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法德民法典比較

法德民法典比較

發布時間: 2021-02-26 20:51:32

1. 簡述1900年德國民法典與1804年法國民法典各自體現的民法基本原則的聯系與區別

在貫徹資本主義民法基本原則方面已有若干變化;
(2) 規定了法人制度,關於人回身僱傭的條文答在法典中具有一定地位;
(3) 規定了較多的共同條款以適應發展的需要;
(4) 保留了較多的封建殘余;
(5) 法典以講求精密、科學、嚴謹著稱,但失之於艱深難懂。

2. 德國民法典和法國民法典的異同

法國民法典與德國民法典的區別:
一、立法背景:
法國民法典是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勝利成果和啟蒙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它之所以出現是因為法國新興資產階級希望通過成文法來鞏固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並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在法律上奠定基礎。它的制定處於個人主義民法階段,資本主義上升時期,適應了當時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需要。
德國民法典成文於20世紀初期,是德意志帝國統一後的產物,是羅馬法和日耳曼法融合的產物,它處於自由主義向壟斷主義的過渡時期,是在容克貴族與資產階級妥協的基礎上精心設計的。德國民法典中社會利益地位得到提高,絕對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被削弱。
二.體例安排:
法國民法典以《法學階梯》為藍本編撰,分為卷、編、章、節、條、款,項,體例方面則繼承了羅馬法的傳統,分為人、財產以及所有權的各種變更、取得財產的各種方式等三卷共2283條。
德國民法典以《學說匯纂》為基礎,分為編、章、節、條、款、項,體例方面則為總則、債的關系法、物權、親屬法和繼承法等五編共2385條。
三.內容:
1.總則:
法國民法典沒有明確規定總則,而以序編為總論部分。其內容主要為法律的頒布、效力與適用問題,共分6條。
德國民法典則首創民法總則編,並分七章227條,第一編總則,第二編物權,第三編債法總論,第四編合同,第五編侵權行為,第六編親屬,第七編繼承。
2.物權:
法國民法典沒有對物權、債權加以區分,沒有獨立的物權制度。它對債權、物權的規定是混雜在一起的。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以個人為本位,確立私有財產不可侵犯的原則。第二,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物權體系。法國物權法不僅確認了所有權,也確認了他物權。
德國民法典以體系的科學和概念的准確為特徵,將體例分為總則和分則,在分則中將物權單獨作為一編,明顯與債權區分開來。其對物權的規定呈現以下的特點:第一,物權的社會化趨向增強。即物權法從個人本位向社會本位轉移,對所有權與他物權予以一定的限制,以及賦予所有權以負擔。第二,以物的所有為中心向以物的利用為中心轉移。第三,物權制度與債權制度相互交融。
3.債權:
法國民法典將債法與繼承法等一起規定在第三卷「取得財產的各種方式」中,規定債的發生原因有契約、法律之強制力、負擔義務、債務人本人的行為(由准契約、侵權行為或准侵權行為而發生的債務)。
德國民法典則將債法規定在第二編,嚴格區別了債權和物權。德國民法典規定債的發生原因有合同、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侵權行為等。
四、對象:
法國民法典的對象是全體法國人民,僅存在自然人概念。由於當時資本主義不夠發達,以個人經營為主,公司公司還不發達。
德國民法典中出現法人制度,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團體的作用越來越大,勢力也越來越強,大公司、大企業日益成為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工具。為順應這一時代潮流,德國民法典開始尊重團體的地位,承認它們的人格。法典正式確立了營利社團法人的法律地位,承認其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五、具體制度:
1.法國民法典中絕對保護私人所有權,所有權是對於物有絕對無限制地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僅有的限制是不許可法律所禁止的使用;德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則對所有權作了多方面的限制,增強社會化趨勢和社會利益的重要性。
2. 法國民法典規定依法成立的契約,在締結契約的當事人間有相當於法律的效力,把私人之間的契約上升為法律;德國民法典則規定,契約必須服從法律。
3. 法國民法典規定,只要當事人主觀上沒有侵害他人的意思,即使在客觀上使別人遭受了損害也無須承擔責任;德國民法典中有過失責任和無過失責任並存。
4.法國民法典中除了少數條文有」公共秩序」、「善良風俗」的規定外,很少有彈性條款,司法機關執行法典時裁量權餘地;德國民法典中彈性條款和參照條款大量運用,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權,可以對案件作出靈活的裁判,以維護壟斷資產的利益和需要。
六。、語言方面:
法國民法典言語通俗易懂,形成言簡意賅的法律文風;德國民法典編排上具有結構嚴謹、邏輯清晰、首尾一致、避免重復的優點。由於過分追求結構形式上的科學性,往往忽視規范在實際生活中的相互聯系,結構是某些相關問題的規則被規定在法典不同部分,在用語上力求抽象化、概念化和專門術語進行表述。

