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各類犯
❶ 刑法上的各種罪名,這些罪名的定義有分別出自哪裡呢有沒有一個尋找的方向
刑法典是有解釋的,就是分則里的每條第一句話。比如什麼叫盜竊罪。二百回六十四條說,盜竊公私財答物數額較大或者。。。這就是解釋。另外有一些解釋會有相關司法解釋配套,是最高院和最高檢之類的,還有立法解釋這比較少,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你要找的話買本刑法法條就可以了。
❷ 刑法上的各種犯,比如危險犯結果犯舉動犯什麼的,幫我都總結出來,還要名詞解釋,復制粘貼的也可以,只要
以對法益的實際侵害作為處罰根據的犯罪,稱為實害犯
以對法益發生侵害的危險作為處罰根據的犯罪,是危險犯。
危險犯是與實害犯相對應的概念
對於結果犯,我國刑法理論界主要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種觀點認為結果犯是指以法定的犯罪結果的發生作為犯罪既遂標志的犯罪;另一種觀點認為結果犯是以法定的犯罪結果發生為犯罪成立要件的犯罪
依據危害行為而非危害結果來下定義的犯罪稱為「行為犯」
行為犯和結果犯是一組對應的概念
結果加重犯,又叫加重結果犯。是指故意實施刑法規定的一個基本犯罪行為,由於發生了更為嚴重的結果,刑法加重其法定刑的情況。
情節加重犯 實施基本的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由於具有嚴重情節,法律規定對其加重法定刑的犯罪
情節減輕犯 實施基本的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由於情節輕微,法律規定對其減輕法定刑的犯罪
這是不同原因加重或者減輕刑罰的情況
想像競合犯也稱觀念的競合、想像的數罪,是指基於數個罪過,實施一個犯罪行為,同時侵犯數個犯罪客體,觸犯數個罪名的情況。
法條競合,指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數個具有包容關系的具體犯罪條文,依法只適用其中一個法條定罪量刑的情況。
牽連犯:指出於一個犯罪目的,實施數個犯罪行為,數個行為之間存在手段與目的或者原因與結果的牽連關系,分別觸犯數個罪名的犯罪狀態。且對於牽連犯,除我國刑法已有規定的外,從一重罪論處。
吸收犯是指存在數個犯罪行為,其中一個犯罪行為吸收其它的犯罪行為,僅成立一個罪名的犯罪形態,一般選較重罪行量刑
是區分一罪與數罪的情形
❸ 生活中常見的刑事犯罪
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盜竊刑事犯罪
❹ 我國《刑法》規定的犯罪種類有哪十類
刑法中來的犯罪種類源:
第一章 危害國家安全罪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一節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第二節 走私罪
第三節 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
第四節 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五節 金融詐騙罪
第六節 危害稅收征管罪
第七節 侵犯知識產權罪
第八節 擾亂市場秩序罪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第五章 侵犯財產罪 第六章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一節 擾亂公共秩序罪
第二節 妨害司法罪
第三節 妨害國(邊)境管理罪
第四節 妨害文物管理罪
第五節 危害公共衛生罪
第六節 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第七節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
第八節 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 第九節 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
第七章 危害國防利益罪
第八章 貪污賄賂罪
第九章 瀆職罪
第十章 軍人違反職責罪
一般一共15種,90%以上:交通肇事、故意傷害、強奸、非法拘禁、搶劫、盜竊、詐騙、搶奪、職務侵佔、敲詐勒索、聚眾斗毆、尋釁滋事、妨害公務、販賣毒品、掩飾犯罪所得。。。
❺ 《刑法》對產品質量的各種犯罪行為規定了哪些刑罰方法
刑罰是一種制裁措施,分為主刑與附加刑二種。主刑分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分為: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
❻ 刑法對於打擊各類犯罪發揮了什麼積極作用
刑法有助於發揮在市場經濟中的調節作用,有利於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完善刑事法律制度,穩,准,無情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維護社會穩定的積極作用。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一項基本原則,與「憲法」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的刑事法律,以保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的人反對任何非法侵犯的原則立場。
(6)刑法各類犯擴展閱讀:
刑法的功能
1、規范(規制)功能秩序維持功能
指刑法通過將一定的行為規定為犯罪並規定相應的刑罰,表明國家對這種行為否定的價值判斷,要求人們不要實施這種行為,並對實施這種行為者給予刑事處罰。而一般公民懾於刑罰的威力,也會按刑法的規定規制自己的行為,不去觸犯刑法,社會秩序也得到了維護。
2、法益保護功能
指國家通過將侵害國家、社會、和公民個人正當利益的行為規定為犯罪,通過要求人們不要犯罪和對發生的犯罪行為予以刑罰懲罰來遏制犯罪,以來保護國家、社會、公民的正當合法利益不受或不再受犯罪的侵害。
3、人權保障功能
刑法的規定限制了國家司法機關在刑事司法中的行為——要依法辦事,不得濫捕濫判,從而保障合法公民的權益不受刑罰權濫用的侵害,保障犯罪人的合法權益不受刑罰權濫用侵害。西方有些學者稱刑法是「善良公民的大憲章」,是「犯罪人的大憲章」。
❼ 論述刑法犯罪種類
(一)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實施危害不特定或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財產安全的行為。也說對不特定人或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財產的危險。從行為的表現形式上看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破壞公用工具、設施危害公共安全;實施恐怖、危險活動危害公共安全;違反槍支、彈葯管理規定危害公共安全;造成重大責任事故危害公共安全。其構成條件為:1)侵害的客體是社會的公共安全,即對不特定多人的死傷或重大公私財物的廣泛性破壞,而不是侵犯某一特定個人的人身權利或者特定的公私財物的少量損失。這是危害公共安全罪區別於其他各類犯罪的最本質特徵。(2)客觀要件表現為實施了各種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並已經造成了實際損害後果,或者雖未造成實際損害後果,但卻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形。