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收民法典

收民法典

發布時間: 2021-02-21 12:57:58

民法典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回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㈡ 民法典是什麼東西

民法典來是指在採用成文法的自國家中,用以規范平等主體之間司法關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條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規則來規范各式法律行為、身份行為。有的民法典會酌采習慣法作為補充規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規定以當事人間司法自治的方式彌補各種法規的不足。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2)收民法典擴展閱讀:

《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法典立法研究課題組起草。課題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煙台大學法學院、復旦大學法學院、山東大學法學院、北京化工大學法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深圳大學法學院、中國建銀集團法律部等單位的26人組成。

梁慧星學部委員擔任課題組負責人。該草案採用德國潘德克吞編制體例,分為總則、物權、債權總則、合同、侵權行為、親屬、繼承七編,共計1947條。

㈢ 民法典有哪些

第一編物權。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二章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第一專節 不動產登記。屬

第二編合同。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二章合同的訂立。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

第四章合同的履行。

第五章合同的保全。

截至2016年9月,中國尚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民法典。現有民事立法存在主體多元化、法律淵源眾多等問題,並未形成系統。民法典有上千個條文,涉及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多且復雜。如何將這些已有的法律法規串在一起。

(3)收民法典擴展閱讀:

2016年6月13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十次委員長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張德江委員長主持會議。會議決定,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6月27日至7月2日在北京舉行。

委員長會議建議,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關於提請審議民法總則草案的議案。

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

㈣ 民法典合並了幾部法律

民法典合並了九部法律

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根據全國人版大常委會權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這意味著,新中國首部民法典即將問世,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因這部法典的誕生而被深刻改變。

那麼,民法後面多了一個「典」意味著什麼?這部法典為什麼對每個人都如此重要?從今天起新聞頻道將推出「打開民法典草案」系列報道,先來了解一下民法典跟我們每個人到底有什麼關系。

每個人的每項權利在每時每刻都受到民法的保護,出台民法典,標志著我國依法保護民事權利將進入全新的「民法典時代」。新編纂的民法典草案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創下新中國立法史的新紀錄。

民法典正式實施後,現行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

㈤ 民法典怎麼寫

今年的全國兩會有一場「重頭戲」,那就是審議經過數十年醞釀、5年編纂、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民法典草案。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既然民法典姓「民」,那就意味著它是以民為本,反映的是人民的利益訴求,保障的是人民的利益,這也是民法典之所以受到如此大關注的原因所在。
民法典體現「人民性」。 這部法律,被人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體現了「人民性」,充分彰顯了人民至上的編撰理念。這裡面,涵蓋了公民從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從婚姻家庭到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追求的是「以人為本」的價值認同,眾多的條款都凸顯了對人民美好生活的最大化保障。可以說,民有所呼,法有所應,正是民法典最大的亮點之一。
民法典體現「法治性」。 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戰略之一。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征程上,依靠法治的力量,才能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從現實來看,法治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規范公權與保障私權。此次民法典草案的立法過程,歷經10次公開徵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從中,我們看到,立法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匯聚民智的依法治國的最好例證。值得一提的是,這部民法典對以往的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以及公司法等多部民商法律,在從立法體繫上進行了梳理、整合,不但在指導思想上、而且在具體制度上和民法通則等方面進行了融合,將更好地體現「法治性」,具有更強的現實針對性。
民法典體現「公平性」。 法律就是要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不論男女老少,還是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生產經營、個人信息保護、私有財產權利保護等等方面,人們都需要在公平正義當中提升獲得感和幸福感。令人欣喜的是,這次民法典聚焦的都是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都是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應享有的公平正義。比如,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隱私」問題日益受到關注。此次民法典就在人格權編中將「隱私」定義為「自然人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和私密信息等」,擴大了隱私權保護范圍,把將「電子郵箱地址」和「行蹤信息」都納入個人信息范圍,使得個人信息保護將更加全面和細微。窺一斑而知全豹,民法典的出台,定能更好地發揮確權、維權、護權的重要作用,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在公平正義上的獲得感。
「奉法者強則國強」。我們相信,在依法治國的路上,隨著這部為人民而書寫的民法典的出台,必將讓法典確立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我們國家新的治理效能和發展勝勢,為人類法治文明的進步發展進作出新的中國貢獻。
(來源:中國江西網)
5

㈥ 民法典有哪些

1.第一編物 權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二章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第一節 不動產登記

第二節動產交付第三節 其他規定

第三章物權的保護

第四章所有權一般規定

第五章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私人所有權第六章 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第七章相鄰關系第八章 共 有

第九章所有權取得的特別規定第十章 用益物權一般規定

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經營權第十二章 建設用地使用權

第十五章地役 權

第十六章擔保物權一般規定第十七章 抵押 權

第一節一般抵押權 第二節 最高額抵押權

第十八章質 權 第一節 動產質權第二節 權利質權

第十九章留置 權第二十章 占 有

第二編合 同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二章 合同的訂立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第五章 合同的保全

第六章合同的變更和轉讓 第七章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第八章 違約責任

第九章買賣合同

第十章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第十一章 贈與合同

第十二章借款合同第十三章 保證合同

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二節 保證責任

第十四章租賃合同

第十五章融資租賃合同第十六章 承攬合同

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二節 客運合同第三節 貨運合同

第四節多式聯運合同第十九章 技術合同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二節技術開發合同第三節 技術轉讓合同

