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教育法屬於民法

教育法屬於民法

發布時間: 2021-02-25 20:57:55

A. 義務教育法是什麼性質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

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當前版本是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修改。

(1)教育法屬於民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對學生的保障:

第十一條 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周歲。

適齡兒童、少年因身體狀況需要延緩入學或者休學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提出申請,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准。

第十二條 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在非戶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適齡兒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為其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軍人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予以保障。

第十三條 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和督促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幫助解決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困難,採取措施防止適齡兒童、少年輟學。

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協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適齡兒童、少年入學。

第十四條 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應當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經批准招收適齡兒童、少年進行文藝、體育等專業訓練的社會組織,應當保證所招收的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自行實施義務教育的,應當經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准。



B. 教育法屬於法學哪個分支

zz:教育法的淵源
法的淵源是指法的「形式淵源」或「效力淵源」。法律規范的產生方式不同,制定機關不同,其表現形式和法律效力來源、等級也不同。我國法的淵源主要表現為有權創製法律規范的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即制定法。被認可的習慣只在少數場合起補充作用,判例不是我國法的淵源。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我國法的淵源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憲法
憲法是國家的總章程,是我國一切立法的依據。《憲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即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最高層次的法律淵源。其他形式的法律、法規都必須依據憲法制定,並為貫徹憲法服務,不得與憲法相違背,否則歸於無效。憲法作為教育法的法源,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
(一)憲法規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導思想和立法依據
1、規定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序言)。
2、規定了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第三條)。
3、規定了社會主義法治原則(第二、五條)。
4、規定了有關國家根本制度和任務的原則(第一、二、二十七條等)。
5、規定了各民族一律平等、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等項原則(第四條)。
(二)規定了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法律規范
1、規定了教育的國家管理原則(第十九條)。
2、規定了公民的受教育權利(第四十六條)。
3、規定了從事教育工作的公民,有進行創造性工作的自由(第四十七條)。
4、規定了父母的教育義務(第四十九條)。
5、規定了教育管理的許可權。在第八十九條、一百零七條和一百一十九條,規定了國務院、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領導和管理教育工作的許可權。
以上可見,我國憲法是教育法的基本法源。
二、法律
《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均有權制定法律。這里所說的法律,不是指廣義的法律(即各種法律規范的總和),而是指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構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即狹義的法律。
在我國,這種法律形式是整個社會主義法律的重要的法律淵源之一,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依據法律制定機關和調整對象的不同,法律又可分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兩種。
基本法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發布的,通常規定和調整某一方面帶根本性、普遍性的法律。《憲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和其它的基本法律。」《刑法》、《民法》、《婚姻法》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國務院組織法》等法律都是基本法律。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是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也屬於基本法律。
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發布的,通常規定和調整的對象較窄、內容較具體的一類法律。《憲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制定和修改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它的法律。」例如《教師法》、《職業教育法》、《學位條例》等都是由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的,屬於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義務教育法》雖然是由六屆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但就其調整的對象和所規定的內容看,顯然屬於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都具有同等的效力,都淵源於憲法,其效力低於憲法,而高於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及常設機關以外的其他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法律所規定的通常是社會關系中某些基本的和主要的方面。教育關系,屬於社會關系中的一個基本的和主要的方面。凡屬調整教育關系的基本法律規定,針對全國性教育方針、基本原則、基本制度的法律確認,對全國范圍性質的教育行政機構和學校之間的法律關系的確認,對教育法律關系主體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設定以及對教育行政管理進行調節、監督的基本規定等,一般皆須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相應的法律。
三、行政法
行政法規規章指國家行政機關制定和發布的規范性文件。這是國家行政機關依據國家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而行使其職權的一種表現,也是使其行政權得以通行的必要措施。《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了國務院有權「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頒布決定和命令。」根據這一規定,國務院根據需要並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有權制定和發布各種行政法規和其他規范性文件。這些規范性文件都是依照法定程序,直接、間接依據憲法和法律而制定的,都在不同范圍內和不同程度上具有法律約束力。它們內容廣泛、數量眾多,在實際工作中起主要作用,是教育法數量最多的一類法源。
這類規范性文件一般用條例、辦法、規定、章程、指示、決定、通知等名稱。它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的一種表現。它的實施依靠國家的行政權力和行政措施,違反者負有行政的或經濟的責任,如涉及刑事責任,由司法部門依法追究。
根據《憲法》,國務院還有權發布命令和決定,其中屬於規范性的命令和決定,也是法源之一。國務院作為我國最高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它在教育方面所制定、發布的法規、決定和命令等規范性文件,對全國范圍內執行憲法和法律中有關教育方面的規定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發展,近年來國務院又相繼制定了十幾部教育行政法規,如《殘疾人教育條例》、《教學成果獎勵條例》、《教師資格條例》等。
四、地方性法規
《憲法》第一百條規定:「省、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它們的常務委員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根據這一規定,地方性法規是指省、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法律形式。根據憲法規定,地方性法規的立法目的在於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實施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其前提是不得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地方性法規在制定、發布時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地方性法規的名稱,通常有條例、辦法、規定、規則、實施細則等。地方性法規只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效。
五、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屬於自治法規。在我國,自治法規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和發布。《憲法》第一百一十六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在這些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有關教育的內容,也是教育法的法源。
六、政府規章
《憲法》第九十一條規定: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三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還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規章。」根據以上兩條規定,國務院所屬各部、各委員會有權發布規章命令和指示,其中,凡內容屬於規范性的,都是教育法法源的組成部分,這類規章的法律效力,低於國務院的法規、決定和命令,其內容不得與憲法、法律及法規相抵觸,這類法規主要是就國家有關教育的法律、行政法規的實施問題制定相應的實施辦法、條例和細則等規范性文件,以保證有關法律、法規的實施。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法律形式,也都是教育法規的法律形式之一。
各地有制定規章權的人民政府,陸續制定了一批有關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個領域的地方政府規章。這些教育規章是整個教育法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具體化和重要補充。地方政府規章的完備和健全,有助於國家教育法律、行政法規的實行,也為國家的教育立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C. 我請問法律教育屬於法學類嗎,

