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中普通法與特別法競合

民法中普通法與特別法競合

發布時間: 2021-11-16 16:36:45

❶ 普通法與特殊法

普通話:通常指次於憲法(根本法)的一般法律;或者指對全國一致適用的法律,如民法刑法等,是與特別法(即僅對特定身份的人、特定事項、特定時間或特定地區適用的法律)相對稱。 普通法與特殊法的關系是面與點的關系,使包含與被包含的邏輯關系。一般來說,特殊法優於普通法適用,但是,特殊法沒有規定的,適用普通法。普通法與特殊法互相配合,就嚴密了法網,提高了刑法規范的明確性程度。

❷ 法規競合適用原則,重法優於輕法,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可當特別法的規定輕於普通法的規定,應該適用哪個

法條的競合的適用原則包括:
1、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即不同效力的法律規定相沖突的,適用更高位階的法律。
2、新法優於舊法。即新修訂的法律與原法律規定相對沖突的,適用新修訂的法律。
3、特別法優於一般法。即普遍適用的法律與特別規定的法律規定相沖突的,適用特別規定的法律。另外,新法的一般規定與特別的規定相沖突的,如果法律沒有明確如何適用,也應當適用特別法的規定。

❸ 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在啥情況下適用

在某一法律行為方面,普通法和特別法都有規定,或者規定稍有差別時,優先運用特別法。
例如:某單位冒用別人的馳名商標生產產品並銷售,這就是生產假冒偽劣商品的違法行為。既違反了《產品質量法》,又違反了《商標法》。《商標法》相對於《產品質量法》而言就是特別法,當然要優先適用。總而言之,就是運用特別法會更加准確一些。

❹ 法律適用原則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和後法優於前法能否一起適用

不論是一般法特別法,還是前法後法,我覺得都是針對說明某一個具體問題上,否則就沒有可比性。我明白你說的,就是侵權責任法中關於機動車輛所有人和使用人不一致由誰來承擔責任的問題吧,是應該適用侵權責任法,我覺得相當於在這方面侵權責任法做出了新的規定,甚至說是顛覆了之前的規定,要是在這個問題上還是用以前的規定,那新法就沒意義了。

❺ 法條競合問題,特別法優先於普通法,在立案中,特別法不夠標准,是否使用普通法

1、法條競合時適用法律的一般原則是:1、特別法優於普通法;2、重法優於輕法。
2、應依據刑法312條立案。

❻ 上位法優先於下位法、特別法優先於普通法應當如何運用

民事普通法,是指適用於全國領域、規定一般事項,並且無適用的時間限制的民事法律。

民事特別法,是指適用於特定區域、規定特定的事項,或在適用時間上有限制的民事法律。

如果特別法為前法,普通法為後法時,仍以特別法優先。如果在新普通法中明文規定修改或廢止特別法時,則新普通法優於特別法。不過,特別法與特別法之間沒有何者優先的問題。
--------------
上位法優先於下位法原則:指在效力較高的規范性法律文件與效力較低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相沖突的情況下,應當適用效力較高的規范性法律文件。該原則主要適用於位階具有高低之分的規范。

❼ 普通法與特別法的區別

普通法與特別法的區別如下:

1、應用范圍、時間和地點不同:普通法內是指在全國范容圍內對全體公民經常適用的法律,幾乎涉及法律的各個領域;特別法是指適用於特定時期、特定地點、特定的人或事項的法規。

2、法律效力不同:特別法規的效力比普通法高。

3、程序不同:普通法的程序復雜、僵化;特別法制定簡便、公布及時、修改靈活、針對性強。

(7)民法中普通法與特別法競合擴展閱讀:

1、普通法是根本法之外的其他法律。普通法不得和根本法相抵觸。普通法有多種含義:在中國,通常指次於憲法(根本法)的一般法律;或者指對全國一致適用的法律,如民法、刑法等。

普通法與特別法(即僅對特定身份的人、特定事項、特定時間或特定地區適用的法律)相對稱。

2、特別法是對於特定的人群和事項,或者在特定的地區和時間內適用的法律,例如《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著作權法》等法律。

僅對部分人有效的特別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僅對特定事項有效的特別法,如《商標法》;僅適用於某一地區的特別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❽ 新的普通法和舊的特別法規定相沖突時,如何適用

