法意識六、禁止性錯誤的可避免性七、禁止性錯誤的法律後果八、禁止性錯誤的特殊規則第22節排除責任的緊急狀態和類似案件第一、第35條的緊急狀態一、有關規定的體系性位置和目的論內容二、當前無法用其他方法避免的危險三、能夠在緊急狀態中保護的法益四、享有特權的人員范圍五、避免危險的行為六、根據第35條第1款第2項拒絕排除責任七、對緊急狀態情況的錯誤認識八、緊急狀態行為的參與人第二、第33條的緊急防衛超過限度一、有關規定的體系性位置和目的論內容二、排除責任的沖動三,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超過緊急防衛限度四、集中的和擴展的緊急防衛超過限度五、對無關的第三人造成的損害六、防衛挑撥狀態下的緊急防衛超過限度七、假想的緊急防衛超過限度八、第33條可以類推地適用於其他對正當化基礎的超越? 第三、良心行為一、德國基本法第4條作為刑法判斷的基礎二、良心行為承擔的刑事可罰性後果三、免除刑罰的良心行為在體繫上的分類第四、民事性不服從第五、在分則中排除責任的根據一、具體案件二、這類案件的信條學討論第六、超法規的排除責任一、非過分要求性作為超法規的免責基礎? 二、危險共同體作為排除責任的基礎三、選擇較小的惡作為排除殺人責任的根據? 第六章 其他刑事可罰性的條件第23節 刑事可罰性的客觀條件和排除刑罰的根據一、超然於責任之外的刑事可罰性條件。設問與舉例二、第四個犯罪范疇在主導理論中的過分擴展三、刑事可罰性的客觀條件和排除刑罰的根據作為刑法之外居於優先地位的目的設定的情況四、其他方案五、在程序性條件中的刑事可罰性條件和排除刑罰根據的界限六、展望。在程序法中的刑法和刑法外的目的設定第七章 過失第24節 過失前言第一、行為構成一、從罪責形式到行為構成的犯罪類型一二、過失性舉止行為的標准三、創設不允許危險的具體化四、關於行為構成性保護范圍的具體化五、過失性標準的一般化或者個別化? 六、無意識和有意識的過失七、過失犯罪的主觀和客觀行為構成八、故意、輕率、簡單和微小的過失作為不法和罪責的等級層次九、過失犯罪和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第二、違法性一、原理性困難二、緊急防衛三、緊急狀態四、推定的同意和同意第三、罪責和責任一、排除罪責的一般根據二、排除罪責的補充根據人名一覽表內容索引
·查看全部>>

❾ 旅遊在刑法上有無救助義務 是不是在刑法上 和民法上 義務不同

你好
旅遊的話,如果不是緊密聯系的危險共同體,一般沒有刑法上的救助義務,
如簽訂生死協議的登山隊,有救助義務,一般的出遊夥伴,沒這么高的救助義務的,
還是要具體分析,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❿ 驢友之間在刑法上有無救助義務

這個是有有的,這是基於先前行為導致的救助義務。通說認為驢友結伴遊行,就形成了一種在途中相互幫助的關系,所以有救助義務。但是這種救助義務不能超過合理的限度,也就是不能強人所難。

熱點內容
勞動法的產生 發布:2025-09-16 00:50:02 瀏覽:684
刑法實訓目的 發布:2025-09-16 00:41:25 瀏覽:686
假離婚生二胎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00:29:15 瀏覽:628
仲裁裁決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可以 發布:2025-09-16 00:28:18 瀏覽:681
民法典話 發布:2025-09-16 00:27:31 瀏覽:2
司法調解申請書 發布:2025-09-16 00:27:31 瀏覽:443
盜用公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00:26:12 瀏覽:140
公司欠薪能追究公司實際經營者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00:20:31 瀏覽:882
社會學網路分析法 發布:2025-09-16 00:08:33 瀏覽:17
德川酷刑法 發布:2025-09-15 23:50:03 瀏覽: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