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部岳副部長

司法部岳副部長

發布時間: 2021-11-26 00:24:59

❶ 縣級檢察院行政人員工資待遇怎麼樣要求本科。

不知道你哪個省份的。我們這邊第一年行政見習(一畢業參加工作,沒有額外工齡的那種),工資近三千,扣除五險一金,到手2500左右。試用期滿後,到手三千的樣子。希望對你有用~

❷ 丹東(法國大革命時期人物)的生平

喬治·雅克·丹東(Georges-Jacques Danton)(1759~1794) 喬治·雅克·丹東 法國政治家、法國大革命領袖。18世紀法國大革命時期著名活動家,雅各賓派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律師之子,曾承父業並供職於巴黎高等法院,1759年 10月 26日生於奧布河畔阿爾西鎮一檢察官家庭。1773年到省城特魯瓦上中學。1784年在蘭斯獲法學學位。1785年在巴黎高等法院任律師,後任樞密院律師。法國大革命開始後參加雅各賓俱樂部。1790年組織科德利埃俱樂部,宣傳民主、自由思想。1791年帶領群眾向政府請願,要求廢黜國王、宣布共和。12月丹東當選為巴黎公社檢察長第二助理。1792年 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後,在吉倫特派掌權的臨時政府任司法部長。1792年8月10日第二次巴黎人民武裝起義後,任司法部長。 為動員群眾抵禦外敵,1792年9月2日丹東在立法議會上發表著名演說:「要想戰勝敵人,我們必須勇敢、勇敢、再勇敢!這樣,法國才能得救。」丹東當選國民公會的巴黎代表後,辭去司法部長職務。 在國民公會中,他與J.-P.馬拉、M.F.M.I. de羅伯斯比爾同為山嶽派的著名領袖。他贊成審判和處死國王,倡議建立革命法庭和救國委員會,以鎮壓內外敵人。1793年 4月8日至7月10日,他主持救國委員會,企圖與吉倫特派妥協,遭到拒絕後,參與推翻吉倫特派的 5月31日至6月2日起義。 1793年6月雅各賓派取得革命政權後,丹東在許多重大問題上,與羅伯斯庇爾派發生嚴重分歧,逐漸變成雅各賓派的右翼,被排擠出救國委員會,回歸故里。不久復出。在對外政策上,他反對法國繼續進行反對歐洲干涉的戰爭,積極主張與英國議和。在對內政策上,要求取消革命恐怖政策,對一切反革命分子實行大赦。丹東還主張取消最高限價,實行商業自由。1794年支持C.德穆蘭辦《老科德利埃報》抨擊救國委員會,反對恐怖擴大化。丹東一派被稱為「寬容派」。丹東極力攻擊以羅伯斯庇爾為首的公安委員會和社會保安委員會,因此,吉倫特派分子乘機利用丹東勢力准備發動政變,陰謀推翻雅各賓派政權。1794年3月30日夜,丹東與德穆蘭等人被救國委員會逮捕,4月5日以「陰謀恢復君主制顛覆共和國」罪被送上斷頭台,時年35歲。據稱被捕前憤然斥責逃跑者:「走?難道把自己的祖國也放在鞋底下帶走?」 受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盧梭等人影響,崇尚自由、平等,積極投身反封建革命洪流。力主廢黜國王路易十六,實行共和制,幾度任革命政府要職,領導人民奮勇抗擊歐洲封建勢力的武裝干涉,捍衛革命果實。

❸ 請求詳細介紹一下這四個人物

章伯鈞 (1895—1969) 安徽桐城人。武昌高等師范畢業。1922年入德國柏林大學攻讀哲學。1923年在德國加入中國共產黨。回國後任中山大學教授。北伐時任國
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宣傳科長、第九軍黨代表。1927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被任命為起義軍總指揮部政治部副主任。同年底脫黨。1930年參與創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任中央幹部會幹事。1933年參加「閩變」,任「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經濟委員會委員兼土地委員會主任。失敗後流亡日本。抗日戰爭時期,為第一、四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曾訪問延安。1941年參與組織民主政團同盟。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農工民主黨前身)和民主同盟的主要負責人之一。1947年當選為中國農工民主黨主席。1948年,與沈鈞儒等去香港主持民盟一屆三中全會,響應中國共產黨的「五一」號召,從香港到達東北解放區,參與籌備新政協。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體會議。建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交通部部長,農工民主黨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光明日報》社社長,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一、三屆常委,第二屆副主席,第四屆委員。1969年病逝。

