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轉遞作用
㈠ 檔案轉遞通知單的作用,和存入個人檔案里的意義。
轉遞檔案通知單有通知單和回執兩聯,就是起個證明檔案已經發出和收到的證明
㈡ 香港人要繼承大陸遺產要司法轉遞怎樣做
遺產在內地的,有兩種方式處理:1、可以通過法院起訴由法院出具調解書或判決書,然後你可以持相關文書去辦理手續。
2、在內地公證機關辦理公證繼承手續後到相關部門辦理手續。
具體需要結合你的具體情況處理
㈢ 外國司法文書為什麼要由司法部轉交
1991年3月2日,第七屆全國抄人民代表大襲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決定批准我國加入1965年11月15日訂於海牙的《關於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以下簡稱《公約》),並指定司法部為中央機關和有權接收外國通過領事途徑轉遞的文書的機關。
㈣ 香港公證轉遞怎麼辦理
香港文書律師公證完整流程如下
中國委託公證人公證
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加蓋轉遞章
經過以上的兩個步驟,香港文書才可以在大陸使用。
㈤ 司法機關被警告的兩次的污點能刪除嗎
是被司法機關警告吧!
不能的!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有關要求,防止司法機關內部人員干預辦案,確保公正廉潔司法,根據憲法法律規定,結合司法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司法機關內部人員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嚴格遵守紀律,不得違反規定過問和干預其他人員正在辦理的案件,不得違反規定為案件當事人轉遞涉案材料或者打探案情,不得以任何方式為案件當事人說情打招呼。
第三條 司法機關辦案人員應當恪守法律,公正司法,不徇私情。對於司法機關內部人員的干預、說情或者打探案情,應當予以拒絕;對於不依正當程序轉遞涉案材料或者提出其他要求的,應當告知其依照程序辦理。
第四條 司法機關領導幹部和上級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因履行領導、監督職責,需要對正在辦理的案件提出指導性意見的,應當依照程序以書面形式提出,口頭提出的,由辦案人員記錄在案。
第五條 其他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因履行法定職責需要,向辦案人員了解正在辦理的案件有關情況的,應當依照法律程序或者工作程序進行。
第六條 對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情況,辦案人員應當全面、如實記錄,做到全程留痕,有據可查。
第七條 辦案人員如實記錄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情況,受法律和組織保護。
司法機關內部人員不得對辦案人員打擊報復。辦案人員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職、調離、辭退或者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等處分。
第八條 司法機關紀檢監察部門應當及時匯總分析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情況,並依照以下方式對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違反規定干預辦案的線索進行處置:
(一)機關內部人員違反規定干預辦案的,由本機關紀檢監察部門調查處理;
(二)本機關領導幹部違反規定干預辦案的,向負有幹部管理許可權的機關紀檢監察部門報告情況;
(三)上級司法人員違反規定干預下級司法機關辦案的,向干預人員所在司法機關紀檢監察部門報告情況;
(四)其他沒有隸屬關系的司法機關人員違反規定干預辦案的,向干預人員所在司法機關紀檢監察部門通報情況。
干預人員所在司法機關紀檢監察部門接到報告或者通報後,應當及時調查處理,並將結果通報辦案單位所屬司法機關紀檢監察部門。
第九條 司法機關內部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屬於違反規定干預辦案,負有幹部管理許可權的司法機關按程序報經批准後予以通報,必要時可以向社會公開:
(一)在線索核查、立案、偵查、審查起訴、審判、執行等環節為案件當事人請托說情的;
(二)邀請辦案人員私下會見案件當事人或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以及其他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的;
(三)違反規定為案件當事人或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親屬轉遞涉案材料的;
(四)違反規定為案件當事人或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親屬打探案情、通風報信的;
