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急救

民法典急救

發布時間: 2021-02-21 11:14:14

㈠ 急救!!民法案例分析``一題20分!

答案:
1.是
2.共同承擔
3.是,因為是合夥關系,無限連帶

這樣可以了吧

案情介紹

甲從某廠退休反鄉後,決定利用曾在紅星公司工作多年的優勢,與村民乙、丙商量合夥開辦出口檯布的加工業務,約定甲出資1萬元,負責聯系業務,乙丙各出資4000元,負責組織村民幹活並進行技術指導。三人起草了一份協議,但尚未簽字。當年底,完成多批加工任務,獲得利潤5萬余元,三人按約定比例進行了分配。次年,因趕上農活忙季,人手少,檯布出現質量問題,使購貨方紅星公司造成3萬余元的經濟損耗。紅星公司要求甲、乙、丙賠償,乙、丙秤自己是受雇於甲,不能承擔責任,於是甲向紅星公司賠償了全部損失。

不同觀點: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最大的爭議點在於如何認定甲、乙、丙三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分擔債務。有人認為因三方並未正式簽訂書面協議,所以他們之間沒有形成合夥關系;有人認為盡管甲、乙、丙三人之間沒有簽訂正式的協議,但是在第一次分配利潤時是按照合夥協議辦理的,因此已經形成了事實上的合夥了,他們也應該按照合夥的約定承擔合夥債務。

評析:

在本案中三人之間是否形成了真正的合夥關系呢?對這一點的判斷將直接決定著是否僅僅有甲方獨自一人承擔全部債務這一問題。

什麼是合夥?在民法中,合夥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或法人,根據合夥合同共同出資、共同經營、且對外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組織。一般認為,合夥包含合夥合同與合夥組織兩方面的關系。前者是指確定合夥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前者是指確定合夥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後者是指合夥人作為一個組織體,可以與第三人發生各種法律關系。合夥的一個最為基本的特點就是各個合夥人共同享受經營的收益,並共同承擔合夥企業的風險和損失。根據《合夥企業法》第32條的規定,對合夥企業的利潤和虧損,首先應當由合夥人依照合夥協議約定的比例分配和分擔。合夥協議中應當規定利潤分配和虧損分擔的辦法。一旦合夥協議做出此種約定,就應當約束合夥人,成為承擔虧損和分配利潤的標准。如果合夥協議沒有約定利潤分配和虧損分擔比例,而合夥人事後又不能就盈虧的分攤達成一致意見,則應當推定由全體合夥人平均分配和分擔。

考察本案,首先需要分析的問題是三方當事人是否真正達成了合夥協議。我們認為,盡管雙方當事人並沒有正式簽訂書面的合夥協議,但其在前期做了一些約定,如甲出資1萬元,負責聯系業務;乙、丙各出資4000元,負責組織村民幹活並進行技術指導。在後面的經營中也是按照這種約定實踐的。尤其應當看到的是,在三人合夥經營得當年底,通過完成多批加工任務獲得5萬元利潤時,三人是按照他們的合夥約定比例進行了分配。因此,即使他們已經起草協議,沒有正式簽字,也應該認定他們通過口頭約定的形式達成了合夥關系。事實上,法律也並沒有強求合夥關系的形成一定需要通過書面協議的形成,對於事實上的合夥關系法律也是予以認可的。