法學(含民法,商法,刑法,經濟法,行政法,國際經濟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環回境資源法答,財稅金融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等方向法學),知識產權法,知識產權,訴訟法、法律(事務)、國際法、刑事司法、律師、涉外法律(事務)、經濟法律事務、公安法制,沒聽說法律教育。

D. 高等教育法屬於哪個法律部門

1、 法律部門,也稱部門法,是指根據一定的標准和原則劃分的同類法律規范的總和。
2、學界主張將法律的調整對象即一定的社會關系作為法律部門的主要劃分標准,並把中國的法律體系大致劃分成憲法、行政法、民法、商法(或者民商法)、經濟法、刑法、訴訟程序法等法律部門。
3、(1)憲法。它是根本法,是國家的總章程。憲法作為一個法律部門來說,除《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外,還包括國家權力機關的選舉法和組織法等。(2)行政法。它是有關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3)刑法。它是關於犯罪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4)民法。它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5)經濟法。它主要是調整國家經濟主管機關、經濟組織、事業單位在國民經濟管理中發生的經濟關系。(6)環境保護法。它是保護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規范的總稱。(7)勞動法。它是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8)婚姻法。它是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9)軍事法。它是調整整個軍事領域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10)訴訟法。它是關於訴訟程序的法律。是從程序方面來保證實體法的正確實施。我國的訴訟法有: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
4、高等教育法應該屬於行政法法律部門。因為他具有行政管理的性質,調整的不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

E. 民法包括哪些法律

民法包括:民法總則,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繼承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

民法性質:

