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司法解釋
❶ 最高人民法院對公民個人代理有何規定
媽媽嫌技校畢業的兒子不會賺錢,罵兒子笨蛋。兒子一怒之下離家出走,遇到一專位好心的律師屬收留下來,免費住房子還管吃住。每天的工作就是按照律師的要求到處去購買小商品,大多都是不超過幾十元的小假貨。慢慢的的缺點心眼的兒子也有了一點能耐,學會了照相和說謊話,知道每買一個小商品照下相來就可以賺到2萬元左右。做法是買了商品後交給律師,律師不知道怎樣就搞到了假公證書,律師再和賣假貨的人討價還價,很快就弄到了一大筆現金。律師的手挺大方,每次都獎給兒子幾百元,一個月下來也能凈掙個5-6千元。不好處就是要東奔西跑,常有人到律師樓吵鬧。兒子聽得不太明白,好像是與自己買的小商品有關。兩年後兒子參加了不少案子,回家的時候一次給了媽媽10萬元現金。媽媽到處去和村子裡的人說自己的兒子非常有出息,乾的活有些像個律師了。終於有一天,一輛麵包車上下來十幾個人要找兒子,媽媽吃驚的問這是為什麼?回答是她的兒子是個利用法律到處進行敲詐的罪犯。媽媽震怒的責問教壞兒子的律師,這位吊著眼鏡的律師回答說,別著急,叫你兒子先逃了再說,等回來的時候就懂的如何規避法律謀求最高利潤了。
❷ 代理許可權的法律規定
全權代理即涉及到相關的民事責任與權利完全行使權/
一般代理即在授權內進行一般代理行為。
特別代理為有限代理,授予特別的許可權代理特別的民事行為,可就某一件也可就涉及的全部,以授限為代理許可權。
❸ 最高法觀點:民訴法解釋如何規定訴訟代理人的范圍
1、《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出台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需要提供證據證明所代理的訴訟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的證明。位於本轄區的證明包括戶籍地址信息、經常居住地址信息、登記注冊地址信息、辦事機構地址信息等。
2、訴訟當事人雙方都不在本轄區的訴訟案件,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無權代理,法院不予認可其代理資格。
3、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國法律上沒有「法律工作者」的稱謂。對於鄉鎮法律服務所中的法律從業者,法律上稱為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基層」二字,體現了其服務對象和服務范圍的局限性。
《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八十八條訴訟代理人除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規定提交授權委託書外,還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向人民法院提交相關材料:
(一)律師應當提交律師執業證、律師事務所證明材料;
(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提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以及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的證明材料;
(三)當事人的近親屬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與委託人有近親屬關系的證明材料;
(四)當事人的工作人員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與當事人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證明材料;
(五)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推薦的公民應當提交身份證件、推薦材料和當事人屬於該社區、單位的證明材料;
(六)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符合本解釋第八十七條規定條件的證明材料。
❹ 民事訴訟法解釋 2015年1月公民代理人
1、《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三條:在訴訟中,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事先沒有確定監護人的,可以由有監護資格的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在他們之中指定訴訟中的法定代理人。當事人沒有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一款、第二款或者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可以指定該法第十六條第四款或者第十七條第三款規定的有關組織擔任訴訟中的法定代理人。
2、第八十四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其他依法不能作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不得委託其作為訴訟代理人。
3、第八十五條: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與當事人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近姻親關系以及其他有撫養、贍養關系的親屬,可以當事人近親屬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4、第八十六條: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與當事人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職工,可以當事人工作人員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4)代理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六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一) 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 兄、姐;
(三)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 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2、第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 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 配偶;
(二) 父母;
(三) 成年子女;
(四) 其他近親屬;
(五)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3、第十八條 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 , 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4、第十九條: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 ,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根據他健康恢復的狀況,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七條: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但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除外。採用前款方式送達的,以傳真、電子郵件等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6、第八十八條: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的,可以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或者郵寄送達。郵寄送達的,以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❺ 法律規定代理分為哪幾種
