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簡述刑法的基本原則

簡述刑法的基本原則

發布時間: 2021-11-16 15:29:23

『壹』 刑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則是什麼謝謝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是罪行法定原則、罪責行相適應原則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1.行法定原則: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2.責行相適應原則: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

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基本含義是: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對於一切人的合法權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護,不允許有任何歧視。

『貳』 簡述刑法的基本原則

刑法的基本原則,是指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貫穿於刑法始終,必須得到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則。刑法的基本原則是法治的基本原則在刑法中的具體表現,是各個部門法都必須遵循的共同准則在刑法中的特殊體現。但刑法的基本原則具有自身的特徵。我國刑法明確規定了刑法的三個基本原則,這就是罪刑法定原則、平等適用刑法原則、罪刑相適應原則。

『叄』 刑法的概念和原則是什麼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極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其階級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刑法有廣義刑法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指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包括刑法典、單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責任條款。狹義刑法是指刑法典。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刑法基本原則 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貫穿於刑法始終,必須得到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則,就是刑法的基本原則。我國刑法明文規定了三個基本原則。
一、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的經典表述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刑法第3條明文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罪刑法定原則產生的思想淵源是三權分立學說與心理強制說。但該原則的四項基礎則是民主主義與尊重人權主義:民主主義要求,什麼是犯罪,對犯罪如何處罰,必須由人民群眾決定,具體表現為由人民群眾選舉產生的立法機關來決定;尊重人權主義要求,為了保障公民的自由,必須使得公民能夠事先預測自己行為的性質與後果,故什麼犯罪,對犯罪如何處罰,必須在事前明文規定。
罪刑法定原則的具體要求如下:
(1)規定犯罪及其法律後果的法律必須是立法機關制定的成文法律,行政規章不得規定刑罰,習慣法不得作為刑法的淵源,判例也不應作為刑法的淵源。
(2)禁止不利於行為人的事後法(禁止溯及既往)。
(3)禁止不利於行為人的類推解釋。
(4)禁止絕對的不定刑與絕對的不定期刑。
(5)刑法的處罰范圍與處罰程度必須具有合理性:只能將值得刑罰科處的行為規定為犯罪,禁止將輕微危害行為當作犯罪處理;處罰程度必須適應現階段一般人的價值觀念。
(6)對犯罪及其法律後果的規定必須明確:對犯罪構成的規定必須明確;對法律後果的規定必須明確。
(7)禁止不均衡的、殘虐的刑罰。
這里特別要說明的是類推解釋與擴大解釋的區別。一般認為,罪刑法定原則並不禁止擴大解釋,但如何釐定擴大解釋與類推解釋的界限,則是一個難題。從形式上說,擴大解釋所得出的結論,沒有超出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即在刑法文字含義的「射程」之內進行解釋;而類推解釋所得出的結論,超出了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即在刑法文字含義的「射程」之外進行解釋。從著重點上說,擴大解釋著眼於刑法規範本身,仍然是對規范的邏輯解釋;類推解釋著眼於刑法規范之外的事實,是對事實的比較。從論理方法上說,擴大解釋是擴張性的劃定刑法的某個概念,使應受處罰的行為包含在該概念中;類推解釋則是認識到某行為不是刑法處罰的對象,而以該行為與刑法規定的相似行為具有同等的惡害性為由,將其作為處罰對象。從實質上而言,擴大解釋的結論在公民預測可能性范圍之內;類推解釋則超出了公民預測可能性的范圍。
二、平等適用刑法原則
平等適用刑法,也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刑法規范在根據其內容應當得到適用的所有場合,都予以嚴格適用。刑法第4條明文規定了該原則。平等適用刑法,是維護合法權益的要求,是市場經濟的要求,是預防犯罪的要求,是實現價值追求的要求,是作為規范的刑法本身的要求,是法治的要求。
平等適用刑法的具體要求是:對刑法所保護的合法權益予以平等的保護;對於事實犯罪的任何人,都必須嚴格依照法律認定犯罪;對於任何犯罪人,都必須根據其犯罪事實與法律規定量刑;對於被判處刑罰的任何人,都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刑罰。
三、罪刑相適應原則
罪刑相適應的基本含義是,刑罰的輕重應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刑法第5條明文規定了這一原則。罪刑相適應,是適應人民樸素的公平意識的一種法律思想,是罪與刑的基本關系決定的,是預防犯罪的需要。
罪刑相適應原則的具體要求是:以客觀行為的侵犯性與主觀一是的罪過性相結合的犯罪社會危害程度,以及犯罪主體再次犯罪的危險程度,作為刑罰的尺度;換言之,刑罰既要與犯罪性質相適應,又要與犯罪清潔相適應。在立法上實現罪刑相適應原則,要求注重對各種犯罪的社會危害程度的宏觀預測和遏制手段的總體涉及,確定合理的刑罰體系、刑罰制度與法定刑;在量刑方面實現罪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將量刑與定罪置於同等重要地位,強化量刑公正的執法觀念,實現刑與罪的均衡協調;在行刑方面實現罪刑法定原則,要求注重犯罪人的人身危險程度的消長變化情況,合理的運用減刑、假釋等制度。

