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商法律熱點與案例研究

民商法律熱點與案例研究

發布時間: 2021-12-14 09:59:42

A. 1. 什麼是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有哪些特點

個案研究就是廣泛搜集個例的資料,徹底了解個例現狀及發展歷程,對單一研究對象的典型特徵進行深入而細致的全面研究分析,確定問題症結,進而提出建議的一種研究方法。通常也被稱為個案法、案例研究法。
其特點有:
個案研究法的特點

1、個案的典型性與問題的普遍性

個案研究的對象是與同類相比問題表現比較突出的教育研究對象,研究的對象有特定的范圍、獨特的情景。雖然個案研究的研究對象是個別的,但不是孤立的,因而對這些個別對象的研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個體和整體的某些特徵和規律。個案研究的目的固然是了解把握某個個體的具體情況,但也要通過一個個案的研究,揭示出問題的普遍性。

2、結果的描述性與過程的跟蹤性

個案研究的研究結果是對研究對象豐富而極為詳細的描述,通過講述研究中的一個個故事和對研究過程中的「實物」進行生動細致的描繪,來引領讀者更好地理解研究中的樣本。個案研究既可以研究個案的現在,也可以研究個案的過去,還可以追蹤個案的未來發展。由於個案研究的對象集中,所以研究時就有較為充裕的時間,對有關該研究對象的盡可能多的變數及諸變數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的互動進行透徹深入、全面系統的分析與研究,因而個案研究往往具有跟蹤性質。

3、情境的自然性與互動的靈活性

個案研究可不拘時地,即可隨時對研究對象做深入研究。個案研究一般都是在自然的情境下展開探討,不會去改變外在的因素,研究者著重在一旁觀看或是參與其中發生的過程,不添加任何外在的影響,對研究對象控製程度很低,重在自然狀態下的表現。研究者參與到個案中,站在被研究者的立場上觀察他們,探討他們對事件的知覺過程,用他們的語言和概念與他們互動。

4、方法的多元性

個案研究資料的搜集方法相當多元,為了搜集到更多的個案資料,從多角度把握研究對象的發展變化,就必須結合教育觀察、問卷調查、訪談調查、教育實驗、教育與心理測量、實物分析以及整理查閱文件、檔案記錄等多種研究方法,綜合行動研究法、敘事研究法等各種研究手段。

5、注重分析的科學性

一項個案研究中包括了有關一個個例的大量資料的匯集,以此代表整個現象,其資料搜集范圍甚廣,包括過去的和目前的,資料顯得很繁雜瑣碎,因此必須精細分析,方能找到問題的真正所在,因此對資料的分析在個案研究中占據重要位置。每一個個案都有其獨特的背景,個案的問題是長期形成的。因此,分析個案問題需考慮許多變項,不只探討目前存在的問題,也要探討目前問題的來龍去脈。

B. 民商法案例分析題

1、可以,因為公抄安局具有行政主體資格,而且其作出的行為是典型的具體行政行為。
2、可以通知,(題目應該是:應否通知趙某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訴訟)因為趙某是具體行政行為的相關人。
3、法院應當作出改變具體行政行為的判決,依據是公安局責令還款的行為屬於插手民事糾紛的行為,超出了其法定職責的范疇,違反了法律優先的原則。

C. 求一《民商法》法律案例

某市有一工人俱樂部,提供場地給傢具廠家擔保舉辦傢具展銷會,華泰公司訂到十幾份合同,每套傢具2000元,先付定金1000元,其中有一買方在臨近交貨期間詢問華泰公司能否按時交貨,結果發現該公司生產環境簡陋,已經做好8套但與樣品相差太遠,買方要求退貨,華泰拒絕,買房找到俱樂部,但俱樂部不予理睬,當准備起訴時,發現傢具不是華泰製作,請分析案例並提出意見。

答案:1首先依據《擔保法》工人俱樂部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其為參展的傢具廠提供擔保,現在華泰既沒有執照,且所提供的成品傢具也不符合規定。作為擔保人,必須擔負起應有的義務。
2 華泰在參展會上所參展的並不是起生產的,所以存在欺騙行為,依據《合同法》該合同應視為無效。華泰應停止生產傢具。甲要求退貨取回定金的要求是合理的。
3 《擔保法》第89條規定「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在此案例中,華泰顯然並沒有履行規定的要求,因此應當返還定金。並且應該注意到工人俱樂部的責任。
我認為在此案例中,華泰和工人俱樂部共同返還甲的定金。並且交付一定的違約金。已完工的傢具華泰只有自己拿到市場上處理。還要追究華泰的無證經營。對其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做出一定的懲罰而俱樂部也要承擔。

