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由哪監督
㈠ 人民法院紀檢監察部門應從哪幾個方面履行監督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的《關於人民法院紀檢監察部門履行監督責任的實施意見》要求:
法院紀檢監察部門要認真履行《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人民法院監察工作條例》賦予的職責,積極協助人民法院黨組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要調整紀檢監察部門內設機構的職能分工,明晰紀檢監察部門與人民法院其他內設部門在黨風廉政建設中的責任劃分,把不該管的工作交還主責部門,把應該管的工作切實管住管好,確保紀檢監察部門把更多的精力和更多的力量集中到監督、執紀、問責上來。進一步完善派駐紀檢組與人民法院內設監察部門合署辦公的工作體制,理順派駐紀檢組與內設監察部門、機關紀委的工作關系,建立與之相關的工作協助機制、物質保障機制、考核激勵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在人民法院黨風廉政建設中更好地形成監督合力。
法院紀檢監察部門要通過參加和列席重要會議、參與重要文件起草和會簽、對重要幹部任免進行前置性把關、對相關制度進行廉潔性評估等方式,加強對本院重大決策的檢查監督,督促本院黨組及其成員認真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嚴格遵守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努力探索派駐紀檢組對同級法院黨組特別是黨組成員進行監督的有效途徑,通過監督檢查、函詢約談、案件核查等方式,對各級法院領導幹部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財經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的情況實行全面監督,督促各級法院領導幹部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
法院紀檢監察部門把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為推動人民法院作風建設的重要切入點和著力點,對各級法院及廣大法院幹警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情況開展經常性的監督檢查,對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要督促有關法院和法院幹警進行認真整改;對中央八項規定發布之後發生的違紀違規行為,要嚴肅執紀問責,並將其中的典型案件公開曝光,以儆效尤。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組織開展各種專項整治活動,堅持從小事抓起、從細節入手,堅決整治少數法院幹警「冷硬橫推」、「吃拿卡要」、「庸懶散奢」的不良習氣,切實解決少數法院「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突出問題,努力根治人民法院在司法作風方面存在的頑症痼疾。
法院紀檢監察部門必須堅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懲,把查處法院領導幹部貪污受賄、權錢交易、失職瀆職案件和審判執行人員徇私舞弊、枉法裁判、以案謀私案件作為查案工作重點,尤其要嚴肅查處利用司法潛規則獲取不義之財以及在辦案法官與案件當事人之間充當訴訟掮客的法院幹警,有效遏制「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的發生。
㈡ 人民法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情況有哪些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回足以推翻原答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人民法院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
(八)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十)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一)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二)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對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情形,或者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㈢ 哪些屬於人民法院對仲裁的監督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進一步明確了法院對仲裁裁決監督的情形,目前,我國人民法院對仲裁的司法監督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1.人民法院裁決仲裁裁決的效力
對仲裁協議的效力作出裁決是人民法院司法監督權的一個重要體現。仲裁協議是仲裁的依據,其有效或無效直接關系著仲裁能否進行的問題。《仲裁法》 第6條規定「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或者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另一方請求人民法院作 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2.撤銷仲裁裁決
依據《仲裁法》的規定,當事人提出證據證明裁決有第58條規定的情形之一或者涉外仲裁裁決具有《民事訴訟法》第260條第1款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撤銷。
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決具有終局性,非經法定程序,任何人不得隨意更改,為保證仲裁機構裁決的正確性和合法性,使已經生效但確有錯誤的裁決得到糾正,賦予人民法院對終局裁決的司法監督權,允許人民法院撤銷仲裁裁決。
3.否定仲裁裁決的效力,裁定不予執行
人民法院對申請強制執行的仲裁裁決,依據被申請人的申請進行司法審查,是司法監督的重要措施。在申請執行程序中,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 具有《民事訴訟法》第217條第2款規定的情形之一或者涉外仲裁裁決具有《民事訴訟法》第260條第1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合議庭審查,有權裁 定不予執行。
二、人民法院對仲裁裁決司法監督存在的問題
從人民法院對仲裁裁決司法監督權的立法精神上分析,當前的立法對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督促仲裁員公正仲裁、完善我國仲裁監督機構以及糾正錯誤的仲裁裁決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立法和在司法監督實踐和執行實踐中,也存在不少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現行法律規定存在弊端,容易導致一個法院作出矛盾的審查結論。《仲裁法》第58條和第63條分別賦予了當事人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或申請不予執 行仲裁裁決的權利,當事人可以選擇撤銷仲裁裁決,也可以申請不予執行,並且二者並不是選擇的關系,即當事人在申請撤銷不被支持的情況下,還可以申請不予執 行。由於對撤銷仲裁裁決的審查使用的訴訟程序,由民事審判庭審查,不予執行的申請則由執行機構審查。不同的審查機構適用的法律不完全相同,認識和解決問題 的出發點也不盡一致,很有可能出現矛盾的審查結論,如審判庭裁定駁回當事人撤銷仲裁裁決的申請,使仲裁裁決繼續保持其法律效力,而執行機構審查的結果很有 可能是仲裁裁決存在錯誤,而被裁定不予執行,終止了仲裁裁決的法律效力。這樣的結果既不嚴肅,也損害了仲裁裁決和法院司法審查權應有的權威和地位。
二是關於撤銷仲裁裁決和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法律規定重復,同時賦予當事人兩項權利,不利於節約司法資源。《仲裁法》第58條規定了可撤銷仲裁裁 決的6種情形,即①沒有仲裁協議的;②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委無權裁決的;③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④裁決所根據的 證據是偽造的;⑤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⑥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的行為的。《民事訴訟法》第217條規 定的不予執行的6種情形中(即①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②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委無權裁決 的;③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④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⑤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⑥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 決的行為的),第①、②、③、⑥種情形與《仲裁法》第58條第①、②、③、⑥項完全相同,而《仲裁法》第58條第④、⑤種情形與《民事訴訟法》第④項應當 屬於同一類情況,唯一不同的,是《民事訴訟法》第⑤種情形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由於沒有對當事人對上述兩項權利加以限制,在當事人申請撤銷仲裁裁決不能的 情況下,再次申請不予執行,既違反了一事不再理的原則,也浪費了有限的司法資源。
