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背面
❶ 民法中的 背書是什麼意思
您好,背書是一種法律行為,主要適用於票據法。所謂背書是指在票據的背面加寫內容以約束下家的權利。比如我在票據傻瓜背書「不得轉讓」,這下家如果再轉讓的話,轉讓行為有效,但一旦票據涉訴或者出現不能承兌的情形,則你可以背書為條件,拒絕承擔下下家的法律責任。
以下為背書的法律知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背書交付
指收款人以轉讓票據權利為目的在匯票上簽章並作必要的記載所作的一種附屬票據行為。
(1)匯票以背書轉讓或以背書將一定的匯票權利授予他人行使時,必須記載被背書人的名稱,個人須記本名,單位須記注冊全稱。只有在少數情況下,如繼承、企業合並、破產受償等情況可以是無記名匯票。
(2)票據憑證不能滿足背書人記載事項的需要,可以加附粘單,粘附於票據憑證之上。粘單上的第一記載人,應當在匯票和粘單的粘接處簽章,粘章上的記載事項與匯票上的記載事項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如果粘單上第一記載人沒有在粘接處簽章的,粘單上記載的事項無效。
2.背書轉讓的方式
通常在票據的背面,都事先印製好若干背書欄的位置,載明表示將票據權利轉讓給被背書人的文句,而留出背書人及被背書人的空白,供背書人進行背書時填寫。票據法一般並不限制進行背書的次數,在背書欄或票據背面寫滿時,可以在票據上粘貼「粘單」進行背書。
背書應當由背書人簽章並記載背書日期。如果未記載背書日期,視為在匯票到期日前背書。而且背書也必須記載被背書人名稱。
3.背書轉讓的法律效力
(1)背書轉讓無須經票債務人同意。在票據背書轉讓時,行為人無須向票據債務人發出通知或經其承諾。只要持票人完成背書行為,就構成有效的票據權利轉讓。
(2)背書轉讓的轉讓人不退出票據關系。背書轉讓後,轉讓人並不退出票據關系,而是由先前的票據權利人轉變為票據義務人,並承擔但保承兌和擔保付款的責任。
(3)背書轉讓具有更強的轉讓效力。通過背書的方式轉讓票據權利,能夠使受讓人得到更充分的保護。票據法設計了一系列特別的制度來保障票據受讓人的權利,首先,受讓人只需以背書連續的票據,就可以證明自己的合法權利人身份,而無須提供其他證明。其次,受讓人可以對票據債務人主張前手對人抗辯的切斷,從而使其享有的票據權利不受票據債務人與前手背書人之間抗辯事由的影響;再次,受讓人可以主張善意取得。
4.轉讓限制
(1)出票人在匯票上記載「不得轉讓」字樣的,其後手在背書轉讓的,原背書人對後手的被背書人不承擔保證責任。
(2)匯票須完整轉讓,將匯票金額的一部分轉讓的背書,或將匯票金額分別轉讓給2人以上的背書無效。
(3)背書不得附有條件,票據法規定,背書附有條件的,所附條件不具有匯票上的效力。
(4)背書記載「委託收款」字樣的,被背書人有權代背書人行使被委託的匯票權利。
(5)匯票被拒絕承兌、被拒絕付款或超過付款提示期限的,不得背書轉讓;背書轉讓的,背書人應當承擔匯票責任。
5.匯票擔保
票據法第35條第2款規定,匯票可以設定質押,質押時應當以背書記載「質押」字樣,被背書人依法實現質權時,可以行使匯票權利
❷ 民法中所講的背書是什麼意思
背復書:是指持票人以轉讓匯票制權利或授予他人一定的匯票權利為目的,在匯票背面或粘單上記載有關事項並簽章的票據行為。
比如:支票在轉讓的過程中有一種是轉讓支票出去的人要在支票背後簽名(或蓋章),稱為背書。背書的人就會對這張支票負某種程度、類似擔保的償還責任,之後就引申為擔保、保證的意思。即為你的事情或為你說的話作擔保、保證。
❸ 樓房的後面的民法保護法
「樓房的後面」,從法律上講,就是相鄰關系;總的原則是: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需要明確的是採光權,只是一種有條件的、相對的權利,而不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權利。
一、《物權法》的相關規定
1、第八十九條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2、第九十一條不動產權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築物、鋪設管線以及安裝設備等,不得危及相鄰不動產的安全。