3. 急!急!論述德國法律科學《德國民法典》的影響

(一), - 4卷,總則;

(二),5 - 11卷,審判;

(三),12 - 19卷,物;

(四),20 - 27卷,買賣、利息、婚姻、監護、保佐等;

(五),28 - 36卷,遺囑、遺贈、信託;

(六),37 - 44卷,繼承、贈與、所有權、佔有的取得、訴訟等;

(七),45 - 50卷,行政法刑法、刑事訴訟法

後來,「潘德克頓學派」在建立其私法體系時,對「學說匯纂」的結構加以改進,把包括刑法、刑訴法和行政法在內的公法排除在外,把(三)和(四)兩個部分的次序加以顛倒,形成五個部分。

我們看到,「學說匯纂」經過這番整理,其結構和順序就和《德國民法典》的編排基本一樣了,這反映了兩者之間學術上的淵源關系。《德國民法典》稱之為「現代學說匯纂」,其言不虛也。

《德國民法典》還吸收了德國工業革命實踐的新經驗。十九世紀中期,德意志各邦訂立「關稅同盟」,形成統一大市場。以後,德國的工業革命發動,經濟開始「起飛」。半個多世紀後,工業革命基本完成,德國成為一個發達的工業強國。德國市場化工業革命豐富的實踐經驗,被吸收到《德國民法典》中,使它成為一部更加現代化的民法典,思想和學術水平大大超過了《法國民法典》。要知道,《法國民法典》公布時,法國基本還是一個農業社會,那時候,連「法人」的概念還沒有呢。

當然,民法學術精進和《德國民法典》的頒布,同時為德國工業革命提供了嚴謹周詳的產權規范,也使德國的「經濟起飛」,不僅比英、法等國更加成功,而且進行得更為井然有序。比如,德國的工業革命雖然也是私有制和市場化的,但卻沒有發生英國和法國像狄更斯的《雙城記》和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多夫》等小說里描述的那種腐敗和混亂的社會情景。

《德國民法典》對歐洲和世界民事立法的深刻影響

《德國民法典》凝結了「歷史學派」的學術成就,是「羅馬法復興運動」的又一傑出成就。它打破了《法國民法典》近一個世紀的壟斷地位,世界近代以來的民法立法,又增加了一個新的輝煌典範。此後,《德國民法典》和《法國民法典》並列,成為「大陸法系」的兩大支系,這種地位維持至今仍未改變。

在德國當年編纂的包括憲法、刑法等五部法典中,《德國民法典》是最好的一部。它的編纂和實施,不僅對德國有很大的意義,在國外也引起廣泛的興趣,受到各國法學界的重視,對世界法律進步產生了重要而廣泛的影響,並且為近代歐洲和世界許多國家的立法所效仿,比如:

瑞士1912年實施的《民法典》,體例上獨具特色,開頭是一個簡短序言,然後是「人格法」、「親屬法」、「繼承法」和「物權法」,「債權法」另由「債務法典」規定。它是在總結法德兩國民法典編纂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的一部民法典,吸取了法國民法典的實用精神,文字通俗,法規具體;但從內容和編纂風格來看,它受德國民法典的影響較大。

奧地利《民法典》早在1811年就己頒布,但為了吸收德國民法典的某些思想,又於1914— 1946進行了修訂。

1933年的波蘭《債務法》,1946年的希臘《民法典》,1926年的土耳其《民法典》,1924—1935年的泰國《民法典》,1916年的巴西《民法典》等,這些國家的民法立法,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德國民法典》的影響。

應當指出,《德國民法典》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主要是在法律的理論和學術方面,在實際採用方面則比《法國民法典》要少,這是因為《民法典》的頒布,法國比德國早近一百年,先到為君,許多國家己經習慣了,也是由於《德國民法典》結構嚴謹、概念抽象,學習和掌握起來難度比較大。

