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典大綱
A. 司法考試大綱。官方是在哪裡發布的。
考試大綱,是書來的,直接銷售的了。
我空間上傳了很多2012年司法考試的電子書、講義及專輔導課件,大綱屬、三大本、真題講解、重點法條等
點我的名字,打開後找「他的空間」就能看到了,幫我積點人氣啊~~~~。。。。
B. 司法考試大綱准不準應該不會出大綱之外的考點吧可以對著大綱復習,大綱沒有的就不過嗎
司法考試大綱只是一個考試提綱,考試范圍很廣,如果全部復習,時間上可能回來不及,而且每年考答試都有很偏僻的知識點,大綱之外的考點也是有的,肯定是不會太多,獨角獸網校老師在授課中就說過,能考到60%,你就可以過關,最多也就能考到70%,所以你要想過關,就不要想著全部內容都要掌握,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容,你還要以過關為目的。
罪刑法定原則是我國刑法所確立的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是啟蒙思想家反對封建專制刑法的產物,起源於著名的英國大憲章,而法國刑法典被認為是罪刑法定原則的直接淵源。最後指出了現階段我國適用該原則需注意的一些問題,希望今後有關人員在刑法罪刑法定原則的適用取捨與完善的問題上有更多新穎合理觀點的提出。
[關鍵詞] 罪刑法定原則 基本內容 人權 刑法權
我國於1997年10月1日開始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第3 條規定: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罰; 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 不得定罪處罰」,這就是我國刑法所確定的三大基本原則中的罪刑法定原則。
一、罪刑法定原則的理論基礎
罪刑法定原則的理論基礎十分豐富與精深,它是啟蒙思想家反對封建專制刑法的產物,其理論基礎在於三大原則:
1.啟蒙自由主義。洛克認為,人們原本生活在自然狀態中,在這種狀態之下人於人之間是自由平等的關系,根據自然法他們享有人生自由權和財產權,同時也不能侵犯他人的這些權利。但每個人的這種權利會受到他人侵犯。因此就需要制定一定的法律規范來保障他們享有的各種權利,為罪刑法定原則提供了根本的思想理論基礎。
2.三權分立說。孟德斯鳩認為,立法、行政、司法應該分立開來,各自行使自己的權力,不受其他機關的干擾。三權分立,使法官成為機械的適用法律的工具,從而限制了法官解釋法律。這樣既保障了人權自由,同時也避免了法官的擅斷,對罪刑法定原則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3.心理強制說。近代刑法學大師費爾巴哈認為,所有違法行為的根源都在於趨向犯罪行為的精神動向,動機形成源,它驅使人們違背法律,因此應建立制止犯罪的第一防線——道德教育;第二防線——求助於心理強制,從而達到預防犯罪的發生。
二、罪刑法定原則的內容
罪刑法定原則(也稱罪刑法定主義)在近現代已成為一項世界公認的刑法基本原則。罪刑法定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刑法學的罪刑法定原則的不斷向前發展,經歷了從不實行到相對實行,由相對實行到絕對實行。罪刑法定原則本身也發生了許多微妙的變化,日益緊隨時代的進步而演繹出新的含義,目前,主要說來,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成文法的明確性
刑法法律的制定必須條文規范明確。法律是肯定的、明確的、普遍的規范,在這些規范中自由的存在具有普遍的、理性的、不取決於個別人的任性的性質。明確性要求立法者必須具體的明確規定刑罰法規,以預先告之人們成為被懲罰的對象的行為。
(二)刑罰適當性
刑法適當性,又稱作適當處罰性,即指刑罰法規規定的犯罪和刑罰都應該被認為適當,這是針對法規內容而言的。刑法規定的適當,對某一行為作為犯罪規定刑罰有合理的根據。刑罰規定的犯罪,應順合以行為時確實是否需要刑罰處罰的刑法為前提。
(三)禁止適用事後法
禁止適用事後法即不允許在法律規范施行後對法規施行前的犯罪行為予以處罰,又稱為「刑法無溯及效力」。法無溯及既往效力,從而符合了「不知者無罪」這一俗語。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必須預告由法律規定犯罪與刑罰並公之於眾,以便人們所遵守,但隨著刑法的不斷完善,其溯及力的確定多為採用從舊兼從輕原則,即在新法為輕的情況下刑法具有溯及力,這是保障人權的要求,也有利於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刑法的權威與統一性,實現刑法預防犯罪的目的。
(四)絕對禁止或排斥類推適用
類推推理是把刑法中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事項,比照刑法中最類似的事項加以解釋的方法。在罪刑法定原則下,類推解釋將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內容「解釋」進去是與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精神相斥的,所以罪刑法定原則使得刑法的適用禁止類推推理,但刑法又是不斷與時俱進的法律規范,在禁止類推適用的范疇內發生了些許微妙的變化,即從完全否定類推到容許有限制的類推適用,即在有利於被告人場合容許類推適用,這也是罪刑法定原則的一重大進步。