3、第九十二條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造成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
二、房屋前後間距,普通小區居住用房可以用:樓高:樓間距=1:1.2比值計算。
1、《民用建築設計通則》第三章
第3.1.2條規定:「建築布局和間距應綜合考慮防火、日照、防噪、衛生等要求,」「建築布局應有利於在夏季獲得良好的自然通風」。
第3.1.3條規定日照標准:「住宅每戶至少有一個居室、宿舍應每層至少有半數以上的居室能獲得冬至日滿窗日照不少於1小時」。
2、國家強制性標准國標GB50180-93《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第1.0.5.4條規定:「適應居民的活動規律,綜合考慮日照、採光、通風、防災、配建設施及管理要求,創造方便、舒適、安全、優美的居住生活環境」。
第5.0.2條規定「住宅間距,應以滿足日照要求為基礎,綜合考慮採光、通風、消防、防震、管線埋設、避免視線干擾等要求確定。」
3、《北京市生活居住建築間距暫行規定》第四章的規定:「現狀居民因新建、擴建建築而被遮擋,造成冬至日滿窗日照時間不足1小時的,享受一次性經濟補償。」
4、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是同期建成的居住區,即使是因遮擋造成冬至日滿窗日照時間不足1小時的,也沒有經濟補償問題。
三、必須明確的:採光權只是一種有條件的權利,而不是無條件的權利。
對於取得住宅產權或使用權的居民來說,採光權不像建築面積那樣,可通過簡單的定量標准來確定。由於在住宅周圍進行建設時,都會不同程度地遮擋住宅陽光。而我國地域廣闊,南方與北方的日照條件和生活習慣均存在較大差異,如何在處理建築採光問題上,體現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只能通過各地區根據自己的地方特點,制定出相應的地方法規來進行規定。在制定法規的過程中,不可能同時滿足有關各方的全部權益,當出現矛盾時,為兼顧有關各方的權益,有關各方都會相應喪失一部分權益。因此,採光權只是一種有條件的、相對的權利,而不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權利。
❹ 民事訴狀後面的證物和書證是什麼意思
證物就是實物證據,比如刀具。
書證就是書面的證據,比如書面合同
❺ 提單背面條款中是如何規定承運人的最高賠償責任限制的
《法制時空》12月25日節目播出(祁敏)
嘉賓:甘肅法成律師事務所 馮國亮律師
生活與法:
2004年11月21日,中國東方航空雲南公司CRJ—200機型B—3072號飛機,執行包頭飛往上海的MU5210航班任務,在包頭機場附近墜毀,造成55人遇難(其中47名乘客、6名機組人員和2名地面人員),直接經濟損失1.8億元。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監察部21日通報了中國東方航空雲南公司「11·21」包頭空難事故調查處理結果,認定是一起責任事故,12名責任人受黨紀、政紀處分。
安監總局、監察部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事故原因:飛機起飛過程中,由於機翼污染使機翼失速臨界迎角減小。當飛機剛剛離地後,在沒有出現警告的情況下飛機失速,飛行員未能從失速狀態中改出,直至飛機墜毀。
事故調查組認為,飛機在包頭機場過夜時存在結霜的天氣條件,機翼污染物最大可能是霜。飛機起飛前沒有進行除霜(冰)。東航公司對這起事故的發生負有一定的領導和管理責任,東航雲南公司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薄弱環節。
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豐華,對事故發生負有重要領導責任,給予行政警告處分;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朝庚,對事故發生負有重要領導責任,給予行政記大過、黨內警告處分。
法理分析:
(1).在我國法律中對於航空運輸中出現安全事故是如何規定的?
