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商法人與商合夥異同

商法人與商合夥異同

發布時間: 2021-03-08 03:36:25

1. 商事公司,個體工商戶和合夥企業的異同

回答:renhiuhiu
新手
5月復20日 16:47 都是經工商制行政管理局批准營業的企業。商事公司是國有、集體或股份公企業,投資規模較大,企業性質是企業法人,工商部門為其核發的是《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並且承擔有限民事責任,在注冊時必須有符合法律規定的最低的注冊資本
個體工商戶和合夥企業的均屬於個體業戶,投資比較少,且只能領取《營業執照》,不是企業法人。並承擔無限民事責任,沒有法律規定的最低注冊資本,

2. 商合夥和合夥企業有什麼區別

一回事~~商合夥就是指合夥企業。只不過商合夥是商法總論的一種分類方法。商法中,商主體包括商法人、商合夥和商個人。商法人指公司,商合夥指合夥企業,商個人只個人獨資企業、個體工商戶。

3. 商中間人與商個人、商合夥、商法人有什麼關系

商個人,商合夥,商法人是根據經營者的組合形式區分的。不同的組織形式適用不同專的注屬冊登記制度,不同投資人責任承擔方式,在交稅或者起訴時法律規定也不一樣。
商個人一般就是個體工商戶,商合夥一般就是幾個合夥人一起的合夥企業,商法人就是通過有限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注冊的企業。
商中間人是根據經營者具體從事的工作活動確定的,主要包括中介業務,居間業務等起連接作用的業務。
商中間人可以是商個人,商合夥也可以是商法人。
僅供參考

4. 合夥與法人的異同

合夥是一種經營方式。所謂合夥,即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包括自然人與法人,為了一定的目的組織起來,共同從事某種經營活動,從而分享經營所得。《法國民法典》規定,合夥為2人或數人同意將財產共集一處,而以分配其經營所得為目的的契約。《保加利亞債與契約法》規定,依合夥契約,2人或數人約定聯合各自之行為以達成共同之經濟目的。其他國家關於合夥的定義也大同小異。

由上述概念可以看出,合夥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第一,合夥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組合形成的經營組織,它較獨資經營具有集中力量,共同舉辦某種事業的特點。在經濟生活中,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有資金,可能沒有技術;他有某種技能,又可能缺少管理能力,而通過合夥,有不同能力的人就可以組織起來,相互彌補各自的缺陷,以便集中多人力量,實現一個人在一定期限內難以實現的目的。

第二,組織合夥的目的是共同從事經營活動,從而分享經營所得。合夥不同於一般的商品交易活動。雖然兩者均為兩人或兩人以上共同從事的活動,但前者的合作是為了共同經營,享受經營成果,因而合作關系比較固定,期限一般也比較長;後者則是為了交易商品,交易對象往往不確定,交易行為大多也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即便不是瞬間即逝的現貨交易,其行為的持續時間也不會很長。

第三,合夥人共同投資。從事經營活動必須有一定的資本及有關條件,包括資金、技術、經營場所、生產及管理人員等,這種條件需由合夥人向企業原始投入資本來形成。盡管合夥人投入的資本可以多種多樣,既可以是現金、實物,也可以是技術等無形資產,經過合夥人一致同意,甚至可以以某人的勞務作為出資,但只出乾股不出「資」是不能加盟於合夥企業成為合夥人的。

第四,合夥由全體合夥人共同經營,任一合夥人都有權參與合夥企業經營管理,對外代表合夥組織。根據合夥協議,合夥人也可以委託某一個或幾個合夥人代表全體合夥人執行企業事務。

最後,由於合夥是多人共同投資形成的經營組織,合夥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及權利義務等內容,除法律有強制性規定者應服從法律外,均應由合夥協議來規范,協議是各合夥人從事合夥經營行為的基本准則,也是他們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的依據。

由於合夥經營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經營方式,國家法律對此專門作了規定,不僅民法通則對個人合夥與企業聯營問題有所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還於1997年發布了《合夥企業法》。這兩部法律對合夥經營的有關問題都作了具體規定。

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簡言之,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主體資格的社會組織。

