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民法
『壹』 最權威的民法包括哪些法
一、法學理論上的體系
(一)小民法
民法總則、物權法、債權(合同、無因回管理、不當得利、答侵權行為)、親屬(婚姻、繼承)。
(二)大民法
小民法+知識產權法(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
如果算上商法部分,還有公司法、海商法等等。
二、立法體系
總則:民法通則
物權:物權法
債權:合同法、侵權責任法
親屬:婚姻法、繼承法
知產: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
其他: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海商法、擔保法,等等。
『貳』 如何自學民法
掌握學習方法,想盡一切辦法把厚厚的一本《民法》教材學薄。
把握理論體系
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要把握住整本書的理論體系,然後串成串,這種體系性地把握知識,可以減少記憶量,便於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結構,明確每個知識點在整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學習《民法》更需如此。也許很多考生會覺得民事法律理論所包含的具體民事制度較多,互無聯系,又缺乏系統性。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其實,民事法律理論中的各項民事制度絕非一盤散沙,彼此間存在著內在聯系,並有較強的系統性的。我是用民事法律關系將民法所包含的各項民事制度串聯成一個整體。因為每項民事活動都表現為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進而均通過其主體、客體和內容以及相應的民事法律事實來表現該民事活動的具體內容。
關鍵點串知識
平時學習要具體全面,學習時要針對細節有重點地進行。如在復習婚姻繼承這一章節的時候,我挑出了這樣幾個關鍵詞:婚姻的生效條件;無效婚姻、可撤銷婚姻;夫妻財產;離婚標准;離婚的限制。這就是所謂的「點」。而對於繼承法中的內容,可以找一條時間的主線,例如:確定死亡時間——確定遺產——確定遺囑——遺贈或遺囑繼承。
聯想理解記憶
民法中,相近的概念太多了,有些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這時我就採用聯想和理解的方法,因為民法中所規定的各項民事法律制度,它們之間都具有內在的客觀聯系。我們要做的就是想方設法地記住它們。比如:看見合同的成立,我就會想合同的生效、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保全、合同的解除、違約責任、買賣合同中的風險負擔等一系列問題。這樣,知識就不是獨立的了。
在記憶的時候,還要對知識點進行記憶前的理解,理解是記憶的基礎。對民法教科書中一般闡述性的內容,關鍵在於理解和領會,而不必逐字逐句死記硬背。
學習講求「兩性」
民法中的法律條文特別多,哪些該記,哪些只需了解就可以了,這其中有個靈活掌握的問題。這時我們可以研究一下《考試大綱》所列的各種考試題型,分析其出題特點,把握相應的答題要領。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予以重點復習。
比如做案例分析題。此種題型主要是考查考生運用民法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在答題時,可以按照這樣的步驟:首先從案例的事實陳述中,尋找其中所涉及的民事法律關系;其次是確定案例中的民事法律關系是如何產生、變更或消滅的;第三步是確定構成該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和內容是什麼;第四步是確定民事法律事實和民事法律關系是否合法;最後是確定侵權或違約的責任等。
總的來說,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就是既要准確把握民事法律條文規定的法律標准和民法理論的觀點,又能夠在解答具體問題時靈活地運用有關的民法理論,將其融會貫通,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答題的時候,也盡量要聯系題中的具體案例,條文與案例相結合,有理有據,我想做到這些,再挑剔的判卷老師也挑不出毛病。
『叄』 教育法制的概念是什麼
1、小學階段法制教育基本內容
小學生處於知識文化學習、思想觀念形成的初期,理解能力較低,心靈純潔。法制教育內容的遴
選,可以注重基本的道德觀念、淺顯易懂的知識結構、與少年兒童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行為規范。具體
內容可以考慮:《憲法》的國旗、國徽、國歌、首都,民族平等,公民基本權利與義務等;《道路交通
管理條例》的交通信號、交通標志和交通標線,行人和乘車人等;《環境保護法》的防止環境污染和其
他公害;《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擾亂公共場所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他人人身權利、侵犯公私財
物、妨害社會管理秩序、違反消防管理等行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
;《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
2、中學階段法制教育基本內容
中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水平,精力充沛,活潑好動,勤於探索。法制教育內容重在培養良好
的道德情操,牢固的規則意識,公正的基本觀念。具體可以考慮:《民法通則》的基本原則、民事法律
行為、有關民事權利等;《刑法》的基本原則、常見具體犯罪 的成立條件等;《婚姻法》的結婚、家
庭關系;《行政處罰法》的行政處罰種類和設定、行政處罰的適用;《義務教育法》的有關少年兒童接
受教育的權利與義務;《著作權法》的著作權人及其權利、著作權歸屬、權利限制;《消費者權益保護
