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犯罪的基本特徵

刑法犯罪的基本特徵

發布時間: 2021-12-13 14:33:45

A. 犯罪的基本特徵有

犯罪是侵犯法益的行為。作為違法構成要件要素的行為也被我國刑法理論成為危害行為。犯罪的最根本特質是有危害性、違法性、侵害性和懲罰性。
1、危害性: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徵。
2、違法性:刑事違法性是指觸犯刑律,即某一個人的行為符合刑法分則所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
3、侵害性:法益侵害性是指對於刑法所保護的利益的侵害。
4、懲罰性:應受懲罰性是犯罪的重要特徵,它表明國家對於具有刑事違法性和法益侵害性的行為的刑罰懲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B. 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徵

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徵如下:
1、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即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
2、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即具有應受懲罰性;
3、犯罪是違反刑法的行為,即具有刑事違法性。
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徵是緊密結合不可分割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具有決定意義的特徵,而其他兩個特徵是由社會危害性派生出來的。
犯罪的構成條件:
1、決定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事實特徵,這些事實特徵是立法者對具體犯罪現象抽象概括後作為認定犯罪的一般標准,任何一個具體犯罪,都可以有大量的事實特徵來表現,正是這些事實特徵,決定了此犯罪區別於其他一切犯罪;
2、構成犯罪所必需的諸要件,由刑法加以規定的,由立法者選擇,通過刑法加以規定的,只有通過刑法的明確規定,犯罪的事實特徵才能成為犯罪的構成要件;
3、犯罪構成是指依照中國刑法規定,決定某一具體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觀和主觀要件的有機統一,是使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的根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第六條 【屬地管轄權】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C. 刑事案件的基本特點有哪些

1,犯罪是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2,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即具有刑事違法性。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為,只有觸犯刑律的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才是現代意義上的犯罪。3,犯罪是應受刑罰懲罰的行為,即具有應受刑罰懲罰性。犯罪是刑罰的前提,刑罰是犯罪的法律後果。犯罪的概念包括刑罰的要求。

D. 犯罪行為的基本特徵

犯罪是侵犯法益的行為。作為違法構成要件要素的行為也被我國刑法理論成為危害行為。犯罪的最根本特質是有危害性、違法性、侵害性和懲罰性。

1、危害性: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徵。

2、違法性:刑事違法性是指觸犯刑律,即某一個人的行為符合刑法分則所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

3、侵害性:法益侵害性是指對於刑法所保護的利益的侵害。

4、懲罰性:應受懲罰性是犯罪的重要特徵,它表明國家對於具有刑事違法性和法益侵害性的行為的刑罰懲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E. 簡述犯罪的基本特徵

一、嚴重的社會危害性。這一特徵是區分犯罪與違法的界線。犯內罪和違法對社會都具有容危害性,但其危害的程序有所不同,犯罪的危害性嚴重,一般違法危害性輕微或較小,違法只要不達到嚴重危害社會的程序,就不認為是犯罪,也就是說不受刑法處罰。

二、刑事違法性。是指違反刑法條款規定禁止性行為。如刑法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這里的「故意殺人」,就是刑法規定的禁止性行為,違反了就按刑法規定處罰。

三、受刑法處罰性。刑法處罰,以對社會的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為前提,符合這兩個前提的犯罪,均應受到刑法處罰。刑法處罰是最嚴厲的處罰,他不僅可剝奪人的自由、財產,甚至可以剝奪人的生命。因此,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應給予刑法處罰,對於行為人的行為已給社會造成危害,但不及刑法規定的程度,刑法不給予處罰,即不認為是犯罪,但可由其他部門依其他法律或行政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給予行政處罰。

F. 犯罪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犯罪,是刑法規定應當受到刑罰懲罰的嚴重的危害社會的行為。犯罪的基本特徵有三方面,即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法懲罰性。
首先,犯罪是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在我國,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是指犯罪行為危害我國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以及體現這些社會關系的國家和人民利益的特徵。具有一定嚴重程度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質特徵,它揭示了國家將某種行為規定為犯罪的原因,闡明了犯罪與社會的關系,揭示了犯罪的社會政治本質。犯罪的社會危害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
其次,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即具有刑事違法性。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為,只有觸犯刑律的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才是現代意義上的犯罪。我國刑法中,刑事違法性包括違反《刑法》的規定、單行刑事法規的規定和行政、經濟法律中規定的刑事責任條款,以及違反刑法分則性規范的規定和總則性規范的規定。
再次,犯罪是應受刑罰懲罰的行為,即具有應受刑罰懲罰性。犯罪是刑罰的前提,刑罰是犯罪的法律後果。犯罪的概念包括刑罰的要求。我國《刑法》13條將「應當受刑罰懲罰」這一特徵明確寫進了犯罪的定義。

