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共和國民法典內容

共和國民法典內容

發布時間: 2025-09-15 15:18:00

民法典1134條至1139條規定的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1134條至1139條規定的內容主要是立遺囑的方法,常見的有自書遺囑,公證遺囑,錄音錄像遺囑等,最新的規定是還可以列印遺囑,但是列印遺囑也要求有兩位以上見證人在場。

一、民法典1134條至1139條規定的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條 【自書遺囑】自書遺囑由遺囑人親筆書寫,簽名,註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條 【代書遺囑】代書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由其中一人代書,並由遺囑人、代書人和其他見證人簽名,註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條 【列印遺囑】列印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遺囑每一頁簽名,註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條 【錄音錄像遺囑】以錄音錄像形式立的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錄音錄像中記錄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條 【口頭遺囑】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立口頭遺囑。口頭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危急情況消除後,遺囑人能夠以書面或者錄音錄像形式立遺囑的,所立的口頭遺囑無效。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條 【公證遺囑】公證遺囑由遺囑人經公證機構辦理。

二、遺囑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條 【遺囑的實質要件】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

遺囑必須表示遺囑人的真實意思,受欺詐、脅迫所立的遺囑無效。

偽造的遺囑無效。

遺囑被篡改的,篡改的內容無效。

被繼承人計劃立遺囑的話,可以根據當時的情況自行選擇立遺囑方式,但如果不是情況危急,不能訂立口頭遺囑。而且不管選擇以哪種方式立遺囑,遺囑的內容都必須是被繼承人真實的意思表示。

⑵ 《民法典》第1042條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042條規定如下:
嚴禁包辦、買賣及其他干擾婚姻自由的行為;
禁止以婚姻之名進行財物要求或借貸;
杜絕重婚;
明確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以及家庭暴力現象的發生;
堅決抵制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條
本編調整因婚姻家庭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一千零四十二條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
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⑶ 民法典1064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條:
1、夫妻雙方共同簽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2、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下列財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1、一方的婚前財產;
2、一方因受到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者補償;
3、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
4、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5、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綜上所述,男女雙方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共同財產、個人財產的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相對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清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條
夫妻雙方共同簽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⑷ 我國民法典第566條規定內容是什麼

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條的規定,合同解除後,未履行部分將終止履行。已履行部分,當事人可以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要求恢復原狀或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請求賠償損失。
2. 若合同因違約而被解除,解除權人可以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除非當事人之間有其他約定。
3. 在主合同解除後,擔保人仍需根據擔保合同的約定,對債務人應承擔的民事責任履行擔保責任,除非擔保合同中有其他規定。
4. 當事人一方依法主張解除合同時,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若通知中規定債務人在一定期限內不履行債務則合同自動解除,且債務人在該期限內未履行債務,合同自通知規定的期限屆滿時解除。
5. 若對方對解除合同有異議,任何一方當事人均可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解除行為的效力。當事人一方未通知對方而直接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請求解除合同,若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該主張,合同自起訴狀副本或仲裁申請書副本送達對方時解除。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列舉了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一方明確表示或不履行主要債務、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未履行、遲延履行債務或其他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對於以持續履行為內容的不定期合同,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需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

熱點內容
婚姻法期貨 發布:2025-09-15 15:56:13 瀏覽:229
保健產品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5 15:37:06 瀏覽:955
共和國民法典內容 發布:2025-09-15 15:18:00 瀏覽:704
吳江法院法官電話 發布:2025-09-15 15:10:40 瀏覽:872
人民法院審理一案件 發布:2025-09-15 13:58:08 瀏覽:302
耿寶建律師 發布:2025-09-15 13:51:45 瀏覽:72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發布:2025-09-15 13:17:46 瀏覽:742
2013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下載 發布:2025-09-15 13:06:06 瀏覽: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9-15 12:45:50 瀏覽:396
勞動法十年員工 發布:2025-09-15 12:45:47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