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無權代理

民法無權代理

發布時間: 2021-03-16 04:34:49

① 無權代理的責任承擔

因無權代理而訂立的合同,如果被代理人追認,無權代理成為有權代理,所訂合同對被代理人產生拘束力,被代理人和相對人成為合同當事人,承受合同所生之權利、義務及責任,此點自不待言。而在相對人行使撤回權,撤回其向無權代理人所為之意思表示時,合同自因欠缺一方意思表示而歸於不存在。在此兩種情況下,均不存在無權代理人對相對人承擔責任問題。而在被代理人拒絕追認無權代理行為-無論相對人行使催告權或不行使催告權-使合同歸於無效情況下,依《民法通則》第66條的規定,無權代理人應承擔責任。此種責任包括對被代理人的責任和對相對人的責任。無權代理人對被代理人的責任很可能成為一種侵權責任,如偽稱代理人,侵犯他人姓名權或名稱權,以及商業信譽等。(註:王家福主編:《中國民法學·民法債權》,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614頁。)而就無權代理人對相對人的責任,我國法律對其承擔責任的根據、構成要件、責任內容等未作具體規定,學理上的解釋及實踐上的做法亦各不相同,本文擬著重就這一問題作以分析說明。 善意相對人與無權代理人為意思表示,訂立合同,就無權代理人而言,是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就相對人而言,其目的是與被代理人建立合同關系。然而,當無權代理行為不被被代理人追認時,無權代理行為歸於無效,所訂合同的效力不能發生,相對人所期待的法律效果亦不能發生。相對人因信賴合同有效成立而受到的利益損失,皆因代理人無代理權而造成。所以,為了維護代理制度的信用,保護相對人利益,法律規定無權代理人應對相對人承擔民事責任。
對於無權代理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法律根據,依民法學說有不同觀點:其一是契約責任說。即認為無權代理人的責任為契約責任。依此觀點,無權代理人為契約當事人,所以應受契約的拘束。(註:[台]鄭玉波著:《民法總則》,台灣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版,第312頁。胡長清著:《中國民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319頁。)然而,無權代理人在與相對人訂立合同時,是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如果被代理人追認,則產生之合同關系是以被代理人和相對人為合同當事人的;而在被代理人拒絕追認情況下,無權代理人並非就成為合同一方當事人,其與相對人之間並不能自然發生合同關系,因此讓其承擔契約責任,顯然有失牽強。其二是默示的擔保契約說。依德國普通法時代的通說,無權代理人為代理行為時,其與相對人間常有默示的擔保契約,無權代理行為倘若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則無權代理人基於默示的擔保契約,須對相對人負責。 因無權代理而訂立合同的無權代理人依《民法通則》第66條之規定承擔民事責任,應具備以下要件:
1、代理人欠缺代理權。即代理人未經被代理人授權,或超越代理許可權,或在代理權消滅後而為代理行為。
2、無權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義與相對人訂立合同,合同已成立。
3、被代理人拒絕追認無權代理人訂立合同的行為。這是無權代理人承擔責任的前提條件。相對人在被代理人未予追認前撤回其訂立合同之意思表示時,因該合同確定地不發生效力,無權代理人不承擔責任。
4、相對人須為善意。即不知無權代理人欠缺代理權。若相對人屬惡意,即明知或可得知無權代理人無代理權時,則咎由自取,法律對其利益不予保護,無權代理人不承擔責任。關於此點,如《德國民法典》第179條有「相對人明知或可得而知代理人欠缺代理權時,代理人不負責任」之規定。 無權代理人究竟應負何種責任?履行責任擬或賠償責任,《民法通則》未予言明。依學者解釋,有認為對兩種責任可依相對人選擇而由無權代理人承擔者,(註:梁慧星著:《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29頁。李開國著:《民法基本問題》,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第262頁。)也有認為無權代理人只能承擔賠償責任的。(註:王家福、謝懷試等著:《民法基本知識》,人民日報出版社1997年版,第142、143頁。曹錦秋、房紹坤著:《完善無權代理制度的幾個問題》,《遼寧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年第3期。)各國立法中也採取了此兩種模式,即選擇責任和賠償責任。關於選擇責任,如《日本民法典》第117條第1款規定:「作為他人代理人締結契約者,如不能證明其代理權,且得不到本人追認時,應依相對人的選擇,或履行契約,或負損害賠償責任。」《德國民法典》第179條有類似規定。關於賠償責任,如《瑞士債務法》第39條規定:「明示或默示拒絕承認時,以代理人名義為行為者,對於契約失效而生之損害,如不能證明相對人知其無代理權,或可得而知時,應負賠償之責。」《義大利民法典》第1398條,台灣《民法典》第110條也采此模式。