D. 求今年的熱點民法案例和詳細解析

法學家點評2010年熱點民事案件

民事權利保護差別就在毫釐之間
羅彩霞被冒名頂替案在和解聲中落幕,「嘴硬」的宋祖德在謝晉83歲遺孀面前低頭服軟,「海運女」裸照泄露告得網路賠錢又賠禮……
他們中,有名人,也有普通人,都以各自的方式給2010年中國民事審判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楊立新教授29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逐一點評了2010年發生的熱點民事案件。
楊立新說,民法的強制力就表現在保護民事主體民事權利的強制力上。研究2010年的熱點民事案件可以發現,對民事主體民事權利保護的正確與差誤,大概就在毫釐之間:向左偏一點可能是錯誤的;向右偏一點可能也是錯誤的。
羅彩霞被冒名頂替案
審案和受理一波三折
【案情】湖南省邵東縣的羅彩霞在2004年高考後沒有被任何高校錄取,而同學王佳俊卻用她的名字「考上」了貴州師范大學。羅彩霞不得已復讀一年後考取天津師范大學。王佳俊於2008年畢業,應當2009年畢業的羅彩霞卻因身份證被盜用而被取消了教師資格證書,還遭遇到其他一系列困難。王佳俊的父親王崢嶸是某縣公安局政委,利用關系為王佳俊侵害姓名權創造條件。羅彩霞向天津的法院起訴後,法院積極調解,歷時一年有餘終於調解成功,王佳俊和王崢嶸承擔侵權責任。現在羅彩霞已拿到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及教師資格證書。
【點評】羅彩霞案的受理和審理可謂一波三折。調解結果皆大歡喜,體現了和諧社會的基本精神,也符合人民法院審理民事糾紛案件注重調解的原則。不過,此案也有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果把這個案件就當作一個普通的民事爭議處理,受理和審理就不會有這些波折。
謝晉遺孀告贏「宋大嘴」
批評越界揭隱私屬侵權
【案情】導演謝晉在浙江上虞參加母校春暉中學的百年校慶活動時,在酒店突然辭世,被診斷為心源性猝死。謝晉去世後,宋祖德和劉信達在博客上發表誹謗謝晉的文章。謝晉的遺孀徐大雯將兩人告上法庭。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宋祖德和劉信達敗訴。宋、劉不服上訴。2010年2月1日,二審法院作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賠償徐大雯各類損失約29萬元並在報紙上公開道歉」的判決。5月19日,靜安區法院在《解放日報》刊登「執行公告」,限令宋祖德5月24日到庭履行判決。最終,宋祖德向徐大雯認錯。
【點評】應該說,本案的爭議不在於保護受害人的隱私權,而在於保護名譽權。怎樣區分兩種侵權行為的界限,在於毀壞的是權利人的評價,還是暴露權利人的隱私。徐大雯主張兩被告所「揭露」的不是事實,而是捏造,而被告一方對此也不能舉證證明所述的事實是真實的,因此,這就不是涉及隱私,而是涉及評價,侵害了謝晉的名譽權。
我也看過宋祖德寫的一些文章,敢怒敢言,無所顧忌。當時我還納悶,這些被暴露隱私的人怎麼就沒有出面維護權利的呢!依我看,在很多時候,他確實是在揭露他人隱私。進行社會批評應當遵守批評的規則,超越正當批評的界限而誹謗他人,或者揭露他人隱私,都構成侵權,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社會歡迎直言批評,但強烈譴責對他人名譽、隱私無所顧忌的惡行。應當特別肯定受訴法院在本案中的態度,是非分明,立場鮮明,並且最終使侵權人認識錯誤,認真執行生效判決。這樣的法律適用結果特別值得贊賞!

