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誰舉證

民法誰舉證

發布時間: 2021-03-08 03:39:15

1. 民法通則中的一般舉證原則是

誰主張誰舉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三、證 據
70、人民法院收集調查證據,應由兩人以上共同進行。調查材料要由調查人、被調查人、記錄人簽名或蓋章。
71、對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出具收據,註明證據的名稱、收到的時間、份數和頁數,由審判員或書記員簽名或蓋章。
72、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經過庭審辯論、質證。依法應當保密的證據,人民法院可視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在開庭時出示,需要出示的,也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73、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由人民法院負責調查收集的證據包括:
(1)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
(2)人民法院認為需要鑒定、勘驗的;
(3)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互相有矛盾、無法認定的;
(4)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由自己收集的其他證據。
74、在訴訟中,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但在下列侵權訴訟中,對原告提出的侵權事實,被告否認的,由被告負責舉證:
(1)因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
(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3)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
(4)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5)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6)有關法律規定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的。
75、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
(1)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和提出的訴訟請求,明確表示承認的;
(2)眾所周知的事實和自然規律及定理;
(3)根據法律規定或已知事實,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實;
(4)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定的事實;
(5)已為有效公證書所證明的事實。
76、人民法院對當事人一時不能提交證據的,應根據具體情況,指定其在合理期限內提交。當事人在指定期限內提交確有困難的,應在指定期限屆滿之前,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延長的期限由人民法院決定。
77、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由有關單位向人民法院提出的證明文書,應由單位負責人簽名或蓋章,並加蓋單位印章。
78、證據材料為復製件,提供人拒不提供原件或原件線索,沒有其他材料可以印證,對方當事人又不予承認的,在訴訟中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2. 誰主張,誰舉證

"誰主張,誰舉證"是關於民法上舉證問題的規定;簡單的說就是:在一般民事訴訟中,誰提起的訴訟,由誰付舉證責任.

3. 民事訴訟中的誰主張誰舉證,如何理解

一般在民事訴訟中較多採用。此規定的意思是: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內要自己提出證據證明。(與之相對的稱之為「舉證責任倒置」,一般多用於行政訴訟和侵權訴訟)

誰主張誰舉證就是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提供證據並加以證明。容是一種舉證責任的通俗化說法,便於非法律專業人士理解。

《民事訴訟法》第64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根據此條的規定,當事人在民事官司中對自己所主張的事實。有提供證據加以證明的責任,即「誰主張,誰舉證」,這就是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般舉證規則。

(3)民法誰舉證擴展閱讀

我國《民事訴訟法》同時又規定,在某些情形下,對某些證據,人民法院應當強調收集。這些情形主要包括:

一是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證據。

二是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

三是人民法院認為需要鑒定、勘驗的證據。

四是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互相有矛盾,無法認定的證據。

除了以上四種情形由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外,其餘情形都應由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調查收集。

4. 民事訴訟誰主張誰舉證

這是基本原則。
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版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權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5. 在民事訴訟中,一般由哪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民事訴訟中,一般由起訴的一方承擔舉證責任。我國實施「誰主張,誰舉證」的證明版責任,即由起訴權方的當事人對其主張的事實提供證據並予以證明,若訴訟終結時根據全案證據仍不能判明當事人主張事實的真偽,則由該當事人承擔不利的訴訟後果。

6. 民事訴訟中的「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的一些問題


一、違約責任中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及詳解

1.《民法通則》第111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另一方有權要求履行或者採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2.《合同法》第107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3.《合同法》第110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三)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4.《合同法》第117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條規定:在合同糾紛案件中,主張合同關系成立並生效的一方當事人對合同訂立和生效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主張合同關系變更、解除、終止、撤銷的一方當事人對引起合同關系變動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從上述規定,我們可以得出,在合同法中貫徹的是「過錯推定責任」原則(對此,學術界存有爭議,有的學者認為,違約責任適用嚴格責任的歸責原則——編者注),即首先假定違約方有過錯,然後由其就合同不履行為客觀事由或債權人的怠於行使權利而非自己的過錯所造成負舉證責任。

二、侵權責任中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及詳解

在侵權訴訟中,通常有三大事實需要證明:第一,損害事實;第二,損害由侵權人的過錯所造成;第三,侵權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聯系。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並不意味著上述事實均由對侵權行為持否定態度的被告承擔,而只是將侵權案件中較難以證明的對象倒置於被告,通例為,損害事實的舉證責任歸於原告,而其他兩種事實則由於具體侵權類型的不同分屬於原告,被告或全歸於被告,以下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規定的八種特殊侵權為例:

1.產品專利侵權案件。司法解釋中規定,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在此種情形下,被告負嚴格責任,其不能以無過錯為抗辯事由,同時,原告要負舉證損害事實與被告的行為有因果聯系的責任。

2.高度危險作業責任。司法解釋中規定,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在此種情形下,被告也要負嚴格責任,其不能以無過錯為由而推卸責任,但是可以以原告的故意為抗辯事由。原告也要負舉證損害事實與被告的行為有因果聯系的責任。

3.環境侵權責任。司法解釋中規定,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此種情形下,實行的是嚴格責任,但是與上述兩種情形不同的是,被告還要負擔舉證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原告的責任因此而減輕。

4.高空物體脫落致人損害責任。司法解釋中規定,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此種情形下,被告要對其對損害發生無過錯負舉證責任,原告要負舉證損害事實與被告的行為有因果聯系的責任。

5.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司法解釋中規定,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此種情形下,被告是否有過錯不是成立此種責任的構成要件,原告負擔原告要負舉證損害事實與被告的行為有因果聯系的責任。

6.產品責任。司法解釋中規定,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此種情形下實行的是嚴格責任,但被告可以以法律規定的事由而抗辯,同時,原告要負舉證損害事實與被告的行為有因果聯系的責任。

7.共同侵權責任。司法解釋中規定,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在此種情形下,原告要首先證明兩個侵權人之間存在共同的故意,然後由被告舉證其共同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聯系。

8.醫療事故責任。司法解釋中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此種情形下,醫療機構的舉證責任相對較重,其不僅要證明其不存在醫療過錯,還要證明其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聯系。

7. 中國民法是不是誰主張誰舉證倒置

民事訴訟是「誰主張、誰舉證」,只有特定的幾種情形才舉證責任倒置回,主要是:
(一)因新答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二)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四)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五)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六)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七)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8. 「誰主張誰舉證」是什麼法律的哪一條規定

誰主張誰舉證這個是我們民法規定的。

熱點內容
大學生如何樹立法治理念 發布:2025-09-13 05:34:19 瀏覽:995
描寫法官的成語 發布:2025-09-13 05:30:45 瀏覽:685
股權糾紛的管轄法院 發布:2025-09-13 05:26:06 瀏覽:252
楊帆國際經濟法音頻 發布:2025-09-13 05:21:50 瀏覽:667
廣州法院書記員 發布:2025-09-13 05:10:25 瀏覽:224
勞動法關於員工體檢費的規定嗎 發布:2025-09-13 05:09:32 瀏覽:833
華工法學專業 發布:2025-09-13 05:03:57 瀏覽:100
推進法治煙草建設論文 發布:2025-09-13 04:39:15 瀏覽:448
煤炭開采與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 發布:2025-09-13 04:19:12 瀏覽:63
行政法規無權設定行政強制措施 發布:2025-09-13 04:19:11 瀏覽: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