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請求權及其在民法上的地位

請求權及其在民法上的地位

發布時間: 2021-03-02 09:11:26

㈠ 請求權在民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作為基本權利實現與保護的技術性手段,請求權是從動態角度對權利所作的觀察。在民事權利體系中,作為物權的保護性權利,物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在邏輯上是處於一個邏輯層面的以物權保護為使命的權利。

㈡ 論述民事權利在民法體系中的地位

民事法律行為行為,又稱法律行為,是法律事實的一種,是指民事主體以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以意思表示為要素,依法產生民事法律效力的行為。民法通則第五十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是公民或者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可見其在民法中的地位及功能:
1、橋梁作用。民事法律關系通過主體為一定的法律行為來實現。
2、保障作用。沒有法律行為民法的調整無從談起。
3、可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多種多樣的,除了物,還有可能是行為,權利、智力成果、人身利益等。
4、作為違法行為的相對行為。民事法律事實分為法律事件和行為,行為又分為法律行為和違法行為。

㈢ 請求權,當事人能力,訴權的區別

請求權是指權利人得請求他人為特定行為(作為、不作為)的權利。債權為典型的請求權回。
正當當事人能力答,是指就特定的訴訟,有資格以自己的名義成為原告或者被告,因而受本案判決拘束的當事人,因此又稱為當事人適格。
訴權:是由訴的法律制度所確定的,賦予當事人進行訴訟的基本權利,是指公民所享有的請求國家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權利。即賦予民事法律關系主體在其權利受到侵犯,或者權利義務關系發生爭執時,具有進行訴訟的權能。訴權完整內涵包含程序含義和實體含義兩個方面:
程序含義,是指程序上向法院請求給予司法救濟的權利。
實體含義,是指請求保護民事權益或者解決民事糾紛的權利,亦即公民有權請求法院同意其在實體上的具體法律地位或具體法律效果的主張。

㈣ 在看民法書, 其中請求權與基礎權利的關系中 "基礎權利"的具體概念是什麼, 都包含哪些基礎權利

最佳答案檢舉 你說的應該是憲法問題吧。基礎權利,指人所必需的權利,比如生命權,財產權。理論一點就是,人生存及其追求幸福的一切權利。

㈤ 論民法請求權

請求權是指權利人得請求他人為特定行為(作為、不作為)的權利。債權為典型的請求權。
請求權是相對權的典範,即僅僅相對於某個特定的人產生效力。
1. 「請求權」的第一層含義,是旨在獲得某種特定的給付的要求。他人可以請求這種給付,至於該他人能否獲得其希冀的給付,則是另一回事。民事訴訟上的請求權,多為這種理解。
2. §194Ⅰ將請求權定義為「要求他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該種請求權以存在一項有實體法依據的請求權為前提。在另一方面,該請求權不一定非得(通過訴訟或其他方式)已經提出不可。該項請求權的存在,不受是否有人提出主張的影響,也不受債權人是否知悉其請求權的影響。
這一實體法上的請求權概念,是由Windscheid從羅馬法和普通法中的「訴」(actio)的概念中發展出來的。「訴」的概念乃著眼於程序法而非實體法。

請求權的內容
債權上的請求權:賠償損失請求權,基於合同、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的請求權;
物權上的請求權:確認所有權,排除妨礙請求權,返還原物請求權,恢復原狀請求權,消其特點是:( l )具有相對性;( 2 )具有非公示性;( 3 )大多表現為實體權利。請求權作為獨立的實體權利,連接了實體法與程序法的權利,因為民事訴訟可以分為三種,即確認、給付、變更之訴.這三種訴訟中給付之訴是民事訴訟的核心,而給付之訴的基礎就是請求權。請求權可以獨立存在,也可以只是某權利的內容(權能)。請求權與債權的關系是:請求權是債權的主要內容,但債權又不限於請求權,債權的權能除了請求權之外,還包括「選擇、解除、終止等權能」。而且,債權請求權因時效而消滅時,債權雖然減損了其強制力量,但仍然存在。債務人仍為履行之給付者,,不得以不知時效為理由,而主張返還(《 民法通則)第138 條、《 民通意見》 第171 條)請求權既然可以是某權利的內容,說明它是基於基礎權利而發生的,有基礎權利,才能有請求權。除危險請求權。
知識產權上的請求權,人格權上的請求權,身份權上的請求權(撫養費、贍養費)。

