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刑法
Ⅰ 用刑法的有關理論,對殺人償命一命抵一命,進行辨析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抄,要求刑襲罰給予的處罰不僅要和犯罪行為的危害程度相適應,而且還要與行為人的刑事責任相適應,即結合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的大小,把握罪行和罪犯各個方面的因素,確定刑事責任的程度,適用輕重相應的刑罰。簡言之就是: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罪行相稱、罰當其罪。
Ⅱ 荀子主張用什麼來使人隱惡揚善用什麼來懲罰罪行
與孟子相反,復他相信人的制本性是惡的,但他又和孔子一樣認為禮義是政治的出發點,應該用教化來使人隱惡揚善,用刑法來懲戒罪行。而且法不能獨立,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有賢能的君子在位,法才能推行和起到作用。他的學生韓非和李斯是著名法家人物。荀子說過「才行反時者殺無赦」,這顯然有幾分專橫的味道。
Ⅲ 施用刑法是什麼意思
上述問題中可能用錯了字:「施用」 與 「適用」。
【施用刑法】意思是:實施使用刑法。
【適用刑法】在法律上,意思是,應該依法運用刑法的相關規定。
Ⅳ 學習刑法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
作為一個刑法來學研究自生,我對你提如下建議。 1、區分刑法學和刑法,這個是學好刑法的前提!刑法就是注釋性的,可以說就是法律,但是刑法學博大精深,外國的理論很多,這些可以加深你對刑法的理解,如共同犯罪、生活共同體理論等等。很多人說書本沒有什麼用,其實我在實踐中,發現理論真的挺有用,特別是在大案子中! 2、循序漸進,穩扎穩打!刑法的知識面很廣,一下子很難接手!不像民法那樣只要抓住公平正義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刑法需要的是邏輯演繹。很多事情看起來危害很大,但是就是不能定為犯罪;有些事情情有可原,但是就是犯罪,沒有辦法,這就是刑法。這個需要我們實踐中去掌握。
Ⅳ 「明禮儀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於治,合於善也。」的意思
對人民施以教化,使其明禮,用禮儀規范對其起到教化的作用。在禮儀教化的同時制定法律,對於違反禮儀教化的人予以制裁。用重刑法來禁止人們犯罪。使天下人能夠符合治理要求,做守法良民。
Ⅵ 明禮儀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於治,合於善也什麼意思
對人民施以教化,使其明禮,用禮儀規范對其起到教化的作用。
在禮版儀教化的同時權制定法律,對於違反禮儀教化的人予以制裁。
用重刑法來禁止人們犯罪。
使天下人能夠符合治理要求,做守法良民。
這個應該是明朝的法律思想吧。
Ⅶ 施用刑法是什麼意思
施用刑法,就是用刑法進行處罰。或者涉及的行為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回到刑法處罰。刑法基本原答則是罪行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罪責刑相適應。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條【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第三條【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四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第五條【罪責刑相適應】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Ⅷ 什麼是刑法的具體運用
刑法的基本原則,是刑法本身固有的、帶有全局性的、根本性意義的原則,是在制內定刑法和適用刑法的過程中,容必須嚴格遵守的准則。我國刑法確立了三大基本原則:
(一)罪刑法定原則。-----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的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的不處罰」。
即什麼行為是犯罪?犯何罪?處何刑?必須由刑法明文規定。該原則的確立,大大限制了法官在定罪和量刑上的隨意性,有效地維護了公民的合法權益。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有超越法律的特權。這是刑法對憲法原則的具體體現,也是司法公正的要求。
(三)罪刑相適應原則。-----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重罪重刑、輕罪輕刑,做到罪刑相稱,罰當其罪,而不得重罪輕刑、輕罪重刑。畸輕畸重
Ⅸ 古代商紂王用過哪些刑法
1、劓殄
2、炮烙 銅柱上加上油脂,銅柱下燃起木炭,令有罪者在柱上走,因銅柱既滑又內熱,可使有容罪者從銅柱上掉下,落人木炭中燒死。相傳商紂王是為了博妲己一笑而使用此刑罰手段處罰罪犯。
3、醢 即把人剁成肉醬。
4、脯 即把人殺死晾成肉乾
5、蠆盆
(9)善用刑法擴展閱讀:
紂王
1、帝辛天資聰穎,有口才,行動迅速,接受能力很強,而且氣力過人,能徒手與猛獸格鬥。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絕臣下的諫勸,他的話語足可以掩飾自己的過錯。他憑著才能在大臣面前誇耀,憑著聲威到處抬高自己,認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
2、他嗜好喝酒,放盪作樂,寵愛女人。他特別寵愛妲己,一切都聽從妲己的。他讓樂師涓為他製作了新的俗樂,北里舞曲,柔弱的歌。他加重賦稅,把鹿台錢庫的錢堆得滿滿的,把鉅橋糧倉的糧食裝得滿滿的。
3、他多方搜集狗馬和新奇的玩物,填滿了宮室,又擴建沙丘的園林樓台,捕捉大量的野獸飛鳥,放置在裡面。他對鬼神傲慢不敬。他招來大批戲樂,聚集在沙丘,用酒當做池水,把肉懸掛起來當做樹林,讓男女赤身裸體,在其間追逐戲鬧,飲酒尋歡,通宵達旦。
Ⅹ 如何運用案例解釋刑法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1] ,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各階級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 ,並給予犯罪嫌疑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刑法有廣義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在我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 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和特別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指僅使用於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叫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2015年8月2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九)。[2] 修改後的刑法自2015年11月1日開始施行。這也是繼1997年全面修訂刑法後通過的第九個刑法修正案。
中文名
刑法
外文名
criminal law
刑法的組成
總則、分則、附則、其他[1]
廣義刑法
一切刑事法律規范
狹義刑法
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