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刑在前
A. 在刑法修改前批捕的案件,是按修改前法律量刑,還是按修改後的法律量刑
按照修改前的法律還是修改後的法律量刑,要看按照哪個法律對被告人有利,哪個有利就按照哪個法律量刑。
我國刑法有個重要原則是從舊兼從輕原則,也可以說是有利於被告人原則。即新法生效前實施的行為,在新法生效後,適用新法有利於被告人,就適用新法;適用舊法有利於被告人,就適用舊法。
舉例:刑法修正案九對刑法第327條進行了修正。刑九生效後,強制猥褻男人也構成犯罪,而修正前,該罪名是」強制猥褻婦女、兒童罪。如果刑九生效前強制猥褻男人,刑九生效後也不能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二百三十七條【強制猥褻、侮辱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他人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眾或者在公共場所當眾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惡劣情節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褻兒童罪】猥褻兒童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從重處罰。【刑法修正案(九)第十三條(修改全條)】
第十二條【從舊兼從輕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B. 刑法司法解釋的溯及力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後,怎樣適用發生在刑法生效以前的行為。
1、在刑法學中,刑法的效力范圍被認為是其基礎的問題之一,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由於法律的變更,在新舊法如何選擇的問題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實踐困難。討論新舊法的適用,無疑是討論我國刑法溯及力的核心和實質。
2、在司法實踐中,新法取代就舊法的現象十分常見,特別是當新法生效後,對於其生效以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是否適用?這就引出了新法是否具有溯及力的問題,
我國刑法第十二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適用當時的法律;
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刑法選取了從舊兼從輕的的原則,此價值取向是有利於行為人的。這體現著我國罪刑法定原則的保障人權之精神。
我國刑法用簡練的語言的對新舊法的適用作了明確的規定,將這里的情況具體分析,大致體現在兩方面,
(1)在行為實施後,法律發生變更,法律評價應採用哪種刑法。
(2)當犯罪行為跨越新舊法時,又應如何進行判斷。這就具體提出了本文開頭所說的司法實踐困難,為解決此諸多問題,我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出台了系列相關司法解釋,進一步闡述了我國刑法的溯及力問題。
3、犯罪行為跨越新舊刑法規范的情況。即行為在舊法生效期間開始,結束於新法生效之後,根據新舊刑法關於犯罪是否的不同規定可能,可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對於開始於1997年9月30日以前,繼續或者連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後的行為,以及在1997年10月1日前後分別實施的同種類數罪,如果原刑法和修訂刑法都認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追訴,根據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對跨越修訂刑法施行日期的繼續犯罪、連續犯罪以及其他同種數罪應如何具體適用刑法問題的批復》,按照下列原則決定如何適用法律:
(1)對於開始於1997年9月30日以前,繼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後終了的繼續犯罪,應當適用修訂刑法一並進行追訴。
(2)對於開始於1997年9月30日以前,連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後的連續犯罪,或者在1997年10月1日前後分別實施同種類數罪,其中罪名、構成要件、情節以及法定刑均沒有變化的,應當適用修訂刑法,
一並進行追訴;罪名、構成要件、情節以及法定刑已經變化的,也應當適用修訂刑法,一並追訴,但是修訂刑法比原刑法所規定的構成要件和情節較為嚴格,或者法定刑較重,在提起公訴時應當提出酌情從輕處理意見。
第二,如果法律在行為人的行為實施過程中發生變更,變更後的法律認為是犯罪,而變更前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檢查工作中具體適用修訂刑法第十二條若干問題的通知》中的第三條中部分內容規定:
行為連續或者繼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後的,對10月1日以後構成犯罪的行為適用修訂刑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如果法律在行為人的行為實施過程中發生變更,舊法認為是犯罪,依照新法不認為是犯罪的,根據《刑法》第十二條第一款,適用新法。
(2)刑法刑在前擴展閱讀:
發生在刑法生效以前的行為,適用刑法應遵循以下規定:
一、發生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以後至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以前的行為,生效的刑法認為是犯罪而生效前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生效的刑法對該行為不具有溯及力,即不能對該行為定罪量刑;
二、發生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以後至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以前的行為,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而生效的刑法也依法認定應當予以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規定定罪量刑,不能按照生效的刑法規定定罪量刑;
三、發生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以後至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以前的行為,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而生效後的刑法認為不是犯罪,或者雖然認為是犯罪,但是處刑較輕,依生效後的刑法定罪量刑,即生效的刑法對該行為具有溯及力;
四、刑法生效以前,人民法院按照當時的法律已作出生效判決,不適用生效刑法,即生效刑法對刑法生效以前的判決不具有溯及力。
C. 新刑法實施後之前的案子怎樣解決
《刑法》有「從舊兼從輕」的原則。如果犯罪發生在刑法修改之前,並且沒有判決的,適用犯罪時的刑法,即修改前的刑法。但是如果犯罪行為根據新修改的刑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認為時犯罪但是可以處較修改前刑法輕的刑罰的話,適用修改後的刑法。
D. 犯罪發生在刑法調整前,但沒有超出刑事訴訟有效期,還可以起訴嗎
很高興與你共同探討問題。
根據「法不溯及既往」原則,如果犯罪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而法律調整後認為是犯罪的,就不屬於犯罪。
E. 新中國第一部刑法是1980年版的,那之前的刑事犯罪以什麼為根據進行判刑
第一,這一時期中國沒有刑法典,只有寥寥可數的單行刑法。這幾部單行刑法是為了配合內社會改革運動而頒布的容。如1951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她是為了配合鎮壓當時反革命運動而頒布的;1952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它是為了配合「三反」、「五反」運動的;1952年的《妨害國家貨幣治罪暫行條例》,它是為了配合當時國民經濟的恢復而頒布的。
第二,判刑事案件時,定罪、量刑主要不依據法律而是依靠政策,因為法律在當時不健全。
第三,對刑法典開始孕育、起草。主要過程是:1950、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法治委員會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大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指導原則草案》,試圖為刑法典的起草奠基。但這兩個文件在嚴格意義上不是立法,因為它們未進入立法議程,也沒有比較公開和廣泛地徵集意見。真正把刑法典提上議事日程的是從1954年《憲法》頒布後開始的。1954年10月到1963年10月,中間由於開展政治運動只有斷斷續續的立法工作。到粉碎「四人幫」第三部憲法頒布後,從1978年開始搭班子搞刑法典,到1979年7月1日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通過了新中國第一部刑法典。
F. 97刑法之前的刑法第61條規定是什麼
新中國第一部刑復法是制1979年頒布的,1997年屬於第一次修正,你所謂的97之前的刑法就是79年的刑法,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六十一條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 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 在三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除外.