代理包括委託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委託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託行使代理權,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規定行使代理權,指定代理人按照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單位的指定行使代理權。
❻ 委託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六十四條 【代理種類】代理包括委託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委託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託行使代理權,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規定行使代理權,指定代理人按照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單位的指定行使代理權。
第六十五條 【委託形式】民事法律行為的委託代理,可以用書面形式,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書面委託代理的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許可權和期間,並由委託人簽名或蓋章。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第六十六條 【無權、越權代理的責任】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代理人不履行職責而給被代理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負連帶責任。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已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
第六十七條 【違法代理的責任】代理人知道被委託代理的事項違法仍然進行代理活動的,或者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為違法不表示反對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負連帶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83.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對已實施的民事行為負連帶責任的,在民事訴訟中,可以列為共同訴訟人。
❼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公民代理是否應該收費的有關規定
1,最高人民法院沒有關於公民代理的司法解釋。
2,2013年1月1日實行的修正後的《民事訴訟法》不再允許公民代理。
3,依《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❽ 法律規定的代理包括
(1)合同中的代理。合同中的代理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法律概念,它泛指在合同的訂立與履行過程中所產生的代理關系。合同是商品交易的主要法律手段。隨著交易的繁榮和市場的不斷擴大,合同中所體現的各種經濟活動日趨頻繁和復雜,合同當事人不可能對各種形式的合同及每一種合同的各項內容、各個環節全部掌握,為了彌補合同當事人在這方面的局限,需要由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完成上述工作,從而盡可能減少交易中出現的糾紛,合同當事人把合同簽訂時的大量具體工作交給具有這方面專業知識的人進行,這是合同代理產生的第一個原因。另外,即使合同當事人對各種合同的相關制度比較熟悉,由於現代商品交易頻率快、周期短、次數多,再加上通訊和交通的迅猛發展,跨地區、跨國的商品交易不斷增多,合同當事人無論從時間上還是精力上都不可能親自完成每一件有關合同的事務。所以,合同中的代理是非常普遍的一種代理。
(2)經營中的代理。在商品經營過程中,投資者本人把所有關於經營的活動委託他人代理,自己並不直接從事經營活動,代理人除了簽訂合同外還從事一切有關經營的事務。由於這種代理不是從事某一項特定的事務,而是有關經營活動的綜合性事務,故概括地稱之為經營中的代理。
(3)對外貿易中的代理。對外貿易中的代理,在我國也稱為外貿代理制。是指由我國的外貿公司充當國內用戶和供貨部門的代理人,代其簽訂進出口合同收取一定的傭金或手續費。
(4)知識產權中的代理。知識產權中的代理分為三類:專利代理、商標代理和版權代理。所謂專利代理,是指專利權人或專利申請權人在申請專利、進行專利許可證貿易或解決專利糾紛的過程中,委託具有專門知識的人以申請人的名義處理上述業務。商標代理人替商標所有人行使的職責同專利代理人替專利所有人行使的職責大致相同。例如,接受委託人的委託辦理商標注冊和續展、辦理商標許可證,對侵犯商標專有權的行為提起訴訟以及辦理其他業務。版權也稱著作權,是法律賦予作者因創作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而享有的專有權利,包括人身權與財產權兩個方面。版權財產權利的實現,通常需要出版、簽訂許可合同、版權轉讓等實現。接受版權人的委託從事這些活動的人就是版權代理人。
(5)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代理。
❾ 2015新民事訴訟司法解釋 對執行代理人 有條件限制嗎
1、可以是一樣的
2、訴訟代理人的資格有變化的,具體分析如下
新《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內定:「當事人容、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與原民事訴訟法相比,本次修改限制了訴訟代理人的范圍,刪除了原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將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的范圍僅僅限定在:
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為滿足訴訟代理需求,規范訴訟代理活動,這次修改明確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當事人的工作人員和所在社區推薦的公民的訴訟代理人地位,允許其面向當事人提供民事訴訟代理服務,規范了訴訟代理活動,有效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❿ 司法解釋中法律工作者不能跨區代理的法律條款
法律只復是規定,基層法制律服務工作者不可以代理轄區外當事人案件,沒有規定所有的法律工作者。
2015年1月30日,最高法頒布了(法釋〔2015〕5號)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其中第88條第(二)項規定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提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以及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的證明材料」
1991年9月20日司法部第19號令《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的第二十四條第(四)項「鄉鎮法律工作者受託代理的民事、經濟、行政案件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以及2002年12月10日司法部(司復[2002]12號)「關於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能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案件的批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