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物權篇全文

民法典物權篇全文

發布時間: 2021-03-02 22:29:41

民法典共有幾篇

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回、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答,共1260條。

民法典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憲法。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

(1)民法典物權篇全文擴展閱讀

2020年4月20日、21日,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召開會議,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意見、代表研讀討論中提出的意見和各方面的意見,對民法典草案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

認為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多次審議和廣泛徵求意見,草案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已經比較成熟,形成了提請本次會議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

Ⅱ 民法典物權編新如何明確居住權,解決業主維權與維修難題

《民法典(草案抄)》
第二百七十四條襲 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屬於業主共有,但是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但是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
第二百七十五條 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
第三百六十七條 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
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
(四)居住權期間;
(五)解決爭議的方法。
第三百六十八條 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第三百六十九條 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三百七十條 居住權期間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的,居住權消滅。居住權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注銷登記。
第三百七十一條 以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的,參照適用本章的有關規定。

Ⅲ 民法典關於物權都有那些內容

Ⅳ 民法典物權編規定的擔保物權不包括哪些

簡單講,就是對物的權利,這里的物,主要指不動產和動產。不動產是指不能移動的物,它包括土地、森林、草原、礦藏、河流以及土地附著物。不動產的這個概念,如果給它下定義的話,就是土地和土地附著物,它這里的土地是個大概念,我前面講的土地、森林、礦藏,埋藏在地底下的,這些都是大土地的概念。土地附著物,它包括比如說居民的住宅,學校、醫院、工廠的房屋、體育場館、公園等等。這個土地附著物講的是,和土地不能分離、建立在土地之上的這樣一些東西。所以,像房屋、建築物、陵墓等等,都屬於土地附著物。動產這個概念,講的是機器設備、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等,不動產以外的物。給動產下定義,是先講清楚不動產,哪些屬於不動產,簡單講,就是土地和土地附著物。講清楚不動產以外,所有的我們能看到的這樣一些東西,都屬於是動產。
所以,從《物權法》的調整范圍,特別是物的這個概念來看,它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可以說包羅萬象。制定《物權法》,它的政治性、政策性和專業性都很強。講它的政治性,就想講到《物權法》是既關繫到我們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也關繫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為什麼?無論是國家基本經濟制度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我剛才講到的這個不動產和動產,都有很大的關系。特別是企業的生產經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都是我們的《物權法》的調整對象,都和《物權法》上的物權、和《物權法》上的這個物,發生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那麼什麼叫《物權法》呢?
簡單講,《物權法》就是有關物權的法律。《物權法》作為一部法律,它的條文很多。現在通過的《物權法》,共有五篇、十九章、二百四十七條,那麼多內容,實際上主要的是回答三個問題,或者說它的基本內容有三個。
第一,就是它要解決這個物賦予誰,誰是物的主人。第二,它要解決這個權利人對物有哪些權利,他人有哪些義務。第三,它要解決就是物權的保護

Ⅳ 哪裡能學習民法典物權編的新規

因為立法目的和依據在民法典的總則部分已經有了,而且既然是一部統一的民法典,立法目的和依據也應該是統一的、一致的。

Ⅵ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包括總則物權

為了配合民法典的學習、宣傳和實施,幫助讀者及時准確理解民法典的內容,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參與立法工作的同志編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釋義」系列圖書。本套書分為7冊,包括總則編釋義、物權編釋義、合同編釋義、人格權編釋義、婚姻家庭編釋義、繼承編釋義、侵權責任編釋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釋義》按照釋義編寫體例,採用逐條解讀的方式,通過提煉條文主旨、梳理立法意見、介紹立法經驗、例舉示範案例等形式,深刻闡釋民法典全部內容,力求全面、准確反映立法原意。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二編物權
第一分編通則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二百零五條【物權編的調整范圍】條文主旨為編者所加,僅供參考。下同。
第二百零六條【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二百零七條【物權平等保護原則】
第二百零八條【物權公示原則】
第二章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
第一節不動產登記
第二百零九條【不動產物權登記的效力】
第二百一十條【不動產登記機構和不動產統一登記】
第二百一十一條【不動產登記申請資料】
第二百一十二條【登記機構的職責】
第二百一十三條【登記機構不得從事的行為】
第二百一十四條【不動產物權變動的生效時間】
第二百一十五條【合同效力與物權變動區分】
第二百一十六條【不動產登記簿的效力和管理】
第二百一十七條【不動產登記簿與不動產權屬證書的關系】
第二百一十八條【不動產登記資料的查詢、復制】
第二百一十九條【保護權利人個人信息】
第二百二十條【更正登記與異議登記】
第二百二十一條【預告登記】

Ⅶ 民法典關於兒童的規定

口罩是阻斷呼吸道分泌物 傳播的有效手段

就是要你好看。

一九五五年九月下旬一天中午,我偷溜上一列從洛杉磯開出、朝聖巴巴拉(Santa Barbara)而去的貨運火車。我頭枕在行李袋上,翹著腿,注視著天上的滾滾浮雲。那是一列慢車,我計劃在聖巴巴拉的海灘睡一晚,隔天一大早再偷溜上一列開往聖路易斯-奧比斯蟹(San LuisObispo)的慢車,要不就是等到傍晚七點,溜上一列到舊金山去的直達車。

5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

7編、84章、1260條!