馮律師: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賠償責任限額規定(第六條承運人按照本規定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對每名旅客的最高賠償金金額為人民幣七萬元。)
2006年2月28日,民航總局公布了《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賠償責任限額規定》(第三條 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以下簡稱承運人)應當在下列規定的賠償責任限額內按照實際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但是《民用航空法》另有規定的除外:(一)對每名旅客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40 萬元;(二)對每名旅客隨身攜帶物品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3000 元;(三)對旅客托運的行李和對運輸的貨物的賠償責任限額,為每公斤人民幣100 元。
將航空運輸承運人對每名旅客的賠償責任限額規定為40萬元人民幣,自2006年3月28日起施行,因此無法適用於包頭空難,但對於包頭空難的罹難者家屬而言也是沒有希望的。
而適用1993年修改的《國內航空運輸旅客身體損害賠償暫行規定》,對包頭空難的受害人一方而言,是明顯不公平的,有違於《民法通則》的公平原則。
1993年,人們的平均工資僅有幾百元,那時的空難理賠標準是7萬元人民幣。現在,人均工資千餘元,可空難理賠標准卻不變。事情合不合理,其實不必由法學家來證明,普通老百姓一看便知,民航業怎麼能不知道呢?
1996年實施的《民航法》,授權國家民航總局制定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的賠償責任,但民航總局遲遲沒有制定相關標准。專家們認為這是民航總局立法不作為。(3月28日《新京報》),但是民航總局遲遲沒有制定相關標准,這顯然是「趨利避害」之舉,通過犧牲乘客利益來保障全行業利益。這種「迴避立法」或「拖延立法」的行為,是典型的立法不作為。
(2005年,在《中國律師》雜志社主辦的「包頭空難」法律研討會上,著名法學家江平、姜明安等專家認為:目前空難理賠標準是1993年國務院132號令確定的7萬元人民幣,這一賠償額度無法體現對空難人員的保障。)
順帶提及:這些年,部門行業通過立法、立規、立制為自己「圈利」,損害公眾權益的現象比比皆是。有學者將之稱為「立法尋租」或「立法腐敗」。立法「圈利」危害甚巨。部門立法一紙定乾坤,公民就是有千萬理由,只要一句「這是法律、這是規定」,便堵住了老百姓的口,讓老百姓有冤無處訴。
霸王合同,霸王條款屢見不鮮,打而不死,很大程度是因為它們的背後有「部門立法」的影子。部門立法,由於利害攸關,很難站在完全客觀中立的立場上,立的法很可能成為一部「部門行業利益保護法」。這樣的立法是很值得警惕的。因為,如果放任部門立法「圈利」,必將對社會公平造成極大損傷。
(2)、乘客購買了機票後,就意味著將會享受到哪些權利?航空應該提供哪些服務?
馮律師: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乘客購買了機票或車票後,客運合同即成立,承運人就要將乘客及其行李安全送達目的地,應當保證乘客在運輸途中免受各種損害,對於運輸途中乘客所受各種損害,除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因不可抗力、自然災害、乘客自身原因造成的情況)外,承運人均應承擔違約責任。為此請乘客了解自己應享有的權利:
1、有權獲知不能正常運輸的重要事項和安全運輸應當注意的事項。如大霧、道路塌方導致承運人不能按照客運合同的約定正常運送乘客的,承運人應及時告知乘客。
2、有權要求承運人將其准時安全運送至約定地點並按規定免費攜帶一定數量的行李。如果承運人沒有按照客票上載明的時間和班次運輸乘客,也就是遲延運輸旅客的,承運人應當採取以下措施進行補救:一是安排乘客改乘其他班次;二是予以退票,即將票款退還給乘客。
3、有權在遭遇急病、分娩或者遇到其他危險時獲得承運人的救助。雖然乘客在運輸途中患急病、分娩等屬於乘客自身的原因,但是由於乘客當時身處運輸工具上,無法及時就醫,承運人如不及時救助,就有可能發生生命危險。
4、有權在人身傷亡或者其行李毀損、丟失時請求承運人賠償。
(3)、發生空難,航空公司承擔的是什麼樣的法律責任?如果是不可抗力或者是乘客自身造成的空難或乘客的人身傷害,航空公司還要承擔責任嗎?