㈥ 民法通則中的請求權有哪些

民事權利是民事主體依法享有並受法律保護的利益范圍或者實施某一行為(作為或不作為)以實現某種利益的可能性。簡單的說,就是權利主體對實施還是不實施一定行為的選擇權。在理解權利的概念時,要注意與權能和許可權相區分。其中,權能通常指權利的具體形式;而許可權是法律准許當事人意思發揮作用的限度范圍。有以下基本含義:(1)、權利是法律關系的主體享有的利益范圍或者為某種行為的可能性;(2)、權利是權利主體要求他人實施某種行為或者不實施某種行為, 以實現其利益的可能性;(3)、在權利受到侵害時,權利主體得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濟。分類:(1)、根據民事權利是否以財產利益為內容,民事權利可分為財產權和人身權。財產權,是指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直接體現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財產權既包括物權、債權、繼承權,也包括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人身權,是指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與主體人身不可分離的權利。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2)、根據權利的作用,民事權利可分為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和形成權。支配權,是指主體對權利客體可直接加以支配並享受其利益的權利。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都屬於支配權。請求權,是指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抗辯權,廣義上是指抗辯請求權或否認他人的權利主張的權利,有的稱為異議權;狹義上是指對抗請求權的權利。形成權,是指權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關系發生變化的權利。(3)、根據民事權利的效力范圍,民事權利可分為絕對權和相對權。絕對權,又稱對世權,是指其效力及於一切人,即義務人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權利。物權、知識產權、人身權都為絕對權。相對權,又稱對人權,是指其效力及於特定人的權利,即義務人為特定人的權利。債權為典型的相對權。(4)、根據兩項相互關聯的權利之間的關系,民事權利可分為主權利與從權利。主權利,是指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不依賴另一權利可獨立存在的權利。從權利,是指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權利制約的權利。(5)、根據相互間是否有派生關系,民事權利可分為原權利與救濟權。原權為基礎權利,是權利性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救濟權是由原權派生的,為在原權受到侵害或有受侵害的現實危險而發生的權利,是保護性法律關系中的權利。(6)、根據權利有無移轉性,民事權利可分為專屬權與非專屬權。專屬權,是指無移轉性,權利人一般不能轉讓,也不能依繼承程序轉移的權利。人身權就屬於專屬權。非專屬權,是指具有轉移性,權利人可以轉讓,也可依繼承程序移轉的權利。財產權多為非專屬權。

㈦ 民法中請求權與基礎權利的關系問題

我認為,不論基礎權利是對世權(如物權)還是對人權(如債權),請求權產生的基礎都是「基礎權利受到侵害時」。債權到期而債務人未清償債務不也是基礎權利受到了侵害嗎?因為債權已經無法及時有效地實現了。

㈧ 比較民法中的請求權和抗辯權的異同

合同履行中的三大抗辯權

在合同履行中,當事人可享有同時履行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這些抗辯權利的設置,使當事人在法定情況下可以對抗對方的請求權,使當事人的拒絕履行不構成違約,可以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①同時履行抗辯權。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②先履行抗辯權。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示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③不安抗辯權。不安抗辯權的行使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中止履行。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經營狀部分嚴重惡化;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喪失商業信用;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第二階段為解除合同。當事人依照上述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但是,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是有一定條件和限制的。如無確切證擾證明對方零部件失履行能力而中止履行的,或者中止履行後,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而拒不恢復履行的,不安抗辯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㈨ 民法上的請求權,按其性質主要分為哪三大類

