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劉颺
⑴ 泰山醫學院臨床醫學的本科分數線是多少
去年是570多分,重點線以下10分之內報臨床是完全有希望的,我就是泰醫的…………
⑵ 廣東財經大學的簡介是什麼
校園介紹
廣東財經大學有廣州和佛山兩個校區,總佔地面積2275畝,廣州校區毗鄰廣州國際會展中心,佛山校區位於佛山市三水區雲東海旅遊經濟區;現有校舍約71.97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234萬元,圖書435.6萬冊;有專職教師1168人,全日制在校學生24000餘人。
⑶ 廣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的簡介
廣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是廣西獨立設置的政法類高等學校,與廣西司法學校合並辦學,隸屬自治區司法廳領導,擔負著培養法律人才和培訓政法幹部職能,辦學以高職專科為主體,以成人專科、普通中專及與區內外本科院校聯辦成人法學本科為輔。建院 20 多年來,在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和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司法廳、教育廳的正確領導和指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學院與時俱進,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培養了 1.2 萬多名大中專畢業生,培訓政法幹部 8000 多人,這些學生(學員)目前已成為廣西政法戰線的骨幹力量,為廣西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特別是法制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1984 年 10 月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廣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 20 多年來,區黨委、區政府以及國家司法部、自治區司法廳、教育廳、財政廳、人事廳、區計委等上級機關和部門的領導對於學院的建設和發展都十分重視和關心,在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自治區現任以及歷屆的黨政領導陸兵、陳輝光、潘琦、彭祖意、韋家能、馬飈、章崇任、潘鴻權、周明甫、韋純束、趙乙生、林超群、韋繼松、鍾家佐和自治區高級法院、自治區檢察院的領導覃日飛、郭永運、黃任文等同志,以及司法部原部長鄒瑜、原副部長劉颺都曾到學院視察或對學院工作作指示、題詞。正是由於上級領導的重視、關心與支持,學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規模不斷擴大,逐步形成了法學資師力量強,實踐性教學等方面的辦學特色和優勢。成為法學學科門類較齊全、師資力量較強、教學基礎設施較為完備、辦學效益較好、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且具有發展潛力的政法類成人高等學府。
⑷ 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的依附母體
廣東財經大學前身廣東法商大學、廣東商學院,是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為主幹,兼有文學、理學、工學、哲學、教育學等八大學科門類的省屬重點大學。學校原隸屬國家商業部、國內貿易部,1997年開始由廣東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司法部共同建設,為中國大陸第一所以法律和商科為教學特色的高等學府,國家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定點高校。學校堅持「一體兩翼」發展方針,中心校區(學校本部)坐落於廣州市海珠區珠江河畔,毗鄰廣州國際會展中心新址;西校區(三水校區)位於佛山市三水區北江之濱,毗鄰三水國家森林公園;東校區(華商校區)坐落在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的廣州市增城荔城街。三個校區總佔地面積3836畝,校園建築具有嶺南特色、現代風格和高校品質,校內環境優美,景色怡人,人文景觀遍布,文化氣息濃厚,為廣大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工作
和生活環境。 古勷勤(古應芬),廣東番禺人,國民黨元老,1904年與朱執信、胡漢民、汪精衛、杜之林同時考取清政府官費赴日本留學,1905年在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追隨孫中山。1906年畢業於日本法政大學。1907年畢業歸國,歷任廣東法政學堂編纂、孫中山元帥府大本營秘書長、國民黨中常委、國民政府文官長。1931年通電反蔣,同年病逝。墓葬於廣州市同和街同沙路(華南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旁),2002年被廣州市政府公布為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勷勤,勷通勸(繁體),勷勤(讀湘芹)意為勸勉勤學。
1931年,廣州國民政府創辦勷勤大學。
1934年,勷勤大學商學院成立,院長李泰初(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廣州市市立銀行行長)。
1938年,勷勤大學撤銷,商學院獨立為廣東省立勷勤商學院;教育學院獨立為廣東省立文理學院(現華南師范大學),工學院並入中山大學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1946年,廣東勷勤商學院改辦為廣東省立法商大學。
1947年,法商大學遷廣州石榴崗,全校共有銀行、會計、政治經濟、工商管理、國際貿易、法律、社會等七系28個教學班,法科376人,商科671。 (見右圖)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法商大停辦。
