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法司法解釋
①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如何適用法發30號司法解釋數額標准問題的電話答復
您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如何適用法發30號司法解釋數額標准問題的電話專答復》內容如屬下:
西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關於如何適用法發[1996]30號司法解釋數額標准問題的請示》(藏高法[2014]118號)收悉。
經研究,電話答復如下:
原則同意你院第二種意見,即為了貫徹罪刑相當原則,對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件的量刑數額標准,可以不再參照適用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的若干問題的解釋》。
在新的司法解釋制定前,對於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件的定罪量刑標准,可以參照《關於審理騙取出口退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執行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②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適用司法解釋若干規定
一,司法解釋有四種;「解釋」、「規定」、「批復」和「決定」內四種。
二,具體請查容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規定》
法發〔2007〕12號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194506
③ 根據司法解釋,什麼是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4條所說的強制性規定,即涉及中
《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4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0條都規定了我國涉外民事法律關系中有關強制性規定的適用問題。在我國,司法解釋是法律的生命,但對任何一個法條的解釋和適用都必須從其規范目的出發,即對條文的解釋應該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規范之目的,以避免重復解釋與解釋歧義,對《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4條的司法解釋的理解也應如此。
《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4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對涉外民事關系有強制性規定的,直接適用該強制性規定。」這條表明我國在立法上明確規定了可以「直接適用的法」。
《司法解釋(一)》第10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公共利益、當事人不能通過約定排除適用、無需通過沖突規范指引而直接適用於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四條規定的強制性規定:(一)涉及勞動者權益保護的;(二)涉及食品或公共衛生安全的;(三)涉及環境安全的;(四)涉及外匯管制等金融安全的;(五)涉及反壟斷、反傾銷的;(六)應當認定為強制性規定的其他情形。」
與此相關的另一個司法解釋是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糾紛案件法律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2007年司法解釋》),其第8條規定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履行的下列合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一是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二是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三是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四是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股份轉讓合同;五是外國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包經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的合同;六是外國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購買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非外商投資企業股東的股權的合同;七是外國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非外商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增資的合同;八是外國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購買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非外商投資企業資產的合同;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其他合同。對於此條解釋,權威人士的解讀是,「對某些特殊合同,我國法律可以直接規定其應適用的准據法,而不允許當事人自己選擇合同適用的法律,從而排除了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第8條在合同法的基礎上增加了五類合同爭議應排除外國法的適用,直接適用中國法。」
④ 法律解釋在法律適用中的規則
法律解釋的規則綜合各家學說、結合各國實踐,歸納起來有兩類規則,即合法性規則和合理性規則。
合法性規則。合法性規則即法律解釋不得超越法律,以發現法律本意為首要任務與限制。這是法治原則的要求。合法性規則包括:(1)語詞規則,即必須按日常的含義解釋法律語詞,如果說語詞是專門法律概念,則按技術含義解釋,並應遵守語法規則和邏輯規則,除非法律中規定了特定的邏輯。(2)整體規則,即應當把法律當作整體看待,從相互關聯中協調地解釋法律,不得斷章取義。包括不得對低位階的法律作違反高位階法律的解釋,對普通法的解釋不得違反憲法等等。(3)例外規則、特權規則。剝奪權利規則和負加義務規則應當從嚴解釋,特別是刑法和稅法應當從嚴解釋,防止通過法律解釋擴張特權、剝奪權利和令人民負擔義務。
合理性規則。即法律解釋必須合理,不得作非理性的解釋。如果說合法性規則的主要功能在於正確闡明法律含義、選擇應當適用的法律的話,合理性規則的主要功能則在於規范對不確定法律概念的解釋、約束填補法律空白和糾正法律失誤行為。合理性規則的精神基礎在於承認立法者和法官都是理性的人,法律是一種合理的制度。在此基礎上,法官可以發展法律,也只有在此范圍內,法官才能發展法律,這是在解釋法律中司法裁量權適用的規則。這些規則包括:尊重一般倫理、遵守社會公理、遵守公序良俗,盡可能減少個人利益和情感對解釋的影響,力求作出最符合理性要求的解釋。
⑤ 人民法院審理適用法律可否直接適用司法解釋
可以,司法解釋與法律具有同等效力。且因為是對法律及其適用的官方權威解釋,實際操作中比更加抽象和不夠具體的法律本身更具有優先性
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合夥糾紛案件適用法律的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應否一並確定合夥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的復函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應否一並確定合夥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的復函
1992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1991)桂法(經)字第23號《關於審理合夥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應否一並確定合夥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的請示報告》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的財產能夠清償聯營或合夥債務的,應當以合夥型聯營體或個人合夥的財產清償。
合夥型聯營體、個人合夥無財產清償或者其財產不足清償聯營、合夥債務的,應當由聯營成員或合夥人承擔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的外,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合夥型聯營各方,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協議約定負連帶責任的,承擔連帶責任。如果聯營體成員之間、合夥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明確,聯營體各成員、各合夥人承擔債務的份額容易確定,各聯營體成員、合夥人之間爭議不大的,為簡化訴訟程序,可以在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時一並確定聯營、合夥各方承擔債務的份額,但應在裁判文書中指明合夥型聯營各方、各合夥人之間承擔連帶責任。如果聯營各方、合夥人之間對如何承擔責任爭議較大,將聯營體、合夥組織對外債務糾紛與聯營、合夥糾紛一並處理不利於案件及時審結的,可以分開審理。如果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協議的約定,合夥型聯營各方對聯營債務不負連帶責任的,在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時,必須確定聯營各方應當承擔清償債務的份額。
⑦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如何適用法發30號司法解釋數額標准問題的電話答復
您好,《抄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如何適用法發30號司法解釋數額標准問題的電話答復》內容如下:
西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關於如何適用法發[1996]30號司法解釋數額標准問題的請示》(藏高法[2014]118號)收悉。
經研究,電話答復如下:
原則同意你院第二種意見,即為了貫徹罪刑相當原則,對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件的量刑數額標准,可以不再參照適用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的若干問題的解釋》。