我們還發現,以上受《德國民法典》影響的國家,並不是德國的殖民地。如果說,當年《法國民法典》的傳播,有時在有些國家,是由拿破崙的武力強加的。那麼,由於德國是個後起的殖民帝國,一次大戰後,不多的殖民地又全部丟掉了,因而沒有拿破崙用武力傳播《民法典》影響的條件。所以,《德國民法典》在世界上的影響,主要是由於它在法律方面精湛的理論和學術。一種人類文明智慧傑出成果的傳播,沒有伴隨著血與火的戰爭與征服,是令人欣慰的,這使《德國民法典》在世界的傳播,成為一種令人感到溫馨的文化現象。

從哲學的角度看,《德國民法典》作為「歷史法學派」傑出的學術成就,之所以能夠對世界不同民族產生廣泛影響並被許多國家的民事立法所效仿,說明「歷史法學派」的學術思想要旨反映的,不是薩維尼說的德國的「民族精神」,而是黑格爾講的「世界精神」。

當然在那個時代,同薩維尼一樣,黑格爾說話寫文章也不是無所顧忌的;實際上,黑格爾的所謂「世界精神」,其實指的就是「自由」。而「自由」,用黑格爾的話來說,就是「法的理念」。

4. 從民法典編篡體例看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民法區別

區別就是英美法系沒有民法典,只有大陸法系有,所以沒法進行體例上的比較

5. 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產生的背景,特點及歷史地位的比較

資產階級國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產物,於1804年公布施行。經過多次修訂,現仍在法國施行。它最初定名為《法國民法典》 ,1807年改稱為《拿破崙法典》 ,1816年又改稱為《民法典》,1852年再度改稱為《拿破崙法典》,但從1870年以後,在習慣上一直沿用《法國民法典》的名稱。

法典內容 《法國民法典》於1804年3月21日通過。法典除總則外,分為3編,《法國民法典》第一版封面共2281條。第一編是人法,包含關於個人和親屬法的規定,實際上是關於民事權利主體的規定。第二編是物法,包含關於各種財產和所有權及其他物權的規定,實際上是關於在靜態中的民事權利客體的規定。第三編稱為「取得所有權的各種方法」編。內容頗為龐雜:首先規定了繼承、贈與、遺囑和夫妻財產制;其次規定了債法,附以質權和抵押權法;最後還規定了取得時效和消滅時效。實際上,該編是關於民事權利客體從一個權利主體轉移於另一個權利主體的各種可能性的規定。

立法原則 這部法典可以用3項原則予以概括:自由和平等原則、所有權原則、契約自治原則。

①就自由和平等原則來說,該法典包括兩條基本的規定。第11條規定:「所有法國人都享有民事權利。」民事權利是指非政治性權利,包括關於個人的權利、親屬的權利和財產的權利。第488條規定:滿21歲為成年(1974年改為18歲),到達此年齡後,除結婚章規定的例外外,有能力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為。這就是說,在原則上,每個人從成年之日起,都享有平等的民事行為能力,雖然關於這種能力的享有在法律上定有某些限制。

②就所有權原則來說,法典第544~546條給與動產和不動產所有人以充分廣泛的權利和保障。所有權的定義是「對於物有絕對無限制地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國家徵收私人財產只能根據公益的理由,並以給予所有人以公正和事先的補償為條件。不論是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人,都有權得到該財產所生產以及添附於該財產的一切物。這一規定使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可以自由地使用、收益和出售,同時農民的私有土地也得到了保障。該法典還規定了對他人財產的用益物權和地役權,這對小農經濟是重要的。

③契約自治,或稱契約自由原則,規定在第1134條中:「依法成立的契約,在締結契約的當事人間有相當於法律的效力。」除非該契約違反了該法典第6條所說的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才不具有法律效力。契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思表示的一致,其目的在於產生某種法律上的效果,或者將所有權從一人移轉於他人,或者產生某些債務,或者解除當事人先前締結的債務,或者只是改變已經存在的一些約定。該法典賦予兩個或兩個以上個人的意思表示的一致以等於法律的效力,來使他們以自己的行為產生相互間的權利義務,從而改變其原有的法律地位。所以,契約自治,也稱為當事人意思自治。契約一經合法成立,當事人必須按照約定,善意履行,非經共同同意,不得修改或廢除。契約當事人的財產,甚至人身(該法典原來規定了對違約債務人的民事拘留),都作為履行契約的保證。基於這些觀念,立法者作出了一系列規定:契約義務的強制履行、不履行的損害賠償、履行遲延、債務人的破產程序等等。