章士釗(1881-1973),中國愛國民主人士、學者、教育家、思想家、政治活動家。湖南省善化(今長沙)人,字行嚴,號青桐(青年時期)、秋桐(中年以後),晚年筆名孤桐。清末秀才。1902年到南京進江南陸師學堂,次年便成為學潮的領頭人,到上海投入蔡元培、吳稚暉等組織的愛國學社。同年5月任任上海《蘇報》主筆,宣揚民主、自由和革命思想,同時印製《黃帝魂》、《孫逸仙》等宣傳革命的書刊。協同黃興籌建"華興會",成立暗殺團,風塵僕僕,奔走各地。1904年因愛刺殺廣西巡撫王之春案牽連,身陷囹圄40日,出獄後東渡日本。辛亥革命後,先後任《民立報》主筆,廣東軍政府秘書長,南京國民黨政府南北議和代表,段祺瑞執政府司法總長、教育總長。曾主編《甲寅》周刊。1927年為營救李大釗奔走。1933年起在上海作律師,並任上海政法學院院長、冀察政務委員會法制委員會主席。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9年為南京國民黨政府和平談判代表團成員。同年出席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後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周恩來總理向他介紹章士釗先生,尊稱其為"我們的大學問家"。晚年曾為溝通海峽兩岸出力。著有《柳文指要》等傳世。
章炳麟,即章太炎。
章太炎(1869~1936年) 初名學乘,字枚叔,後更名絳,號太炎,後又改名炳麟,浙江餘杭人。他出身於一個世代書香門第而後又遭敗落的家庭,一生經歷了戊戌維新改良運動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兩個歷史時期,走過曲折的道路,是我國近代傑出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和著名的學者。魯迅先生曾十分推崇他那「英雄一入獄,天地亦悲秋」的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的豪傑精神,並譽之為「後生的楷范」,(參看《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魯迅全集》第六卷)辛亥革命後,他退居書齋,鑽研學問,粹然成為一代儒宗。在學術上,他涉獵甚廣,經學、哲學、文學、語言學,文字學、音韻學、邏輯學等方面都有所建樹。一生著述頗豐,文字較古奧難懂。主要著作由後人編入《章氏叢書》、《章氏叢書續編》和《章氏叢書三編》,自1982年起上海人民出版社陸續出版《章太炎全集》,網羅繁富,有中國文化網路全書之稱。
章太炎,名炳麟(1869--1936)初名學乘,字枚叔。後改名絳,號太炎。浙江餘杭人。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者,研究范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等等,著述甚豐。1897年任《時務報》撰述,因參加維新運動被通緝,流亡日本。1900年剪辮發,立志革命。1903年因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並為鄒容《革命軍》作序,觸怒清廷,被捕入獄。1904年與蔡元培等合作,發起光復會。1906年出獄後,孫中山迎其至日本,參加同盟會,主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與改良派展開論戰。1911年上海光復後回國,主編《大共和日報》,並任孫中山總統府樞密顧問。曾參加張謇統一黨,散布「革命軍興,革命黨消」言論。1913年宋教仁被刺後參加討袁,為袁禁錮,袁死後被釋放。1917年脫離孫中山改組的國民黨,在蘇州設章氏國學講習會,以講學為業。1935年在蘇州主持章氏國學講習會,主編《制言》雜志。晚年憤日本侵略中國,曾贊助抗日救亡運動。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機械唯物主義和生物進化論,在他的著作中闡述了西方哲學、社會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內容,主要表現在《訄書》中,認為「精氣為物」,「其智慮非氣」;宣稱「若夫天與上帝,則未嘗有矣」,否定天命論說教。其思想又受佛教唯識宗和西方近代主觀唯心主義影響。隨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思想上漸趨頹唐。