② 依照《民法通則》規定,對於無權代理的民事行為,如果被代理人知道而不否

應該由被復代理人承擔民事責任制。

依照《民法通則》規定,對於無權代理的民事行為,如果被代理人知道而不否認,那麼在造成第三人損失時,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是被代理人。

③ 民法中有關無權代理的問題

根據法律規定,B的行為對善意第三人是有效的,因此不是無權代理,而應是表見代理。表見代理制度是基於本人的過失或本人與無權代理人之間存在特殊關系,使相對人有理由相信無權代理人享有代理權而與之為民事法律行為,代理行為的後果由本人承擔。

④ 民法中關於無權代理的追認問題

應該看做是未做表示追認可以採用明示或默示的方法《合同法解釋(二)》第12條規定:「無權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被代理人開始履行合同義務的,視為對代理人的追認。」法庭上代理人超越代理許可權而被代理人當場不予否認的視為追認該無權代理。其餘的不否認也不視為追認!

⑤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對於無權代理的民事行為

你好,《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
代理人不履行職責而給被代理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負連帶責任。
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已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

⑥ 無權代理有怎樣的法律後果

無權代理人進行的代理行為,被代理人不承擔責任,如果被代理人因此受到損害,應由該無權代理人予以賠償。為了妥善處理無權代理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我國《民法通則》對此作出了規定。

(1)被代理人的追認權。從原則上說,被代理人認為無權代理行為雖非自己委託但卻符合自己的願望或利益時,則有權追認。無權代理行為一經追認,便轉變為有權代理,該項代理行為對被代理人就發生法律效力。可見,無權代理行為並非絕對無效,其是否有效取決於被代理人是否予以追認。這種追認具有溯及力,一經追認,其代理關系即自始有效。

被代理人行使追認權時,可以採用口頭形式,也可以採用書面形式,甚至採用實際行動表示追認。

(2)被代理人的拒絕權。被代理人的拒絕權指被代理人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對無權代理行為及其所產生的法律後果,享有拒絕的權利。被拒絕的無權代理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後果,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3)無權代理的民事責任。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無權代理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為了防止第三人非善意地與行為人進行「代理」行為,《民法通則》第66條規定:「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已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

熱點內容
中國防疫法規 發布:2025-09-11 05:35:03 瀏覽:161
2013年經濟法考試真題及答案 發布:2025-09-11 05:15:33 瀏覽:571
民法紅線 發布:2025-09-11 05:04:28 瀏覽:340
離婚法律顧問免費咨詢 發布:2025-09-11 05:04:26 瀏覽:823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匯編 發布:2025-09-11 04:55:51 瀏覽:615
民事訴訟法保障什麼 發布:2025-09-11 04:45:57 瀏覽:485
2017司法考試政策 發布:2025-09-11 04:43:33 瀏覽:115
小企業負哪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1 04:39:47 瀏覽:794
建築工程法律責任案例 發布:2025-09-11 04:20:00 瀏覽:693
l連帶責任的法律條文 發布:2025-09-11 04:04:12 瀏覽: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