1983年,經國務院批復同意籌建廣東財經學院,隸屬國家商業部,同時在法商大舊址附近征地。
1984年,隸屬國內貿易部,開設工業企業經營管理、商業企業經營管理、工業財務會計、商業財務會計、基建財務會計、財政稅務、金融保險、國民經濟計劃統計、工商行政管理等9個本科專業。同時徵得法商大舊址相鄰教學用地並開工建設。
1985年,本部校區建成,改稱廣東商學院。
1987年,省立法商大學校友在商學院設立古勷勤基金。
1992年,朱森林省長主持省政府七屆常務會議通過決議,在廣東商學院基礎上籌建廣東法商大學。調整為第一批招生,當年投檔線直逼中大(文692理662)。
1993年,創建法律系。與國家財政部、暨南大學、首都經貿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
1997年,省委常委、副省長盧鍾鶴與司法部副部長劉颺分別代表廣東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司法部簽署《共建廣東商學院(廣東法商大學)協議書》。(見右圖)
1999年,在國內率先創建法學院,法學、經濟法、國際經濟法合並成一個法學專業招生。
2000年,創建三水校區。法學院大二學生陳小敏在悉尼奧運會上打破世界紀錄並獲世界冠軍。
2003年,獨立招收研究生。
2004年,創建增城分校區(華商學院)。
2007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19個A級指標中18個達到A級,獲得「優秀」等級評價。
2009年,被評為廣東省文科類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院校建設試點。
2012年,入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成為廣州社科聯首家校企協同創新計劃簽約高校。與上海證大集團聯合創建中國第一個「微金融學院」(校企協同金融創新中心)。
2013年,廣商更名為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相應更名為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
北校園建設:廣州本部主校區大門將與琶洲中心展館對面相望,廣交會期間廣財餐旅實訓大樓(五星級酒店)將有來自世界各國客人入住,將極大提高廣東財大的世界知名度。廣東財大北校園位於廣州校本部的北端,坐落在廣州市東南的珠江河畔(373畝荔枝果園林地),與廣交會新址——中國廣州國際會展中心對面,毗鄰地鐵一號線新港東站,地皮市值30億以上。北校園5大建築群:包括餐旅實訓大樓(五星級大酒店)、行政大樓、圖書館、體育館、田徑場和4棟教學樓,其中的教學樓包括院系教學樓、2棟本科生教學樓和1棟碩士、博士教學樓。北校區的建築風格將具有嶺南特色、現代風格和高校品質,各單體設計與廣州國際會展中心相協調,總體布局與南校園相融合。
⑸ 話說吉林大學真的很垃圾嗎
客觀的講,不垃圾,只是不夠好。畢竟是長春市最好的大學,人力財力那麼多年的付出,各種專家學術大咖也是有的。
但是為啥江湖上會有人說,吉大很垃圾呢。原因很多。
首先大家都有黑母校的情節,進吉大說吉大不好,自己黑可以,但是到社會上聽其他人黑心裡就不是滋味了,母校就是這樣一個存在,自己看不上,當別人黑出翔了也不行。
第二,吉大是合並校。當年靠合並各大校區成為全國前十,後來跌至前20,近兩年不知道了,這一點就讓很多外地生源詬病,覺得自己是被騙來的。
第三,非主校區(南校區為主校區)環境較差。同樣叫吉大,為何主校區看著很大很新,個別校區顯得很老很破呢,心理有落差,更讓個別院系同學感覺自己被騙來的。
第四,畢業生除了在長春市,全國其他地方不扎堆,無法起到團結對抗外來社會競爭挑戰的作用。出外打工,沒幾個學長領路,沒幾個學弟幫忙打雜,是挺累啊。
第五,居高不下的畢業生就業率,有可能破壞其在外省人才市場的口碑。因為魚龍混雜,有些用人單位因為遇到一些混文憑的學生而杯弓蛇影,對吉大沒有特別看好。其實在我那個時期(2010年)用人單位普遍對吉大的口碑還是不錯的,認為吉大畢業生扎實肯干,學習成長速度快。幾年後聽到一些用人單位的負面評論,而這種風言風語傳播速度很快。
第六,我那時宿舍是舊的,而且長春的冬天很冷,學校食堂也是舊的,如果有人住在大學城的話,還要騎自行車到校區里也相對不是很方便,尤其自行車還容易被盜,那時候自行車被盜簡直天天發生。這些環境問題綜合起來,就是抱怨吉大環境真是不好。不過我畢業後宿舍就翻新了,現在還蓋新樓了,學校里還有shopping mall了,大家有代步車可以帶回寢室了,環境總之比我那時好了,不過肯定還有抱怨的。
第七,個別後勤人員對學生態度惡劣。至少我那時遇到一個管冬天滑冰的冰鞋的,因為我還回去的冰鞋是一隻大一隻小,他就說我把冰鞋搞丟了一隻(我不確定是不是他當初給我的時候就是一隻大一隻小,冰鞋大小差一號其實很難辨別出來,尤其冰鞋松緊本來就是可調節的),然後扣我的學生證不還給我。我只好找體育老師說明情況幫忙,體育老師還挺好,教育了我一頓後,給那個後勤打個電話就好使了,但是那個後勤還我學生證時還是罵罵咧咧的,好像學生都欠他錢一樣,非常惡魔。鳥大了,什麼林子都有,這是必然的。
吉大給哪些好呢?
首先確實有很多外地的同學,全國各地的人都有,雲南、蘇州、山西、內蒙、湖北、廣州等等等等,這些人豐富了你的見聞,讓你了解到全國各地差異有多大。而很多別的院校沒有這樣的同學資源。
第二,我那時的老師們不單單講課,偶爾為了調節課堂氣氛,也講人生,也講社會閱歷,甚至也跟同學們聊聊愛情觀,而這些也確實對我有很多幫助。
第三,南校區圖書館真的是大,很多畢業生的遺憾是從來沒好好利用圖書館,但是圖書館真的是很好了。
第四,個別院系有很好的交換生和保研名額。如果學習夠好或者關系夠硬,真的是不錯的機會,以後就業也好很多。
第五,公共選修課真多,算是比較全面了。選個好的公共選修課也能提高自身價值。體育課選內容也很豐富。
⑹ 廣東財經大學的歷史沿革
古勷勤(古應芬),廣東番禺人,國民黨元老,1904年與朱執信、胡漢民、汪精衛、杜之林同時考取清政府官費赴日本留學,1905年在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追隨孫中山。1906年畢業於日本法政大學。1907年畢業歸國,歷任廣東法政學堂編纂、孫中山元帥府大本營秘書長、國民黨中常委、國民政府文官長。1931年通電反蔣,同年病逝。墓葬於廣州市同和街同沙路(華南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旁),2002年被廣州市政府公布為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勷勤,意為勸勉勤學。