這類犯罪中的某些具體犯罪,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法律明文規定的特定行為,足以危 害公共安全的,即構成犯罪的既遂。(3)主體多數是一般主體,少數應由特殊主體構成。(4)主觀要件有些犯罪表現為故意,有些則為過失。過失犯罪比較集中,是這類犯罪的又一顯著特點。(二)危害國家安全罪:是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其特徵為:1、犯罪主體:自然人,某些犯罪最需要具有特定的身份。2、主觀方面:故意3、客觀方面:12種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4、犯罪客體:國家安全。(三)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是指違反國家經濟管理法規,在市場經濟運行或經濟管理活動中進行非法經濟活動,嚴重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四)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公民的人身權利包括人的生命權(即生存權)和健康權。侵犯公民人身權利主要是指侵犯公民的生命權和健康權。我國憲法規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生命權是公民最重要的人身權利,任何人也不能非法剝奪。公民的民主權利主要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選舉權、被選舉權、通信自由權等。刑法為了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能夠更好的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並使其民主權利不受侵犯,將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作為專章加以規定。這一章主要包括以下罪名:殺人罪、傷害罪、強奸罪、綁架罪、猥褻、侮辱婦女罪、非法拘禁罪、拐賣婦女、兒童罪、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罪、破壞選舉罪、刑訊逼供罪、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罪、虐待家庭成員罪等。(五)侵犯財產罪是指故意非法地將公共財產和公民私有財產據為已有,或者故意毀壞公私和財物的行為。包括:搶劫罪;盜竊罪;聚眾哄搶公私財物罪;侵佔罪;敲詐索罪;故意毀壞財物罪;破壞生產經營罪等。其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表現為以暴力或非暴力、公開或者秘密的方法,攫取公私財物,挪用單位財物,或者毀壞公私財物的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客觀表現:其一,採用各種非法方法和手段,將他人控制之下的財物,轉移到行為人的控制之下據為已有,如搶劫、搶奪、盜竊、詐騙等等犯罪。其二,將業已合法持有的他人財物,應當退還而拒不退還,非法據為已有,如侵佔罪。其三,非為據為已有,而擅自動用自己經手、管理的財物的.如挪用資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其四,毀壞公私財物,使財物的價值全部或部分喪失的,如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破壞生產經營罪。從侵犯財產罪的行為方式上看,大多數犯罪只能以作為的方式實施,例如,搶劫、盜竊、敲詐勒索等罪,不可能以不作為方式實施。但是,侵佔罪表現為將代為保管的!(六)妨礙社會管理秩序罪是指妨害國家機關對社會的管理活動,破壞社會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良好的社會秩序既是國家機關對社會生活進行管理的目標,也是使國家各種管理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證,同時也是國家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條件,因此我國歷來注重用刑法同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犯罪行為作斗爭。其構成特徵為:(一)本類犯罪侵犯的客體是社會管理秩序,即國家機關依法對社會進行管理而形成的正常的社會秩序(二)本類犯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妨害國家機關對社會的管理活動、破壞社會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這些行為可以分為以下九類:(1)擾亂公共秩序;(2)妨害司法;(3)妨害國(邊)境管理;(4)妨害文物管理;(5)危害公共衛生;(6)破壞環境資源保護;(7)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8)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9)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其中,絕大多數行為表現為作為,少數行為表現為不作為。(七)危害國防利益罪是指危害作戰和軍事行動,危害國防物質基礎和國防建設活動,妨害國防管理秩序,拒絕或者逃避履行國防義務,損害部隊聲譽的行為其構成特徵:1、危害國防利益罪侵害的同類客體,是國防利益。所謂國防利益,是指國家為提高國防物質基礎建設水平,加強國防管理,防備和抵禦侵略與顛覆,捍衛國家 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維護部隊聲譽,而享有的進行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建設和斗爭等活動的排他性的權利。具體包括作戰利益與軍事行動利益,國防自身安全, 武裝力量建設,國防物質基礎,軍事斗爭,國防管理秩序等等。任何人(主要指非軍人)實施的破壞武器裝備、軍事設施行為,沖擊軍事禁區行為,拒絕逃避服兵役 的行為,都會危及國防利益。為維護國家利益,國家對情節嚴重或造成重大後果的上述行為均作為犯罪,予以刑事處罰。2、危害國防利益罪在客觀上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危害作戰和軍事行動,危害國防物質基礎和國防建設活動,妨害國防管理秩序,拒絕或者逃避履行國防義 務,損害部隊聲譽的行為。其中,所謂危害作戰和軍事行動,是指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軍人依法執行職務,戰時故意向武裝部隊提供虛假敵情,戰時造謠惑眾擾亂 軍心,戰時拒絕或者故意延誤軍事訂貨,戰時拒絕軍事徵用等具有嚴重危害性的行為。所謂危害國防物質基礎和國防建設活動是指破壞武器裝備、軍事設施、軍事通 訊,向武裝部隊提供不合格武器裝備、軍事設施偽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武裝部隊公文、證件、印章以及非法生產、買賣武裝部隊制式服裝、車輛牌照等專用標志 等具有嚴重危害性的行為。所謂妨害國防管理秩序,是指聚眾沖擊軍事禁區或擾亂軍事管理區,煽動軍人逃離部隊,或者明知是逃離部隊的軍人而僱用,在徵兵工作 中徇私舞弊,接送不合格兵員等具有嚴重危害性的行為。所謂拒絕逃避履行國防義務,是指預備役人員戰時拒絕、逃避徵召或者軍事訓練以及公民戰時拒絕、逃避服 役等具有嚴重危害性的行為。