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四段論

刑法四段論

發布時間: 2021-02-25 06:49:51

1. 刑法學分論簡答題 謝謝

你好,我是三江大四的,最後有個積欠考,聽說都讓過的,放心好了,只要交學費,最後基本都能順利畢業的。

2. 刑法中犯罪構成採用三段論體系還是四段論體系

其實標準的說法是,三要件和四要件,中國主流的刑法教科書中多採用四要件理論,四要件也是比較傳統的理論,三要件是最近幾年才在我國流行的理論。

3. 刑法四分法指什麼

根據人的年齡、精神狀況等因素影響刑事責任能力有無和大小的實際情況,各國刑法和刑法理論一般都對刑事責任能力採取三分法或四分法。三分法即將刑事責任能力分為完全刑事責任能力、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以及處於中間狀態的限定(減輕)刑事責任能力三種情況。四分法是除上述三種情況外,還有相對無刑事責任能力的情況。無論是三分法還是四分法,都承認在刑事責任能力的有無之間存在著中間狀態的限定(減輕)刑事責任能力的情況。下面依據我國和一些國家刑法所採取的四分法,對刑事責任能力程度問題加以論述。
1·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簡稱刑事責任能力或責任能力。其概念和內容在各國刑事立法中一般未予規定,而是由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結合刑法中關於責任能力和限定責任能力的規定來加以明確和確認的。從外延看,凡不屬刑法規定的無責任能力人及限定責任能力人的,皆屬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例如,在我國刑法看來,凡年滿18周歲,精神和生理功能健全而智力與知識發展正常的人,都是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完全責任能力人實施了犯罪行為的,應當依法負全部的刑事責任,不能因其責任能力因素而不負刑事責任或者減輕刑事責任。
2·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
簡稱完全無責任能力或無責任能力。指行為人沒有刑法意義上的辨認或者控制自已行為的能力。根據現代刑事立法的規定,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人一般是兩類人:一是未達到責任年齡的幼年人;二是因精神疾病而沒有刑法所要求的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人。例如,按照我國刑法典第17條、第18條的規定,完全無責任能力人,為不滿14周歲的人和行為時因精神疾病而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人。
3·相對無刑事責任能力
也可稱為相對有刑事責任能力。是指行為人僅限於對刑法所明確限定的某些嚴重犯罪具有刑事責任能力,而對未明確限定的其他犯罪行為無刑事責任能力的情況。從設立這一責任能力層次的立法例看,這種相對無責任能力人都是已超過完全無責任能力的年齡但又末達到成年的一定年齡段的未成年人。例如我國刑法典第17條第2款規定的己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
4·減輕刑事責任能力
又稱限定刑事責任能力、限制刑事責任能力、部分刑事責任能力。是完全刑事責任能力和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中間狀態。指因年齡、精神狀況、生理功能缺陷等原因,而使行為人實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為時,雖然具有責任能力,但其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較完全責任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減弱、降低的情況。現代各國刑法中,較為普遍地規定有減輕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其外延主要為達到一定年齡的未成年人、聾啞人、盲人、因精神病而致辨認或控制行為能力有所減弱的精神障礙人。各國刑法一般都認為,限制責任能力人實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為的,構成犯罪,應負刑事責任,但是其刑事責任因其責任能力的減弱而有所減輕,應當或者可以從寬處罰或免予處罰。我國刑法明文規定的屬於或可能屬於限制責任能力人有四種情況:(1)己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因其年齡因素的影響而不具備完全的刑事責任能力;(2)又聾又啞的人;(3)盲人;(4)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4. 明年司法考試刑法還會是三階層理論嗎

其實無論是三階層還是四要件,其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對犯罪構成做專到真正的把屬握。
今年司法考試使用了三階層理論,這是必然的,今後也將繼續適用。
雖然目前我國各法學觀點不同,代表人物對三階層與四要件的適用爭論不休,但是,在日本等大陸法系國家,基本上都已經用三階層來分析犯罪構成了,我國適用三階層理論是必然的趨勢。
因此,明年復習司法考試仍應以三階層為主。

5. 申論寫作中什麼叫三段論什麼叫四段論啊

分-分-分-總,後者總-分-分-總,還有總-分-分-分,建議你多買些有答案的申論教材揣摩一下!

6. 2015司法考試刑法用三段論還是四要件

其實標準的說法是,三要件和四要件,
中國主流的刑法教科書中多採用四要版件理論,四要件也是比較傳權統的理論,
三要件是最近幾年才在我國流行的理論。

三段論體系是:犯罪構成的該當性、違法性和有責性;
四段論體系是:犯罪主體、犯罪客體、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