民事普通法,是指適用於全國領域、規定一般事項,並且無適用的時間限制的民事法律。
民事特別法,是指適用於特定區域、規定特定的事項,或在適用時間上有限制的民事法律。
如果特別法為前法,普通法為後法時,仍以特別法優先。如果在新普通法中明文規定修改或廢止特別法時,則新普通法優於特別法。不過,特別法與特別法之間沒有何者優先的問題。
——引「上位法優先於下位法、特別法優先於普通法應當如何運用」條下「Tiefeen」君的回答與商榷

❾ 什麼是相異法律之間的普通刑法與特別刑法,什麼是同一法律的普通條款與特別條款

法條競合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法條的重合,例如搶劫與搶奪,這兩個罪名中都包含著搶的內容,也就是二者在搶的范圍內是相同的,兩條罪名的區別就在於後面劫和奪的不同。

詐騙罪與集資詐騙罪在詐騙這一內容上構成重合,不同在於前者是普通詐騙,後者則突出表現在通過集資來實現詐騙目的,二者又都規定在我國刑法典中,這就是同一法律的普通條款與特別條款,普通條款具有模具的價值,一個行為如果涉嫌詐騙,首先要與詐騙罪的犯罪構成比對,符合了就構罪,符合特殊罪名的就就定罪後者,沒有特殊之處的就定詐騙罪,因此普通條款也有兜底條款的作用。
我國刑法由刑法典、單行刑法及其他法律中的個別刑法條款構成,這也就形成了相異法律(刑法),結合第二段的內容,也就產生了相異法律之間的普通刑法與特別刑法。
以上均為個人理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❿ 求教法律問題:什麼叫"竟合"有多少種類的竟合,請舉例說明各個競合的含義,以及相關的知識!

競合是法條和責任發生重疊沖突時的抵消,它既可以是在一個部門法之間如民法中侵權與違約責任的競合,刑法中的法條競合和想像競合,也可以是不同部門法之間,如治安處罰和刑法中罰金的競合。
想像競合犯,亦稱想像數罪,是指行為人基於一個罪過,實施一個危害行為,而觸犯兩個以上數個罪名的犯罪形態。
特徵:
(1)須出於一個行為
即基於一個決意所實施之一個行為。至基於單一之意思或概括之意思,在所不問。且此所謂「一行為」,包括自然概念上之一行為與法律概念上之一行為。又該行為可為故意行為、過失行為、積極之作為、消極之不作為,正犯之一行為固足當之,即教唆行為、幫助行為亦無不可。再者,於打擊錯誤之場合下,評價上亦可能生故意與過失犯罪之想像競合犯。
(2)一個行為須侵害數個法益
即一個行為發生侵害數個法益之結果,各具獨立之可罰性。故數個結果而可認為包括一個法益者,仍為單純一罪,而非想像競合犯。
想像競合犯的處罰:
對觀念的競合,「按其最重之刑處斷」。其趣旨是,觀念的競合本來是數罪,但是,因為是由一個行為進行的,在科刑上,把它們都包括在數罪中最重的刑之中,以一罪處斷。
關於日本刑法第54條第1項中「最重之刑」的意義,大審院的判例認為「是指應該適用其數個罪名中規定最重之刑的法條來處斷」, 但是,最高裁判所認為,其中「同時也包含著不能輕於其他法條的法定刑的最下限來處斷的趣旨」。 作為對「最重之刑」的實質意義的考慮,不言而喻,最高裁判所的判例是正確的。
另外,所謂「處斷」,只是就刑而言的,其趣旨不是說,輕的犯罪被重的犯罪所吸收而喪失其獨立性。 因此,即使重的犯罪中沒有規定沒收,在其他罪中規定有沒收時,可以附加判處沒收,也可以並科兩個以上的沒收
法條競合指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數個具有包容關系的具體犯罪條文,依法只適用其中一個法條定罪量刑的情況。
對「法條競合犯」的處理原則是,當法條重合時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如我國刑法規定了盜竊罪,一般情況下普遍適用。同時又規定了盜竊槍支、彈葯罪,屬於特別規定。特別法與普通法的競合,是在一個犯罪行為同時侵犯了兩種社會關系的情況下發生的。如「盜竊槍支罪」,既侵犯了槍支的所有權,又侵犯了國家對槍支的管理秩序,所以,在刑罰上對競合犯選擇對社會關系侵犯性質嚴重的罪定罪,一般適用特別法。