❹ 吉林大學法學院的著名校友

吉林大學法學院數十年來為中國法學界、司法實務界、政界乃至商界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中堅作用。 何鵬 在我國首開系統研究外國刑法之先河,是新中國最早以以比較刑法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顧問,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劉楠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劉文華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中國經濟法學科創始人之一(吉大本科),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張文顯 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原院長、黨組書記,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教育部社科委委員(法學組召集人),中國法理學研究會顧問,吉林大學資深教授,哲學博士,博導;原吉林大學黨委書記(吉大本碩博),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鄭成良 上海交通大學原副校長,教育部社科委委員,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教授,刑法學博士,博導;國家法官學院原院長(吉大本碩博)
徐顯明 山東大學校長(副部長級),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教育部社科委委員,中國法理學研究會會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教授,憲法行政法學博士,博導;原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吉大本碩,與上交大原副校長鄭成良為同班同學)
註:張、鄭、徐三人被譽為「吉大法學三劍客」(北海道大學法學院院長語),碩士同出王子琳教授師門。
徐祥民 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院長、博導,歷史學博士、法學博士、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委員。
楊泉明 四川大學黨委書記(列入中央管理,副部長級)
石少俠 國家檢察官學院原黨委書記、院長,中國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車丕照 清華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兼法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國際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吉大本碩)
申衛星 清華大學法學院黨委副院長(吉大本碩)
傅廷中 清華大學法學院黨委副書記(吉大碩士)
崔建遠 清華大學法學院原副院長,現任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吉大本碩),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高鴻鈞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導,現任中國比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副會長(吉大本科)
韓世遠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導(吉大本碩)
劉瑞復 北京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專業博士生導師組組長(吉大本科)
張 騏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比較法與法社會學研究所執行所長,兼任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副秘書長 (吉大本科)
吳振興 武漢大學刑事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吉大本碩博)
韓大元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憲法學研究會會長,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吉大本科),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龍翼飛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法學會婚姻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吉大本科),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王 軼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 ,博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吉大碩士)
王 牧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院長,中國犯罪學研究會會長(吉大本科)
王傳麗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原院長(吉大碩士)
莫世鍵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現任院長(吉大本科)
許 清 中國政法大學憲法教研室主任、教授 (已退,吉大本科)
信春鷹 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原所長,現任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副部長級)(吉大本碩,並且為新中國第一個女法學碩士),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霍存福 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律史學會執行會長,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錢弘道 浙江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導,曾任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比較法研究室副主任,中國比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吉大本科)
孫世彥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教授,國際法室主任(吉大本碩)
王剛義 大連理工大學教授、中國冰人、CCTV體壇風雲人物(碩博)
杜青林 中央統戰部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曾任海南省和四川省的省委書記
奚曉明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法官。(本)
高憬宏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二級大法官。(本碩博)
孫 謙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二級大檢察官(本碩博),入選《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戴玉忠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副部級),二級大檢察官(本)
張 軍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本)
姜建初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二級大檢察官(碩)
胡可明 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本)
梁國慶 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本)
趙登舉 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本)
謝安山 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本)
郝赤勇 司法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政治部主任(本)
白景富 公安部原常務副部長(正部級)(本)
李 熙 中紀委委員,中紀委駐衛生部紀檢組組長、衛生部黨組成員(本)
何曄暉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本)
桂敏傑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本)
汪永清 第十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法委員會委員、秘書長,國務院副秘書長、機關黨組成員(本)
王曉暉 中宣部副部長、新聞發言人(本碩)
孟祥鋒 國家保密局局長(本博)
劉 颺 中國法學會常務副會長(正部級),曾任司法部副部長(本)
陳 傑 全國台聯副會長
李忠信 公安部文聯副主席,曾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副校長,公安部法制局局長(本)
童兆洪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
孫萬勝 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
陳鳳超 吉林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韓起祥 吉林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本)
敬大力 湖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本)
周玉華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本)
王記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
呂岩峰 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中國國際私法學會副會長,教授,博導
韓 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委組織部部長、黨校校長
吳蘭 中共遼源市委委員、常委、書記(本碩博)
滕剛 中共孝感市委副書記、市長(博)
程龍 共青團吉林省委書記(本碩博)
法進衍 山東省國家安全廳長
張建國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曾任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深圳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市委政法委副書記。
布小林 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
王國棟 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李向武 原吉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張鶴松 原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羅黔生 貴州黔西南州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胡成全 黑龍江省司法廳廳長
王臘生 江蘇省人大法工委副主任
何訪拔 原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楊慶祥 原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李中和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李庚香 河南省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李言靜 政協海南省第五屆委員會秘書長、省政協黨組成員、機關黨組書記(碩) 楊廣生 貴州省公安廳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廳長
沈春耀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主任
王俊峰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金杜律師事務所(2006——2008連續三年被亞洲法律事務評為年度中國律師事務所,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律師事務所,被公認為是中國top3的律所)創始合夥人,管委會主席
趙大華 吉林大華銘仁律師事務所創始人, 主任 (本碩)
岳 成 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創始人
王 麗 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創始人,任主任 (本碩博)
李貴方 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創始人,副主任 (本碩博)
王英哲 北京奮迅律師事務所創始人,主任合夥人 (本)
陳瑛明 上海瑛明律師事務所創始人,主任合夥人 (本) 修淶貴 修正葯業集團董事長,全國勞動模範