馮律師:發生空難後,根據受害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合同法律責任和侵權法律責任。
對於已經同航空公司形成了合同法律關系的乘客來說,航空公司承擔的是違約的法律責任,而對於對地面第三人造成的傷害應承擔的賠償責任是侵權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包頭空難不僅奪走了55條生命,也使飛機失事地包頭南海公園湖水造成嚴重污染。中國環境科學院提供的對南海公園《生態環境影響調查報告及環保方案設計書》中認定:東航雲南公司的此次空難事故造成南海公園的水系嚴重污染,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破壞,總體水質惡化,石油類污染隨時間推移而不斷加重。空難事故對南海公園造成的環境影響、公眾心理影響和生態破壞的經濟損失達1.052億元。2006年9月29日南海公園和東航達成協議,東航賠償南海公園管理處經濟損失人民幣2140萬元。這也是迄今為止第一例因空難造成湖水污染賠償案。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進步,我們對環境保護的認識程度也提高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
對於如果是不可抗力或者是乘客自身造成的空難或乘客的人身傷害,航空公司還要承擔責任的問題,需要區分來看。
在不可抗力的情況下,根據我國簽署的《蒙特利爾公約》,對於旅客傷亡的損害賠償在10萬特別提款權以下的(約合13.5萬美元),承運人承擔嚴格責任,即不論承運人是否有過錯,也不論是否發生不可抗力或意外事故,承運人都應當承擔責任,除非是由於旅客自己的原因造成的,這是第一梯度。在第二梯度下,如果索賠人提出的索賠額超出10萬特別提款權,蒙特利爾公約仍然採用的是華沙公約確定的推定過錯原則,即如果承運人證明自己沒有過錯或者證明傷亡是由於第三人的過錯造成的,承運人可以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否則,承運人必須承擔責任。
(要確定對空難罹難者家屬及受傷乘客的賠償,首先要確定他們所乘座的航班的性質,即是國際航空運輸還是國內航空運輸,然後根據不同性質的運輸,適用不同的法律,才能確定賠償數額。
在航空旅客運輸過程中,如果造成旅客傷亡,因適用法律的不同而導致不同的賠償結果。就對航空運輸進行規范的法律而言,主要是各國國內法的規定和國際條約的規定。國際條約方面,目前主要是《華沙公約》及修正或補充《華沙公約》的包括《海牙議定書》在內的一系列條約和議定書。《華沙公約》及《海牙議定書》適用於國際航空運輸。公約中規定的國際航空運輸與我們日常所說的國際航線的含義是不一樣的。
根據《華沙公約》及《海牙議定書》的規定, 「國際航空運輸」,是指根據各當事人所定的合同約定,不論在運輸中有無間斷或轉運,始發地點和目的地點是在兩個締約國的領土內,或者在一個締約國的領土內,而在另一個締約國、甚至非締約國領土內有一個約定的經停地點的任何運輸。在同一締約國領土內兩個地點之間的運輸,如果沒有這種約定的經停地點,不被認為是國際運輸。
比如說吧,一位居住在中國的具有中國國籍的旅客在北京搭乘國航的班機飛往紐約,那麼,並不因為該旅客和航空承運人——國航都具有中國國籍,而使他們之間的航空運輸合同關系受中國有關的合同法律支配;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之間的航空運輸合同關系也應當適用《華沙公約》。對於國際航空運輸,《華沙公約》規定的賠償數額是125000金法郎(約合10000美元),《海牙議定書》規定的對每名旅客的最高賠償金額為250000金法郎(約合20000美元)。
對於國內航空運輸,根據我國《民用航空法》的規定,是指根據當事人訂立的航空運輸合同,運輸的出發地點、約定的經停地點和目的地點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運輸。可以看出,如果是國內運輸,以上三點都必須是在我國境內的運輸。這與我們通常所說的國內航線(或國內航班)有相同之處,但並不完全一致。例如,一旅客的機票上載明是從北京經武漢到廣州,或者不經停武漢,直達廣州,這是國內航空運輸,與我們日常所講的國內航線的意思是一樣的。如果機票上載明是從日本東京經上海再到北京,假如有旅客在上海至北京航線上受傷,按我們通常的看法是國內運輸,但按照《民用航空法》的規定,應該是國際航空運輸,應依據國際條約的規定來確定賠償數額。
(4).對空難負有責任的航空公司相關負責人要給予處分,那麼空難遇難者及家屬將會得到怎樣的賠償?
