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法獨立
在『民商合一』的國家,海商法是民法的特別法。【我國目前沒有商法】
有關船舶物權的規定,在大陸法系國家,一般存在於商法典的海商編中,或存在於被認為是商法的組成部分或商法的特別法的海商法中;在英美法系國家,船舶物權除受普通法(common law)和衡平法(equity)的調整外,而且還存在於一些專門規定船舶物權的單行制定法中,如:英國早在1894年制定的《1894年商船航運法》(Merchant Shipping Act 1894)就存在有關船舶所有權和抵押權(ship mortgage)的規定;[9]美國早在1910年和1920年分別制定的《1910年聯邦船舶優先權法》(The Federal Maritime Lien Act of 1910)[10]和《1920年船舶抵押權法》(The Ship Mortgage Act of 1920 ),[11] 則是專門規定船舶優先權和船舶抵押權的單行法。
船舶物權的法律定位是與《海商法》的法律定位相關聯的。「在『民商合一』的國家,海商法是民法的特別法。」[12]在我國,「近年來,為適應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公司法》、《海商法》、《保險法》等屬於傳統商法范疇的單行立法相繼頒行,又引發了商法是否一個獨立於民法的法律部門及是否需要制定統一的《商法典》的討論。我們認為,上述立法,盡管與一般民法規范相比有較高的技術要求,但在實質上仍不過是適用於局部市場或特種市場的行為規范,因而屬民法(民事特別法)的范疇……。由於它們與民法一般規范之間並不存在實質性的差異,並且同受民法基本原則的指導,因而不足以形成與民法相匹配的獨立法律部門,《商法典》的制定也不具有客觀必要性。」[13]我國現在還沒有商法,所以《海商法》是民法的特別法。船舶物權是作為民法特別法的《海商法》所規定的以船舶為客體的物權。因此,船舶物權應被定位為所謂的「特別法物權」。
Ⅱ 知識產權法和海商法的前景哪個好
除非學的很精,不然這二者都不怎麼樣!
海商法的就業面相對較廣,但是海事局海事法院這內些與海商容法最對口的地方將近飽和,所以很難進的去,當然進得去待遇等等非常好,做海商類律師運氣好的話接一個案子就足以夠你花費一輩子,不過中國那麼大,海商類律師是非常少。所以海商法學生很經常是去跟海上交通,物流的學生搶飯碗的。因為那塊比較好進,需求的人也比較多,不過進的人多出來的人也多!
知識產權比較不了解,不過就業面比海商法小。
本人是科班是海商法的,給你建議是選擇海商法。不過如果你是理科生海事吐血推薦你去讀工科類的專業,法學不好混,除非你學的超級精。
我們老師說過了,全國還有一半的律師還餓著呢!
Ⅲ 海商法的發展概況
(一)海商法萌芽階段
公元前9世紀,羅得人(Rhodians)和腓尼基人(Phoenicians)即開始在歐非亞三洲從事海上貿易。當時的羅德島是地中海航海貿易的中心,許多海事案例都在此地解決,形成了一部習慣法,稱「羅得法」(LenRhodia)。其中包括有關海損分擔和海上保險的規定。這標志著古代海商法的萌芽。
(二)海上貿易管理階段
中世紀是海商法顯著發展的時代。形成的慣例和習慣對近代海商法影響較大的有:
1.《奧列隆慣例集》(Lex Oleron)
2.《海事裁判例》也稱《康索拉度法》(Lex Consolato)
3.《維斯比法》(Law of Visby)
4.《海上指南》(Guide-Line of the Sea)
5.《英國海事黑皮書》(Black Book of the Admiralty)
(三)國家制定海商法階段
17世紀,隨著許多國家紛紛爭取民族獨立,城市經濟開始向國家經濟轉化。這種轉化也影響到海商法,各國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先後制定了該國海商法(National maritime law)。最有代表性的是1681年法國路易十四王制定的《海事條例》(Ordonnance de la Marine),它後來成為1807年《法國商典法》中海商篇的基本內容,並對他國海商法的制定有著重大影響。
(四)海商法的國際統一階段
自20世紀以來,在國際海事委員會(Comite Maritime Internetional,CMI)、國際海事組織(IMO)和其他有關國際組織的努力下,國際上已制定的國際海事公約、修正案、決定書有上百個。但,由於各國政治、經濟條件不統一,實現各國海商法的完全統一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一)海事法律沖突的范圍逐漸縮小,海商法出現進一步國際統一的趨勢。