在認定甲、乙、丙三方形成了合夥關系之後,合夥經營過程中給購貨方紅星公司造成的3萬余元的經濟損失應該如何分擔呢?盡管在本案中甲已經向紅星公司賠償了全部損失。

對於合夥債務分擔,法律明確規定合夥人對外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民法通則》第35條第1款規定:「合夥的債務,由合夥人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合夥企業法》第39條又進一步規定:「合夥企業對其債務,應先以其全部財產進行清償。合夥企業財產不足清償到期債務的,各合夥人應當承擔無限連帶清償責任。」合夥人對合夥債務承擔的責任是連帶的無限的責任。無限責任強調了合夥人要以其全部財產承擔責任;而所謂連帶責任是指每個合夥人都對合夥債務負有全部清償責任,而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任何一個合夥人全部清償合夥債務。因此在本案中,紅星公司遭受損失時,索賠不成而起訴,有權將甲、乙、丙任一人或全部作為被告。其單獨要求甲承擔全部損失的賠償責任也是有法律根據的。事實上在甲清償全部合夥債務以後其他合夥人乙、丙對債權人紅星公司的清償責任也隨之消滅。各個合夥人在合夥關系中,都是依據一定的份額行使權力承擔義務的。該份額通常都是由合夥合同約定的。在合同沒有規定的情況下,應當按照出資比例等確定其份額。合夥人承擔連帶責任以後,可以在合夥人內部按照份額重新分擔責任,多承擔責任的合夥人可向其他合夥人追償。從本案來看,合夥人內部是存在著這種關於份額的明確約定的,事實上他們也是按照這個比例分配贏利的。因此在分擔債務的時候也應該按照這個比例。甲承擔全部的責任之後,他清償的數額已經超過其應當承擔的份額,因此他有權向其他合夥人乙、丙按份追索,要求他們向自己給付應承擔的那部分合夥債務。

㈡ 沒有急救資格證書能不能實施急救 會不會承擔責任

你沒有急救資格證書就不能對病人實施急救。否則,如有閃失將負法律責任。如因時間緊迫,可對病人的病情採取有效的醫療控制,立即護送病人交至正規醫院實施緊急搶救前方能離開。

㈢ 急救時錯誤將人救死了要負法律責任嗎

首先要看你是不是醫生,如果是,方法不正確,產生的是醫療事故,如果你不回是醫生,只是一個路人答,看到情況發生,出手相救,但由於環境不能讓你找到專業人事,或情式所迫,發生了死人的事故,從民法角度來評價,你只是一個救人心切,但是不會救人導致的,只會用公平責任來評價你的行為,給死者一些補償,這種補償只是意思性的,而不是賠償。但如果你有條件找醫生,也來得及等醫生的到來,你非自己處理,有可能存在過失致人死亡的法律後果,這種過失屬於過於自信的過失。

㈣ 急救失敗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取決於是否存在過抄錯。

一、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二條規定:本條例所稱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
二、需要進行鑒定。第二十條 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關於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或者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要求處理醫療事故爭議的申請後,對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應當交由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醫患雙方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爭議,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委託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
三、不負法律責任的情形:
第三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於醫療事故:
(一)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而採取緊急醫學措施造成不良後果的;
(二)在醫療活動中由於患者病情異常或者患者體質特殊而發生醫療意外的;
(三)在現有醫學科學技術條件下,發生無法預料或者不能防範的不良後果的;
(四)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誤診療導致不良後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後果的。

㈤ 為何要呼喚更多人學習急救知識

據報道,備受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將於10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被專俗稱為「好人法」的第屬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但專家表示,目前仍需要更多人學習急救知識和技能。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總體呈上升態勢。從之前培訓的情況看,公眾對急救知識有較強的學習熱情,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培訓普及,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應該加強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才能讓更多好人出手更專業。

希望所有的人都可以自發的學習應急急救知識和技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㈥ 普通人可以實施急救嗎

不管您是否是醫護人員,這其實並不妨礙在要緊關頭實施救援,尤其是您了版解急救方法的時權候更是如此。即使是本身對急救方法並不了解卻有意施救的,您也可以通過向急救中心呼救時同時向調度員了解現場可以做的即時急救處置方法。而且您在施救時也不需要過於擔心,因為新的民法總則提出了施救免責: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除有重大過失外,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㈦ 公眾急救的法律保障是什麼

我不知你指的是否就是「對公眾施救行為的法律保障」。如果是這樣的話,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之後,其中第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也就是所謂的「好人法」將會保護這些自願施救的施救者們。