女記者訴黃健翔誹謗案
被告挨批背後值得體味
【案情】黃健翔在新浪網發文,披露某電視台女記者與中國國家足球隊前主教練的性丑聞。中央電視台女記者陸幽認為,黃健翔文中所指的女記者就是自己,侵犯了她的名譽權,請求法院判令黃健翔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撫慰金50萬元。一審法院駁回了陸幽的全部訴訟請求。二審法院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但確認,現有證據雖無法認定黃健翔涉案文章的相關內容特定的指向陸幽,但黃文對他人私生活的評論的確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對黃的不當行為予以批評。
【點評】判決書是以原告證據不足為由而判決原告敗訴的。確定侵害隱私權或者名譽權責任有一個標准:當報道的內容沒有指明所報道人物的具體人格特徵時,只要原告能夠證明報道中的人物能夠基本鎖定為原告,就應當認為原告的舉證責任已經完成。令人意外的是,判決書對被告的行為沒有認定為侵權,但卻對被告的行為進行了譴責。就是說,法院認為被告的行為是違法的,只是由於證據還不夠充分,不能認定侵權。而在侵權責任與法院批評之間似乎隱藏著一些其他問題。
網傳「海運女」不雅照案
侵權與否尺度把握精準
【案情】殷小姐與朱某因感情不和分手,朱某便將大量涉及她隱私的圖片上傳至互聯網。殷小姐稱,至2009年6月2日,以網路為代表的搜索網站對上述圖片及其私人信息未進行任何處理,並在網路網站開設的「網路」欄目專設「海運女」詞條,嚴重侵犯其合法權益。網路公司辯稱,搜索引擎所起的是檢索作用,本身沒有刊登、發布、傳播涉訴照片,且在殷小姐投訴前已對相關內容進行了斷鏈。法院認為,在網路中專設詞條,並且保存侵權信息,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構成侵權責任,判決網路敗訴。
【點評】網站侵權與不侵權的尺度應當十分精準,侵權責任法第36條明確規定了界限:網站侵權責任的確定,網路用戶和網路服務提供者在網站上實施侵權行為,要自己承擔侵權責任;網路服務提供者對於網路用戶在自己的網站上實施的侵權行為,應當根據提示規則和明知規則確定承擔連帶責任。
提示規則,是被侵權人對網路用戶在網站上實施的侵權行為,有權向網路服務提供者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應當對該侵權行為及時採取必要措施,沒有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失的擴大部分構成侵權連帶責任;如果網路服務提供者明知網路用戶在自己的網站上實施侵權行為而不採取必要措施的,構成侵權連帶責任。
本案中,網路並不是直接的侵權人,但對網路用戶在自己的網站上實施的侵權行為未盡必要注意義務。特別是其對受害人專設網路詞條,文字說明該鏈接為「上海海運學院海運女艷照門最全照片合集」,顯然屬於明知。
法院判婚前債務誰借誰
還兼顧保護共同及個人財產
【案情】被告何某向原告張女士借了15萬元,因是朋友關系,沒有出具借條。2008年2月,何某與張女士登記結婚。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明確15萬元是原告的婚前個人財產,債務仍然有效。張女士催何某還債,何某出具借條,承諾於2008年12月31日前還清。此後,何某在賺錢養家的同時,陸續歸還了張女士10萬元。但2009年10月,兩人因感情不和離婚,何某還差5萬余元沒還。發現何某不打算再繼續還錢後,張女士起訴。法院認為該款項並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何某應按約定履行還款義務,判決何某償還借款,同時按照銀行同期存款利率支付利息。