1931年,廣州國民政府籌建「省立勷勤大學」。
1933年,改組省立工專學校為勷勤工學院,市立師范學校為勷勤師范學院(教育學院)。
1934年,創建勷勤商學院,工商師三院合稱廣東省立勷勤大學並在石榴崗建立校區。
1938年,撤銷勷勤大學,商學院獨立辦學;勷勤教育學院改組為廣東省立文理學院(現華南師范大學);勷勤工學院並入中山大學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
1946年,廣東省立(勷勤)商學院改組為廣東省立法商學院。
1947年,省立法商大學遷回石榴崗設校(現校本部毗鄰)。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省立法商停辦。
本體階段
1983年,國務院同意籌建廣東財經學院,國家商業部屬大專。
1984年,開設首批9個本科專業(工業企業經營管理、商業企業經營管理、工業財務會計、商業財務會計、基建財務會計、財政稅務、金融保險、國民經濟計劃統計、工商行政管理)。
1985年,啟用赤沙校區,改名廣東商學院。
1987年,廣東省立商學院(法商大學)校友在商學院設立古勷勤獎教獎學基金。
1992年,隸屬關系從中央劃歸地方。廣東省政府七屆常務會議決議通過在廣東商學院基礎上組建廣東法商大學。
1993年,成立法律系。與國家財政部、暨南大學、首都經貿大學聯合招收研究生。
1994年,高教廳(已並入教育廳)以省政府名義向國家教委(現教育部)申報組建廣東工業大學、廣東法商大學、廣州外國語大學。
1995年,廣東商學院(隸屬廣東省政府)與廣州金融高等專科學校(人民銀行行屬)未成功達成合並協議(廣州金專於2004年升本更名廣東金融學院,劃歸廣東)。
1997年,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盧鍾鶴與司法部副部長劉颺分別代表廣東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司法部簽署《共建廣東商學院(廣東法商大學)協議書》。
1998年,應省教廳安排調整為第二批本科招生,承擔擴招任務。
1999年,在國內率先成立法學院。
2000年,創建三水校區。
2003年,獨立招收研究生。公關危機,更名失敗。
2004年,創建增城分校區(華商學院)。
2006年,國務院正式批准徵用廣交會新址對面果園林地(即北校園)。
2007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優秀等級評價。
2008年,省政府同意置換學校毗鄰的省石油化工技校校舍。
2009年,被評為廣東省文科類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院校建設試點。
2010年,廣東財經大學建設項目列入「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2015)」。
2013年6月19日,教育部正式發文:同意廣東商學院更名為廣東財經大學,簡稱 「廣財」,撤銷廣東商學院建制。
⑺ 廣東財經大學是一本嗎
廣東財經大學的本科普通批次專業是一本批次錄取的
⑻ 廣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函授大專文憑查詢
若是2001年以後的畢業證可到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查詢。若是2001年以前的畢業證可到發證學校的上級教育部門的有關科室鑒定。
⑼ 吉林大學好么
吉大一點都不好,歷史只有65年,只培養出了70餘位院士,只走出了35萬校友。人家北大113年歷史,清華100年,武大118年,反正吉大就是最很年輕。吉林地理位置不好,長春經濟也不發達
吉大國家重點學科只有32個,碩士點只有311個 ,博士點只有240個, 院士只有18人 ,博士後流動站只有37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只有6個;
北大國家重點學科有 86個 ,碩士點有 312個, 博士點有 263個, 院士有 82人 ,博士後流動站有 39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有 10個 ;
清華國家重點學科: 37個, 碩士點: 198個 ,博士點: 181個, 院士: 68人, 博士後流動站: 37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 12個;
復旦國家重點學科: 30個,碩士點: 225個, 博士點: 177個, 院士: 35人, 博士後流動站: 29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 4個;
浙大國家重點學科: 24個, 碩士點: 317個 ,博士點: 283個, 院士: 27人 ,博士後流動站: 47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 10個 ;
上交國家重點學科: 49個 ,碩士點: 298個 ,博士點: 203個 ,院士: 33人 ,博士後流動站: 28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 7個;
武大國家重點學科: 22個 ,碩士點: 284個 ,博士點: 236個 ,院士: 11人 ,博士後流動站: 32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 5個;
川大國家重點學科: 46個 ,碩士點: 346個 ,博士點: 229個 ,院士: 34人 ,博士後流動站: 28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 4個 ;
吉大隻不過是,教育部、衛生部(1/10)、國土資源部(1/3)、農業部(1/8)和吉林省五方共建的高校而已。