㈧ 急救:《民事訴訟法》作業,今天要交了

1.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中起的作用是( A )
A. 核心作用 B.領導作用C.一般作用 D.重要作用
2.我國人民調解委員會是調解民間糾紛的( A)
A. 群眾性組織 B.司法機構 C. 行政機構 D.半官方組織
3.我國的下列法律哪種屬於實體法?(B )
A. 憲法 B.婚姻法C.公證法 D.仲裁法
4. 新中國第一部訴訟法草案應該是(C )
A.《民事案件審判程序(草稿)》 B.《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
C.《中單人民共和國訴訟程序通則(草案)》
D.《關於各級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審判程序總結》
5.民事訴訟是( A )
A.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主體所進行的訴訟活動,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關系的總和
B.當事人的訴訟行為和法院審判行為的綜合
C.當事人要求法院解決民事爭議
D.打民事官司
6.我國的下列法律中屬於程序法的是( C )
A. 民法 B.勞動法C.公證法 D.經濟法
7.人民法院組織法和民事訴訟法都屬於(D )
A. 實體法 B.組織法C.訴訟法 D.審判法
8.民事訴訟區別於行政訴訟、刑事訴訟的主要標志是( C )
A. 訴訟主體不同 B.訴訟標的不同 C.訴訟程序不同 D. 訴訟理由不同
9.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 c )
A. 當事人 B.公安人員 C.訴訟關系人 D.案外人
10.能夠使民事訴訟程序發生、變更與消滅的訴訟行為的主體是(B )
A. 民事法律關系主體 B.民事訴訟主體
C.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主體 D.其他訴訟參與人
11.引起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消滅的法律事實應該是( d )
A. 法律文書 B. 訴訟文書C.違法行為 D.法律行為
12. 人民法院與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之間的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客體為( d )
A.訴訟權利的請求 B.訴訟義務的履行
C.案件事實真相 D.實體權利的請求
13.訴訟上的法律事實應該分為( a )
A. 法律和事件 B.行為和意志C.事件和行為 D.思想與活動
14. 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中,其中一方主體必然是( c )
A. 法院 B.證人C.原告 D.被告
15.不引起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情形是( d )
A. 被告提出反訴B.證人出庭作證
C.在訴訟過程中,原告死亡,沒有繼承人
D.在訴訟過程中發生自然災害而使訴訟中止
16.在同一訴訟中,幾個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是(d )
A. 有主次的 B.共同的C.無主次 D.並列的
輸入內容已經達到長度限制
還能輸入 9999 字
插入圖片刪除圖片插入地圖刪除地圖插入視頻視頻地圖