前款規定的期限,對於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從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
G. 中國前三大刑法是什麼
●我國新刑法三大原則(罪刑法定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罪刑相適應原則)的確定,是受西方刑法影響的結果,還是我國法律文化發展的自然趨勢呢?
●看一看我國刑法史,就不難發現我國新刑法所確立的這三大原則,在我國古代法律文化中早有精闢的論述和明確的規定。
●我國新刑法所確立的這三大原則是我國四千多年法律古文化和現代法律新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決不是國外西方法律文化的翻版或復製品。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它的法律文化源遠流長,為世人所稱頌。同時,中國又是當今世界發展中國家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為我國現代法律文化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新鮮經驗,為世界各國所關注。我國新刑法三大原則的確定,是中國固有法律文化發展的自然趨勢,決不是某些學者所宣揚的「罪刑法定」是「發端於英國大憲章、權利請願書和權利法案」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為一個口號是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正式提出的「天賦人權」和《人權宣言》的產物;「罪刑相適應原則是18世紀後期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為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刑罰擅斷主義提出的一種刑法理論」等等。
道理很簡單,事物的發展是其內部矛盾斗爭的結果。外部的影響只是其發展、變化的一個條件;內因則是其發展、變化的根據。再說,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向來不是任何一個外國的附屬國或殖民地。中國的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原則的發展、變化,怎麼能把它說成是外國單純影響的結果呢?
看一看我國刑法史,就不難發現我國新刑法所確立的這三大原則。在我國古代法律文化中早有精闢的論述和明確的規定。如若說各國之間有影響的話,究竟是中國影響了外國,還是外國影響了中國,史實早作出了定論。我們決不應妄自菲薄,數典忘祖,言必稱西方,理必道洋人。當然,國外的先進思想和成功經驗,我們是要汲取和借鑒的。但不能有悖於歷史,顛倒主從。....
H. 在新刑法頒布之前犯罪請問是按新刑法執行還是按舊刑法執行
一般適用79刑法處罰
如果97頒布的刑法對強奸罪處罰相對79年較輕的
就適用97年的刑法處罰
本人懶
你自己查下兩個時斷的刑法對強奸罪的相關規定就清楚了
I. 新刑法實施後之前的案子怎樣解決
我國刑法規定:從舊兼從輕原則。適用於所有正在審理的案件,但已經生效的判決,則不適用,原判決仍然有效。
一、刑法的「從舊兼從輕」原則,用最簡單的話理解就是:「有利於被告人」的准則。
刑法的該規定主要是針對我國1979年舊刑法和1997年現行刑法之間的矛盾問題,且主要是針對新刑法溯及力的問題。即新刑法對公布之前的行為是否認為是犯罪問題,以及如何適用等問題。
二、「從舊兼從輕」原則具體舉例說明:
首先,當遇到一個人的犯罪是在新刑法頒布以前,此時要考慮的是先適用舊刑法,即行為時的法律規定(從舊)。
其次考慮,如果是適用新的刑法更有利於被告人的話,如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處罰較輕的話,則應該對被告人使用新刑法(從輕)。
再次,如果是適用舊法更有利於被告人的話,如舊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舊法規定的刑罰更輕時,則對被告人適用舊法。
最後,根據每個案件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是適用舊法還是新法,既所謂的「從舊兼從輕」原則。
「從舊兼從輕」原則是我國處理各種法律問題的一項基本原則,除了刑法適用外,其他涉及到的法律問題也都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
三、刑法的規定
《刑法》第1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依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新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己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根據新《刑法》第12條第2 款的規定,在新刑法施行以前,構成犯罪並正在服刑的人,仍然是有效的,同樣也不應將其提前釋放。因為根據我國刑法,新法的溯及力不能適用於己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指向的行為,當然更不適用於己經服刑完畢的犯罪行為。
J. 沒有刑法以前刑事案件怎麼辦
中國在刑法典之前是有單行刑法的,不能說無法可依,只不過這些法過於雜亂,時代特徵過於強,導致不合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