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什麼是風險刑法

什麼是風險刑法

發布時間: 2021-12-12 17:22:29

⑴ 風險刑法的基本立場 一書怎麼樣

不錯呀

⑵ 什麼是危險犯罪危險犯罪有未遂嗎

危險犯有未遂。危險犯指的是以對侵犯客體產生損害危險即告成立的犯罪。既遂與未遂的區分標准為行為是否發生了行為人所追求的、行為性質所決定的犯罪結果。這一標准適用危險犯。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第二十三條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⑶ 什麼是刑法學中的危險接受理論

(一)危險接受理論的存在價值。對於大多數案件來說,法官都能夠找到明確的依據得出明確得判決結論。但現實中,一小部分疑難案件卻成為法官的主要困擾。在這個時候,對於案件的判斷必須藉助於更上位的依據,這必然涉及到法官的價值選擇問題。法官進行價值選擇,是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表現。自由裁量,它是法律自身局限性的產物,同時它的存在也可能影響到法律的公正性。要將自由裁量變成合理的自由裁量,就需要一系列關於價值選擇的方法論作為指導,來避免法官主觀故意或是客觀能力不足所導致的不公問題。審判工作作為一樣非常具有技術性與理論性的專業工作,就要求法官掌握一套系統的法律分析方法,更好地貫徹法的理念。危險接受理論是基於解決傷害類刑民結合案件的特殊性問題以及對二元行為無價值理論在具體案件中的適用的探索兩個目的而產生的一種新理論,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可以服務於法官對這類案件的判斷。

(二)危險接受理論的創新點。危險接受理論是立足於傷害類刑民結合的復合性案件。其理論體系包括了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與傳統的犯罪構成要件相吻合的主體構架,另一部分是基於民事法律關系所產生的「附件」,也就是該理論的創新部分。危險接受理論的創新又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在傳統犯罪構成要件體系中將民事合意內容嵌入,作為主幹之上的分支結構,豐富了傳統理論形式。第二是在對犯罪成立條件的視角上,從傳統的單一視角――行為人角度擴展到了雙重視角――行為人與受害人兩個角度。下文在論述危險接受理論的具體應用時會對兩個創新內容的體現作進一步的說明。

(三)危險接受理論的具體內容。危險接受理論立足於對傷害類刑民結合案件的處理,根據危險行為的直接主體將所遇到的情況分為兩大類:(1)自己危險化的行為(2)基於同意的他者危險化的行為⑧。所謂自己危險化的行為,簡要的說即是被害人實施危害自己的行為,而行為人同時參與其中的一類行為。比如,有A,B二人同為吸毒者,某日A向B借毒品注射器,後A因過量注射而死亡。所謂基於同意的他者危險化行為,即是指行為人基於某種危險存在而提出,經被害人同意後實施,並造成被害人損害的一類行為。比如,甲乙二人汽車外出,乙坐於甲車的後座上。二人行至一山坡上時,甲提議從山坡上沖下,乙同意,後乙在下坡過程中跌落座位,造成重傷。

從剛才關於兩類行為的描述以及筆者所引用的案例來看,相信大家都會發現「危險接受理論」與「被害人承諾理論」的相似之處。的確,兩者在許多方面有著共同點,即便是在其發源的德,日等國,關於兩者的區別仍然存在爭議。為了進一步闡述危險接受理論並方便讀者的理解,筆者在下文中將從討論這兩個理論的區別開始,逐漸擴展到整個體系。

關於兩個理論的區別,國外現有理論認為主要是兩點。第一點:危險接受理論適用於過失犯罪的情形而被害人承諾理論適用於故意犯罪的情形(如醫生在病人的要求下對其實施安樂死)。第二點則是兩種情形下行為人的免責事由的區別。關於這一點理論界是存在爭議的。一種觀點認為只有在被害人承諾了接受危險結果時,行為人的行為的可罰性才能夠予以消滅;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在此種情況了,只要被害人有接受危險性的表示,行為人即可免於承擔刑事責任。筆者認為,這兩種分歧意見看似平常,實則其背後牽涉到了更為上位的價值選擇問題,此處的不同甚至可以說是整個危險接受理論的關鍵所在。在前面筆者已經對這一工作做好了鋪墊,以下將以二元行為無價值理論作為指導思想,具體闡述危險接受理論的適用問題。

⑷ 如何防範生活中的刑法風險

首先要了解刑事法律的特殊性,其次要有遵紀守法的意識,如果有判斷不清的法律風險應及時向律師咨詢求助。

⑸ 什麼叫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使用與放火、決水、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等危險性相當的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我國1997年修改後《刑法》第114條、第115條規定的一個具體罪名,該罪名是一種社會危害性嚴重的犯罪。

《刑法》第114條規定: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115條第1款規定: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刑法》第114條、第115條第2款明確規定了五個故意犯罪的罪名: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5)什麼是風險刑法擴展閱讀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罪與非罪界限應當重點把握以下兩方面:

1、看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能否達到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程度,這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成立與否的關鍵,也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成立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不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2、看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

從兩方面來考察:一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所侵害的對象或者危害後果是否具有不特定性;二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是否能夠給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安全造成嚴重侵害的威脅狀態。

「嚴重侵害的威脅狀態」對於人身權來講是指足以造成重傷、死亡的威脅狀態;對於財產權來講通常是指足以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10萬元以上的威脅狀態。當這二方面都具備時,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才具有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性、危險性或者緊迫性,本罪就成立。

⑹ 涉嫌危害公共安全,什麼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個概括性罪名,是故意以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險物質以外的並與之相當的危險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

該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主觀表現為故意。與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不同的是,該罪屬於行為犯,無論是否造成嚴重後果,只要實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都能構成該罪。

因此,刑法規定,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嚴重後果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刑法條文】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四條【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條【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二】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⑺ 大學生可能面臨的民法及刑法風險,怎麼預防

1、刑法方面:就是不要做違法犯罪的事。別人打架,不要出於哥們義所而跟隨,別人商量時回也不要參與,最好明答確表示不參與。
2、民法方面:注意個人財務問題,不熟的人不要借錢,熟人借錢的,就要有收不回來錢的心理准備。戀愛問題,財物要分清楚,不要贈送或接受價格太大的禮物。身份證等要保管好,不要隨便借給他人使用。還有就是不要輕信別人,而在合同上簽字。

熱點內容
上海閱瀚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22 08:00:37 瀏覽:932
臨渭區法院副院長 發布:2025-08-22 07:54:37 瀏覽:428
新婚姻法全款買房 發布:2025-08-22 07:37:26 瀏覽:609
大一民法考試題 發布:2025-08-22 07:31:48 瀏覽:350
四川攀枝花法律援助網 發布:2025-08-22 07:09:21 瀏覽:964
l0l皮城執法官5 發布:2025-08-22 06:59:46 瀏覽:873
看社會與法寫觀後感 發布:2025-08-22 06:57:55 瀏覽:748
法治林設計圖 發布:2025-08-22 06:53:27 瀏覽:329
民法總則和通則的對比 發布:2025-08-22 06:47:08 瀏覽:95
暗黑血統2執法官墓穴 發布:2025-08-22 06:45:23 瀏覽: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