(五)絕對禁止不定期刑,實行絕對確定的法定刑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變遷,刑法學說的進化,絕對罪刑法定的學說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不斷得到修正。絕對確定的刑種和刑期,會使法官只根據法條而不顧具體犯罪的社會危害程度和犯罪人的社會危害程度判處相應的刑罰,不利於刑罰的正確適用。若刑法中存在沒有規定刑期的自由刑,罪犯服刑期長短的權利完全由行刑機關掌握,這會喪失刑法保障人權的機能。所以法定刑或宣告刑都不允許絕對的不定期刑。因而從根本上應確立相對不定刑期,給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權,讓其考慮每一個案件的具體情況裁量刑罰,從而不偏斥於罪刑法定原則的內涵與本質。
(六)排斥習慣法的適用
刑罰僅僅只能依據成文法規,刑罰的根據只在於成文法,而不依據習慣,道德,風俗,民間法來決定。這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的當然結論。
三、我國罪刑法定原則的現實理論依據
(一)社會主義民主要求實行罪刑法定原則
民主是法治的前提與基礎, 法治是民主的體現與保障。在歷史與現實中, 沒有無民主的法治, 也沒有無法治的民主, 法所反映的應當是人民的公共意志, 由人民掌握主權的國家制定的, 是人民自己意志的記錄。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刑法即是由人民選舉的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來制定。由司法工作人員執行、司法工作人員執行刑法的過程, 就是實現人民群眾意志的過程,那麼對於何為犯罪及如何處置犯罪必須由法律作出明確的規定,從而保證人民意志的實施貫徹,那麼這也要求司法工作人員不能對刑法作不合理的任意解釋。
D. 刑法體系含義
廣義的刑法體系,是指刑法的各種淵源及其相互關系;狹義的刑法體系,是指刑法典的組版成和結構。刑法典權由兩編組成,第1編為總則,第2編為分則,此外還有1條附則。總則,為一般規定;分則,為具體規定;總則規定不僅適用於分則,而且適用於其他有刑罰規定的法律(但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的除外)。編下面分為章。我國刑法典為:總則5章,分則10章。
刑法體系,是指各種刑法規范按照一定的規律、順序、聯系、有機地排列,組成統一的整體。各國刑法典,一般從總體上分為總則和分則兩編,個別還有附則。編之下,再根據法律規范的性質和內容有次序地劃分為章、節、條、款、項等層次,從而構成一個科學的統一整體。
E. 為什麼建國30年後才有刑法典
1、那時候沒有系統的刑法典,但是有刑法性質的文件。
2、1949年10月到年6月刑法特點:
第一,這一時期中國沒有刑法典,只有寥寥可數的單行刑法。這幾部單行刑法是為了配合社會改革運動而頒布的。如1951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她是為了配合鎮壓當時反革命運動而頒布的;1952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它是為了配合「三反」、「五反」運動的;1952年的《妨害國家貨幣治罪暫行條例》,它是為了配合當時國民經濟的恢復而頒布的。
第二,判刑事案件時,定罪、量刑主要不依據法律而是依靠政策,因為法律在當時不健全。
第三,對刑法典開始孕育、起草。主要過程是:1950、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法治委員會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大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指導原則草案》,試圖為刑法典的起草奠基。但這兩個文件在嚴格意義上不是立法,因為它們未進入立法議程,也沒有比較公開和廣泛地徵集意見。真正把刑法典提上議事日程的是從1954年《憲法》頒布後開始的。1954年10月到1963年10月,中間由於開展政治運動只有斷斷續續的立法工作。到粉碎「四人幫」第三部憲法頒布後,從1978年開始搭班子搞刑法典,到1979年7月1日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通過了新中國第一部刑法典。
F. 中國大陸刑法典從清代到現在有哪些
1、清代《大清新刑律》
《大清新刑律》於1908年完成,但由於守舊派的反對,直到1911年1月25日才公布。不久清王朝即告覆亡,該律並未施行。它採用資產階級的刑法體例、刑罰制度和刑法原則。在刑法體例方面,分總則、分則兩篇。
在刑罰制度方面分主刑、從刑兩種,主刑包括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罰金;從刑包括褫奪公權和沒收。 在刑法原則方面,採用了資產階級的罪刑法定主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此外,還根據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的新情況,規定了有關妨礙國交、妨礙選舉、妨礙通訊、交通以及妨害衛生等方面的犯罪。
2、北洋政府《暫行新刑律》
《暫行新刑律》是北洋政府成立之初對《大清新刑律》稍加刪改而制定的刑事法規,於1912年4月30日頒行,內容與《大清新刑律》基本相同。
1912年3月,袁世凱發布命令:「所有從前施行之法律及新刑律,除與民國國體抵觸各條應失效力外,余均暫行援用。」此處所指「新刑律」,即清末修律公布之《大清新刑律》。據此命令,北洋政府法部隨即擬定《刪修新刑律與國體抵觸各章條等並刪除暫行章程文》,並附列刪除各章條目,經呈袁世凱批准,並通令各司法衙門遵行,是為《暫行新刑律》。