7. 刑法中的錯誤論都包括那些內容

第一章刑法中的錯誤概說 第一節刑法中錯誤問題的歷史沿革 一、英美刑法中錯誤問題的歷史沿革 二、德、日刑法中錯誤問題的歷史沿革 三、中國刑法中錯誤問題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刑法中錯誤的概念 一、刑法中錯誤的定義和范圍 二、刑法中錯誤的特徵 第三節刑法中錯誤的分類 一、外國刑法學關於錯誤的分類 二、我國刑法學關於錯誤的分類 三、各種分類辨析 第二章事實錯誤 第一節事實錯誤概念 一、事實錯誤的概念 二、事實錯誤的種類 三、關於事實錯誤的學說及其評析 四、處理事實錯誤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客體錯誤與對象錯誤 一、客體錯誤 二、對象錯誤 第三節手段錯誤 一、手段錯誤的概念 二、手段錯誤的種類及其處理原則 第四節行為性質錯誤 一、行為性質錯誤概述 二、行為性質積極錯誤的典型形式——防衛錯誤 三、行為性質消極錯誤的典型形式——偶然防衛 第五節打擊錯誤 一、打擊錯誤的概念和特徵 二、打擊錯誤的性質 三、打擊錯誤的處理原則 四、打擊錯誤與對象錯誤的區別 第六節因果關系錯誤 一、因果關系錯誤的概念和范圍 二、關於因果關系錯誤的學說及其評析 三、因果關系錯誤的種類及處理原則 第三章法律錯誤 第一節法律錯誤概說 一、法律錯誤的概念 二、法律錯誤的種類 第二節法律錯誤與故意的關系 一、問題所在 二、外國刑法學關於法律錯誤與 故意之關系的學說及評析 三、我國刑法學界關於法律錯誤與 故意之關系的爭論 第三節違法性認識的內容及其判斷 一、違法性認識的內容 二、違法性認識的判斷 第四節法律錯誤與事實錯誤的區分 一、問題所在 二、區分標准 三、幾類疑難案件的區分 第四章共同犯罪中的錯誤 第一節共同犯罪中的錯誤概述 一、共同犯罪中的錯誤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中的錯誤的種類 三、處理共同犯罪中的錯誤的原則 第二節共同實行犯的錯誤 一、共同實行犯的法律錯誤 二、共同實行犯的事實錯誤 第三節教唆犯和幫助犯的錯誤 一、教唆犯和幫助犯的法律錯誤 二、教唆犯和幫助犯的事實錯誤 第四節間接實行犯的錯誤 一、間接實行犯的錯誤的范圍 二、間接實行犯的錯誤的處理 第五章不作為犯罪中的錯誤 第一節不作為犯罪中的錯誤概述 一、不作為犯罪中的錯誤的概念 二、不作為犯罪中的錯誤的種類 第二節不作為犯罪中的法律錯誤 一、不作為犯罪中的法律錯誤的概念 二、不作為犯罪中的法律錯誤的表現形式 第三節不作為犯罪中的事實錯誤 一、不作為犯罪中的事實錯誤的概念 二、不作為犯罪中的事實錯誤的 表現形式及處理原則 第六章刑法中錯誤的立法及其完善 第一節事實錯誤的立法及其完善 一、外國關於事實錯誤的立法及其評析 二、關於完善我國刑法中的事實錯誤的立法建議 第二節法律錯誤的立法及其完善 一、外國關於法律錯誤的立法及評析 二、關於完善我國刑法中的法律錯誤的立法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8. 什麼是創造性思維的四階段論

第一階段——准備期
  掌握問題、搜集各種材料、動腦筋的過程,即自回覺的努、力時期。
答  第二階段——醞釀期
  雖然開動腦筋也出不來好主意,因而感到憋閩、想半途而廢,停止自覺努力的時期。然而,在此階段中,潛意識在本人也不曾覺察的情況下進行著有力的活動。
  第三階段——啟發期
  解決問題的啟示突然出現。這種「突然出現」是指人處於不工作情況下所得到的答案,並且大多出現於疲勞後的小憩時?或者在為其他事物疲於奔命時。另外,「突然出現」的傾向是視覺形象多於語言形象。
  第四階段——驗證期
  推敲突然出現的啟示,並且予以具體化的過程。

9. 什麼是應急管理的「四段論」

按照突發事件的發生、發展規律,完整的應急管理過程,應包括預防、響應、處置與恢復重建四個階段,分別發生在突發事件的事前、事發、事中和事後,形成一個閉合的循環過程。其中,每一個階段都要求採取有力的應急管理措施,盡可能地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控制突發事件的升級和擴大。
1、事前--預防與應急准備階段
應急管理要貫穿「預防為主」方針。在預防與應急准備階段,要注意在日常工作中採取措施,著力降低社會應對突發事件的脆弱性,要為應對突發事件做好充分准備。同時,要經常對所在區域進行風險隱患排查,對危險源進行持續的、動態的監測,並開展有效的風險評估,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進行風險處置。對於即將演變為突發事件的風險隱患,及時預警,使社會公眾在突發事件發生前採取避險行動,盡量減小突發事件所帶來的損失。
2、事發—預警與應急響應階段
應急響應是指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應急管理者研判事件信息,啟動應急預案,動員各方面力量開展應急處置工作。信息研判是至關重要的,一定要快速、准確,以避免應急響應失當。
3、事中--處置與應急救援階段
應急處置是指應急管理者在時間、資源的約束條件下,控制突發事件的後果。即:突發事件發生後,要盡可能詳細地掌握事件情況,迅速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採取有效處置救援措施,防止突發事件擴大、升級。
處置過程需要大量的非常規決策。應急管理者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和巨大的心理壓力下,進行創新性決策,要遵照預案,但又不能固守預案。不遵照預案,就無章可循;但固守預案,突發事件的瞬息萬變又可能令預案的作用喪失。
4、事後—評估與恢復重建階段
突發事件處置工作完成後,應急管理者必須清理現場,盡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並據此組織各種力量,消除突發事件對社會、經濟、環境以及人的心理的影響。

熱點內容
刑法257條 發布:2025-09-15 11:29:52 瀏覽:266
單位總經理所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5 11:19:16 瀏覽:473
人民法院的基本 發布:2025-09-15 11:14:23 瀏覽:686
梅河口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5 11:11:33 瀏覽:151
新婚姻法讓女性不願生孩子 發布:2025-09-15 11:11:31 瀏覽:360
工傷法律知識競賽 發布:2025-09-15 11:00:45 瀏覽:300
法院的伙食 發布:2025-09-15 10:55:53 瀏覽:134
陷阱法治與 發布:2025-09-15 10:46:35 瀏覽:939
世界訴訟法年會官網 發布:2025-09-15 10:40:44 瀏覽:17
貨車掛靠法律賠償責任 發布:2025-09-15 10:40:43 瀏覽: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