作為口語,有時將法人代表也稱為法人。

法人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與自然人相對稱的,兩者相比較有不同的特點:第一,法人是社會組織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義上的"人",而不是實實在在的生命體,其依法產生、消亡。自然人是基於自然規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國國籍的自然人稱為該國的公民。自然人的生老病死依自然規律進行,具有自然屬性,而法人不具有這一屬性。第二,雖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體,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體,即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體。例如大多數國家(包括我國)的公司法都規定,公司法人必須由兩人以上的股東組成。對比之下,自然人則是以個人本身作為民事主體的。第三,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也有所不同。根據《民法通則》第37條規定,法人必須同時具備四個條件,缺一不可。
(一)依法成立。即法人必須是經國家認可的社會組織。在我國,成立法人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根據法律法規或行政審批而成立。如機關法人一般都是由法律法規或行政審批而成立的。二是經過核准登記而成立。如工商企業、公司等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後,成為企業法人。
(二)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法人必須擁有獨立的財產,作為其獨立參加民事活動的物質基礎。獨立的財產,是指法人對特定范圍內的財產享有所有權或經營管理權,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獨立支配,同時排斥外界對法人財產的行政干預。
(三)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法人的名稱是其區別於其他社會組織的標志符號。名稱應當能夠表現出法人活動的對象及隸屬關系。經過登記的名稱,法人享有專用權。法人的組織機構即辦理法人一切事務的組織,被稱作法人的機關,由自然人組成。法人的場所是指從事生產經營或社會活動的固定地點。法人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法人的住所。
(四)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指法人對自己的民事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承擔全部法律責任。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法人的組成人員及其他組織不對法人的債務承擔責任,同樣,法人也不對除自身債務外的其他債務承擔民事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我國的法人主要有四種:機關法人、事業法人、企業法人和社團法人。

法人:是與公民對稱的另一類主體。《民法通則》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義務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法人不是人!是相對自然人而言的。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簡言之,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主體資格的社會組織。

我先解釋你第二個問題:是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要求有一個法人?

你的問題有誤,大概你想問的是「是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要求有一個法人代表?」

比如廣州XX公司,「廣州XX公司」就是法人,然後這公司的股東選張三做廣州XX公司的法人代表,那麼張三就是廣州XX公司的唯一法人代表了,這個公司法人代表只有一個。

那麼當然,如果廣州JJ公司又請張三做法人代表,那麼張三既是廣州XX公司的法人代表,又是廣州JJ公司的法人代表。

你問法人是干什麼的,那麼你要了解什麼是法人:

法人必須是經國家認可的社會組織。在我國,成立法人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根據法律法規或行政審批而成立。如機關法人一般都是由法律法規或行政審批而成立的。二是經過核准登記而成立。如工商企業、公司等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後,成為企業法人。

我估計你的第一個問題「企業法人的具體任務是什麼?」也是問「企業法人代表的具體任務是什麼?」

法人對自己的民事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承擔全部法律責任。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法人的組成人員及其他組織不對法人的債務承擔責任,同樣,法人也不對除自身債務外的其他債務承擔民事責任。就是說,如果出現廣州JJ公司狀告廣州XX公司,那麼張三作為法人代表,就要出庭。到出庭那天張三代表廣州JJ公司和廣州深圳市XX公司(現實不可能)當然,張三隻是法人代表不是法人,不對法人的債務承擔責任

5. 在商法中,股東與合夥人的區別如題 謝謝了

合夥人和復股東的區別:制1、適用的法律法規不同,合夥人與股東的區別在於:合夥人適用於《合夥企業法》。股東適用於《公司法》。2、身份不同,合夥人是依照《合夥企業法》成立的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即非法人組織的投資人;股東是依照《公司法》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即獨立法人單位的投資人(股東名冊置備於公司,進行工商登記)。3、出資不同,普通合夥人除了可以用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財產出資之外,也可以用勞務出資。股東是不允許用勞務出資的。4、責任形式不同,合夥企業因不具備法人資格,故也就沒有獨立的責任能力,故普通合夥人對於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對於公司,無論是有限責任公司,還是股份有限公司均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具有獨立的企業財產權,並以公司自己所有的全部財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股東僅在出資范圍內承擔有限責任。

6. 在商法中,股東與合夥人的區別

合夥人和股東的區別:1、適用的法律法規不同,合夥人與股東的區別在於:版合夥人適權用於《合夥企業法》。股東適用於《公司法》。2、身份不同,合夥人是依照《合夥企業法》成立的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即非法人組織的投資人;股東是依照《公司法》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即獨立法人單位的投資人(股東名冊置備於公司,進行工商登記)。3、出資不同,普通合夥人除了可以用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財產出資之外,也可以用勞務出資。股東是不允許用勞務出資的。4、責任形式不同,合夥企業因不具備法人資格,故也就沒有獨立的責任能力,故普通合夥人對於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對於公司,無論是有限責任公司,還是股份有限公司均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具有獨立的企業財產權,並以公司自己所有的全部財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股東僅在出資范圍內承擔有限責任。

7. 商法人跟商非法人組織的區別

法人是指依照法定程序設立並能獨立地行使法定權利和承擔法律義務的社會內組織。法容人是

具有法人資格的獨立企業,應具備以下特徵:

