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繼承關系

民法繼承關系

發布時間: 2021-11-16 13:59:29

民法關於遺產繼承的規定

民法關於遺產繼承的規定如下: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相互有繼承關系的數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難以確定死亡時間的,推定沒有其他繼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繼承人,輩份不同的,推定長輩先死亡;輩份相同的,推定同時死亡,相互不發生繼承。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條 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
相互有繼承關系的數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難以確定死亡時間的,推定沒有其他繼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繼承人,輩份不同的,推定長輩先死亡;輩份相同的,推定同時死亡,相互不發生繼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⑵ 依據民法典的規定,相互有繼承關系的

依據《民法來典》的規定,相源互有繼承關系的數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難以確定死亡時間的,推定沒有其他繼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繼承人,輩份不同的,推定長輩先死亡;輩份相同的,推定同時死亡,相互不發生繼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為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的繼承權,制定本法。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

(2)民法繼承關系擴展閱讀

繼承人依照法律規定承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稱為繼承權,繼承權具有下列法律特徵:

1、是一種財產權利,通過繼承實現財產的移轉。

2、以人身關系為基礎。世界各國有關法定繼承的規定,都是以繼承人和被繼承人存在婚姻、血緣等關系為依據而確定的。

3、繼承權的實現要有一定的法律事實。法律規定的繼承權只是繼承人享有的一種期待權;只有被繼承人死亡這一法律事實出現以後,繼承權才成為既得權,開始遺產繼承。在實行遺囑繼承製的國家,還需要有被繼承人設立遺囑的法律事實。

⑶ 民法總則繼承順序嗎

你好!

《民法總則》沒有規定繼承的順序。

關於繼承的順序,在《繼承法》版中作了權規定。具體如下:

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⑷ 《民法》中的「相互繼承關系」

比如父母和子女之間,夫妻之間都是相互繼承的。

⑸ 依據民法典的規定相互有繼承關系的數人

依據《民法典》的規定,相互有繼承關系的數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難以確版定死亡時間的,推權定沒有其他繼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繼承人,輩份不同的,推定長輩先死亡;輩份相同的,推定同時死亡,相互不發生繼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為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的繼承權,制定本法。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

(5)民法繼承關系擴展閱讀:

繼承人依照法律規定承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稱為繼承權,繼承權具有下列法律特徵:

1、通過繼承實現財產的轉移是一種產權。

2、基於個人關系。

各國關於法定繼承的規定都以繼承人與被繼承人之間存在婚姻、血親等關系為依據。

3、繼承權的實現必須有一定的法律事實。

法律規定的繼承權只是繼承人所享有的一種期待權。只有在被繼承人死亡後這一法律事實下,繼承權才成為取得權,開始繼承。在實行遺囑繼承的國家,還需要有被繼承人立遺囑的法律事實。

⑹ 民法典中關於繼承權的規定是什麼

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相互有繼承關系的數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難以確定死亡時間的,推定沒有其他繼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繼承人,輩份不同的,推定長輩先死亡;輩份相同的,推定同時死亡,相互不發生繼承。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根據其性質不得繼承的遺產,不得繼承。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以書面形式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六十日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繼承權男女平等。
此問題涉及的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條
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
相互有繼承關系的數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難以確定死亡時間的,推定沒有其他繼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繼承人,輩份不同的,推定長輩先死亡;輩份相同的,推定同時死亡,相互不發生繼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條
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
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根據其性質不得繼承的遺產,不得繼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條
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以書面形式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六十日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
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
(一) 故意殺害被繼承人;
(二) 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
(三) 遺棄被繼承人,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
(四) 偽造、篡改、隱匿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
(五) 以欺詐、脅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礙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回遺囑,情節嚴重。
繼承人有前款第三項至第五項行為,確有悔改表現,被繼承人表示寬恕或者事後在遺囑中將其列為繼承人的,該繼承人不喪失繼承權。
受遺贈人有本條第一款規定行為的,喪失受遺贈權。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條
繼承權男女平等。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一)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編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編所稱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編所稱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⑺ 民法典遺囑繼承與法定繼承關系

遺囑繼承是根據被繼承人生前訂立的有效的遺囑來處理遺產繼承問題;法定繼承則是根據法定的繼承規則處理遺產繼承問題。在有生效的遺囑的情況下,優先適用遺囑繼承。如果沒有有效的遺囑,則應當按照法定繼承規則辦理。對於遺囑中未處理的遺產,也應當按照法定繼承規則,由法定繼承人繼承。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條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並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自然人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組織、個人。自然人可以依法設立遺囑信託。

⑻ 《民法通則》與《繼承法》、《婚姻法》、《物權法》等等之間是什麼關系

  1. 這幾部法抄律都屬民法襲的范疇,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單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

  2. 《民法通則》是普通法,《繼承法》等屬於特別法,法律適用時要採用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

  3. 我國目前沒有統一的民法典,將來進行法律編纂時,這些法律將成為民法典的組成內容。民法通則中涉及到的婚姻、繼承、合同,又重新立法加以補充,起到完善法律、作法律具有可操作性的作用。

熱點內容
法官騷擾 發布:2025-09-10 21:39:08 瀏覽:914
勞動合同法員工離職 發布:2025-09-10 21:38:30 瀏覽:434
得失道德經 發布:2025-09-10 21:23:01 瀏覽:406
經濟法和會計一起考 發布:2025-09-10 21:03:46 瀏覽:483
法學書綠皮 發布:2025-09-10 21:03:45 瀏覽:972
國務院通過立法計劃 發布:2025-09-10 20:56:17 瀏覽:350
司法考試是全國統一嗎 發布:2025-09-10 20:56:14 瀏覽:236
法律角度講責任是什麼 發布:2025-09-10 20:55:31 瀏覽:560
最高法院管理人 發布:2025-09-10 20:54:35 瀏覽:510
2013經濟法基礎視頻馬兆瑞 發布:2025-09-10 20:40:11 瀏覽: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