❺ 魏文伯的個人履歷

192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學畢業後回鄉開辦小學。
1927年春任中共區委組織部部長兼共青團區委書記,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參加南昌起義,任革命委員會農工委員會宣傳科科員。起義軍南下失敗後,他轉去鄂西任共青團宜昌縣委組織部部長。
1928年春因組織遭破壞被迫轉移到北平。
1929年考入北平郁文大學政治科,任該校中共支部書記。
1930年6月任中共北平市委秘書長,其間因組織遊行示威曾兩次被捕,未暴露身份被保釋出獄。10月被中央北方局派往山西參與重建省委的工作,任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部長兼秘書長,恢復整頓黨的組織。
1931年春省委改為山西特委,任組織部部長。6月赴上海,在途經北平時被捕,關押於草嵐子監獄。同年11月因肺病惡化,經獄中難友斗爭迫使當局同意假釋就醫。
1933年?月去張家口參加察綏民眾抗日同盟軍,任軍事委員會秘書、總司令部參議。同年冬同盟軍失敗後,他回北平時再次被捕,參加獄中黨支部領導的斗爭。
1935年底被組織營救獲釋。1936年秋到西安任中共東北軍工作委員會宣傳委員兼《西京民報》支部書記,以編輯身份進行抗日救國宣傳和兵運工作。
1937年春到三原中學任教,任支部書記兼城區區委書記。抗日戰爭爆發後,調往河南商城開辟工作。
1939年任中共英山縣委書記,中共英(山)、岳(西)、羅(田)、太(湖)四縣中心縣委書記,領導開展豫皖邊群眾抗日斗爭。
1940年任江北抗日根據地定遠縣縣長,新四軍津浦路西聯防司令部司令員,津浦路西聯防辦事處副主任、中共皖東津浦路西區黨委委員。
1941年9月被選為津浦路西地區參議會議長。
1943年後任津浦路東行政專員公署專員、皖中行政公署副主任等職。參加鞏固發展皖中抗日根據地,堅持敵後抗日游擊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皖江行政公署副主任、主任、皖南行政公署副主任,中共中央華東局民運部部長、秘書長等職。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最高人民檢查署華東分署檢察長,華東軍政委員會政法委員會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副部長,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華東局書記處候補書記兼秘書長,中共中央華東局書記等職。
1952年10月至1955年華東政法學院第一任院長。
1964年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政治法律學會理事。
1979年先後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兼秘書長
1979.9-1982.5任國務院司法部部長。
1983年被補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87年11月15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❻ 涉嫌犯罪的高管們有哪些

從普通職員晉升到企業高管需要多年歷練,然而,從高管位置上跌倒只需一步。近日,華為公司一位曾獲得內部管理最高榮譽獎的銷售主管,因為貪念輸掉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12月26日,多家媒體曝出華為高管滕鴻飛被警方帶走的消息。對此,華為官方向全天候科技確認稱,原消費者業務中國區銷售主管滕鴻飛日前因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己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因涉嫌刑事犯罪,警方正在偵查中。

公開資料顯示,騰鴻飛此前曾在諾基亞、三星電子工作,先後擔任諾基亞西區、南區總經理,以及三星電子華南區總經理等職務。2014年5月,騰鴻飛跳槽到華為,任華為消費者BG大中華區執行副總裁,主管銷售。近年來,隨著華為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產品熱銷,騰鴻飛所在職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在今年三月舉行的一場華為內部酒會上,騰鴻飛被授予華為「藍血十傑」稱號,該獎項是華為管理體系建設的最高榮譽獎,獲獎者被認為對華為管理體系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然而,隨著騰鴻飛涉嫌受賄被帶走調查,這一切都已成為「往日雲煙」。