在新的司法解釋制定前,對於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件的定罪量刑標准,可以參照《關於審理騙取出口退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執行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⑧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合同法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如何引用
您好,您可抄以具體描述您襲的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合同法解釋(二)理解與適用》是2009年6月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其目錄如下:
第一部分 司法解釋條文及最高人民法院有關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服務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的通知
第二部分 條文釋義
引言部分
一、合同的訂立
二、合同的效力
三、合同的履行
四、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五、違約責任
六、附則
第三十條
第三部分 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1999年3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1999年12月19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年4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04年10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糾紛案件法律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2007年7月23日)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⑨ 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司法解釋有幾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法釋〔2012〕24號,2012年1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63次會議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已於2012年12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63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3年1月7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2年12月28日
為正確審理涉外民事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的規定,對人民法院適用該法的有關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民事關系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涉外民事關系:
(一)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是外國公民、外國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無國籍人;
(二)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的經常居所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
(三)標的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
(四)產生、變更或者消滅民事關系的法律事實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
(五)可以認定為涉外民事關系的其他情形。
第二條 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實施以前發生的涉外民事關系,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該涉外民事關系發生時的有關法律規定確定應當適用的法律;當時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參照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的規定確定。
第三條 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與其他法律對同一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等商事領域法律的特別規定以及知識產權領域法律的特別規定除外。
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對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沒有規定而其他法律有規定的,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第四條 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涉及適用國際條約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二款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第九十五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二百六十八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一款等法律規定予以適用,但知識產權領域的國際條約已經轉化或者需要轉化為國內法律的除外。
第五條 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涉及適用國際慣例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三款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第九十五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二百六十八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二款等法律規定予以適用。
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當事人可以選擇涉外民事關系適用的法律,當事人選擇適用法律的,人民法院應認定該選擇無效。
第七條 一方當事人以雙方協議選擇的法律與系爭的涉外民事關系沒有實際聯系為由主張選擇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八條 當事人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協議選擇或者變更選擇適用的法律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各方當事人援引相同國家的法律且未提出法律適用異議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當事人已經就涉外民事關系適用的法律做出了選擇。
第九條 當事人在合同中援引尚未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效的國際條約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該國際條約的內容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但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公共利益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除外。
第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公共利益、當事人不能通過約定排除適用、無需通過沖突規范指引而直接適用於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四條規定的強制性規定:
(一)涉及勞動者權益保護的;
(二)涉及食品或公共衛生安全的;
(三)涉及環境安全的;
(四)涉及外匯管制等金融安全的;
(五)涉及反壟斷、反傾銷的;
(六)應當認定為強制性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條 一方當事人故意製造涉外民事關系的連結點,規避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人民法院應認定為不發生適用外國法律的效力。
第十二條 涉外民事爭議的解決須以另一涉外民事關系的確認為前提時,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該先決問題自身的性質確定其應當適用的法律。
第十三條 案件涉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涉外民事關系時,人民法院應當分別確定應當適用的法律。
第十四條 當事人沒有選擇涉外仲裁協議適用的法律,也沒有約定仲裁機構或者仲裁地,或者約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認定該仲裁協議的效力。
第十五條 自然人在涉外民事關系產生或者變更、終止時已經連續居住一年以上且作為其生活中心的地方,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規定的自然人的經常居所地,但就醫、勞務派遣、公務等情形除外。
第十六條 人民法院應當將法人的設立登記地認定為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規定的法人的登記地。
第十七條 人民法院通過由當事人提供、已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效的國際條約規定的途徑、中外法律專家提供等合理途徑仍不能獲得外國法律的,可以認定為不能查明外國法律。
根據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十條第一款的規定,當事人應當提供外國法律,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合理期限內無正當理由未提供該外國法律的,可以認定為不能查明外國法律。
第十八條 人民法院應當聽取各方當事人對應當適用的外國法律的內容及其理解與適用的意見,當事人對該外國法律的內容及其理解與適用均無異議的,人民法院可以予以確認;當事人有異議的,由人民法院審查認定。
第十九條 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問題,參照適用本規定。
第二十條 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施行後發生的涉外民事糾紛案件,本解釋施行後尚未終審的,適用本解釋;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不適用本解釋。
第二十一條 本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