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司法解釋溯及力
1. 司法解釋是否遵循「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則
司法解釋是否具有溯及力,具體的條文規定是沒有的,要看解釋本身的規定專,如《最高人屬民法院民事證據規則》第八十三條規定:本規定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2002年4月1日尚未審結的一審、二審和再審民事案件不適用本規定。這就意味著證據規則不具有溯及力;而《最高院人身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第三十六條規定:本解釋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2004年5月1日後新受理的一審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本解釋的規定。這就意味著發生在解釋之前的行為,只要是在解釋實行之後進行訴訟的,就適用解釋的規定,因此該解釋是具有溯及力的。
2. 問個法律問題:司法解釋能不能溯及既往
司法解釋是否具有溯及力,具體的條文規定是沒有的,要看解釋本身的規定,如《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證據規則》第八十三條規定:本規定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2002年4月1日尚未審結的一審、二審和再審民事案件不適用本規定。這就意味著證據規則不具有溯及力;而《最高院人身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第三十六條規定:本解釋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2004年5月1日後新受理的一審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本解釋的規定。這就意味著發生在解釋之前的行為,只要是在解釋實行之後進行訴訟的,就適用解釋的規定,因此該解釋是具有溯及力的。
3. 關於司法解釋和立法解釋溯及力的問題
根據刑法總則的規定:新的刑法出台後,適用新的法律;但是:按照案發時的法律不是犯罪或者處罰較輕的除外。
也就是說,最高法司法解釋認為無罪,那麼就必須判處你無罪。
4. 民事訴訟法有沒有溯及力
民事實體法沒有溯及力,但民事訴訟法作為程序法具有溯及力。可以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這一司法解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
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但本規定另有規定的除外。 前款規定的案件,2013年1月1日前依照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
第二條
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或者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管轄規定的,人民法院對該案件繼續審理。
第三條
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或者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送達規定的,人民法院已經完成的送達,仍然有效。
第四條
在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中,人民法院對2013年1月1日前發生的妨害民事訴訟行為尚未處理的,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但下列情形應當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
(一)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的情形;
(二)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情形在2013年1月1日以後仍在進行的。
第五條
2013年1月1日前,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請訴前保全措施的,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等法律,但人民法院2013年1月1日尚未作出保全裁定的,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確定解除保全措施的期限。
第六條
當事人對2013年1月1日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審查確定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期間,但該期間在2013年6月30日尚未屆滿的,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
前款規定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的,仍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三)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二年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以及發現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第七條
人民法院對2013年1月1日前已經受理、2013年1月1日尚未審查完畢的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案件,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
第八條
本規定所稱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是指根據《決定》作相應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本規定所稱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是指《決定》施行之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4)民事司法解釋溯及力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溯及力問題
法的溯及力,即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新頒布的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立法法》第八十四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
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根據該條規定確立法的溯及力原則:從舊兼有利。
最高人民法院於2001年與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了《關於適用刑事司法解釋時間效力問題的規定》,規范並統一了刑事法律的溯及力問題。但民商事法律規定並沒有統一的溯及力的規定。
根據學者學說,實體法與程序法在溯及力原理上存在不同。
實體法:
民商事法律(包括司法解釋)關於法的溯及力的規定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一、原則為法不溯及既往: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第1條:「合同法實施以後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適用合同法的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前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釋另有規定的以外,適用當時的法律規定,當時沒有法律規定的,可以適用合同法的有關規定。
第5條 人民法院對合同法實施以前已經作出終審裁決的案件進行再審,不適用合同法。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33條:
擔保法施行以前發生的擔保行為,適用擔保行為發生時的法律法規和有關司法解釋。擔保法施行以後因擔保行為發生的糾紛案件,在本解釋公布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不適用本解釋。
擔保法施行以後因擔保行為發生的糾紛案件,在本解釋公布施行後尚在一審或二審階段的,適用擔保法和本解釋。
二、例外:
1、跨法行為從新:
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1條:
除本解釋另行規定外,2001年10月27日以後人民法院受理的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涉及2001年10月27日前發生的民事行為的,適用修改前著作權法的規定;
涉及該日期以後發生的民事行為的,適用修改後著作權法的規定;涉及該日期前發生,持續到該日期後的民事行為的,適用修改後著作權法的規定。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第2條 合同成立於合同法實施之前,但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跨越合同法實施之日或者履行期限在合同法實施之後,因履行合同發生的糾紛,適用合同法第四章的有關規定。
2、合同有效優先: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3條 人民法院確認合同效力時,對合同法實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適用當時的法律合同無效而適用合同法合同有效的,則適用合同法。
3、空白追溯: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條:「合同法實施以後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適用合同法的規定。
合同法實施以前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釋另有規定的以外,適用當時的法律規定,當時沒有法律規定的,可以適用合同法的有關規定。」
5.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是否有溯及力
根據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在沒有明文規定的情況下,應當是沒有溯及力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五百五十二條 本解釋公布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於1992年7月14日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同時廢止;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不再適用。
6. 民法的溯及力
一般情況下,法律抄是不襲溯及既往的,就是說你的事故和向保險事故的求償行為發生在新法發生效力之前,這種情況下理當適用舊法。對於新法,國家為了其在實踐過程中便於操作,往往會在新法出台之後,由最高法出台一系列的司法解釋來補充和完善新法的適用,你的問題也許就會在這里得到解決,可以適當關注~如果急於解決此事,可以向當地律師咨詢。
7. 民法上的一般沒有溯及力,但司法解釋有特別規定的除外。有人知道有哪些特別規定嗎
中國民法也採取民法規范一般沒有溯及力的原則。但是在原則上確認民事法律沒有溯及力的同時,並不排除國家根據客觀需要,在一定的情況下作出某種溯及既往的規定。例如,1950年10月20日,前政務院頒行的《新區農村債務糾紛處理辦法》等1條規定:「解放前,農民及其他勞動人民所欠地主的債務,一律廢除」。民法溯及既往,必須要由國家的法律作出明確規定,或者由有權解釋法律的機關作出解釋,這種法律規定或解釋,是不溯及既往原則下的例外規定。
8. 民事法律法規的溯及力問題
民事法復律法規的溯及力問題制:
1、根據《立法法》第八十四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根據該條規定確立法的溯及力原則:從舊兼有利。
2、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第1條:「合同法實施以後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適用合同法的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前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釋另有規定的以外,適用當時的法律規定,當時沒有法律規定的,可以適用合同法的有關規定。」
第5條 人民法院對合同法實施以前已經作出終審裁決的案件進行再審,不適用合同法。
3、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33條:「擔保法施行以前發生的擔保行為,適用擔保行為發生時的法律法規和有關司法解釋。」「擔保法施行以後因擔保行為發生的糾紛案件,在本解釋公布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不適用本解釋。」「擔保法施行以後因擔保行為發生的糾紛案件,在本解釋公布施行後尚在一審或二審階段的,適用擔保法和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