後1914年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以「重典」威懾人民,頒布《暫行新刑律補充條例》15條,增設了一些罪名,並加重了原來的許多刑罰。此外,北洋政府還在1915年和1918年先後擬定了兩次刑法修正草案;但均未頒行。
3、國民政府1928年《中華民國刑法》
該刑法分為總則和分則兩編,共48章,387條。1935年1月1日又公布了經過修改的刑法,即所謂新刑法。其中總則編12章99條,分則編35章258條。
列舉了諸如竊盜、殺人等罪名,並針對各罪內容特別規定。學說上一般把刑法分則按照侵害法益的不同分為國家法益、社會法益和個人法益數部分;在個人法益方面又常再細分為生命、身體法益、自由法益和財產法益等。
原則上本法總則部分的規定適用於所有法律的刑事規定(其他法律的刑事規定稱附屬刑法,即刑法以外之特別刑法),在分則的部分則列舉了基本的刑事處罰規定。
4、國民政府1935年《中華民國刑法》
新刑法標榜「從輕主義」,對一般輕罪的處罰比舊刑法規定的有所減輕,但對於所謂觸犯反動統治秩序的行為則從嚴、從重處罰。
同時吸取了德、意、日帝國主義國家刑事立法政策中所謂「社會防衛主義」和「主觀人格主義」精神,宣稱犯罪原因在於人的生理素質和心理因素,主張應以主觀的犯罪動機,而不是以客觀的犯罪事實作為定罪量刑的根據。
對所謂「內亂罪」以及「外患罪」、「殺人罪」、「強盜罪」等「危險極大」者,皆規定了懲罰「預備犯」、「未遂犯」和「陰謀犯」的條款。
特別增加了「保安處分」專章,對於所謂有犯罪行為或有「犯罪嫌疑」「犯罪危險」的人,可以借口預防「犯罪」或「再犯罪」,實行「社會防衛」手段,令其入感化教育處所。
5、新中國195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大綱草案》
在 1950 年,我國就在原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的主持下進行了刑法典的起草准備工作。刑法大綱草案是對新中國各項法律的高度概括,是日後刑法修訂的基礎
6、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用刑罰同一切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無產階級專政制度,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人民群眾生活秩序,保障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G. 司法考試大綱每年變化幅度有多大
您好,司法考試的變化幅度要看當年通過的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的多少內而定,不能確定每容年具體的幅度,今年的考綱變化還是挺大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變化最大,可能分值會上升到40分,加上國家賠償法納入考查范圍,刑法修正案八,公司法解釋三和幾個司法解釋的通過,今年大綱變化還是比較大的。對於三大本,可以說是每年都不需要買的,因為絕大多數人是看不完三大本的,尤其已經到現在這個階段,馬上八月份了,三大本更是沒有什麼必要了。三大本在司法考試中的地位可以說作用不大,當然如果真有時間看一遍,還是多少受益的。如果真的想看三大本,也是要每年都要買一套的,比如刑法的出題人觀點年年會有變化,加上考綱變動,還是要有所更新的。今年的三大本較之往年,在編章體繫上更是出現重大變革,板式一新。但是三大本網上也有下載,買太貴了~~
H. 司考大綱里的基本要求和考試內容有什麼區別嗎
您好!
考試大綱知識考點的一個概括。其主要相關考點是需要自己整理復習的。
司法考試一共14門科目,考點也相當復雜繁多,建議你一定要系統的好好復習。
I. 每年司法考試大綱什麼時候出
根據往年經驗,一般國家司法考試大綱的公布時間大致在5、6月份,緊接著報名時間在大綱發布後的下一個月。國家司法考試實行網上報名方式。報名人員通過網上填報個人信息、上傳照片、交納考試費、下載列印准考證。
國家司法考試內容包括: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現行法律規定、法律實務和法律職業道德。
國家司法考試實行全國統一命題。司法部制定並公布的《2016年國家司法考試大綱》作為命題依據。
2016年國家司法考試採用閉卷、筆試方式。考試分為四張試卷,每張試卷分值為150分,四卷總分為600分。試卷一、試卷二、試卷三為機讀式選擇試題,試卷四為筆答式案例分析、法律文書、論述試題。各卷科目為:
試卷一:綜合知識。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法制史、憲法、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試卷二:刑事與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試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試卷四:案例分析、法律文書、論述。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
J. 司法考試大綱公布後修改或發布的法律會考試嗎
本年的在5月20日已經發布,上面有司法考試考察的法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