第四節技術咨詢合同和技術服務合同第二十章 保管合同

第二十一章倉儲合同

第二十二章委託合同

第二十三章物業服務合同第二十四章 行紀合同

第三編人格 權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二章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第三章 姓名權和名稱權

第四章肖像權6

第五章名譽權和榮譽權 第六章 隱私權和個人信息

第四編婚姻家庭

第一章一般規定第 二 章 結 婚第三章 家庭關系

第一節夫妻關系

第二節父母子女關系和其他近親屬關系第四章 離 婚

第五 章 收 養

第三節收養關系的解除第五編 繼 承

第六編侵權責任

第一章一般規定第二章 責任承擔

第三章關於責任主體的特殊規定第四章 產品責任

第七章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第八章 高度危險責任

第九章飼養動物損害責任

第十章建築物和物件損害責任

二、民法總則誕生,民法典時代即將到來

中國民事法律制度從此開啟「民法典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編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總則作為立法工作的重點任務。民法典將由總則編和各分編組成,立法機關目前考慮分編為物權編、合同編、侵權責任編、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等。

民法總則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等;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民法總則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實現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和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要求,加強對民事權利的保護,進一步明確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為民法典各分編和民商事特別法律具體規定民事權利提供依據。

民法總則表決通過,標志著民法典編纂工作第一步已經完成。第二步將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擬於整體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分階段審議後,爭取於2020年將民法典各分編一並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通過,從而形成統一的民法典。

㈦ 民法典是什麼

民法.典是指在採用成文法的國.家中,用以規范平等主體之間司法關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條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規則來規范各式法.律行為、身份行為。有的民法.典會酌采習慣法作為補充規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規定以當事人間司法自.治的方式彌補各種法規的不足。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憲.法。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中.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三次啟動民法.典的制定,均無果。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該法於1⑨86年4月頒布,被學者稱為「准法.典」,是我.國改.革開放後鑒於當時國情和緊迫形勢出.台的一部不太完善、不太全面和系統的調整我.國.民事關系的法.律,是民事政.策權宜之計的產物,但即使這樣,這部法.律也有著劃時代和里程碑式的意義! 所以《民法通則》既不是民法.典,又不是民法總則,但從1⑨86年開始,《民法通則》在我.國起著民法.典的作用,它和其它單行民事法.律及其它部門法中有關的民事法.律規定一起調整著二十多年來我.國的民事法.律關系,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2002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民法.典草案,但最終由於內容復雜、體.系龐大、學術觀點存在分歧等原因,最終未能實現。
《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法.典立法研究課題組起草。課題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煙台大學.法.學院、復旦大學.法.學院、山東大學.法.學院、北.京化工大學.法.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深圳大學.法.學院、中.國建銀集.團法.律部等單位的26人組成。梁慧星學部委.員擔任課題組負責人。該草案採用德國潘德克吞編制體例,分為總則、物權、債權總則、合同、侵權行為、親屬、繼承七編,共計1947條。
2015年3月,張.德.江表示,將抓緊研究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
2016年6.月13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十次委.員長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張.德.江委.員長主持會.議。會.議決定,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6.月27日至7月2日在北.京舉行。委.員長會.議建議,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關於提請審議民法總則草案的議案
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李.適.時在向會.議做說明時說,編纂民法.典已列入調整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民法.典編纂工作擬按「兩步走」進行:第一步,編纂民法.典總則編,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後,爭取提請2017年3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擬於2018年上半年整體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爭取於2020.年3月將民法.典各分編一並提請全國人.大審議通.過,從而形成統.一的民法.典。
截至2016年9月,中.國尚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民法.典。現有民事立法存在主體多元化、法.律淵源眾多等問題,並未形成系統。民法.典有上千個條文,涉及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多且復雜。如何將這些已有的法.律法規串在一起,缺乏共識,需要處理好法.典編纂和單行法的關系。此外,中.國的民法.典編纂,要借鑒國外有益的立法經驗,更要從中.國實際出發,反映我.國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要求,在實踐中需要權衡。
2017年3月15日,民法總則終於經全國人.大審議通.過,我.國將正式全面開啟民法.典時代。
2018年8月27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民法.典物權編草案專門規定了「居住權」: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並經登記佔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滿足其穩定生活居住需要。據介紹,規定居住權是為了認可和保護民事主體對住房保.障的靈活安排,滿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也有助於為公租房和老年人以房養老提.供法.律保.障。
2019年12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公布。
2019年12月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開幕,由民法.典各分編草案與2017年制定的民法總則「合.體」而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草案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
2020.年4月20日、21日,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召開.會.議,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意見、代.表研讀討論中提出的意見和各方面的意見,對民法.典草案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認為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多次審議和廣泛徵求意見,草案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已經比較成熟,形成了提請本次會.議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勞動法的產生 發布:2025-09-16 00:50:02 瀏覽:684
刑法實訓目的 發布:2025-09-16 00:41:25 瀏覽:686
假離婚生二胎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00:29:15 瀏覽:628
仲裁裁決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可以 發布:2025-09-16 00:28:18 瀏覽:681
民法典話 發布:2025-09-16 00:27:31 瀏覽:2
司法調解申請書 發布:2025-09-16 00:27:31 瀏覽:443
盜用公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00:26:12 瀏覽:140
公司欠薪能追究公司實際經營者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00:20:31 瀏覽:882
社會學網路分析法 發布:2025-09-16 00:08:33 瀏覽:17
德川酷刑法 發布:2025-09-15 23:50:03 瀏覽: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