1、民法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基本法。

2、民法為文明法。

3、民法為行為規范兼裁判規范。

4、在民商分立的國家,民法為商法以外的全部私法;在民商合一的國家,民法為私法的全部。

5、就其內容來說,是規定權利主體有無權利、義務的法律,因此是實體法,而不是程序法。

6、就其適用范圍來說,是施行於一國范圍內的法律,因此是國內法,而不是國際法。

7、就其效力來說,是全國范圍內主體間一般通用的法律,因此是普通法,而不是特別法。

(5)教育法屬於民法擴展閱讀

民法通則民事財產權相關規定:

第七十一條 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七十二條 財產所有權的取得,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七十三條 國家財產屬於全民所有。國家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私分、截留、破壞。

第七十四條 勞動群眾集體組織的財產屬於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包括:

(1)法律規定為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

(2)集體經濟組織的財產;

(3)集體所有的建築物、水庫、農田水利設施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

(4)集體所有的其他財產。

集體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由村農業生產合作社等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可以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

集體所有的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私分、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第七十五條 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第七十六條 公民依法享有財產繼承權。

第七十七條 社會團體包括宗教團體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

第七十八條 財產可以由兩個以上的公民、法人共有。

共有分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額,對共有財產分享權利,分擔義務。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權利,承擔義務。

按份共有財產的每個共有人有權要求將自己的份額分出或者轉讓。但在出售時,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的權利。

F. 下列法律法規 各項屬於行政法的是( ).

我國是大陸法系國家,但並沒有成文的行政法法典,這里所說的行政法應該做廣版義的理解。行權政法 與民法 刑法等相對應的,是從應用法學方向分類的。它們分類的標準是以其具體的法律規范以及由此形成的法律關系。如 民法 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而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首先 婚姻法 調整的是平等主體(夫妻)之間的婚姻關系(人身關系)所以是民法范疇。
義務教育法 教室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 稅收法 都是行政法。 最簡單的理解方法,這是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如政府與公民)之間發生的法律關系,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
勞動法勞動法是調整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的法律。 與行政法不是一個體系。PS:勞動法的分類一直存在爭議。

G. 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屬於一般法之外,還有哪些法律被歸類到一般法

你好 根據題主的題意 有以下的回答

大陸法系基本法(不包括港澳)只有一部,那就是《憲法》。

行政程序法一部:《行政訴訟法》。

行政實體法若干:《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公務員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國家賠償法》、《立法法》等等。

還有部分條例性、解釋性的操作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同時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83條規定「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來理解,適用「特別法優於一般法」應同時符合兩個前提條件:一是「立法機關是同一機關」,二是「同一概念或事實或事項不一致時」。
如教育法與高等教育法都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制訂的,當高等教育方面兩都存在同一事項規定不一致時,適用高等教育法的規定而不適用教育法的規定。

註:一般法指適用於一般的法律關系主體、通常的時間、國家管轄的所有地區的法律。如《刑法》、《合同法》等。
「特別法」的對稱。
一般法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其本身具體所指的對象並不固定。以《民法通則》為例,之於《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等大多數歸民法所調整的法律而言,它是一般法,但之於《憲法》,它就是特別法。

以上為我對於題主關於「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屬於一般法之外,還有哪些法律被歸類到一般法?「的回答與歸納
有不對的地方其他答主可以進行補充與修改 題主覺得滿意請採納 謝謝

H. 教師法屬於民法嗎

以上都不屬於民法。

未成年人保護法屬於社會法

至於教師法和義務教育法,個人認為,前者是行政法,後者是社會法或行政法。

I. 教育法屬於民法還是屬於刑法

《教育法》既不屬於《民法》也不屬於《刑法》,是教育的基本法,與《專刑法》、《民法》地位等屬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對教育基本制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教育與社會等事宜作出了詳細的規定。該法自1995年9月1日施行。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決定》,教育法第五條、第六條、第十一條第一款、第十二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五條、第六十六條、第六十一條第一款、第七十六條、第七十九條等十處條款進行修改,並增加一條作為第十八條:「國家制定學前教育標准,加快普及學前教育,構建覆蓋城鄉,特別是農村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為適齡兒童接受學前教育提供條件和支持。」修改內容涉及國民教育、終身教育的指導思想,學前教育的普及、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的發展,違法招生和考試作弊的法律責任等內容。