騰鴻飛「馬失前蹄」並非個案,近年來,國內多位著名企業的高管也因為貪腐受賄身陷囹圄,全天候科技對此做了盤點。

淘寶聚劃算總經理閻利珉

2012年7月,阿里巴巴旗下淘寶聚劃算原總經理閻利珉因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被刑事拘留。半年後,法院以受賄罪判處其有期徒刑7年。

2011年,國內團購模式盛行,阿里巴巴的聚劃算也是這一領域中的佼佼者,當年,聚劃算的交易額達到了101億的規模,一度占據國內團購市場50%的市場份額。但是,在聚劃算的交易額大幅度增長的同時,公司內部貪腐事件頻頻發生,除了「一把手」閻利珉被查,2012年阿里還將三名員工開除並移交司法部門,因為他們涉嫌在聚劃算招商過程中利用職位謀取不正當利益。

如今,閻利珉已經出獄。多年的牢獄之災並未將他打垮,今年6月,閻利珉抓住了無人貨架領域的創業風口,創立了辦公室自助零售企業——果小美。截至目前,成立僅半年的果小美已完成C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超過5億元人民幣。在業務運營方面,果小美已經進入北京、上海、武漢、成都、杭州等近百個城市。閻利珉向36氪透露,目前果小美的終端點位數的月增長持續超過300%。

網路的文化問題已經受到了公司董事長、CEO李彥宏的重視,他在今年8月表示,「風清氣正才能有戰鬥力」,「戰略看得再對,如果沒有好的執行,你仍是會輸掉的」。他還提出了「正風氣」的多個具體方案和執行標准。

❼ 岳父母對喪偶女婿,公婆對喪偶兒媳,有沒有繼承權

問題:近來我們這里出現了幾起喪偶的兒媳要求繼承公婆的遺產,喪偶的女婿要求繼承岳父母的遺產的事例,不知他們的要求是否有道理。請問題:法律上對此是否有具體規定?
喪偶的兒媳對公婆、喪偶的女婿對岳父母如果盡了主要贍養義務,則均可分別繼承公婆、岳父母的遺產。我國《繼承法》為鼓勵喪偶兒媳、喪偶女婿承擔起贍養公婆和岳父岳母的義務,使公婆、岳父母老有所養,生活上得到關照,特別對此作了具體規定。《繼承法》第12條規定:「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所以要回答你信中的問題,關鍵要看喪偶的兒媳對公婆,喪偶的女婿對岳父母是否盡了主要贍養義務,如盡了主要贍養義務,則有繼承權。否則,就無繼承權。

❽ 胡斌案的始末

2010年5月7日晚8點左右,年僅20歲的胡斌駕駛大紅色三菱跑車在杭州繁華的街頭與朋友「飆車」,將看完電影、正在穿過斑馬線回家的25歲青年譚卓當場撞死。事發路段標明限速為每小時50公里。

經鑒定,胡斌當時的行車速度在每小時84.1至101.2公里之間,對事故負全部責任。

譚躍認為量刑過輕,而被告人胡斌的父母也同樣覺得不公平。

胡斌母親庭審出來後一直在哭,對記者說,「太不公平了」之後再也沒說什麼。胡斌的爸爸也告訴記者,他現在心情很不好,他們只能聽天由命了。

❾ 跪求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官名,以及相應的品級!

