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國際爭端的司法解決

國際爭端的司法解決

發布時間: 2021-02-21 10:05:43

❶ 解決國際爭端的司法類國際條約有哪些

處理國際經濟爭端的法律規范主要有國際法和國內法兩部分規范構成。國際法規范主要指國際社會為了處理國家之間,國家和私人之間或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的經濟爭端而簽訂的國際條約,這類條約可以大致分為三類: 1.處理國際經濟爭端的雙邊國際條約
國際條約指國家間締結的以國際法為准則的國際書面協定。其中在兩個國家之間締結的條約為雙邊國際條約,而在多個國家之間締結的國際條約為多邊國際條約。
解決國際經濟爭端是許多雙邊國際條約的重要內容之一,許多雙邊條約都對此進行了規定。前述的雙邊投資條約中一般都包含有處理國際經濟爭端的內容,比如依據中國和法國之間的雙邊協定,投資爭端應該盡可能通過和解解決;如果六個月未能達成和解,則可以向東道國行政當局申請或向東道國法院提起訴訟解決。
2.處理國際經濟爭端的專門性國際多邊條約
處理國際經濟爭端的專門性條約主要是指前述的1965年簽訂的《解決國家和他國國民間投資爭端公約》(《華盛頓公約》),以及世界貿易組織章程附件二(《關於爭端解決規則和程序的諒解書》)等。這類國際條約一般都規定仲裁或其他特別的爭端解決方式,而世界貿易組織所規定的爭端解決機制是目前國際上極富特色和具有很大權威的爭端解決機制。
3.處理國際經濟爭端的司法和仲裁條約
在司法方面,主要的條約包括1945年的《國際法院規約》,該條約對於解決國際爭端做了較全面的規定;1954年的《民事訴訟程序公約》,1965年的《民商事案件中訴訟和非訴訟文書的國外送達公約》以及1970年的《民商事案件中外國判決的承認和執行公約》等。
在仲裁方面,主要的條約包括1899年和1907年的《海牙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公約》,1927年的《關於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日內瓦議定書》,1958年的《承認與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以下簡稱為《紐約公約》)等。目前《紐約公約》是國際仲裁領域最有影響的國際公約,它在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條件和請求執行的程序,對促進當事人採取仲裁方式解決爭端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中國已經於1987年1月22日加入該公約,但提出了兩項保留,即「互惠保留」和「商事保留」。
各國立法普遍主張對本國境內的國際經濟爭端享有管轄權,對於某些類別的國際經濟爭端,有些國家在其立法中明確規定必須由本國法院管轄法院,或只允許適用本國法律。
一般而言,國內法中關於國際經濟爭端處理的規范主要是仲裁法規范,它既可以表現為專門的仲裁法,也可以是存在於程序法中的關於仲裁的法律規范。有些國家的仲裁法還就調解程序作了規定。

❷ 國際爭端強制解決辦法有哪些

國際爭端強制解決方法國際爭端非強制解決方法一、談判與協商 談判是爭端當事國就其爭端直接進行交涉,交換意見以求解決的方式。

❸ 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法律方法包括哪些

1,國際法原則,是指被各國公認的、具有普遍意義的、適用於國際法一切效力范圍內的、構容成國際法基礎的國際法原則。
2,聯合國憲章原則:《聯合國憲章》被認為是聯合國的基本大法,它既確立了聯合國的宗旨、原則和組織機構設置,又規定了成員國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以及處理國際關系、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遵守聯合國憲章、維護聯合國威信是每個成員國不可推脫的責任
3,調停斡旋:
調停:是—種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方法,即作為第三方的調停都為了爭端當事國而直接參與當事國之間的談判,向當事國提出實質性的建議作為談判的條件,盡力調和,折衷爭端各方對立的主張和要求,緩和或平息他們之間的敵對情緒,使爭端雙方達成協議。斡旋是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方法之—。由第二方為爭端當事國提供有利於他們接觸和談判的便利條件,提出自己的建議或轉達各方的意見。從而促使當事國開始談判或者重開業已停止的談判。但斡旋者不參加當事國的談判。在外交實踐中和國際公約中,從事斡旋的三方,一般都是國家。其程序有時是爭端當事國一方委託第三方,有時是第三方自願進行斡旋。
4,擱置爭議原則,爭端當事國為其友好合作發展需要,將現在爭端不予解決的一種解決爭端方法。

❹ 解決國際爭端的法律方法的內涵及特點

《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是一本法學學術叢書,2008年12月1日由中國法學學術叢書出版社出版,作內者是容葉興平。《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是現代國際法上的一項重要制度。關於這項制度的研究工作各國早已有人在進行了。然而,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這項制度自身的發展提出了許多新問題,需要進一步加以回答。