㈨ 請簡述急救義務和轉診義務

醫方在緊急避險中的義務 一法定救治義務(急救義務)醫方的對患者的法定救治義務又可稱為緊急避險行為 , 是為了使公共利益 , 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人身危險 , 未免患者同意而採取的救治患者 , 以保護患者或他人合法利益的行為。從本質上看醫方的急衷的虧為未經患者同意就採取救治行動是一種特殊的 " 侵權 " 行為 , 如果措施不當 , 則要承擔民事責任。也有的學者提出 , 醫療 行為本質上就是一種緊急避險行為 , 是 " 兩害相權取其輕 ", 我認為這種 觀點有一定的道理。
根據民法對緊急避險行為承擔責任的標准 , 主要是看醫方的行為是否得當 , 因此 , 醫方在緊急避險中的義務就是措施不能不當。從時間上來劃分 , 可分為三大義務 , 或者說醫方在緊急避險中的義務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標准 , 因此形成不同的義務 , 即 :
第一、接診時不得拒診 ;
第二、選擇診療手段時一般不考慮成本 , 要盡其可能 ;
第三、診療結果首先要有利於社會公共利益 , 利大於弊。
1.不得拒診的義務
由於醫方的緊急避險行為是公共利益 , 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權 利遭受正在發生的危險時依法採取的。救人如救火 , 時間急迫 , 往往是 分秒必爭 , 來不及訂立合同 , 更無暇討價還價。對此 , 法律首先是要求醫方不得拒診 , 要盡快採取措施 , 防止或減少災害的發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 24 條規定 :" 對急危患者 , 醫師應當 採取緊急措施進衍會治 , 利導拒絕急救處置。 " 這種不得拒絕急救處置之義 務 , 因合同未成立 , 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的非合同義務。尤其是重大災情之時 , 醫師必須服從調遣 , 不能有任何拒診的表示 , 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根據面臨的緊急狀態或可稱正在發生的危險的性質不同 , 醫方的不得拒診義務可分為一般情況下的義務和特殊狀態的義務。前者系對非戰時、重大災難的一般情況下發生的單個或數個危急患者的 緊急處置義務 ; 後者系戰時、重大災難 ( 包括發生疫情 ) 時所履行的 非常救治義務。前者主要圍繞單個患者展開診療搶救活動 , 後者則可能是大兵團作戰的多學科的綜合行動。
前者如有正當理由可免除義務 ; 後者則一般無免除義務之事由。前者從制度上主要是 " 首診負責制 ", 不允許將患者拒之門外 , 醫方的義務一般自主履行 ; 後者則有衛生行政機關依法進行的調遣、指揮, 醫方的義務履行具有行政上服從的特點。
在實踐中 , 將單個患者拒之門外 , 不履行緊急救治義務的事例偶 有發生 , 往往會引起社會公眾的憤怒 , 成為眾矢之的。 而發生大面積 疫情的緊急情況 , 廣大醫護人員的自覺性較為突出 , 一般無不履行義務的情況發生。
2. 盡力救治的義務。
盡管醫方在履行緊急救治義務時 , 合同尚未成立 , 向誰收費的問題尚未解決 , 但法律規定的義務卻使醫方不得去考慮成本和經濟效益 , 必須不計成本地先行救治 , 盡最大的能力去救治。緊急救治行為 的實施過程中盡力而不計成本是醫方的又一義務。
對醫方的這一義務 , 實踐中頗有爭議。有的人認為如今是市場經濟 , 不計成本去履行救治義務不符合市場法則。然而 ,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立法 , 對緊急救治均是一致的規定 , 先救治後考慮合同或其他補救辦法是國際通行慣例 , 這是由兩個方面的原因所決定的。
(1) 生命無價的價值觀是人權理論的基石之一。
人類進入近代以來 , 人權至上的理論逐步被社會接受。人是世界上最寶貴的 , 生命健康權又是人權中最重要的部分。我國《憲法》 第 45 條規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 , 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 憲法的這一規定是醫方法定義務產生的憲法基礎。
(2) 危險的緊急狀態要求盡力救治。
無論是單個的危急患者 , 還是疫情或重大災害 , 之所以無法訂立醫療服務合同 , 以合同關系來調整醫患間的義務 , 就是因為這種危險的緊急狀態不容許延續時間。尤其是疫惰 , 如果措施不得力 , 則可能付出更大的代價。一方有難 , 八方支持 , 就是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與災難作斗爭。實踐中 , 緊急救治措施是否得力 , 是否盡力 , 是判斷醫方履行義務的標桿之一 , 也是醫方是否承擔民事責任的界限之一
3. 利大於弊的義務。