G. 犯罪的基本特徵

一、刑事違法性
刑事違法性是指觸犯刑律,即某一個人的行為符合刑法分則所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徵,是對犯罪行為的否定的法律評價。在罪刑法定原則下,沒有刑事違法性,也就沒有犯罪。因此,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徵。
刑事違法性之違法具有不同於其他違法行為的特殊性。在法理上,違法行為可以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此外還存在訴訟違法行為。違法行為的共同特徵違反法律規定,因此,法律規定是違法行為產生的法律原因。而法律規定是各種各樣的刑法行為其他部門法的制裁力量,其規范主要由假定與處理兩部分構成。例如,「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這一刑法規定,「故意殺人的」是罪狀;「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是法定刑。罪狀就是刑法規范的假定部分,法定刑是刑法規范的處理部分。當行為符合刑法所規定的故意殺人這一假定性條件時,就應當處以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這一法定刑。在刑法理論上,刑法規范的假定部分規定的是犯罪構成要件。只有當行為人的行為符合這一犯罪構成要件時,其行為才構成犯罪並處以刑罰。因此,刑事違法性之違法並非是指對刑法規范中的假定性條件的違反,而恰恰是符合。顯然,刑事違法性之違法是指違反行為刑法規范前提的禁止性規定。例如,刑法關於故意殺人罪的規定,表明刑法禁止殺人。當行為符合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就是違反了刑法禁止殺人的規定。由此可見,刑法的禁止性規定是內在於刑法規范的,一個人的行為是否具有刑事違法性,應以其行為是否符合刑法所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為根據。
二、法益侵害性
法益侵害性是指對於刑法所保護的利益的侵害。這里所謂刑法所保護的利益,就是法益。刑法法益是關涉社會生活的重要利益,對此,我國刑法第13條關於犯罪概念的規定中作了明文列舉,這就是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上述法益,可以分為國家法益、社會法益和個人法益。這些法益被犯罪所侵害而為刑法所保護,因此,法益侵害性揭示了犯罪的實質社會內容。
法益侵害行為是刑法明文規定的,因此行為是否具有法益侵害性,應以刑法規定為根據。在這個意義上說,刑事違法性是法益侵害性的前提。一個行為如果不具有刑事違法性,就不可能具有法益侵害性。因此,超越刑事違法性的法益侵害性是不被承認的,這也是罪刑法定原則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見,法益侵害性雖然是對犯罪的實質社會內容的闡述,但它仍然受到犯罪的刑事違法性的限制。在這個意義上說,法益侵害性是刑事違法范圍內的法益侵害性。
法益侵害具有兩種情形:一是實害,二是危險。實害是指行為對法益造成的現實侵害,例如故意殺人,已經將人殺死,造成對他人生命法益的侵害。危險是指行為對法益具有侵害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實際損害並未發生,但法益處於遭受侵害的危險狀態,因而同樣被認為具有法益侵害性,並具有刑事可罰性。在我國刑法中,大多數行為是因為具有法益侵害的實害性而被規定為犯罪,例如以發生一定的法益侵害結果為法定犯罪構成要件的結果犯就是如此。也有少數行為是因為具有法益侵害的危險性而被規定為犯罪,這種危險包括抽象危險與具體危險。其中抽象危險是指立法推定的危險,在司法活動中毋須認定,只要具有法律規定的行為既可構成犯罪。具體危險是指司法認定的危險,如果不具有這種危險,即使存在法律規定的行為也不構成犯罪。此外,犯罪的預備行為、未遂行為和中止行為,也都是沒有造成法益侵害的實害結果,也是因其具有法益侵害的危險而被處罰。
三、應受懲罰性
應受懲罰性是犯罪的重要特徵,它表明國家對於具有刑事違法性和法益侵害性的行為的刑罰懲罰。犯罪是適用刑罰的前提,刑罰是犯罪的法律後果。如果一個行為不應受刑罰懲罰,也就意味著它不是犯罪。應受懲罰性並不是刑事違法性和法益侵害性的消極的法律後果,它對於犯罪的立法規定與司法認定具有重要意義。在立法上,應受懲罰性對於立法機關將何種行為規定為犯罪具有制約作用。某種行為,只有當立法機關認為需要動用刑罰加以制裁的時候,才會在刑法上將其規定為犯罪,給予這種行為否定的法律評價。在司法上,應受懲罰性對於司法機關劃分罪與非罪的界限也具有指導意義。根據刑法第13條關於犯罪概念的但書規定,某種行為情節顯著輕微的不認為是犯罪。這些不認為是犯罪的行為,也是沒有必要予以刑罰懲罰的行為。因此,是否具有應受懲罰性也是犯罪的重要特徵。
這里應當指出,應受刑罰懲罰與是否實際受到刑罰懲罰,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某一行為如果缺乏應受刑罰懲罰性,就不構成犯罪。但犯罪不一定都實際受到刑罰懲罰。我國刑法第37條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這種免予刑事處罰是以行為構成犯罪行為前提的。這種情節輕微的犯罪行為雖然具有應受懲罰性,但因其不需要判處刑罰而免予刑事處罰。