(二)船舶所有人責任加重的趨勢,使海商法朝著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
(三)海事立法由以貨物為中心向以船舶為中心轉化。
(四)船員立法由福利型向知識復合型轉變。
(五)當代海商法出現向海法發展的趨勢。
Ⅳ 簡述我國海商法意義上船舶的概念及其法律性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對船舶的概念是這樣定義的:
第三條內 本法所稱船舶,是容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但是用於軍事的、政府公務的船舶和20總噸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
其法律性質如下:
1、船舶的不動產性。
法律上將船舶作為不動產處理。
(1)船舶的所有權需要登記。
(2)船舶是領土的延伸。
2、船舶的人格性。
(1)船舶有名稱,一經登記未經許可不得有更改。
(2)船舶有國籍,無國籍或不懸掛一國國旗的船舶,在海上航行均不受法律的保護。
(3)船舶有船籍港即住所。
(4)船舶有失蹤或行蹤不明等問題。
3、船舶是合成物。
船舶是由船體(也稱船殼)、船上機器設備、甲板、桅檣和船艙等兩個以上個體所組成的統一物,各部分單獨存在時都不能使船舶發揮其效能,即每一個體都不能脫離船舶這個整體而在法律上獨立存在。強調船舶合成物的屬性主要是從船舶作為海上運輸工具的角度出發的,但船舶在法律上的這種不可分性並非是絕對的,也有例外,如為船舶保險時,因船舶的各部分有相對獨立的使用價值而可僅就船體投保、就船體或屬具分別投保。
Ⅳ 海商法專業出國留學選哪所學校比較好
Ⅵ 海商法的介紹
英國《大網路全書抄》第十一卷認為,「海商法是調整船舶和航運通常使用的術語。」波蘭海商法第一條規定,「海商法是調整有關海上運輸法律關系的法律。」在我國,海商法學者大多認為海商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海商法是調整特定的海上運輸關系、船舶關系得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構成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狹義的海商法僅指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是我國廣義海商法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Ⅶ 海商法專業怎樣
海商法是小眾群體,總的來說屬於航運大圈子裡的一員。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為你解答海商法專業的收入、前景。1、人脈就法律專業而言,開設民法等普通法學專業的學校成百上千,但開設海商法本科的學校就只有三個: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集美大學,其中前兩個學校本科畢業生從事本專業的筆記比較高,也就是說你在行業內遇到的人幾乎都是兩個學校的畢業生,工作中隨時隨地都可見師哥師姐、師弟師妹。就航運行業來說,海商法接觸的客戶、人群主要有:船公司、船員、貨代、外貿企業、海事局、海事法官等,這些人群裡面,船員、船公司管理人員、船公司法務、貨代/外貿企業員工、海事局/海事法院領導等大多數是來自於兩所海事大學,就船公司、海事局、海事法院等單位而言,甚至很難碰到不是海事大學畢業的人,用業內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圈子真的很小。
2、專業性上文提到海商法是小眾群體,普通民商法律師提到海商法就頭疼,因為海商法知識體系與我國普通民商法有較大差異,來源、沿襲於傳統的國際海事實踐,與英國法有較大關聯,因此這個專業的畢業生一定是少數經營一類的。在航運行業整個生態圈內,法律專業術語中上層,相較貨代、船員群體而言,如果你是船公司法務、海事律師、海事法官,那麼在行業內也算是過得去了。但凡學習海商法都會接觸英國法、勞氏法律報告、英國合同法保險法、涉外仲裁,接觸的文書很多都是英文,不時需要檢索英國案例、與國外律師溝通,沾了英倫氣息,也算是高大上了。像上面的兩個海事大學都有勞氏案例的分析課程,這在其他法學院是根本不可能開設這種的,包括多沒接觸過海商法的法學專業的人都連勞氏法律報告是啥都不知道。