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又名「珠峰計劃」)在全國選拔11所頂尖學校,由中央專項撥款提供資金支持,培養創新型領軍人。吉林大學全面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唐敖慶班、匡亞明班、李四光班、白求恩醫學班、卓越工程師以及信息科學試驗班的培養方案。
吉林大學培養的省部級高官數量只居全國第三位。
政界校友
王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
劉延東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
杜青林 全國政協副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
汪永清 國務院副秘書長
劉奇葆 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蘇 榮 江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李鴻忠 湖北省委書記 、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張寶順 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王家瑞 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
徐紹史 國土資源部部長
葉冬松 河南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
李 斌 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趙 實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全國婦聯副主席
陳質楓 天津市政協副主席
李錦斌 中共陝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王明方 安徽省政協主席,省委黨校校長
馬俊清 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長
王志發 國家旅遊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少將軍銜
王德學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兼任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主任 鄧凱 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厲有為 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原深圳市委書記、市長
呂福源 原商務部部長
尹蔚民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黨組書記,兼國家公務員局局長,中央組織部副部長 劉颺 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常務副會長,原司法部副部長
劉亦銘 全國人大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
劉淑瑩 吉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孫隆椿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
何宗貴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張成義 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張力軍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
張亞非 國家郵政局副局長
張寶明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家安監局局長
韓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自治區黨校校長
張海迪 中國殘聯主席
王儒林 吉林省省長
白景富 公安部常務副部長(正部級)
李從軍 新華社社長、黨組書記
吳恆權 人民日報社總編輯
范小健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
劉 堅 國務院參事
張柏林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原國家人事部部長
陳玉傑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王國強 衛生部副部長、兼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巴音朝魯 吉林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
金振吉 中共吉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陳曉光 吉林省副省長
楊建強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昆明市委書記
肖志恆 中共廣東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房 俐 吉林省委秘書長
李介車 吉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鄭培民 原湖南省委副書記、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002年「感動中國」人物)
羅嘯天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政法委書記
鄭立中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劉光復 安徽省政協副主席
洛桑靈智多傑 甘肅省政協副主席
張 軍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正部級)