所請損害部隊聲譽,是指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等行為。3、危害國防利益罪的主體多為一般主體,即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且一般都是非軍人。但也有少數罪,只能由特殊主體構成,如刑 法典第368條第2款規定的阻礙軍事行動罪,第374條規定的接送不合格兵員罪等。此外,單位也可成為某些危害國防利拚罪的犯罪主體,如第370條規定的 故意提供不合格武器裝備、軍事設施罪等。(八)貪污受賄罪受賄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並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具有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財物,或者收受他人財物並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情況:(1)利用職務上的便利。(2)利用與職務有關的便利條件。在主觀方面是由故意構成,只有行為人是出於故意所實施的受賄犯罪行為才構成受賄罪,過失行為不構成本罪。(九)瀆職罪瀆職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公務活動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妨害國家管理活動,致使公共財產或者國家與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其特徵為:1.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或者說本罪為身份犯,即只有那些具有特定身份的人,才能成為本罪的主體。但刑法第398條第2款規定的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和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除外。所謂特定身份,在本類罪中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即各級國家機關中的管理人員。應當注意的是刑法把一般國家工作人員排斥在本罪的主體之外。國家工作人員包括了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只是國家工作人員中的一部分。具體來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是指國家立法、行政、司法、軍事等部門的公職人員,還包括中國共產黨的各級機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各級機關的公職人員。2.本罪的主觀方面,有的是故意,有的是過失。刑法分則第九章規定的33個罪名中,有24個罪名只能由故意構成,有9個罪名只能由過失構成。3.本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包括徇私枉法、徇情枉法等),並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所謂濫用職權,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依法行使職權而任意擴大自己的職務許可權;所謂玩忽職守,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疏於職守、不按規程或規章行使管理職權;所謂徇私舞弊,則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視神聖公職如兒戲,為了一己之私而徇情枉法。應當指出,一般的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和徇私舞弊的行為並不都構成瀆職罪,只有那些因為瀆職行為而致使公共財產或者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才構成犯罪。4.本罪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管理活動。所謂國家機關的正常管理活動,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依法行使國家管理職權的正常活動,如各級行政部門(包括工商、衛生、內外貿易、海關、教育、財政稅收、交通、農林漁政等部門)、司法部門的正常管理活動。瀆職罪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嚴重失職行為,而這種嚴重的失職行為顯然是對國家機關正常管理活動的嚴重侵害。(十)軍人違反職責罪是指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的現役軍人、戰時預備役人員以及其他軍內在編職工違反職責,危害國家軍事利益,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行為。構成軍人違反職責罪應當符合下面幾個條件:1.必須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現役軍官、文職幹部、士兵及具有軍籍的學員或者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的現役警官、文職幹部、士兵及具有軍籍的學員以及執行軍事任務的預備役人員和其他人員才能構成本罪。2.必須實施了違反軍人職責的行為3.必須是危害國家軍事利益的行為。4.必須是依照法律規定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❽ 刑法在打擊各類犯罪方面,發揮了哪些作用
有助於來發揮在市源場經濟中的調節作用,有利於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完善刑事法律制度,穩,准,無情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維護社會穩定的積極作用。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一項基本原則,與「憲法」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的刑事法律,以保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的人反對任何非法侵犯的原則立場。寬松的自衛條件更加有利於保護人民的利益發揚勇敢的時代精神,同時,建立三項基本原則,更有利於在中國的形象在世界的眼中,建立保護人權。
❾ 刑法分則中各類犯罪的排列順序主要是根據各類犯罪的社會危害程度來進
犯罪的一般客體,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體,即我國刑法所保護的整個社會主回義社會關系。答犯罪的一般客體體現了一切犯罪的共性,這道題目是講這12種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體而不是講所有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體,作為犯罪客體三分類的一般與特殊、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此題明顯是講特殊的關系,你不要鑽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