醫方在實施緊急避險措施前應對可能發生的後果進行評價 , 做到以較小的損害換去較大的利益 , 即利大於弊的義務 , 該義務包含了兩層意思 : 第一 , 在單個危急患者的救治中 , 對其個人的救治措施是否得當 , 要看對其採取措施造成的損害與其免受的危險相比是否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某患者胃出血 , 用葯物能治癒就無需手術 , 結果採取了手術 , 病理切片發現缺乏手術指征。又如患者手指感染 , 本手術切除手指即可 , 醫師截去其手掌 , 自然屬於措施不當 , 將承擔民事責任。
第二、當危險威脅公共利益時 , 犧牲局部而保證大局是迫不得已。如某地區爆發 2 號傳染病 , 醫方在武警協助下對患者隔離治療,雖然因治病限制了人身自由 , 但從公共利益考慮是必需。對患者利益的損害與控制疫情擴散相比 , 是利大於弊 , 醫方的行為無不當 , 也不承擔民事責任。
轉診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 30 條規定 :" 對限於設備或者技術條件不能診治的病人 , 應當及時轉診。 "
《醫院工作制度》第 30 項制度即轉院轉科制度 , 對醫方履行轉診義務作了較為具體的規定。
轉診義務包括轉院和轉科、換醫生以及提供資料四項具體的義務。
(1) 轉院義務是指醫院對限於設備或技術條件 , 而不能診治的患者 , 予以轉送條件更好的醫院的責任。在計劃體制下 , 大城市的大醫 院被視為小城市的小醫院的上級醫院 , 下級醫院診治不了的患者送 往上級醫院需要辦理相應的手續。按照醫院工作制度之轉院制度 , 均有較多的限制 ,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 , 醫療行業進一步走向市場 , 如今大醫院也存在爭奪客源的問題 , 轉院已較簡便。
(2) 轉科義務是指醫院內部為有利於住院患者的治療 , 而將患者 從此科室轉入另一科室的責任。一般由轉出科與轉入科聯系會診後 同意 , 辦理相應的手續 , 由轉出科派人陪送患者至轉入科 , 向值班醫 護人員交待有關情況 ; 轉入科把患者予以安頓 , 寫好轉入記錄 , 開始 了在轉入科的治療。如在婦產科某產婦產生下嬰兒。三天後 , 嬰兒 發生腹瀉 , 遂由婦產科約兒科醫師會診 , 認為轉入兒科治療更為適 宜 , 於是將患兒轉入兒科住院治療。
實踐中 , 對轉診義務存在一些爭論 , 主要是醫院之間的利益之 爭。有的醫院為考慮經濟效益 , 在確定沒有能力醫治患者的疾病後 , 抱有僥幸心理 , 拖延了轉診的時間。也有的醫院為迴避矛盾 , 對疑難病症患者一推了之 , 增大了患者的負擔。還有的轉入院的醫師為推卸責任 , 凡是轉診來的患者 , 先恐嚇一番 , 誇大病情 , 指責轉院太遠 , 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壓力 , 往往會導致患者對原治療醫院的埋怨 , 甚至產生糾紛。
(3) 換醫師是近年來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產物。
患者對原診醫師不滿意 , 可以指名換新的醫師為其診療 , 醫方一般應予滿足。這一做法有利於醫師加強學習提高競爭力,從而擴大了患者的權益 。
(4) 提供必要資料的義務
無論是轉院還是轉科 , 為了使患者轉診後及時接受對症治療 , 原治療醫院或科室均有提供必要資料的義務。例如 , 開具轉院證 , 讓患 者帶走有關檢查的資料 , 摘要或復印病歷等 , 使轉入院 ( 科 ) 能盡快掌 握患者病情 , 對症採取診療措施 , 避免重復檢查以減少不必要的醫療 資源和時間的浪費。

㈩ 急救沒成功有急救證有沒有法律保障

這與你有沒有急救證書並沒有直接關系。急救證書也僅僅只能代表你曾經受過回相關的訓練,而並答不能對你產生任何法律方面的保護效應(這和醫師在其執業場所行醫時執業醫師執照所起的法律效應是有所不同的)。

自此自願施救者可以不再害怕因為自身的施救行為而擔責,「好人法」正是為保護施救者和鼓勵施救而制定的。

熱點內容
勞動法的產生 發布:2025-09-16 00:50:02 瀏覽:684
刑法實訓目的 發布:2025-09-16 00:41:25 瀏覽:686
假離婚生二胎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00:29:15 瀏覽:628
仲裁裁決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可以 發布:2025-09-16 00:28:18 瀏覽:681
民法典話 發布:2025-09-16 00:27:31 瀏覽:2
司法調解申請書 發布:2025-09-16 00:27:31 瀏覽:443
盜用公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00:26:12 瀏覽:140
公司欠薪能追究公司實際經營者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00:20:31 瀏覽:882
社會學網路分析法 發布:2025-09-16 00:08:33 瀏覽:17
德川酷刑法 發布:2025-09-15 23:50:03 瀏覽: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