一般情況下,空難罹難者家屬及受傷乘客獲得的賠償包括兩部分:第一,承運人(航空公司)所承擔的賠償。第二,保險公司所承擔的賠償。即航空意外傷害險。航空意外傷害險是保險人對乘坐航班的中外旅客,在航空運輸中由於意外事故遭受的人身傷亡給予一次性賠償給付的保險。其保險責任范圍是,從被保險人踏入保險單上載明的航班(或等效班機)的艙門時開始,飛抵目的港後走出艙門時為止,被保險人因遭受意外傷害,自傷害發生日起180日內身故或殘疾,保險公司按所附給付比例表進行一次性給付。
但是,保險公司承擔賠償的前提是,旅客在登機前已經由其本人或旅行社代為購買了航空意外傷害險。如果沒有購買,那麼,保險公司是不會賠償的。比如「5.7」大連空難中,就有44人(此數字還有待進一步確認)購買了航空意外傷害險,因此,這44人除可以得到航空公司所支付的賠償金外,還可以得到保險公司所支付的賠償金(每一保單20萬元人民幣)。
航空公司的賠償又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因飛機墜毀對地(水)面第三人所造成的傷害而承擔的賠償責任;二是對乘坐該航班的乘客所造成的傷害應承擔的賠償責任。
法律熱線:
1.李先生:我是一名畢業十年的大學生,畢業時曾分配在鄭州某煤礦,但企業效益不好瀕臨破產,我於是自謀職業,今年偶然聽說我留在礦上的個人檔案被賣掉了,還以為是傳言(這種事在礦上時有發生,我的條件又比較好)但回去一查,果然找不到了,負責人互相推諉。我想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希望專家給予指導,誠摯感謝!
律師答復 :可以起訴檔案管理部門所屬的單位。
2.王女士: 如果女方在婚前有一間房子但在結婚時無做婚前財產公證,離婚後男方的債主有無權追女方的債務,女方的房子需不需要承擔債務?
律師答復 :女方婚前的房產雖然沒有進行婚前財產公證,但通過房產證的頒證時間可證明屬於婚前財產。關於夫妻共同債務償還問題,則要具體情況具體處理。應屬於女方的婚前個人財產,但婚姻存續期間的債務一般情況下為共同債務,應共同償還。
3.許先生:請問傷情司法鑒定是否接受個人委託?跨地區的傷情司法鑒定是否有效?什麼樣的司法鑒定機構能出示跨區有效的鑒定證明?
律師答復:法律沒有限制當事人自行委託鑒定機構進行鑒定。只要是具備鑒定資格的機構出具的鑒定結論都有效。除非對方有充分證據足以推翻的。
4.趙先生:最近我介入一起官司中,我發現主審法官的妻子與對方當事人是一個單位的,而且二人的關系還較好,我方申請主審法官迴避,能得到支持嗎?
律師答復:第四十五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前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5.吳先生:有個國有企業的勞動服務公司在81年建立了一個大集體企業,這個大集體企業生產的一個產品——密封墊圈是這個國有企業范圍內的獨家生產,國有企業其他廠沒有生產這種密封墊圈產品,這種密封墊圈技術是否屬於這個大集體的技術產權?國有企業未通過大集體企業同意,另建了一個生產密封墊圈的公司,使用的是大集體的技術,是否侵犯了大集體的技術產權?