【點評】在較長時間的婚姻立法司法實踐中,比較側重保護夫妻財產的共同性,而忽視夫妻財產的個人性。2002年婚姻法改變了這種做法,兼顧共同財產和個人財產的保護。
誠然,夫妻在婚前借的債,當然是婚前財產,並不因為雙方結婚而發生財產的混同。夫妻婚後共同生活不能改變婚前個人財產的性質。在婚姻存續期間債權人主張清償,也符合法律規定;離婚後,債權人主張債務人承擔清償責任,依法當然應當准許。
不過,應當考慮到的是,雙方當事人為了婚前個人財產甚至是婚前相互之間的債務斤斤計較,可能會影響雙方感情。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本案正是這樣,兩個人糾結於相互之間婚前債務,因而結婚不到兩年就離婚。在感情和個人財產發生沖突時,當事人應當有一個正確選擇。
新京報訴浙江在線侵權
起訴一次還是一萬余次
【案情】新京報社於2008年將浙江在線網站訴至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因該網站未經授權轉載原告大量作品,原告要求該網站賠償損失200萬元。杭州中院審理後認為,原告起訴的侵權事實共有7000餘篇作品還另有照片,需要分拆立案,分別起訴。新京報拒絕分拆起訴,因此,法院裁定駁回原告的起訴。新京報不服上訴。今年7月2日,二審判決維持一審關於分案起訴的裁定。
【點評】本案的問題在於,根本沒有掰扯實體法的問題,而僅僅是糾纏於程序——7000餘篇文章和2000多幅照片加在一起是一萬多個侵權行為,因此不能一起起訴,而應分別起訴。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有集團訴訟和代表訴訟,眾多標的相同的案件當事人不同的,都能夠為了方便當事人和方便法院審理而合並為一個案件起訴,新京報起訴的案件還不是集團訴訟或者代表訴訟,而是同一個原告和同一個被告,只是侵權的事實較多而已,這正是合並審理的正當理由。一次起訴與一萬次起訴,當事人完全相同,孰優孰劣,難道不分明嗎!
讀者訴中華書局索「挑錯獎」
兌賞「應當」「可以」截然不同
【案情】中華書局曾經公開承諾:對指出出版錯誤的讀者將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並且實施次品召回制度,真誠賠禮道歉。後原告白平為其出版發行的《於丹〈論語〉心得》一書挑錯形成的文字近30萬字;《康熙順天府志》一書,挑錯620多處。多次協商未果後,白平起訴,要求中華書局支付挑錯獎10萬元、召回涉訴圖書、賠禮道歉並將他評為「優秀讀者」或給予他其他精神獎勵。北京市豐台區人民法院審理認為,被告明確承諾對指出出版物錯誤的讀者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應履行該承諾,但鑒於該承諾的獎勵內容並不明確,故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但原告嚴謹的學術態度及作為中華書局忠實讀者給予中華書局的關心,亦值得肯定。中華書局可以依據其慣例,給予原告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至於原告要求被告召回兩書的訴訟請求不屬於法院審查范圍。
【點評】本案被告的行為是內容不夠確定的懸賞廣告。出版商作為商家,最重要的是講誠信,守信用,重履約。可是在當下,誠信似乎已經不那麼受人尊崇了。