㈣ 對法院和法官有監督權的機構有哪些
樓上中顧的所謂律師。審判監督程序是指有監督權的機關或組織,或者當專事人認為法院已經發生法律屬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發動或申請再審,由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再審的程序。連判決都還沒下來你就提起審判監督阿?你忒厲害了。樓主所說的法官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法律錯誤是什麼意思?是指法官認為法律條文出錯了,還是什麼?如果認為法律條文出錯,法官可以以中級人民法院的名義請示省高級人民法院,要求作出解釋。高級法院解釋不了的,應當請示最高人民法院作出批示或答復。憲法沒有明確法律依據,這是司法訴訟程序問題,統歸訴訟法管轄。
㈤ 省級法院歸哪管
法院執法接受省人大的管理,
法官的任免由省人大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省級法院監督業務
㈥ 人民法院隸屬於哪裡
人民法院沒有隸屬不隸屬哪個部門,司法獨立是民主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徵,在我國,人民法院由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向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受人民代表大會監督!呵呵,初中政治課會講到的,好好學吧~~
㈦ 敦化市人民法院歸哪監督
人民法院的審判不受其他部門的干涉和干擾
同級人民檢察院有抗訴權和審判監督權
㈧ 人民法院執行庭受哪裡監督
受紀律檢查委員會監督。因為他們都是黨員。
或者是受上級法院監督。因為他們有隸屬關系。
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以後,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反映情況。
㈨ 人民法院對仲裁的監督有那兩種方式
一、仲裁裁決的撤銷(一)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條件和理由當事人提出證據證明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1)沒有仲裁協議的;(2)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的;(3)仲裁庭的組成或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4)裁決所依據的證據是偽造的;(5)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6)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另外,如果仲裁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人民法院應裁定撤銷該裁決。
提示:當事人申請撤銷裁決的,應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6個月內提出。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撤銷裁決申請之日起2個月內做出撤銷裁決或駁回申請的裁定。
(二)組成合議庭對當事人的申請及仲裁裁決進行審查;經審查,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處理:
1、撤銷仲裁裁決
人民法院受理當事人提出的撤銷仲裁裁決的申請後,經審查核實,認定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所依據的理由成立,即應當在2個月內裁定撤銷該仲裁裁決。如果當事人之間的糾紛並未解決,當事人可以重新尋求解決糾紛的方法,包括:(1)重新簽訂仲裁協議,根據重新簽訂的仲裁協議再申請仲裁;(2)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駁回撤銷仲裁裁決的申請
(1)人民法院經過審查未發現仲裁裁決具有法定可被撤銷的理由的,應在受理撤銷仲裁裁決申請之日起2個月內做出駁回申請的裁定。(2)對人民法院依法做出的駁回當事人申請的裁定,當事人無權上訴。(3)對於人民法院依法做出的撤銷仲裁裁決的裁定,當事人不能上訴,也不得申請再審。
3、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
人民法院受理當事人撤銷仲裁裁決的申請後,如果認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可以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仲裁,並裁定中止撤銷程序。仲裁庭拒絕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恢復撤銷程序。
二、申請不予執行國內仲裁裁決的情形
(1)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2)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3)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4)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5)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6)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提示:對涉外仲裁裁決的撤銷和申請不予執行的情形:
(1)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2)被申請人沒有收到指定仲裁員或者進行仲裁程序的通知,或者由於其他不屬於被申請人負責的原因未能陳述意見的;(3)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與仲裁規則不符的;(4)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三、申請撤銷仲裁裁決與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區別
1、申請的主體不同。法律*教育網
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主體,既可以是依據仲裁裁決享有實體權利的人,也可以是應承擔實體義務的人;而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主體只能是依據仲裁裁決應當承擔實體義務的人。
2、申請的期限不同。
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期限是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6個月內;而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期限是執行程序開始後,執行程序完畢之前。
3、申請的法院不同。
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應當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中級人民法院提出;而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則只能向受理執行案件的人民法院提出。
4、申請撤銷國內仲裁裁決與申請不予執行國內仲裁裁決的情形不同。
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證據方面的情形。申請撤銷國內仲裁裁決側重於因證據問題導致實體仲裁裁決的錯誤,而申請不予執行國內仲裁裁決則側重於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二是能否包括適用法律錯誤情形不同。申請不予執行國內仲裁裁決可以以適用法律錯誤為由,而申請撤銷國內仲裁裁決則不能以此為由。
5、法律程序不同。
在撤銷仲裁裁決程序中,人民法院認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應當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仲裁;而在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程序中,人民法院不可以要求仲裁庭重新仲裁。
㈩ 法院受哪個部門監督
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 受檢察院的監督 檢察院對於法院判決不公的案件 可以提起抗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