(五)其他影響司法人員依法公正處理案件的行為。
第十條 司法機關內部人員有本規定第九條所列行為之一,構成違紀的,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紀律條令》等規定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司法機關內部人員對如實記錄過問案件情況的辦案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紀律條令》等規定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一條 辦案人員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情況的,予以警告、通報批評;兩次以上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的,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紀律條令》等規定給予紀律處分。主管領導授意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的,依法依紀追究主管領導責任。
第十二條 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違反規定過問和干預辦案的情況和辦案人員記錄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情況,應當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政績考核體系,作為考核幹部是否遵守法律、依法辦事、廉潔自律的重要依據。
第十三條 本規定所稱司法機關內部人員,是指在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工作的人員。
司法機關離退休人員違反規定干預辦案的,適用本規定。
第十四條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應當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的實施辦法,確保有關規定落到實處。
第十五條 本規定自下發之日起施行[2] 。
㈥ 加章轉遞什麼意思
香港公司公證
香港的文書送往中國(內地)使用,先經中國委託公證人回公證,然後公證文書必須經過答中國法律服務(香港) 有限公司「審核、登記和加章轉遞」後才具有法律效力,受中國法律保護,才能送往中國內地使用。『最高人民法院』與『司法部』《關於涉港公證文書效力問題的通知》:未經審核加章轉遞程序的證明文書,不具有公證文書的證明效力和執行效力。
㈦ 請問一下一般司法協助的途徑和程序是什麼
司法協助:是指不同國家的法院之間,根據自己國家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在司法事務上相互扶助,代為一定訴訟上的行為
司法協助的內容主要是送達文書、調查取證等訴訟行為,以及對對方法院生效判決的承認和執行。
第六條:司法協助的途徑
一、締約雙方的法院和其他機關相互提供司法協助,由締約雙方的中央機關直接通知。
二、前款所述的中央機關由締約雙方通過外交途徑指明。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關於我國法院和外國法院通過外交途徑相互委託送達法律文書若干問題的通知》
一、凡己同我國建交國家的法院,通過外交途徑委託我國法院向我國公民或法人以及在華的第三國或無國籍當事人送達法律文書,除該國同我國己訂有協議的按協議處理外,一般 根據互惠原則按下列程序和要求辦理:
1、由該國駐華使館將法律文書交外交部領事司轉遞給有關高級人民法院,再由該高級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給當事人。當事人在所附送達回證上簽字後,中級人民法院將送達回證退高級人民法院, 再通過外交部領事司轉退給
對方; 如未附送達回證,則由有關中級人民法院出具送達證明交有關高級人民法
院,再通過外交部領事司轉給對方。
2、委託送達法律文書須用委託書。委 托書和所送法律文書須附有中文譯本。
3、法律文書的內容有損我國主權和安全的,予以駁回;如受送達人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一般不予送達;不屬於我國法院職權范圍或因地址不明或其他原因不能送達的,由有關高級人民法院提出處理意見或註明妨礙送達的原因 , 由外交部領事司向對方說明理由, 予以退回。
二、外國駐華使、領館可以直接向其在華的本國國民送達法律文書,但不得損害我國主權和安全,不得採取強制措施。如對方通過外交途徑委託我方向其在華的該國國民送達法律文書,亦可按第一條的規定予以送達。
三、對拒絕轉遞我國法院通過外交途徑委託送達法律文書的國家或有特殊限制的國家,我可據據情況採取相應措施。
四、我國法院通過外交途徑向國外當事人送達法律文書,應按下列程序和要求辦理:
1、要求送達的法律文書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審查,由外交部領事司負責轉遞。