E. 關一個於民事法律關系與民事法律事實的案例分析,請各位高手予以解答,感激不禁

戊在玉石上雕刻的事實.也形成了加工關系

F. 法律實務與案例研究課程需要書嗎

這是學校的法律實踐課程。目前有各個學校自編的教材,如人大版的《非訴訟案利分析》教材,任課老師會至指定案例或相關教材,具體請和任課老師溝通確認一下。

G. 2014民商法熱點問題或熱點事件

1.論我國民法典的體例結構

2.論中國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3.論我國合同法的完善

4.論房地產轉讓

5.論著作權制度

6.論期貨的法律調整

7.論中國證券市場的監管制度的發育和完善

8.土地隱形市場的法律調整

9.試論「四蕪」拍賣與土地使用權

10.典權研究

11.商品房預售的法律調整

12.房地產權屬登記研究

13.我國擔保法規定的抵押權研究

14.最高額抵押

15.動產質押研究

16.權利質押研究

17.我國違約金制度的改革

18.論我國擔保法上的保證

19.我國合同法與債的保全制度研究

20.論不安抗辯權

21.論知識產權法的完善

22.論我國物權法的體例結構

23.論知識產權法的完善

24.論我國物權法的體例結構

1.論合夥的法律地位

2.論自然人的民事責任

3.論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

4.論我國宣告失蹤制度的完善

5.論一般人格權

6.論財團法人制度的完善

7.論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8.論我國的民事主體制度

9.論誠實信用原則

10.論法人制度對於我國企業改革的理論與制度意義

11.論合夥財產的法律性質

12.論法人內部治理制度

13.論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權

14.論有限合夥

15.論隱名合夥

16.論民事法律行為的構成要件

17.論意思表示

18.論表見代理

19.論代理中的連帶責任

20.論代理權的取得與行使

21.論無權代理

22.論民事權利體系

23.論人身權體系

24.論商法與民法的關系

25.論侵害法人人格權的民事責任

26.論損害賠償范圍與因果關系

27.論商法的獨立性

28.論隱私權的法律保護

29.論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

30.論取得時效

31.論佔有

32.論善意取得

33.論質權

34.論物權行為的獨立性

35.論所有權的取得方式

36.論我國農業土地物權制度的完善

37.論地役權

38.論我國典權制度

39.論抵押權的設定與效力

40.論相鄰關系與地役權的比較

41.論共有

42.論佔有制度的意義

43.論物權的效力

44.論物權的支配效力

45.論物權的追及效力

46.論物上請求權

47.論物權法定原則

48.論一物一權原則

49.論物權的公示公信原則

50.論債的相對性

51.論債權的相對性

52.論債權的效力

53.論債權的履行原則

54.論債的轉移制度

55.論債權人的代位權

56.論債權人的撤銷權

57.論不安抗辯權

#/論同時履行抗辯權

#/論債權人代位權的行使范圍

58.論合同自由原則

59.論締約過失責任

60.論違約責任制度的特徵與功能

61.論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62.論繼續履行

63.論情勢變更原則

64.論合同中的第三人

65.論合同的解釋

66.論預期違約

67.論買賣合同中的瑕疵擔保責任

#/論違約損害賠償范圍

68.從責任保險看侵權法之嬗變內

#/論合同履行中的誠信義務

69.論精神損害賠償的責任方式

70.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研究

71.懲罰性損害賠償與消費者保護

72.論環境侵權民事責任

73.論連帶侵權責任與內部求償關系

74.過錯責任與過錯推定

75.公平原則與自願原則

76.論特殊侵權責任

77.侵權責任中的精神損害賠償

78.隱私權與知情權的沖突與協調

1.論無權處分行為。

2.論不動產善意取得制度。

3.論居住權。

4.商品房預售合同中買受人利益的保護。

5.論保證期限。

6.物的擔保與人的擔保關系論。

7.論債權人代位權。

8.學生傷害事故中侵權責任研究。

9.論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10.論物權法基本原則(之一)。

11.論合同自由。

12.論懸賞合同(或遺失物返還法律問題分析)