在《法國民法典》中用1000多條條文來規定契約之債,可見契約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重要性。契約自治也是在形式上平等和自由的名義下實行的,並且是自由和平等原則的邏輯結果。對於這個原則,馬克思曾在《資本論》中予以深刻的批判。

隨著100多年來法國政治、經濟、社會情況的變化 ,該法典也經過100多次修改,以不斷適應新的情況。

法典的影響該法典在不少資產階級國家裡有頗大的影響。首先,在1804年原屬法國因而自該法典施行之日起即屬於它的效力范圍的一些國家中適用,比利時和盧森堡現在仍然把它作為自己的法典。該法典在法國的某些前殖民地中也仍在施行。例如,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現行的民法典,部分以該法典為基礎,部分以《巴黎習慣法》為基礎。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自1825年起採用了該法典,不過作了若干修改和補充。其次,有些國家以該法典為藍本制定本國的民法典。例如,1838年的《丹麥民法典》是依據該法典制定的,1940年的《希臘民法典》也是以該法典為範本的 。最後,還有很多國家的民法典在編纂時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該法典的影響,如1896年的《德國民法典》、1907年的《瑞士民法典》、1867年的《葡萄牙民法典》、1889年的《西班牙民法典》、1855年的《智利民法典》、1869年的《阿根廷民法典》、1916年的《巴西民法典》等。

《德國民法典》
Bürgerliches Gesetzbuch

德意志帝國在1896年制定的民法典 。1900 年1 月1日施行,以後為德意志共和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繼續適用。這是繼《法國民法典》之後,資本主義國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它繼承羅馬法的傳統,結合日耳曼法的一些習慣,並根據19世紀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新情況而制定,因而在內容上超出了自由資本主義時期法律原則的范圍,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需要。但它在某些地方仍保留了德國容克地主經濟的特點。在立法技術上, 它與 《 法國民法典》有所不同,用語明確簡練 。全文共 2385條,分為 5 編:總則、債務關系、物權、親屬、繼承。另附施行法 218 條 ,多系適用法律的規則。 這部法典的部分條文經過多次修改 ,納粹統治時期修改較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親屬和繼承兩編修改較大。其他 3編,也為一些單行法所修改或補充 ,但法典基本內容未變。這部法典對一些國家法律影響很大 。瑞士、奧地利、日本、泰國和中華民國時期的中國民法典 ,都在不同程度上參照了這一民法典,因而西方法學界認為 ,《德國民法典》在大陸法系中是與法國法系並立的德國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6. 比較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的異同並分析原因

不同:
1、語言風格不同
法國民法典與德國民法典誕生於不同的時代背景與歷史條件下,因為對於它們有著不同的要求和期望,立法者有著明顯的偏重,這就導致了它們有著彼此相左、甚至完全不同的語言風格。
在近代法典編纂運動時期,通俗、簡明的語言風普遍為歐洲民法國家所認同。編纂法國民法典時,起草者們迫切希望編纂出的法典能夠迅速為民眾所理解和接受,因而拿破崙和立法者們就非常傾向於這種通俗、簡明的民法文風。
德國民法典則顯得抽象難懂,這與起草者們根深蒂固的日耳曼式思考方式不無關系。比起用簡明通俗的語言來表述法律這種應該嚴格對待的文本,起草者們更傾向於運用其日耳曼民族善於邏輯理性和抽象思維的長處來表達思想,並用專業化法學術語來書寫文本,最終使法典形成了這種抽象深奧、晦澀難懂的語言風格。
2、編纂體例不同
《法國民法典》以羅馬法的《法學階梯》為藍本,分為三編,即:人法、物法、債法。《德國民法典》以羅馬法的《學說匯纂》為藍本,分為五編,即:總則、債、物權、親屬和繼承。
兩者相較,顯然是德國民法典體例的編纂更加合理科學。首先,法國民法典未設「總則」一編,全部內容洋洋灑灑鋪陳下來,無原則性統帥,顯得紛亂不系統。而德國民法典則設有「總則」一編,在此原則性統帥下,其餘各部分密切結合在一起,從而使整部民法典成為一體,體系更加完備,結構更為嚴謹。
其次,法國民法典將「債」置於財產法之中,債權物權混為一體,而德國民法典卻是為「債」單獨設編的。物權是絕對權,針對所有人,而債權是相對權,只針對特定人;物權反映了靜態的財產所有關系,而債權反映了動態的財產流轉關系。此兩種民事權利法律屬性不同,對其加以區別設編比較妥當。

