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准司法性適用

准司法性適用

發布時間: 2021-12-09 01:41:39

① 行政裁決的准司法性是什麼意思 是指強制性嗎

行政裁決是行政機關行使裁決權的活動,具有法律效力。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裁決時,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居間裁決民事糾紛,有司法性質,同時又是以行政機關的身份裁決爭議,具有行政性質。因此,行政裁決具有司法性和行政性,稱為准司法性。

② 仲裁機構具有一定的司法性和准司法性,是否也應該列入司法機關的范圍

仲裁只有在勞動仲裁方面才有類似於國家權力的參與,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司法性質。與司法帶有國家強制力有明顯的區別。

③ 刑事執行(社區矯正)干什麼的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我國自2005年在鄉鎮司法所開展社區矯正:對管制、緩刑、假釋、剝奪政治權利、暫予監外執行五種類型的罪犯進行管教。也即對以上人員進行管理,教育工作。
採納哦

④ 什麼是准司法性

比如行政抄機關的裁決行為,雖然行政機關不是司法機關,但是他的行為屬於與司法者行為像類似的居中裁判行為.

這種行為又與司法行為不同,不如不具有終局裁判性,仍然受到行政法的制約.

仲裁機構的仲裁行為也可以類次稱為准司法行為.

⑤ 什麼是准司法性 它與司法性有什麼區別

比如行政機關的裁決抄行為,雖然行政機關不是司法機關,但是他的行為屬於與司法者行為像類似的居中裁判行為.

這種行為又與司法行為不同,不如不具有終局裁判性,仍然受到行政法的制約.

仲裁機構的仲裁行為也可以類次稱為准司法行為.

⑥ 什麼是"准司法性質"

簡單地說,司法機關行使的職權的行為,比如審判權,就是具有司法性質的.其他機關如行內政機關行使的權容利沒有司法性質.

有些時候行政機關也有少量的行為,如行政裁決,帶有司法性質,但行政機關不是司法機關,這類行為就是准司法性質的.

⑦ 司法行為與准司法行為的區別

行政司法行為是一種特殊的具體行政行為,它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法律的授回權,按照準司法答程序審理和裁處有關爭議或糾紛,以影響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從而具有相應法律效力的行為。在我國行政司法行為主要是指行政復議行為、行政裁決行為、行政調解行為、行政仲裁行為。 ⒈行政司法行為是享有準司法權的行政行為,即以依法裁處糾紛為宗旨的行政司法行為; ⒉行政司法行為的主體是法律規定的具有行政司法職權的行政機關,在我國,主要是指行政復議機關、行政裁決機關、及調解機關; ⒊行政司法行為的對象是和行政管理有關的行政糾紛以及民事、經濟糾紛,這些一般都由法律給以特別規定; ⒋行政司法行為是行政主體的依法行政的活動,即行政機關依法裁處糾紛的行為; ⒌行政司法行為不同程度地具有確定力、約束力、執行力(行政調解的執行問題有特殊性)。但它對糾紛的解決一般都不具有終局性,所以原則上也具有可訴性,不服行政司法決定的還可以向法院起訴。

⑧ 司法行為和准司法行為的區別

司法行為和准司法行為的區別:

1、含義不同:

司法行為:是指司法機關在司法活動中所實施的行為,例如法院的判決或裁定、公證機關的公證行為等。

准司法行為:即行政司法行為,這是一種特殊的具體行政行為,它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法律的授權,按照準司法程序審理和裁處有關爭議或糾紛,以影響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從而具有相應法律效應。

2、執行主體不同:

司法行為:執行主體是司法機關。在中國,司法機關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兩大類。

准司法行為:執行主體是法律規定的具有行政司法職權的行政機關,在我國,主要是指行政復議機關、行政裁決機關、及調解機關。

3、執行對象不同:

司法行為:司法行為執行主體主要是民事、刑事案件。

准司法行為:准司法行為的執行對象是和行政管理有關的行政糾紛以及民事、經濟糾紛,這些一般都由法律給以特別規定

4、執行程度和范圍不同:

司法行為:除去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等自己行使內部系統管理的司法行政工作任務之外的那一部分,主要含刑罰執行、法律服務管理、司法鑒定管理、人民調解、司法考試等幾大塊。

准司法行為:不同程度地具有確定力、約束力、執行力(行政調解的執行問題有特殊性)。但它對糾紛的解決一般都不具有終局性,所以原則上也具有可訴性,不服行政司法決定的還可以向法院起訴。

(8)准司法性適用擴展閱讀:

關於司法行為和准司法行為的情況延伸:

隨著《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相繼頒布並實施,使非訴行政執行案件的受理、審查、執行程序更加規范,審查更加嚴格,對指導和規范非訴行政案件的執行起著重要作用。

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是有關法律的明確規定:

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請求該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對引起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適當性進行審查並作出決定的一種行政救濟制度。

行政訴訟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時,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求得司法救濟的法律制度。

所謂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是指行政機關不因當事人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而暫時停止行政處罰決定的執行。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行政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

《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處罰不停止執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從以上法律條文的規定中均可看出,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是明確的,它有以下三方面的含義:

1、為了保障行政機關合法有效地行使行政權和保障行政管理活動的正常進行。

2、行政機關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和對社會的管理權,具有其特殊性,行政權本身就具有強制力和執行力。

3、是為了保障行政管理活動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不能隨意間斷和停止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法行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行政司法行為

熱點內容
審判權和司法權 發布:2025-08-23 00:21:04 瀏覽:419
湖南嶽陽律師 發布:2025-08-23 00:05:10 瀏覽:166
居間融資服務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3 00:04:09 瀏覽:24
本民法典 發布:2025-08-23 00:02:28 瀏覽:250
加盟定購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2 23:47:55 瀏覽:184
鄂州司法局 發布:2025-08-22 23:46:53 瀏覽:295
勞動法工齡補償金 發布:2025-08-22 23:35:13 瀏覽:652
2014一建法規考點總結 發布:2025-08-22 23:23:33 瀏覽:13
勞動法緩刑前工齡清零 發布:2025-08-22 23:10:03 瀏覽:872
會背道德經 發布:2025-08-22 23:09:14 瀏覽: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