法》的消費者的權利、經營者的義務;《勞動法》的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職業培訓、社會保險和福利:
《國防教育法》的學校國防教育;《兵役法》的有關服兵役權利與義務、平時徵集、高等院校和高級中
學學生的軍事訓練、軍事院校從青年學生中招收學員等。
3、大學階段法制教育基本內容
大學生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與理性思考能力,思想逐步成熟,也面臨著更為廣泛的社會生活。法
制教育的內容應當以實用性、系統性、知識性為重心,樹立合理的法律價值觀,掌握基本的法律技能。
具體地說,結合兩課的法律基礎課程,總體上教學內容可以涉及專業法律教育的15門核心課程,由此構
成大學法制面的教育。然而,鑒於法學的技術性、專業性等特徵,而集中投入的教學資源又不可避免地
存在一定的限度,因而在已有小學、中學法制教育的基礎上,較為系統地掌握法學的支柱學科的基本理
念與技術,可以作為大學法制點的教育。這些支柱學科是,法理學、民法學、刑法學、行政法學、訴訟法學。
『肆』 教師法屬於民法嗎
以上都不屬於民法。
未成年人保護法屬於社會法。
至於教師法和義務教育法,個人認為,前者是行政法,後者是社會法或行政法。
『伍』 黨課教育與學民法典有什麼關聯
黨課教育與民法典有很大的關系,黨員也應該學習民法典,遵守民法典,執行民法典
『陸』 民法可以從幾方面對家庭教育進行規范
從民法的私法屬性和親屬關系的倫理性特徵出發,我國民法親屬編對家庭教育的規范,可從三方面展開。
第一,在親屬編通則中,確立兒童最佳利益原則,規定:父母等監護人在處理涉及兒童的家庭事務或對兒童進行家庭教育時,應當以兒童最佳利益為首要考慮。同時增加「家庭教育指導與服務」的原則性規定。可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婚姻登記機關、婦女聯合會、共產主義青年團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組織開展家庭教育指導與服務。國家鼓勵社會組織提供家庭教育服務。這一方面有利於轉變家庭教育純屬私人事務的傳統觀念,突出國家在家庭教育中的責任;另一方面,為相關部門制定幼兒教育、學校教育、結婚登記中的家庭教育指導與服務的法規及操作規范,提供法律依據。
第三,在其他近親屬的權利義務中,專條規定其他監護人的教育職責。這主要針對父母雙方均已死亡、喪失監護人資格或不能履行親職的情形,依照民法總則第27條,此種情形下,由祖(外祖)父母或者兄姐擔任監護人。為此,可規定:未成年人與其他監護人共同生活的,有關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內容適用本編對父母子女的規定。
在我國,促進家庭教育的地方立法已經起步,制定國家層面的家庭教育促進法也在全國兩會上熱議。在民法典親屬編中融入家庭教育的相關內容,對於推動制定國家及地方家庭教育促進法無疑將產生積極作用。
『柒』 如何理解教育民事關系
教育民事法律關系是在不具有行政隸屬關系的學校與行政機關、企事業組織、集體經濟組織、社會團體、個人之間,在教育活動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
『捌』 民法中有沒有受教育權
受教育權是一抄項基本人權,受教育權是中國公民所享有的並由國家保障實現的接受教育的權利,是憲法賦予的一項基本權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就是指公民享有從國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機會和獲得受教育的物質幫助的權利。雖然從憲法方面看,受教育權只是20世紀才出現的憲法權利,但是,隨著世界范圍內人們溫飽問題的逐步解決,它越來越受到關注。
受教育權包括兩個基本要素:一是公民均有上學接受教育的權利;二是國家提供教育設施,培養教師,為公民受教育創造必要機會和物質條件。如某一個人沒有受教育的機會,無法上學,他就喪失了受教育權;如果缺乏教育的物質保障或法律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也可能落空。
受教育權主要有如下類別和內容:
1、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使用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
2、按照國家規定獲得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受教育權
3、在學業成績和品行上獲得公平評價,完成規定的學業後獲得相應的學業證書、學位證書;
4、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
5、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玖』 教育法屬於民法還是屬於刑法
《教育法》既不屬於《民法》也不屬於《刑法》,是教育的基本法,與《專刑法》、《民法》地位等屬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對教育基本制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教育與社會等事宜作出了詳細的規定。該法自1995年9月1日施行。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決定》,教育法第五條、第六條、第十一條第一款、第十二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五條、第六十六條、第六十一條第一款、第七十六條、第七十九條等十處條款進行修改,並增加一條作為第十八條:「國家制定學前教育標准,加快普及學前教育,構建覆蓋城鄉,特別是農村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為適齡兒童接受學前教育提供條件和支持。」修改內容涉及國民教育、終身教育的指導思想,學前教育的普及、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的發展,違法招生和考試作弊的法律責任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