『肆』 論述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是罪行法定原則、罪責行相適應原則和法律面前人人版平等的原則。

1.行法權定原則: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2.責行相適應原則: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

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基本含義是: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對於一切人的合法權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護,不允許有任何歧視。

『伍』 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我國刑法規定了三個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適用刑法平等原則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一、罪刑法定原則

我國刑法第3條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該條規定正是罪行法定原則的法律條文表述,其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其要求罪和刑都必須是法律明確規定的,而不僅僅是看行為有什麼樣的危害結果以及危害的後果是否嚴重。關鍵要看該種行為構成犯罪有無法律明文規定,構成要件是否達到法律規定的標准。對危害社會的某種行為是否認定為犯罪行為以及是否給予刑罰處罰,給予什麼樣的刑罰處罰,必須以法律的明文規定為准。如果一種違反法律或不道德的行為造成了一定范圍的社會危害,但是刑法對其沒有明確的規定,那麼就不能作為犯罪來處理。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我國刑法第4條規定:「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該條規定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其含義是指任何人沒有地位、職務、出身等因素的區別,在法律適用上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能享有特權。就犯罪人而言,任何人犯罪,都應當受到法律的追究;任何人不得享有超越法律規定的特權;不論犯罪人的社會地位、家庭出身、民族、宗教、信仰、職業狀況、財產狀況、政治面貌、才能業績如何,都一律平等地適用刑法。就被害人而言,任何人受到犯罪侵害,都應當依法追究犯罪、保護被害人的權益;被害人同樣的權益,應當受到刑法同樣的保護;不得因為被害人身份、地位、民族、宗教、信仰、政治面貌、財產狀況等情況的不同而對犯罪和犯罪人予以不同的刑法適用。

三、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我國刑法第5條規定:「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該條規定體現了罪責行相適應的原則,其含義是指犯罪的輕重與所受的刑罰相稱,輕罪輕判,重罪重判。刑罰輕重,應當考慮行為人的犯罪行為本身和其它各種影響刑事責任大小的因素。

『陸』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是什麼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是罪行法定原則、罪責行相適應原則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內
1.行法定原則容: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2.責行相適應原則: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
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基本含義是: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對於一切人的合法權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護,不允許有任何歧視。

『柒』 闡述刑法基本原則

三大基本原則,分別是罪刑法定原則、刑法平等適用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捌』 簡述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的含義及其基本要求

刑法的基本原則,是指刑法明文規定的、在全部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動中應當遵循的准版則。刑權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有三個,即罪刑法定原則、刑法適用平等原則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什麼行為構成犯罪、構成什麼罪及處何種刑罰都必須依據刑法的明文規定,如果法律沒有明文規定,不認為是犯罪,也不進行處罰。

刑法適用一律平等原則。這是憲法規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在刑法中的體現。刑法適用一律平等原則要求對於任何人犯罪,不論其社會地位、民族、種族等如何,在適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權。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犯罪社會危害性程度和應負刑事責任的大小,是決定刑罰輕重的主要依據,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無罪不罰,罪刑相當,罰當其罪。

『玖』 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刑法有廣義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在我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和特別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指僅使用於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就是指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2:刑法的原則如下:
A:罪刑法定原則---是指犯罪及其刑罰都必須由法律明確規定,通常用一句話概括本原則:「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具體內容就是刑法第3條的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B:罪刑相適應原則---是指犯多大的罪,便應當承擔多大的刑事責任,就判處輕重相當的刑罰,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罪刑相稱,罰當其罪法。
C:適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則---是指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法。
D:罪責自負原則---是指誰犯了罪,就應當由誰承當刑事責任;刑罰只及於犯罪者本人,而不能連累無辜。
E:客觀相統一原則---是指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責任,必須同時具備主客觀兩方面的條件,並要求主客觀兩方面的有機統一。即符合犯罪主體條件的被告人,在其故意或者過失危害社會的心理支配下,客觀上實施了一定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構成了嚴重威脅或已經造成現實的侵害。如果缺少主觀或者客觀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條件,犯罪就不能成立,不能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擔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2017年初級經濟法試題 發布:2025-09-10 18:33:28 瀏覽:402
法律碩士主幹課程 發布:2025-09-10 18:32:21 瀏覽:691
行政法法律地位 發布:2025-09-10 18:31:46 瀏覽:223
建設銀行是經濟法主體 發布:2025-09-10 18:22:16 瀏覽:111
一個月23天勞動法 發布:2025-09-10 18:18:32 瀏覽:712
過度道德強迫 發布:2025-09-10 18:18:31 瀏覽:542
中國民法全文 發布:2025-09-10 18:02:32 瀏覽:510
江蘇司法改革 發布:2025-09-10 17:46:06 瀏覽:330
法院放款儀式 發布:2025-09-10 17:35:37 瀏覽:509
民法典快遞 發布:2025-09-10 17:03:14 瀏覽: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