相同點:
《德國民法典》與《法國民法典》這兩部資本主義民法史上最重要的法典,本質上都是資本主義的民法典。

原因:
二者出台背景不同
如前所述,兩部法典在產生上有時間的先後順序,這也是二者所體現的特點不同的原因之一。l9世紀初,《法國民法典》出台於資本主義早期,這個時期,資本主義經濟關系以自由競爭為基本特徵。私人財產所有權獲得了最大程度上的保護,近乎成為一種無限制的私權。
比起《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產生於19世紀末,幾乎晚了一個世紀,此時資本主義發展日趨成熟,該時期的資本主義經濟關系以壟斷為基本特徵。在此時期,法律對於國家和公共利益更為關注,德國社會更加強調對個人作出必要的限制,國家干預也愈發加強。故而,比起《法國民法典》的無限制私人財產權,《德國民法典》對其限制更為謹慎和嚴格。

7. 求:"法、德民法典之比較"!

法國民法典與德國民法典之比較大陸法系在十九世紀初的法國和在十九世紀末的德國,誕生了兩大民法典,其在民法學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兩大法典雖同屬大陸法系,但時隔一個世紀,從而有著不同的特點及影響。
首先:從立法的時代背景、法典的基本原則上分析
《法國民法典》是一部早期的資產階級民法典,與當時的自由競爭經濟條件相適應,體現了「個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預」這樣的立法精神。其中的基本原則:全體公民民事權利平等的原則、絕對所有權制度、契約自由及過失責任原則等,這些都是代表著資產階級的自然法領域中的「天賦人權」理論的體現。而私權神聖的核心就是所有權絕對。
《德國民法典》是十九世紀末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階段過渡時期的時代產物。其因適應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在貫徹資產階級民法基本原則方面有所變化。如:絕對所有權有所限制;契約自由原則的含義與法國民法典的「一經有效成立就不能隨意變動必須履行」就不同,其分離成契約的成立與契約的履行,就是說:契約成立或有效並不等於或必然履行。但其依然肯定了公民私有財產權不受限制、契約自由、以及過失責任等這些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
其次:在立法模式、文字語言、結構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法國民法典》文字語言既簡潔明晰,又通俗易懂,讓一般人理解起來毫無困難。體現了立法者的法律平民化的理念。在法典的總體結構上,是以國法大全之《法學階梯》人、物、訴訟三編制為基礎,構建了人、財產及所有權的各種變更、取得財產的各種方式三編制的體例。
《德國民法典》在語言上力求用抽象化、概念化的專門術語進行表述。對事實構成的表述採取了抽象的――概括式的表達方式。其構成體現了邏輯推理和體系化的思想。具有鮮明的德意志民族哲理思辯的特點。
《德國民法典》在結構上採取了五編制體系,與法國民法典最大的不同就是:為了避免重復和促進體系化,其採用將適用於多個領域的共同性規定放在特殊規定之前的邏輯結構,從而形成各級法律規范的「總則篇」。
《德國民法典》在立法技術上,通過法律定義自己創設一些概念,如「物」、「法律行為」等。還創設了一些內容不確定、價值有待補充的「一般條款」,如 「善良風俗」、「誠實信用」、「重大事由」等。這些一般條款就要求立法者結合不斷變化的價值觀念、實踐經驗對其內容予以補充,體現了法律的靈活性。
最後:《德國民法典》規定了法人制度。承認法人為民事權利的主體,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成為民法史上第一部全面規定法人制度的民法典。
時隔百年的兩大民法典,雖因兩國的民族風俗、文化差異、立法理念及時代變遷等種種因素的影響從而不同,但都因具有前瞻的立法理念、嫻熟的立法技術及詳實的內容成為民法史上的顛峰之作,並對現代各國的民法典立法產生著深遠影響。