當「競合犯」觸犯的法條交叉時,復雜法優於簡單法,如行為人為了達到殺人目的而實施爆炸行為,構成「爆炸罪」。刑法規定的「殺人罪」侵犯的是公民的生命權,是簡單法,而刑法規定的「爆炸罪」侵犯的是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權、公私財產權,是復雜的社會關系,是復雜法。復雜法規定的犯罪對社會關系侵犯的性質較簡單法更為嚴重,所以,當「競合犯」觸犯的法條交叉時,一般選擇復雜法處罰。

舉例說命: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適用重法優於輕法原則,如我國刑事立法規定了「詐騙罪」與「招搖撞騙罪」,二罪之間具有普通法和特別法的競合關系。但刑法規定冒充國家工作人員招搖撞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詐騙罪規定詐騙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顯然,「詐騙罪」規定的法定刑重於「招搖撞騙罪」。所以當招搖撞騙犯罪詐騙公私財產數量特別巨大並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招搖撞騙罪的法定刑不敷需要時,就不能適用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一般原則,而應適用重法優於輕法原則。重法優於輕法原則是法條競合法律適用原則在特殊情況下的補充,更能體現罪刑相適應原則。

法條競合,通常被分為以下四種:
(1)特別關系:
一定的刑罰法規,對其他法規處於特別關系時,依特別規定優於普通規定的原則,此時僅適用特別規定,內有兩種情況:一為普通刑法和特別刑法的關系;二為普通刑法本身上的特別關系,例如刑法上普通殺人罪與殺直系血親尊親屬罪,一律適用後法,亦即適用特別規定。
(2)補充關系:
基本的法條與其補充的法條競合時,依基本規定優於補充規定的原則,只應受基本規定的支配。
(3)吸收關系:
乃一犯罪事實之內涵,當然包含另一犯罪事實之內涵者, 則後者已包含於前者,故為前者所吸收。吸收之情形如下:
a. 實害行為吸收危險行為。例如行為人以加害生命恐嚇他人,而該當於恐嚇罪,其後,果真將他人殺害,則又該當於殺人罪,此時僅論以殺人罪即為已足。
b. 高度行為吸收低度行為。例如既遂罪吸收陰謀、預備、未遂罪。在共犯則正犯吸收從犯、教唆犯,教唆犯吸收從犯。又重行為吸收輕行為,例如偽造貨幣行為吸收行使偽造貨幣行為。
c. 必然附隨行為之吸收。例如偽造文書、有價證券罪吸收偽造印章、印文罪。
(4)擇一關系:
不得兩立的兩個刑罰規定,只能適用其一,而排斥他者,例如為他人處理事務,意圖為自己利益而為違背其任務的行為之背信罪,與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侵佔自己持有他人財物之侵佔罪,由於侵佔行為當然含有背信的性質,則如該行為已合於侵佔之具體規定時,只能擇侵佔罪處罰。
德、日學界多數傾向於否認擇一關系之存在,但是台灣的刑法學界因認為擇一關系乃不屬於特別關系、補充或吸收關系,但仍同時有數法條可茲適用之際,依刑法立法之目的而選擇其一最適當者加以適用,以免有一罪兩罰之不合理現象,故仍多特肯定見解者。

"法規競合"的定義
是同一法律行為可以適用多個不同的法規條文,根據不同情況有不同的適用規則。

熱點內容
2017年初級經濟法試題 發布:2025-09-10 18:33:28 瀏覽:402
法律碩士主幹課程 發布:2025-09-10 18:32:21 瀏覽:691
行政法法律地位 發布:2025-09-10 18:31:46 瀏覽:223
建設銀行是經濟法主體 發布:2025-09-10 18:22:16 瀏覽:111
一個月23天勞動法 發布:2025-09-10 18:18:32 瀏覽:712
過度道德強迫 發布:2025-09-10 18:18:31 瀏覽:542
中國民法全文 發布:2025-09-10 18:02:32 瀏覽:510
江蘇司法改革 發布:2025-09-10 17:46:06 瀏覽:330
法院放款儀式 發布:2025-09-10 17:35:37 瀏覽:509
民法典快遞 發布:2025-09-10 17:03:14 瀏覽: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