J. 民法屬於什麼法

目前,我國法律界通說認為我國是民商合一的立法體例,但是到了研究生階段就有民法和商法之分,考民法研究生的學生在全面掌握民法法律的同時,也應當掌握商法的一些重要法律如《公司法》《票據法》等,反之亦然。實際上,民法和商法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規范市場平等主體的法律規范,而且他們的理論基礎、原則和覆蓋的范圍也彼此交叉。因此籠統的說考民法碩士研究生,那麼掌握的法律應該是民法和商法所包括的一切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等等。

當然,對於應試教育的需要,你主要是為了考研的話,還是建議你主要復習民法。下面將最重要的一些民法立法文件(包括法律、法規、司法解釋、規章等)摘錄出來,還算比較全面,你可以選擇的看。同時對這些法文件加以分類(不一定科學),而且重要的在後面標注出來,以助於記憶和理解,供你參考:

一、總類: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重要)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重要)

二、合同與擔保:
(一)合同
1、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重要)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重要)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問題的批復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二)擔保
1、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重要)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重要)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正確確認企業借款合同糾紛案件中有關保證合同效力問題的通知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因法院錯判導致債權利息損失擴大保證人應否承擔責任問題的批復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擔保法生效前發生保證行為的保證期間問題的通知
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已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向其他保證人行使追償權問題的批復
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及擔保糾紛案件的司法解釋的適用和保證責任方式認定問題的批復
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應當如何認定保證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後又在催款通知書上簽字問題的批復
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能否將國有土地使用權折價抵償給抵押權人問題的批復
1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國有工業企業以機器設備等財產為抵押物與債權人簽訂的抵押合同的效力問題的批復
11、城市房地產抵押管理辦法
12、企業動產抵押物登記管理辦法
13、公證機構辦理抵押登記辦法

三、物權及知識產權
1、《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剛剛通過的呵呵)(重要)
2、《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
6、《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
7、《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

四、人身權: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重要)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 (重要)
3、國內航空運輸旅客身體損害賠償暫行規定
4、鐵路旅客運輸損害賠償規定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7、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新的人身損害賠償審理標準是否適用於未到期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合同問題的答復
8、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
10、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1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犯憲法保護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是否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
1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
1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五、婚姻家庭:
1、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重要)
2、婚姻登記條例
3、婚姻登記工作暫行規范
4、出國人員婚姻登記管理辦法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重要)(一)
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重要)(二)
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
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
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
10、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重要)
1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重要)
1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處理農村五保對象遺產問題的批復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
14、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
15、華僑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中國公民辦理收養登記的管轄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證件和證明材料的規定
16、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登記辦法
17、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

呵呵,希望我的回答令你滿意。

熱點內容
違反勞動法44條怎麼辦 發布:2025-09-15 08:55:44 瀏覽:3
張家口法律援助熱線電話 發布:2025-09-15 08:54:55 瀏覽:945
行政法治的含義 發布:2025-09-15 08:53:42 瀏覽:182
婚姻法發生在你身邊的 發布:2025-09-15 08:42:29 瀏覽:892
法律碩士公派法國 發布:2025-09-15 08:42:21 瀏覽:205
二胎新婚姻法買房 發布:2025-09-15 08:32:02 瀏覽:628
勞動法第四章第三十七條 發布:2025-09-15 08:20:56 瀏覽:84
法院公布失信人名單 發布:2025-09-15 08:20:56 瀏覽:991
怎麼分是法規還是規章 發布:2025-09-15 07:46:35 瀏覽:561
寶坻區法院群 發布:2025-09-15 07:46:35 瀏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