8. 德國民法典和法國民法典的主要區別

特點 內容
概說 19世紀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歐洲一些國家或者為了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或者為統一國家的法律,法典編纂運動隨之興起。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是19世紀民法典的一個典型。1896年頒布的《德國民法典》是19世紀民法典的另一個典型。
《法國民法典》 《法國民法典》是在拿破崙親自領導下完成的,他對於純粹的法律論爭極少參與,而是將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到生活的現實而不是法律的技術上。他堅持法典的風格對於即使如他那樣的非法律家也應當透明易懂。 《法國民法典》的體系參考的《法學階梯》的體例,但把訴訟法分離出去,開創了實體法和程序法分別立法的先河。該法典共2283條,分為三編:第一編人,第二編財產及對於所有權的各種變更,第三編取得財產的各種方法。1804年生效。《法國民法典》確認了人人平等的法律地位,貫徹了所有權絕對、契約自由和過失責任三大原則。
《德國民法典》 《德國民法典》從1873年開始起草,經過了23年,到1896年頒布,1900年1月1日施行。早在17世紀末期德國各邦就開始編纂法典,在法典編纂過程中民法理論水平逐步提高,至19世紀後半期最終形成了潘德克頓法學派。1896年頒布的《德國民法典》是19世紀民法典的另一個典型。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時,各邦早已有了各自的法律或法典,制定民法典主要是為了經濟發展的需要,並通過民法典統一各邦的法制,以加強帝國在政治上的統一。德國統治者不要求迅速完成民法典的制定,而要求起草者盡量細致地進行工作。
《德國民法典》是為法律家制定的,結構嚴謹,概念精確,邏輯清晰,被法制史學者稱為19世紀德國法律科學的集成,對20世紀一些國家的民法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德國民法典》對契約自由原則作出了一些限制,規定了一些一般條款,如「誠實信用」、「善良風俗」,法官可以根據一般條款處理法律上沒有具體規定的問題。但是,《德國民法典》沒有體現時代特色,文字艱深晦澀是其缺陷。 《德國民法典》的編纂深受羅馬法《學說匯纂》的影響。編纂技術比《法國民法典》有顯著提高。從學理上來看,《德國民法典》是潘德克頓法學的產物,該法典共2385條,分為五編:第一編總則,第二編債務關系法,第三編物權法,第四編親屬法,第五編繼承法。
【備注】潘德克頓:
法學上所說的潘德克頓,大體有3中不同的含義。
其一,是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編纂《民法大全》的所以部分,即《學說匯纂》,是當時著名法學家的言論集,可以作為有效的法律淵源,但是本身不是立法的產物。一般將其稱為潘德克頓。
第二,是14世紀以後,德國法學界在繼受羅馬法後在改造「學說匯纂」的基礎上形成的德國普通法,約形成於16世紀,以當時《當代法典匯編》為達標。它在未統一的德國發揮著普通法的作用,一直到《德國民法典》頒布才逐漸式微。稱之為「潘德克頓體系」。
第三,十九世紀中期以後,在德國制定統一的民法典已經是大勢所趨,圍繞民法典的制定,出現了潘德克頓法學派(強調羅馬法是德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法律淵源)。後來潘德克頓法學派按照羅馬法的《學說匯纂》闡發的民法「五編制」體例,為德國民法典所最終採用。
「備注」資料來源:
http://ke..com/view/2637551.htm
關於「歷史法學派」,詳細內容參閱:「歷史法學派概念」
本框架內資料來源「高教紅皮書」(P4—P5)

熱點內容
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原則有哪些 發布:2025-09-15 03:05:39 瀏覽:998
法治進課堂工作方案 發布:2025-09-15 02:54:42 瀏覽:205
襄樊法院曾 發布:2025-09-15 02:50:21 瀏覽:422
嘉興市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5 02:45:22 瀏覽:342
法治單位創建標准 發布:2025-09-15 02:45:21 瀏覽:920
北京大學經濟法保研 發布:2025-09-15 02:35:25 瀏覽:331
平谷區法律援助 發布:2025-09-15 02:24:29 瀏覽:676
行政法筆記李佳 發布:2025-09-15 02:18:34 瀏覽:139
經濟法法律援助 發布:2025-09-15 02:14:13 瀏覽:482
檢察院警察和法院警察 發布:2025-09-15 02:03:18 瀏覽: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