請求權是指權利人得請求他人為特定行為(作為、不作為)的權利。
債權上的請求權:賠償損失請求權,基於合同、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的請求權;
物權上的請求權:確認所有權,排除妨礙請求權,返還原物請求權,恢復原狀請求權,消其特點是:( l )具有相對性;( 2 )具有非公示性;( 3 )大多表現為實體權利。請求權作為獨立的實體權利,連接了實體法與程序法的權利,因為民事訴訟可以分為三種,即確認、給付、變更之訴.這三種訴訟中給付之訴是民事訴訟的核心,而給付之訴的基礎就是請求權。請求權可以獨立存在,也可以只是某權利的內容(權能)。請求權與債權的關系是:請求權是債權的主要內容,但債權又不限於請求權,債權的權能除了請求權之外,還包括「選擇、解除、終止等權能」。而且,債權請求權因時效而消滅時,債權雖然減損了其強制力量,但仍然存在。債務人仍為履行之給付者,,不得以不知時效為理由,而主張返還(《 民法通則)第138 條、《 民通意見》 第173 條)請求權既然可以是某權利的內容,說明它是基於基礎權利而發生的,有基礎權利,才能有請求權。除危險請求權。
知識產權上的請求權,人格權上的請求權,身份權上的請求權(撫養費、贍養費)。

㈩ 民法中的請求權是什麼意思,希望講得通俗些,最好有例子,謝了。

請求權是指權利人得請求他人為特定行為(作為、不作為)的權利。請求權是相對權的典範,即僅僅相對於某個特定的人產生效力。
1. 「請求權」的第一層含義,是旨在獲得某種特定的給付的要求。他人可以請求這種給付,至於該他人能否獲得其希冀的給付,則是另一回事。民事訴訟上的請求權,多為這種理解。
2. 請求權定義為「要求他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該種請求權以存在一項有實體法依據的請求權為前提。在另一方面,該請求權不一定非得(通過訴訟或其他方式)已經提出不可。該項請求權的存在,不受是否有人提出主張的影響,也不受債權人是否知悉其請求權的影響。
這一實體法上的請求權概念,是由Windscheid從羅馬法和普通法中的「訴」(actio)的概念中發展出來的。「訴」的概念乃著眼於程序法而非實體法。
債權上的請求權:賠償損失請求權,基於合同、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的請求權;
物權上的請求權:確認所有權,排除妨礙請求權,返還原物請求權,恢復原狀請求權,消其特點是:( 1)具有相對性;( 2 )具有非公示性;( 3 )大多表現為實體權利。請求權作為獨立的實體權利,連接了實體法與程序法的權利,因為民事訴訟可以分為三種,即確認、給付、變更之訴.這三種訴訟中給付之訴是民事訴訟的核心,而給付之訴的基礎就是請求權。請求權可以獨立存在,也可以只是某權利的內容(權能)。請求權與債權的關系是:請求權是債權的主要內容,但債權又不限於請求權,債權的權能除了請求權之外,還包括「選擇、解除、終止等權能」。而且,債權請求權因時效而消滅時,債權雖然減損了其強制力量,但仍然存在。債務人仍為履行之給付者,,不得以不知時效為理由,而主張返還(《 民法通則)第138 條、《 民通意見》 第171 條)請求權既然可以是某權利的內容,說明它是基於基礎權利而發生的,有基礎權利,才能有請求權。除危險請求權。
知識產權上的請求權,人格權上的請求權,身份權上的請求權(撫養費、贍養費)。

熱點內容
寫女法官的電視劇 發布:2025-09-14 10:12:20 瀏覽:243
不承擔法律責任弄死一個人 發布:2025-09-14 09:56:49 瀏覽:792
海南大學法律碩士社會認同度 發布:2025-09-14 09:51:01 瀏覽:382
經濟法公司法結構圖 發布:2025-09-14 09:50:27 瀏覽:680
法律推廣公司 發布:2025-09-14 09:39:47 瀏覽:334
常年法律顧問兩年顧問費 發布:2025-09-14 09:35:13 瀏覽:162
學校法律顧問意向書 發布:2025-09-14 09:22:21 瀏覽:844
車輛轉讓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4 09:21:49 瀏覽:772
古代刑法割木馬 發布:2025-09-14 09:18:23 瀏覽:750
法官張儉 發布:2025-09-14 09:12:14 瀏覽: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