奚曉明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梁國慶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副書記(正部級)
孫 謙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姜建初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郝赤勇司法部副部長
信春鷹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戴玉忠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
楊慶祥 最高人民法院咨詢委員會副部級委員
臧勝業 河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敬大力 湖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
張文顯 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
周玉華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
王記文 新疆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
張鶴松 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何訪拔 原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徐德明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局局長
李熙 中央紀委駐衛生部紀檢組組長
布小林 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黨組成員
桂敏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副書記
孫玉勝 中央電視台副台長
張富生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分黨組成員、分黨組紀檢組組長
韓立成 河北省政協副主席
趙鳳桐 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書記、海淀區委書記
劉志庚 中共東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
矯正中 吉林市委書記,東北證券董事長
段先念 西安市副市長
張玉香 農業部黨組成員
陳向群 中央組織部部務委員兼組織二局局長 。
工商界校友
馬蔚華 招商銀行行長
王永春 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唐志宏 招商銀行副行長
徐建一 一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張光華 廣東發展銀行行長
胡懷邦 中國交通銀行董事長
齊向東 奇虎公司總裁
柳萬東 紅塔集團董事長
譚 智 上海框架廣告發展有限公司CEO,原分眾傳媒CEO
修淶貴 吉林修正葯業股份公司董事長
廖 康 貴州省電信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 煒 鳳凰新媒體副總裁,總編輯
王梓木 華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戰斌 北京首都機場股份公司總經理
張耀倉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李志岷 中國成套設備進出口(集團)總公司董事長
你看看 吉大一看就知道是個一點都不好的學校。
你要是能考上清華,北大,復旦,浙大,哈工,上交那麼你死活都不要來吉大!
⑽ 內蒙古司法學校的發展以及規模
內蒙古司法學校為文科中專學校,開設法律專業,從1985年開始,面向社會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二年。為發展自治區少數民族法學教育,從1988年起,學校開始招收蒙古語授課學生。適應自治區經濟建設對經濟法專業人才的需求,從1990年起,學校增設經濟法專業。根據自治區教育廳關於中專學校統一招收初中生的決定,從1999年起,學校改招初中生,學制三年。2002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復,內蒙古司法學校、內蒙古政法幹部學校並入內蒙古警察職業學院。
從1982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組建內蒙古政法幹部學校,到2002年並入內蒙古警察職業學院,學校走過了20年的光輝歷程。二十年來,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重視智育,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合格的應用型法律人才」的指導思想,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狠抓課堂教學,重視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優化育人環境,努力培養合格的法律人才。學校辦學條件逐年改善,師資隊伍逐步壯大,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在並入內蒙古警察職業學院前,內蒙古司法學校、內蒙古政法幹部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法學教育師資力量比較雄厚,辦學功能比較齊全,生活設施比較完善,可容納1500人就學的合格的中等專業學校。
1997年5月,司法部肖揚部長一行在自治區政府主席雲布龍等陪同下視察學校。1998年1月,司法部劉颺副部長來學校視察工作。1994年9月,司法學校建校十周年時,自治區政府主席烏力吉題詞「加強法制建設,大力培養司法幹部」,司法部教育司司長邢同舟題詞「發展法學教育事業,為內蒙古現代化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