13.論房屋拆遷中被拆遷人利益的法律保護

14.論無因管理

15.論私權神聖

16.論損害的認定

18.論合同法的情勢變更原則

1.論「小產權房」的法律保護

2.論不動產物權登記的性質

3.精神撫慰金的確定

4.名譽侵權案件中如何確定社會評價的降低

5.一房二賣的法律適用

6.不動產預告登記的意義

7.房屋過戶登記程序的合法性

8.論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實現形式

9.論農村集體土地權利的流轉

10.論訴訟時效制度的價值

11.論不動產租賃權的性質

12.論非婚生子女的監護問題

13.論民事登記——以婚姻.不動產物權.法人設立登記為例

14.淺論第三人履行與債務承擔

15.論善意取得制度在民法中的適用

16.論民法中的優先購買權

17.合同解除後,當事人應承擔的到底是違約責任還是締約過失責任

18.淺論物權法定原則

19.淺談精神損害賠償

20.論擔保物權的競合

21.論損害賠償與違約的關系

22.農村人口在人身損害賠償中賠償標準的適用問題

23.論商品房一房多賣的法律效力及後果

24.論締約過失責任的構成要件

25.試論我國現行訴訟時效制度的利與弊

26.論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中的因果關系與過錯

27.高空墜物致人損害民事責任的認定

28.見義勇為的民法定性

29.侵權責任中行為違法性的判斷

30.論物權法上車庫權屬的判斷標准

31.隱私權的界定

32.論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3.社會募捐中捐款余額所有權的歸屬

34.地役權與相鄰權的異同

35.我國現行《合同法》的特徵與完善

36.試論我國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37.談談格式條款

38.合同訂立程序中的幾個問題

39.合同成立與生效的關系

40.試論合同的效力

41.試論締約過失責任

42.合同保證中的若干問題

43.簡論我國《合同法》中的合同保全制度

44.談談合同的轉讓

45.合同的解除及其後果

46.我國《合同法》中違約責任的特點

47.試談我國《合同法》中的買賣合同

48.談談善意取得制度的適用----以遺失物.贓物為例

49.論物權法定原則

50.論物權平等保護原則

51.論國家所有權的行使

52.論法人的所有權

53.論法人的能力

54.談代位權行使的效力問題

55.論締約過失責任的適用

56.談我國的民事主體

57.論贈與合同的撤銷

58.試論我國的物權登記制度

59.試論車庫.車位的權利歸屬

60.優先購買權探析

61.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問題探討

62.淺談保證人資格

63.淺論未登記抵押權的效力

64.權利質權探析

65.最高額抵押幾個問題的探討

66.談談流質契約與代物清償協議

67.淺論土地徵收中的公共利益

68.簡論無名合同的適用

69.簡論合同的解除

70.債務抵銷淺議

71.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若干問題的探討

72.「買賣不破租賃」原則及其適用

73.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若干問題的探討

74.淺析營業質權

75.淺析不動產出租人的留置權

76.淺析營業主人的留置權

77.浮動抵押初探

78.論物權登記的法律效力

79.論物權登記制度的完善

80.試論人身損害賠償

81.論名人的隱私權

82.論徵收中的「公共利益」

83.論城市房屋拆遷協議

84.試析「人肉搜索」

85.電子商務合同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86.從汶川地震看民法中的不可抗力

87.試論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

88.論物權公示原則

89.論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

90.論誠實信用原則

91.論表見代理制度

92.淺議物權法對「建築物區分所有權」法律規定中存在的問題及完善

93.試析我國現行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保護范圍及其完善

94.論隱私權與知情權的沖突及解決

1.佔有法律制度研究

2.代理制度研究

3.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問題研究

4.典權制度研究

5.取得時效制度研究

6.用益物權體系的完善

7.建築物區分所有權若干問題研究

8.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9.民事法律行為制度研究

10.民法善意取得制度的研究

11.論公民人身權的法律保護

12.抵押權法律制度研究

13.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研究

14.論合夥制度

15.物權體系的完善和發展

16.環境侵權民事責任的研究

17.民事主體制度研究

18.侵權民事責任研究

19.論侵權行為法的功能

20.我國侵權行為法的歸責原則研究

21.侵權損害賠償制度研究

22.名譽權的法律保護制度研究

23.新聞侵權民事責任研究

24.醫療糾紛的民事責任研究

25.論醫療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

26.高危險原因的民事責任研究

27.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法律制度研究

28.我國環境侵權民事責任制度研究

29.論我國污染環境致人損害侵權民事責任

30.產品責任法律制度研究

31.我國夫妻財產制度研究

32.論法人人格權及其民法保護

33.論不動產物權登記制度

34.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

35.論物權的效力

36.論一物一權原則

37.論物權法定原則

38.論物權的公示與公信原則

39.論物權變動模式的選擇

40.論物權請求權

41.論我國的土地權利制度

42.論債權的法律效力

43.論預期違約

44.論「可預見規則」

45.離婚損害賠償的法律適用

46.配偶權探析

47.淺論我國離婚制度

48.關於家庭暴力的法律分析

49.無效婚姻制度之探討

50.我國監護制度的立法完善

H. 幫忙分析民商法案例,謝謝!

一、不能要求乙搬出房屋。因為合同法裡面有「買賣不破租賃」原則。

二、有回如下幾種可答能:
(1)如果丙不知道表的主人是甲,而且購買價位正常合理,並且其贈與丁的意思表示真實,那麼表的所有權應屬於丁,因為丙屬善意取得,且贈與行為有效;
(2)如果丙不知道表的主人是甲,而且購買價位正常合理,但其贈與丁的意思表示不真實,那麼表的所有權應屬於丙,因為丙屬善意取得,但贈與行為無效;
(3)如果丙知道表的主人是甲仍然購買,則表的所有權應屬甲,因為丙為非善意取得,其購買行為無效。

三、有義務將電腦還給甲。因為如果不還的話,那就是不當得利。民法通則第七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由於他為保護該電腦與人爭執被打而支出費用,甲應當將此費用支付給乙。

I. 民商法 案例分析一則

乙應該有同等條件優先出租的權利。甲可以以出租屋與合同簽訂的用途不合,解除合同。 乙丙我去搞不懂。惡性競爭????沒有啊。

J. 民商法案例分析

此事,雙方都有責任。
1,公園方面,有看護義務,因為孩子均未滿14歲
2,公園方面,拒絕內提容供必要的保護措施——救生圈或救生衣
3,公園方面,玩忽職守,沒有積極進行救護
4,死者本人有責任
得出結論,公園方面應承擔80%的責任。
具體如何判,還看法官

熱點內容
電子商務法的法律責任有什麼 發布:2025-08-22 01:54:08 瀏覽:253
上海居家養老服務條例 發布:2025-08-22 01:53:58 瀏覽:187
cctv12社會與法頻道二維碼 發布:2025-08-22 01:53:08 瀏覽:546
四治法治 發布:2025-08-22 01:48:56 瀏覽:70
准則條例選人用人 發布:2025-08-22 01:48:02 瀏覽:905
黑明星要付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2 01:35:54 瀏覽:5
司法局是干什麼的地方 發布:2025-08-22 01:24:24 瀏覽:930
刑事訴訟法第82條內容 發布:2025-08-22 01:10:27 瀏覽:29
法律上負道德責任 發布:2025-08-22 01:10:26 瀏覽:513
法院罰金不交 發布:2025-08-22 01:01:12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