律師答復:首先要看你們對該技術的取得(指自行研發或購買)情況,再看該技術是否不為社會其他(單位)公眾所知,單憑你說的是大企業范圍內的獨家生產是不能認定的。而且你們有沒有對此建立相關的技術保密制度。否則是不能認定該技術是你們獨有技術,也就不存在保護的問題。如果沒有專利、沒有技術秘密的保護就難以主張侵權。
6.鍾先生:我們與一家公司簽訂了電腦設備的買賣合同,其違約金規定條款如下:「合同生效後,因供貨方原因推遲交貨或者交貨驗收後需方超過付款期限拖延付款,雙方自願接受合同總金額的1%/天的懲罰性違約金。」事實上買方(違約方)在驗收貨物後4個月分文未付,我方(賣方)在多次口頭和當面交涉未果後按合同向法院起訴(至今已經5個多月)要求法院判決違約方支付本金14970元及違約金14000元(按照合同約定的違約金已經是2萬余元)。由於違約方以違約金過高為由申請調整,法院完全不採納我合同中的違約金條款,直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規定的滯納金進行計算違約,最後計算的違約金僅千餘元。請問這種演算法是否正確?
律師答復: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日百分之一的滯納金確實過高,我們在日常實際中一般約定為未付金額的日千分之一左右。 你定的也太高了,這是看法院的,一般法院對違約金的尺度掌握的都不同,一般來說違約金的比例占合同總價的5%-15%最合適,定的再高法院還是按這限度來判的,不得不承認違約金是帶有懲罰性的,是當事人雙方約定的,但在給付價款方面的違約金又存在不同,你設了1%比法定的萬分之2.1多了好多,這變成了放高利貸了。最後違約金超過了他的給付標的,顯然不合適。建議你們修改合同,改成預期付款的按合同總價格的5%承擔違約金。或直接按萬分之2.1定。
7.周先生:02年曠某在廣州一家計程車公司開計程車,當時是由別人介紹過去的,曠某沒有和公司有直接聯系,只是給介紹人當副工,介紹人自己承包那量計程車.介紹人白天出車.曠某下午六點接班.但是一個月多幾天時曠某遇害了.車子開到一個很偏僻的地方,凌晨4點被殺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取得一分錢.不知道向誰追究責任?
律師答復:曠某和介紹人形成了僱傭關系,因此介紹人應當承擔責任
❻ 為什麼民法和刑法存在差異。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一.刑法針對的是刑事責任能力,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為16周歲,相對負刑事責任版年齡為14周歲,不滿14周歲的權人不負刑事責任; 二.民法針對的是民事責任能力,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為18周歲,限制行為能力為10周歲,無行為能力為不滿10周歲; 三.以上兩者的側重點不同,針對的對象也不同,所以兩者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同.
❼ 民事起訴狀一般是單面還是雙面列印嗎嗎
一般情況下為了便於閱讀,選擇單面列印。但是相關法律對這個沒有具體的規定,視情況而定,都可以。
❽ ps署名right後面加個(c)是什麼意思
正確寫法是right©,就是版權的意思。版權亦稱「著作權」,是用來表述創作者因其文學和藝術作品而享有的權利的一個法律用語。
可以受版權保護的作品包括小說、詩詞、散文、論文、速記記錄、數字游戲等文字作品;講課、演說、佈道等口語作品;配詞或未配詞的音樂作品;戲劇或音樂戲劇作品;啞劇和舞蹈藝術作品、繪畫、書法、版畫、雕塑、雕刻等美術作品;
實用美術作品;建築藝術作品;攝影藝術作品;電影作品;與地理、地形、建築 、科學技術有關的示意圖 、地圖、 設計圖、草圖和立體作品。
(8)民法背面擴展閱讀
名稱來源:
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權利,亦稱著作權。非經同意,他人不得出版或作更改。
魯迅《書信集·致胡今虛》:「但既系改編,他們大約也不能說是侵害版權的罷。」從語源學上講,版權不僅表示復制權,而且表示對作品本身及其載體的所有權和控制權,有時也與文學藝術產權交替使用。
與英語版權一詞相對應的法語是droit d'auteur,德語是Urheberrecht,西班牙語是derecho de autor。這些名詞直接指明了權利的受益人,譯成漢語為「作者的權利」。
為了保障作者因創作作品獲得正當權益,協調作品的創作者、傳播者和廣大公眾因作品的傳播和使用而產生的法律關系,鼓勵作者創作,促進作品傳播,發展科學文化事業,世界上已有 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版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