H. 犯罪的基本特徵

犯罪的基本特徵有:
1、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預備的目的,是為了順利地進行犯罪活動,實現犯罪意圖,體現了預備犯的主觀惡性,這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主觀依據;
2、行為人已經為實施犯罪進行了准備活動。這種准備活動在法律上主要規定為兩種情況,一是為實施犯罪准備工具和物品的行為。准備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殺傷、威脅被害人的各類凶器物品,用以偽造貨幣、票證、文印的各類器具材料,用以掩護犯罪活動、排除障礙物、銷毀罪證的各類工具物品等。准備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製造、修理、改裝、購買、借用、騙取、竊取等。二是為達到犯罪目的創造條件的行為,主要指准備工具以外的其他創造條件的行為。如為實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現場、選擇犯罪時機、探聽被害人行蹤、演習犯罪手段和技巧、擬定犯罪實施計劃、尋找犯罪同夥等等。從准備工具、製造條件對實施犯罪所起的作用來看,都是著手實施犯罪之前,准備犯罪的行為,都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這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客觀依據。如果行為人僅僅將犯罪意圖表露出來,而未進行犯罪的准備活動,那就不是犯罪預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四條 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第二十六條 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
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
對於第三款規定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

I. 犯罪的3個基本特徵是什麼

根據我國刑法第13條的規定,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徵:(1)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即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特徵。我國刑法之所以將某種行為規定為犯罪,是因為該行為危害了我國刑法所保護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具有社會危害性。如果某種行為根本不可能給社會造成危害,就不可能構成犯罪,更不可能加以懲罰。如果某種行為雖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但是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能認為是犯罪。因此,沒有社會危害性,就沒有犯罪,社會危害性沒有達到相當程度,也不構成犯罪。(2)犯罪是違反刑法的行為,即具有刑事違法性。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徵,是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在法律上的表現,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但並非危害社會的行為都是犯罪,只有為刑法所禁止,並具有刑法所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即達到了一定嚴重程度的行為,才能構成犯罪。其他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如民事、經濟和行政的違法行為,只能適用有關法律加以調整,而不能適用刑法,認定為犯罪。(3)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即具有應受懲罰性。犯罪行為同其他違法行為一樣,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對於違反刑法的犯罪行為來說,則要承擔刑罰處罰的法律後果。應受刑罰處罰也是犯罪的基本特徵之一,如果一個行為不應受刑罰處罰,就意味著不是犯罪。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徵是緊密結合不可分割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具有決定意義的特徵,而其他兩個特徵是由社會危害性派生出來的。正由於三者存在著這樣的關系,所以它們都是犯罪的基本特徵。

熱點內容
企業詢證函不回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8-22 03:41:43 瀏覽:441
新婚姻法離婚准備什麼材料 發布:2025-08-22 03:33:56 瀏覽:616
美國最高法院判例 發布:2025-08-22 03:29:02 瀏覽:414
道德現象是由 發布:2025-08-22 02:50:52 瀏覽:776
有關道德的語句 發布:2025-08-22 02:46:43 瀏覽:752
海口司法拍賣 發布:2025-08-22 02:35:31 瀏覽:3
淘寶賣家條例 發布:2025-08-22 02:35:30 瀏覽:493
成都婚姻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8-22 02:35:29 瀏覽:156
東勝區法院 發布:2025-08-22 02:27:00 瀏覽:639
刑事責任與其他法律責任的區別 發布:2025-08-22 02:26:20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