3、收入少數人一定不會太差,一個船公司法務就那麼一兩個,全國海事法院也就十個,如果耐心統計,全國那些海事律師、海事法官、海商海事法務人員是數的過來的,但他們接觸、處理的都是大案,隨便一艘船的標的動則幾千萬上億,貨損也是幾十萬幾百萬計算,一條船一天的租金就是幾千幾萬美金,你的工作可能會給公司挽回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工資也不會太低,相較公司其他普通崗位而言會略有優勢。從海事律師的角度看,比一般民商律師的待遇要優厚得多。
4、前景海商法本科畢業出國留學的比較多,主要也是去英國——南安或西旺斯,國內海商法碩士上海海事大學每年招收一百人左右,大連海事每年招收五十人左右,而上海每年報名人數上千人,錄取分數線也較高,因此考研難度也不小,至於讀海商法博士的人就真的不多。但學歷不是這個專業的關鍵,英語水平可能更關鍵。甚至前幾年有人還說是否通過司法考試也不是關鍵,但這幾年普遍認為海商法專業學生也最好是通過司考,畢竟要說的過去。海事法院就那麼幾個,做法官的難度是很大的,又不太可能去一般的法院,所以這條路比較難走,就算進了法院也難得往上提升。也有大把放棄法律專業的,比如到船公司做操作,也有的進了銀行,近幾年進保險公司的人比較多,人保、平安、太保等等都有,待遇也還不奈,都是大國企啊!還有就是考海事局的公務員,裡面不少有要求專業是學海商法的,總的來說,海商法和普通法就業相對容易,單位比較NICE,選擇面也很廣,可海可普。
Ⅷ 大連海事大學的海商法是全國第一嗎
呵呵 我在海事讀書 具體是這樣的 因為咱們國家就有2所稱為海事大學 一個是大連海版事大學 一個是上海權海事大學 但是在國際聲譽上 海事大學是比上海海事大學要好的 海商法也只是這2個學校教的比較好 以我看來 我確實認為海事大學的海商法是最好的 包括去還有與香港的交流生計劃之類的 而且你要是高考上的話 就會看到 海事的海商法歷年的分數都是600多才可以進的 我很想說它是第一的 但是怕上海海事的給我拍磚 呵呵
我不知道樓主問這個的想法? 是想考海大么? 要是的話 呵呵 其實無論第一與否啦 如果你感興趣 這個專業在海大絕對是很厲害的主打專業 但是要很強的實力哈 而且大連比較好啦 上海太熱 人又多 而且海事離星海很近的 周末沒事去看海 感覺很好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Ⅸ 海商法課程講什麼內容
海商法作為現代法律體系中的獨立法律部門,是為適應海上貿易的產生和發展而形成和確立的,它以其特定的適用范圍和調整對象在各國民商法領域內佔有一席之地,成為民商法的必要組成部分。《海商法》課程主要講授船舶抵押權和船舶優先權制度、船員制度、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制度、海上旅客運輸合同制度、船舶租用合同制度、拖航合同制度、海難救助制度、船舶碰撞制度、共同海損制度、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制度等內容。 學習本課程可幫助學生掌握海商法理論,理解我國海商法律規范的立法精神和內容,提高使用法律規范處理海事關系的准確性,從而促進我國海上運輸市場的有序發展。
Ⅹ 我國海商法的基本制度
我國海商法中所包含的法律制度,主要是海上貨物運輸、船舶租用、船舶碰撞、海版上拖權航、海難救助、共同海損、海上保險和海事賠償責任限制,以及與船舶相關的權利等。現代海商法的發展,將船舶油污損害的民事責任、海員人身和財產權利的保護等內容也涵蓋其中。與海商法的研究和應用密切相關的海事國際公約、海事國際慣例,以及各國關於海事糾紛方面的判例等,越來越引起業內的關注。從海商法的制度體系中可以發現兩個特點:其一,海商法體系中的各項法律制度缺乏一個整體的銜接和貫穿。它們幾乎是各自獨立的,沒有一個象其他部門法那樣的基本原則,可以貫穿於各項法律制度,其二,海商法體系中的各項制度缺乏共同的法理基礎,而共同的法理基礎,是理解和適用海商法,特別是在海商法的規定與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有聯系或相區別時,如何認識海商法的規定是獨特的,或者是一般下的特殊所需要的理論支撐。可以認為,海商法的法理基礎或理論體系,是認識海商法本身,認識海商法與其他相關法律之間聯系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