2、須准確註明受送達人姓名、性別、年齡、國籍及其在國外的詳細外文地址,並將該案的基本情況函告外交部領事司,以便轉 遞。
3、須附有送達委託書。如對方法院名稱不明,可委託當事人所在地區主管法院。委託書和所送法律文書還須附有該國文字或該國同意使用的第三國文字譯本。如該國對委託書及法律文書有公證、認證等特殊要求,將由外交部領事司逐案通知。
五、我國法院向在外國領域內的中國籍當事人送達法律文書,如該國允許我使、領館直接送達,可委託我駐該國使、領館送達。此類法律文書可不必附有外文譯本。
六、我國法院和外國法院通過外交途徑相互委託送達法律文書的收費,一般按對等原則辦理。外國法院支付我國法院代為送達法律文書的費用,由外交部領事司轉交有關高級人民法院;我國法院支付外國法院代為送達法律文書的費用,由有關高級人民法院交外部領事司轉遞。但應委託一方要求用特殊方式送達法律文書引起的費用,由委託一方負擔。
七、中、日(本)雙方法院委託對方法院代為送達法律文書,除按上述有關原則辦理外,還應依照最高人民法院一九八二年十日十二日《關於中、日兩國之間委託送達法律文書使用送達回證問題的通知》辦理。
八、我國法院和外國法院通過外交途徑相互委託代為調查或取證,參照以上有關規定辦理。
㈧ 香港人要繼承大陸遺產要司法轉遞怎樣做
一、你的判決書或者你的遺產公證是哪裡的?大陸的、香港的:都可以申請執行與回承認,互相的,前提是你的答這部分遺產不涉及其他違法、對公或者其他阻礙你執行和承認的障礙。內地:被申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和財產所在地中院(中級人民法院);香港:高等法院。時間是判決生效或規定的履行期屆滿後2 年內。
二、你所說的司法轉遞我的理解是承認和執行,在國際法(涉港涉奧、涉台的香港司法文書、判決、還是證據的協助調查,都是放在國際私法上來的);
三、如果是司法文書的送達:內地高院←→香港高等法院 內地最高法→香港高等法院,期限是2個月。);送達的方式有六種:④訴訟代理人或代表機構;⑤分支機構或業務代辦人(經受送達人授權);⑥郵寄(受送達人所在國法律允許);⑦公告(兜底方式);⑧在我國領域出現的受送達人或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⑨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確認收悉)。
㈨ 有資格做轉遞公證的香港律師有哪些要求
香港公證是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涉及一般民事類、財產類、商事類),由香港高等版法權院首席法官(Chief Judge of High Court)正式任命的國際公證人(Notary Public)確認事實的真實性、合法性,經香港國際公證人核實無誤,提供公證服務。國際公證人是合資格的資深律師,執業至少達7年。1997年以前,香港國際公證人由英格蘭坎特布里大主教委任。然而香港現時已經有自己的公證人考試及委任制度。自1993年起,所有在香港委任的公證人都是通過考試而獲取資格。公證人在履行公證服務時,是受《法律執業者條例》﹝第 159章﹞有關公證人的特定條文所規管。
如果需要把某一份證明或者文件由香港拿到海外使用或者投資或者證明某一些事實,那麼則需要進行國際公證,海牙公約的國家之間,則只需要進行香港國際公證,然後由香港高院加簽即可。要有一方是非海牙公約的國家,就需要做大使館認證。
香港律師公證用於中國大陸的步驟:
1、先由中國委託公證人辦妥文件的公證
2、其次把公證好的文件送往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加蓋轉遞章,方可在大陸使用。
㈩ 最高法最高檢點名的那些案件傳遞了什麼信息
最高法、最高檢點名這些案件,向社會傳遞強烈信息。
期待
3月10日上午,在四川代表團審議「兩高」工作報告時,曹建明坦言,案件糾錯需要勇氣,要敢於向社會公開承認發生了錯誤。
這種勇氣的生成,是司法機關的自我養成,也是順應時代的必然之舉。特別是進入新時代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廣泛,對公平、正義、法治的期待自然也更加高漲。這種期待,倒逼著法治的迅速向前,回應著人民群眾的人心訴求,更彰顯著依法治國的時代意義。
當聶樹斌、呼格吉勒、顧雛軍這些曾經轟動一時,又歸於沉寂的名字,在「兩高」報告中被提起時,閱聽者也會回味起案件整個過程中的悲憤、欣慰與感懷。在司法與民意、輿論日趨良性互動的時代,司法的本質是對人民公平正義需求的回應。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法治,在經典文獻中常常被定義為神聖的存在,被描述為一種影響國家命運的規則制度和意義體系。在普通群眾那裡,法治不僅是茶餘飯後的談資,更是日常生活的盔甲。
於是,當「兩高」報告被群眾細讀時,被網路刷屏時,我們看到的實際上是老百姓對法治越來越高的期待。在法治已成共識的當下中國,法治早已不僅僅是國家(或政府)所關心和從事的執政要務,更已逐步成為全社會成員達成的共同信仰與正義事業。
法治在,則人心在、信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