一生各階段的權利

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

(新華社受權全文播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而未成年人又因其身份的特殊性,

成為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備受關注的部分。

今天,和團團一起來看看

民法典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

守護從孕育到成年的各個階段

胎兒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民法典在總則編「自然人」章節中,加入新規,將一個人受保護的起始點前移到了胎兒時期。

「從事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的,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危害人體健康,不得違背倫理道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這不僅為近些年熱點的基因編輯等劃出紅線,也為一個生命從最開始提供法律保障。

八周歲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用通俗的話說,八周歲以上的小孩,就可以「幫家裡打醬油了」。

十六周歲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八周歲

「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守護未成年人最重要的權益

5點速覽民法典在維護兒童權益方面

有哪些進步——

一、《民法典·總則編》結合疫情,完善了因疫情等突發狀況下對兒童的保護。

結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民法典對監護制度作了進一步完善,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該條能有效避免當父母因疫情被隔離而兒童卻無人照料的情況,完善了因疫情等突發狀況下對兒童的保護。

二、《民法典·物權編》新增「居住權」規定,有利於保障兒童的居住權

物權編的一大看點就是增加了「居住權」的相關條款,目的是實現對社會弱勢的保護,比如婦女、兒童、老人。而兒童作為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在未能獨立生活前必須依靠在父母或者其他近親屬的撫養才能健康成長,此次意定居住權(可通過協議或者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的出台,給予兒童居住權有充分的協議餘地,特別在兒童父母離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時候。

三、《民法典·婚姻家庭編》新增部分條款,有利於保障兒童的各項權益

「家風作為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為家庭成員樹立了無形的卻又無處不在的價值准則。優良的家風支撐著家庭的和諧與平安,塑造著家庭成員的高尚品格和良好行為。家風同樣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風正,則民風淳。」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李明舜認為,以法律的形式強調樹立優良家風,宣示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強力倡導,可以強化家庭和家庭成員的責任感和義務感,推進家庭弘揚優良家風的知行合一。而這條規定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家庭中的兒童,兒童需要在一個優良家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努力塑造高尚品格和良好行為,有利於降低今後未年人或者孩子成年後可能違法犯罪的概率。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條將《婚姻法》修改從原本的「任何人」修改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進一步明確了不得危害或者歧視的主體范圍。在第二項中擴大了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應當負擔撫養費的范圍,包括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進一步保障了雖成年但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權益,比如腦癱兒、殘疾兒、因患病或意外等無法獨立生活的非婚生子女等。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明確了離婚後子女撫養問題,父母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由人民法院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同時,增加了已滿八周歲的子女自行決定跟誰的條文,尊重已滿八周歲的子女的意願,更有利於子女在其舒適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條將《婚姻法》將離婚後未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應當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更改為「應當負擔部分或者全部撫養費」,這就給將來法院裁判一方負擔子女全部撫養費提供了法律依據,現實生活中,一方婚後回歸家庭,基本上放棄了自已的職場生涯,離婚後再度回歸職場難度可想而知,收入也將會出現斷崖式下跌,若判決雙方各半負擔子女撫養費,極有可能導致子女的生活質量下降,該條規定有利於使父母離婚後的子女其生活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

四、《民法典·收養篇》新增或修改部分條款,完善兒童的收養制度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八條結合我國的二胎政策,將收養人的條件從「無子女」擴大到「無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拓寬了收養人的范圍,與現行人口政策一致,有利於促進更多的孤兒被收養,回歸到正常的家庭生活中。同時,增加了無不利於被收養人健康成長的違法犯罪記錄的要求。如果收養人有違法犯罪的前科,可能會存在對被收養人不利的情況,該條對收養人條件加以限制,有利於避免此類情況發生。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二條將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四十周歲的年齡限制,從「男性收養女性」擴大到「收養異性子女」,即增加了「女性收養男性」的限制,其本質上增加了對男性未成年人的保護。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五條增加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依法進行收養評估」,有助於符合收養條件的被收養人和收養人建立合法的收養關系。

五、《民法典·人格權編》新增條款,一定程度擴大兒童的「選取姓氏權」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條規定使兒童的「姓氏權」不再局限於隨父姓或隨母姓,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專家解讀:

民法典解釋這5類問題

具體應用到現實中,

會是什麼情形?

能解決哪些問題?

來看看法律專家的解讀5種情況——

0

1

涉及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條文要點:孩子八歲就可以在某些事項中為自己做主的能力了,不要忽視孩子的權利;十八歲就是獨立的民事主體,不能強制干涉孩子的權利。

熱點內容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是誰 發布:2025-09-14 08:19:29 瀏覽:870
簡單民法 發布:2025-09-14 08:18:20 瀏覽:394
影響中國法治進程的事件 發布:2025-09-14 08:15:01 瀏覽:650
楊曉虹律師 發布:2025-09-14 08:14:51 瀏覽:161
第一個民法典是什麼 發布:2025-09-14 08:11:55 瀏覽:134
婚姻法離婚可以強制開庭嗎 發布:2025-09-14 07:57:10 瀏覽:173
法院中國 發布:2025-09-14 07:50:24 瀏覽:935
規章制度培訓新聞報道 發布:2025-09-14 07:49:42 瀏覽:667
仲裁法58與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9-14 07:49:33 瀏覽:947
道德法治煮婦也瘋狂20 發布:2025-09-14 07:49:28 瀏覽: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