通直郎——隨奉太子的侍從官
承信郎——武職官最後一階,宋武職共有52階。
成忠郎——武職官第48階,充左班殿前侍衛官。
秉義郎——武職官第45階
武翼郎——武職官第41階
宣撫使——負責督察軍事的重任,職位高於安撫使。
節級——弓手班頭,統制弓手,聽命於縣尉。
巡檢——掌訓治甲兵巡邏州邑、擒捕盜賊事務,屬於較高一級官職。
通判——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權和知州(知府)共同處理事務,並監督行動。
士曹參軍——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毆等訴訟案。
司錄參軍——書寫六曹公文的專職官員。
局務官——掌監造鹽、鐵等業的官員。
主簿——掌出納官物、銷注簿籍等事的縣級官員,官階次於縣丞。
縣尉——掌管訓練兵丁、防奸禁暴、查緝走私等治安事務的縣級官員。
兵曹——六曹之一,置參軍一人掌兵事、緝捕等事。
兵馬都監——馬步軍統制官。
都監——有兩種,一種是路分都監,掌本路禁軍的屯戍、訓練和邊防事。另一種是州府都監,掌本城軍隊的屯戍、訓練、器甲、差使等事。
監當官——州府所設掌管徵收茶、鹽、酒稅事務的官員。
典級——掌禮儀制度的官員。
胥吏——辦理文書的小吏。
都統制——屬於御營使,為監護諸軍將領協同作戰的軍事長官。
同都統制——官職相當於副都統制。
御營使——統管全國軍事。
保義郎——右班殿前侍衛官。
團練使——州府一級的常設武官,從五品。
鈐轄——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統制官。有路分鈐轄、州鈐轄。
武經郎——又稱西京左藏庫副使,即西京(洛陽)供備庫副職武官
朝奉郎——又稱左、右司諫,即諫議官,位次於諫議大夫下。
宣諭使、撫諭使——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處理冤獄,措置營田的監時性官員,即所謂「欽差大臣」。
忠訓郎——又叫「左侍禁」即內宮侍衛官。
鎮撫使——由中央委派負責一個地區或幾個州府軍事防務的臨時設官。負責轄區軍事防務兼理民政、財政等事務。
宜文字——簡稱「機宜」如同秘書或機要秘書。
龍圖閣學士——皇帝侍從的榮銜,掌管御書、御制文集、典籍、屬籍、世譜等事。
提舉——原意管理,主管專門事務,提舉宮觀,為安置罷退的大臣而設,光領俸祿不管事。
樞密使——掌全國軍機、邊備、征戰等事的最高軍事長官。
大理評事簽書判官——掌管刑獄的京官。
參政知事——宰相的輔助,通稱「使相」。
起居舍人——又稱右使,皇帝的近臣,負責記載皇帝的言行。
中書舍人——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詔書。
翰林學士——皇帝最親近的顧門兼秘書,權力極大,有「內相」之稱,往往是「將相之儲」。

❿ 慈禧寵臣榮祿,他當時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清咸豐十一年,咸豐皇帝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獨子載淳繼承大統,登基為帝,是為同治皇帝。同治皇帝登基後,其生母懿貴妃“母憑子貴”,尊封“聖母皇太後”,尊上徽號“慈禧”,她就是實際掌握晚清政權長達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後。

咸豐皇帝駕崩時,慈禧太後26歲,可謂風華正茂、正值當年;再加上其手握晚清軍政大權,基本等同於西漢的呂太後、唐朝的武則天;以致諸多野史筆記、坊間傳聞甚至連國外文獻中都出現了慈禧太後“暗置面首、豢養男寵”的傳聞。在這些傳聞中,晚清重臣榮祿就被認為是慈禧太後最為恩寵的“情人”之一。


後記就榮祿的仕途高度而言,基本等同於傳統上的“朝廷宰相”,“上,輔佐天子;下,統領百官”。如此官職、如此地位,也難怪時人乃至後世會懷疑慈禧太後同榮祿之間的關系。

光緒二十八年,經慈禧太後指婚,榮祿幼女——瓜爾佳·幼蘭被指婚給光緒皇帝的弟弟、第二代醇親王,也就是後來的攝政王載灃。光緒三十二年,幼蘭生育一子,即為清朝末代皇帝溥儀。

官至宰相、正國級別;清末攝政王的岳父、末代皇帝的外公;位極人臣、無以復加,大概就是這個境界吧

熱點內容
看守所法院 發布:2025-08-27 18:50:57 瀏覽:580
法學多美女嗎 發布:2025-08-27 18:50:06 瀏覽:778
看守所司法部 發布:2025-08-27 18:35:50 瀏覽:193
小學教育中的道德教育 發布:2025-08-27 18:22:48 瀏覽:140
南平市法律援助在哪裡 發布:2025-08-27 18:16:14 瀏覽:142
會議紀要有沒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7 18:12:35 瀏覽:596
運用法治思維推進案件審理工作 發布:2025-08-27 18:03:54 瀏覽:310
吳庚行政法的理論與實用 發布:2025-08-27 17:52:09 瀏覽:54
基金定投法規 發布:2025-08-27 17:31:00 瀏覽:540
學法網行政法期限 發布:2025-08-27 17:30:02 瀏覽: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