❺ 解決國際爭端的法律方法的涵義及特點

《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是一本法學學術叢書,2008年12月1日由中國法學內學術叢書出版容社出版,作者是葉興平。《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是現代國際法上的一項重要制度。關於這項制度的研究工作各國早已有人在進行了。然而,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這項制度自身的發展提出了許多新問題,需要進一步加以回答。"

❻ 簡述解決國際爭端的法律方法的涵義及特點

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是現代國際法上的一項重要制度。關於這項制度的研究工作各國早已有人在進行了。然而,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這項制度自身的發展提出了許多新問題,需要進一步加以回答。《和平解決國際爭端(修訂本)》正是著重圍繞其中的若干問題來展開的。全書在體繫上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概論(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二部分是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法律基礎(第四章至第五章),第三部分是法律、政治解決爭端的基本程序(第六章至第十章)。在概論部分,作者就國際爭端的性質、國際爭端解決辦法的歷史發展,以及有關解決爭端問題的理論研究狀況等進行了探討。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和平解決國際爭端(修訂本)》的主體部分,分為三個層次。首先,作者討論了構成這項制度的法律基礎——「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在討論過程中,追溯了該原則提出、確立和發展的軌跡,分析它的內涵,並對其理論和實際意義進行了評估。作者認為,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既是實現聯合國宗旨的重要途徑和各國友好往來與合作的法律保障,又是避免國際矛盾升格為武裝沖突乃至戰爭的最重要手段;同時,這項原則也為現代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各種程序的順利發展開辟了道路。其次,《和平解決國際爭端(修訂本)》全面考察了當代國際關系中普遍適用的各項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程序。其中包括仲裁、司法解決、斡旋、調停、調查、調解、聯合國與區域辦法以及談判,等等。書中一般地論述了每項程序的工作原理,重點剖析各自存在的主要問題,尤其把注意力放在改進和完善它們的出路上。對於作為基本法律程序的仲裁和司法解決,還分別就其賴以進行運作的法庭和管轄權等問題進行了透視。作者指出,仲裁程序發展的理想途徑是法庭技術上的專業化,組成法庭的仲裁員知識上的專業化以及仲裁管轄爭端范圍的進一步拓展。同時,法院法官的結構問題、法院管轄權問題和法院運行機制問題,是國際法院急待解決的主要問題。對於各項「非法律第三方介入」程序,作者特別概括了它們所共同具有的幾個方面的特殊價值。對於聯合國、區域辦法和談判等程序的研究,作者藉助若干案例闡述了這些程序的運作和技術上的特點。最後,《和平解決國際爭端(修訂本)》基於對現存各項和平解決爭端程序的認識,重點對最近發展的一項新的解決國際爭端程序——協商——做出理論的概括和實踐分析。在對協商程序研究中,作者具體從基本認識著手,探索有關國際立法對協商這種人類基本行為方式發展形成為一項解決國際爭端程序過程所起的推進作用。作者提出了協商解決國際爭端的四項法律原則,比較了各種協商的形式,並從多邊協商和雙邊協商角度對各國協商解決國際爭端的實踐進行了概括和分析。另外,還對協商程序的特殊意義以及促進協商程序發展條件作了探討。這些都是為了進一步肯定協商程序並以此進一步引起人們對這一正在發展中的新的解決國際爭端程序的重視。

❼ 國際經濟爭端的處理國際經濟爭端的國際法律規范

處理國際經濟爭端的法律規范主要有國際法和國內法兩部分規范構成。國際法規范主要指國際社會為了處理國家之間,國家和私人之間或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的經濟爭端而簽訂的國際條約,這類條約可以大致分為三類: 1.處理國際經濟爭端的雙邊國際條約
國際條約指國家間締結的以國際法為准則的國際書面協定。其中在兩個國家之間締結的條約為雙邊國際條約,而在多個國家之間締結的國際條約為多邊國際條約。
解決國際經濟爭端是許多雙邊國際條約的重要內容之一,許多雙邊條約都對此進行了規定。前述的雙邊投資條約中一般都包含有處理國際經濟爭端的內容,比如依據中國和法國之間的雙邊協定,投資爭端應該盡可能通過和解解決;如果六個月未能達成和解,則可以向東道國行政當局申請或向東道國法院提起訴訟解決。
2.處理國際經濟爭端的專門性國際多邊條約
處理國際經濟爭端的專門性條約主要是指前述的1965年簽訂的《解決國家和他國國民間投資爭端公約》(《華盛頓公約》),以及世界貿易組織章程附件二(《關於爭端解決規則和程序的諒解書》)等。這類國際條約一般都規定仲裁或其他特別的爭端解決方式,而世界貿易組織所規定的爭端解決機制是目前國際上極富特色和具有很大權威的爭端解決機制。
3.處理國際經濟爭端的司法和仲裁條約
在司法方面,主要的條約包括1945年的《國際法院規約》,該條約對於解決國際爭端做了較全面的規定;1954年的《民事訴訟程序公約》,1965年的《民商事案件中訴訟和非訴訟文書的國外送達公約》以及1970年的《民商事案件中外國判決的承認和執行公約》等。
在仲裁方面,主要的條約包括1899年和1907年的《海牙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公約》,1927年的《關於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日內瓦議定書》,1958年的《承認與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以下簡稱為《紐約公約》)等。目前《紐約公約》是國際仲裁領域最有影響的國際公約,它在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條件和請求執行的程序,對促進當事人採取仲裁方式解決爭端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中國已經於1987年1月22日加入該公約,但提出了兩項保留,即「互惠保留」和「商事保留」。
各國立法普遍主張對本國境內的國際經濟爭端享有管轄權,對於某些類別的國際經濟爭端,有些國家在其立法中明確規定必須由本國法院管轄法院,或只允許適用本國法律。
一般而言,國內法中關於國際經濟爭端處理的規范主要是仲裁法規范,它既可以表現為專門的仲裁法,也可以是存在於程序法中的關於仲裁的法律規范。有些國家的仲裁法還就調解程序作了規定。