  1. 它必須有合理的獨立經營條件和完備的手續,正式在政府主管部門注冊備案,並取得政府和法律的正式承認。

  2. 它必須有獨立的經濟核算權,有獨立的資產負債表,以收抵支,自負盈虧;它能獨立對外,自主地進行生產經營活動。

  3. 它必須能夠獨立承擔民事上的財產義務,並能以自己的名義參加民事活動和訴訟,法人的權利能力決定於成立該組織的宗旨和業務范圍,無權進行違背其宗旨和超越其業務范圍的法律行為。法人的行為能力由法人的機關或代表(董事、廠長、經理等)行使,或由其授權的業務人員以法人的名義行使。


非法人組織是指不具有法人資格,但可以自己的名義進行社會活動的社會組織。

非法人組織的特徵是:

  1. (1)非法人組織是組織體;

  2. (2)非法人組織是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組織體;

  3. (3)非法人組織是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組織體。

  4. 兩者的主要區別就是一個可以獨立承擔責任,而另一個是不可以的。

8. 商合夥與民法上的合夥有什麼區別

民法上的合夥指民間的合夥關系,如幾個人合夥開個小店之類的;商合夥是受合夥企業法調整的范疇,分為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對於合夥企業的設立,變更,消滅,都由合夥企業法專門調整。

9. 商合夥與商法人的區別是什麼

出資者對於兩種主體承擔責任的方式不同。具有法人資格的商主體,對回於出資者來說,僅以出資額答為限承擔責任。如果商法人資不抵債,需要破產時,出資人僅以他當時投資時所出資的金額承擔責任,無需以個人其他資產對企業債務承擔責任。而商合夥企業的出資者對商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如果商合夥的企業資不抵債時,企業的合夥人要對商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也就是說要以個人的資產對合夥企業的債務進行清償。

10. 商自然人、商法人、商合夥這三大商事主體有什麼優缺點呢區別也可以。

商事主體:依商法規定、獨立享有商事權利和承擔商事義務的組織和個人
·商事主體的特徵
必須是商法上確認和規定的主體
必須有商事權利能力和商事行為能力
必須是商事活動的參與
·商事主體的構成要件
名義獨立:無論何種商事主體類型,都必須擁有自己的姓名或者名稱(商號)
資產分割:必須擁有獨立於投資者的財產
經營自主: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自主選擇活動(組織體的共同意志)
責任有限
商法人中股東出資者以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企業法人以其全部財產對後果承擔獨立責任
商合夥先以其全部財產承擔相對獨立責任,不足部分由合夥承擔無限責任
商個人以其個人財產對自己的行為後果承擔責任,但一般先以其經營財產賠償為主,商個人的資產相對其生活資料仍有一定的獨立性
·商事主體的分類
是否以登記注冊為要件
法定商人:從事法定的特定商事行為的商人,不以登記機關進行登記為要件
注冊商人:依法進行注冊登記,並以其核準的營業范圍為其商事行為的商人
任意商人:依法由其自主決定是否辦理登記注冊手續的商人,有登記的權利而無登記的義務
依照商行為和商事主體形態相結合的標准
固定商人:以營利為目的,有計劃反復持續地從事商法所列舉的特定的營業行為的商人
擬制商人:雖不以商事行為為職業,但商法將其視為商人
依照經營規模的大小
大商人:「完全商人」,以法律規定的商行為為經營范圍,完全符合法定標準的商人
小商人:「不完全商人」,營業規模小,設備簡單,經營范圍較小的商人。小商人一般不適用有關商事登記、商號、賬簿之義務性規定
以組織形式責任制度為標准
商自然人:獨立從事營利性行為,享有商事權利和承擔商事義務的公民個人
商合夥:由合夥人簽訂合夥協議,共同出資、合夥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並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營利性組織
商法人:依照法定條件、程序設立的社會組織,擁有自己的財產、有自己的名稱、機構、場所,能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熱點內容
大學生如何樹立法治理念 發布:2025-09-13 05:34:19 瀏覽:995
描寫法官的成語 發布:2025-09-13 05:30:45 瀏覽:685
股權糾紛的管轄法院 發布:2025-09-13 05:26:06 瀏覽:252
楊帆國際經濟法音頻 發布:2025-09-13 05:21:50 瀏覽:667
廣州法院書記員 發布:2025-09-13 05:10:25 瀏覽:224
勞動法關於員工體檢費的規定嗎 發布:2025-09-13 05:09:32 瀏覽:833
華工法學專業 發布:2025-09-13 05:03:57 瀏覽:100
推進法治煙草建設論文 發布:2025-09-13 04:39:15 瀏覽:448
煤炭開采與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 發布:2025-09-13 04:19:12 瀏覽:63
行政法規無權設定行政強制措施 發布:2025-09-13 04:19:11 瀏覽: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