❽ 國際爭端是如何通過司法手段解決的

國際爭端的法律解決方法,是指通過仲裁和法院判決的方式解決國家間的爭端。


一、仲裁

(一)仲裁的一般規則

仲裁是指根據爭端當事國之間的協議,將爭端交與它們選定的仲裁人作出對爭端當事方具有拘束力的裁決,從而解決爭端的方法。

1899年和1907年的《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公約》、1928年的《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總議定書》、1958年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擬定的《仲裁程序示範規則》,對國際仲裁的仲裁協議、仲裁庭、仲裁適用法律、仲裁程序和仲裁裁決效力等的內容作了系統闡述。仲裁裁決對於當事國具有法律拘束力,並為終局性決定。當事國應在裁決規定的期限內執行裁決中的義務。

(二)國際常設仲裁法院

國際常設仲裁法院是專門受理國家間仲裁案件的常設仲裁機構。它是根據1899年《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公約》於1900年在海牙設立。

當事國將爭端仲裁協議提交仲裁法院時,可以在仲裁員名單中各自選定1~2名仲裁員,再由這些選定的仲裁員選定首席仲裁員。仲裁一般經過書面程序和口頭程序兩個階段。然後仲裁庭進行秘密評議並以多數票作出裁決。裁決為終局性的,但如果爭端方對裁決的意義和范圍不明,可以在裁決作出3個月內,請求仲裁庭作出解釋。

二、法院方式

解決國家間爭端的國際性司法機關,目前典型的有聯合國國際法院和國際海洋法法庭。

(一) 國際法院

國際法院即聯合國國際法院,根據作為《聯合國憲章》一部分的《國際法院規約》,於1946年成立。國際法院是聯合國的司法機關,也是當今最普遍、最重要的國際司法機構,是法律方法解決國家間爭端的主要機構。

1. 國際法院的組成:

(1)法院由15名法官組成。

15人中不得有兩人為同一國家的國民。法官不代表任何國家,不能擔任任何政治或行政職務,也不得從事任何其他職業性活動。法官不受任何政府的制約,也不受聯合國機構的制約。法官在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中分別獨立進行選舉,只有在這兩個機關同時都獲得絕對多數票方可當選。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法官選舉沒有否決權。法官任期9年,可以連選連任。法院的院長和副院長從法官中選舉產生。

(2)專案法官。

法官對於涉及其國籍國的案件,不適用迴避制度,除非其就任法官前曾參與該案件。在法院受理案件中,如果一個當事國有本國籍的法官,他方當事人也可以選派一人作為「專案法官」,參加本案的審理。如果當事雙方都沒有本國籍的法官,則雙方都可各選派一名「專案法官」參與該案件的審理。這種臨時的專案法官在該案審理中與正式法官具有完全平等的權利。

(3)書記處。

書記處設書記官長、副書記官長和工作人員。正副書記官長由法官提名並選舉產生。書記處負責處理法院的文書、檔案,日常工作和對外聯系等。

2. 國際法院的管轄權。

國際法院有訴訟管轄和咨詢管轄兩項職權。其中訴訟管轄是其最主要的職權。

(1)訴訟管轄權。

法院在行使訴訟管轄權時,涉及「對人管轄」和「對事管轄」兩個方面:

第一,對人管轄。

國際法院的對人管轄是指誰可以作為國際法院的訴訟當事方。根據法院規約,有三類國家可以作為國際法院的訴訟當事國:

①聯合國的會員國;

②非聯合國的會員國但為《國際法院規約》的當事國;

③既非聯合國的會員國也非《國際法院規約》的當事國,但根據安理會決定的條件,預先向國際法院書記處交存一份聲明,表示願意接受國際法院管轄、保證執行法院.判決及履行相關其他義務的國家。

第二,對事管轄。

國際法院的對事管轄是指什麼事項能夠成為國際法院的管轄對象。根據法院規約,國際法院管轄案件的范圍有三個方面,或者說國際法院的對事管轄權可由以下方式建立:

第一種是自願管轄。

第二種是協定管轄。

第三種是任擇強制管轄。

《國際法院規約》的當事國,可以通過發表聲明,就具有下列性質之一的爭端,對於接受同樣義務的任何其他當事國,接受法院的管轄為當然具有強制性,而不需要再有特別的協定。這些爭端是:對於條約的解釋、違反國際義務的任何事實、違反國際義務而產生的賠償的性質和范圍等。這里「任擇」是指當事國自願選擇是否作出聲明;一旦作出聲明,在聲明接受的范圍內,國際法院就具有了強制的管轄權,而不需其他協定。目前,世界上有60個左右的國家作出這類聲明,但都附有各種保留。中國政府於1972年撤回了民國政府1946年作出的接受國際法院的強制管轄的聲明。

(2)咨詢管轄權。

根據《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院規約》,國際法院除訴訟活動外,還有提供法律咨詢的重要職能,稱為法院的咨詢管轄權。

3. 國際法院的訴訟程序:

(1)起訴。

(2)書面程序和口頭程序。

法院確定管轄權後,將命令爭端各方限期提出訴狀、辯護狀或證據及其他文件資料。法院在審理中,還可命令爭端方限期提交答辯狀或復辯狀等法律文書。

書面程序結束後,進行口頭程序。法院可訊問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律師及其他有關人員。除法院另有決定或爭端當事方另有要求外,口頭程序應公開進行。

(3)附帶程序。或稱特別程序

由法院在特定情況下採用。包括初步反對主張、臨時保全、參加或共同訴訟、中止訴訟等。

4. 國際法院的判決。

國際法院對所審理案件,除中止訴訟的情況外,都作出判決。在書面程序和口頭程序後,法院法官進行秘密評議並起草判決書,通過三讀後進行表決。表決時法官不得棄權。判決書以多數法官同意票通過。任何法官不論是否同意多數意見,都可以將其個人意見附於判決之後。個人意見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同意判決的結論,但不同意判決所依據的理由,此稱為「個別意見」;另一種是既不同意判決結果也不同意判決所依據的理由,此稱為「反對意見」。

判決書在法院開庭宣讀,並自宣布之日起對各當事國發生拘束力。

國際法院的判決是終局性的。判決一經作出,即對本案及本案當事國產生拘束力,當事國必須履行。如有一方拒不履行判決,他方得向安理會提出申訴,安理會可以作出有關建議或決定採取措施執行判決。1946年以來,除極個別的情況外,各國都服從了國際法院的判決,並忠實地執行了判決的內容。

當事國對判決的意義或范圍發生爭執時,可以請求國際法院作出解釋。當事國在判決作出後,如發現能夠影響判決的。決定性的且在訴訟過程中不可能獲知的新事實,可申請法院復核判決,復核程序與訴訟程序相同。申請復核至遲應於新事實發現後的6個月內,並在自判決之日起不超過10年內提出。

(二) 國際海洋法法庭

國際海洋法法庭是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它是在海洋活動領域的全球性國際司法機構。海洋法法庭的建立,不排除國際法院對海洋活動爭端的管轄,爭端當事國可以自願選擇將海洋爭端交由哪個機構來審理。 法庭由21名法官組成。每個締約國可以提出不超過兩個法官候選人,在全體締約國會議上,用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獲得最多票者依次當選。法庭設在德國漢堡。

❾ 請問解決國際爭端的法律方法是什麼

你說的兩個方法都是,司法解決包括訴訟和調解。

熱點內容
勞動法的產生 發布:2025-09-16 00:50:02 瀏覽:684
刑法實訓目的 發布:2025-09-16 00:41:25 瀏覽:686
假離婚生二胎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00:29:15 瀏覽:628
仲裁裁決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可以 發布:2025-09-16 00:28:18 瀏覽:681
民法典話 發布:2025-09-16 00:27:31 瀏覽:2
司法調解申請書 發布:2025-09-16 00:27:31 瀏覽:443
盜用公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00:26:12 瀏覽:140
公司欠薪能追究公司實際經營者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00:20:31 瀏覽:882
社會學網路分析法 發布:2025-09-16 00:08:33 瀏覽:17
德川酷刑法 發布:2025-09-15 23:50:03 瀏覽: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