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大全誰
A. 古羅馬《民法大全》規定:「父親的罪名或所受的懲罰不能玷污兒子的名聲,因為每一方的命運均取決於自己的
4D
B. 誰制定羅馬民法大全幾世紀 查士丁尼;公元五世紀。 羅馬民法大全,是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編纂的一部匯編式法典,是羅馬法的集大成者,該法奠定了後世法學尤其是大陸法系民法典的基礎,是法學研究者研究民法學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資料之一。 該法典由四部分組成,分別為法典,學說匯纂,法學階梯以及新律。最後完成於公元530年左右。法典內容為東羅馬帝國時期的皇帝敕令,以及權威的法學家對於法律的解釋,還有給法律學生當作法學的入門教材等。 在整個編纂工程完成之後,任何對於《民法大全》的評論或者其他立法都被禁止。該法奠定了後世法學尤其是大陸法系民法典的基礎,是法學研究者研究民法學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資料之一。 查士丁尼學說匯編: 公元530年,查士丁尼再度任命特裡布尼厄斯為主席,11名博學、有名望的法學家和從別留托斯、君士坦丁法律學校選出的5名教授為委員,共同將歷代羅馬著名法學家的著作,整理並進行摘錄,共花費3年時間編成了《學說匯集》,又名《查士丁尼學說匯編》,於533年底頒布施行。 C. 拿破崙法典與羅馬民法大全所維護旳階級利益有什麼不同 拿破崙法典一般維護的是他們的資產階級利益,而羅馬民法大權維護的是當時的奴隸主階級和平民的利益。 D. 分別概括市民法和萬民法的特點
清楚公民法和萬民法的區別。公元前3世紀中期之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被成為公民法。具有明顯的狹隘性。隨著羅馬的對外擴張,適應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稱為「萬民法」。 E. 羅馬民法大全編纂的目的是什麼組織是誰有哪幾部法律文獻組成其局限性和進步性
F. 誰會這道題:古羅馬《民法大全》中
G. 查士丁尼法典是誰寫的 答:《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學說匯編》、《查士丁尼法學總論》和《查士丁尼新敕》的合稱。其中,《法典》是歷代羅馬皇帝所頒布的憲令,按年代順序編排,共編出10卷,凡未被列入的都一律作廢。《學說匯編》搜集和節錄的是已知公認的法學家的著作,共編出50卷,凡未被選入的法理陳述都被宣布為無效,以後永遠不許在法律上引用。《法學總論》是一本羅馬私法教科書,由皇帝欽定,本身具有法律效力。565年法學家又把查士丁尼皇帝在法典編完後陸續頒布的168條新敕令匯編成集,稱為《查士丁尼新敕》此大全是羅馬法的精華和集錦,它總結和匯集了羅馬法和羅馬法學發展的最高成就,對羅馬法的廣泛傳播起了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 第一,羅馬帝國制定和實施羅馬法的目的是為了維系和穩定龐大帝國的統治。 第二,本目內容主要介紹羅馬法的核心內容是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第三,羅馬法的歷史影響。德國著名法學家耶林在其著作《羅馬法精神》一書中說:「羅馬帝國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宗教隨著人民思想覺悟的提高、科學的發展而縮小了影響,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征服。」歐美各國在不同程度上無不受到羅馬法的影響。20世紀初羅馬法的影響經過日本,延伸到了中國。國民黨政府的民法即沿襲了羅馬法。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繼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採取了羅馬法的原則。(摘自網路) H. 試述《國法大全》及其構成..誰可以教教我 《國法大全》是由東羅馬帝國時期,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間及死後不久新編纂的,它是《查士丁尼法典》、《欽定法學階梯》、《學說匯編》、《新律》四部法典匯編的統稱,也是奴隸制時代歷史上一部最完備的成文法典。構成:《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法典》是羅馬歷代皇帝的敕令大全,從公元528年開始,法典編纂委員會對歷代皇帝敕令和元老院決議進行整理、審定和匯編,刪除業已失效或同當時法規相抵觸的內容,與次年頒布實施。後因發現一些新敕令尚未列入,又重新進行增補修正,於公元534年再度頒行。法典共12卷,每卷分章節,所載敕令一律按年月日順序編排,並標出頒布各敕令的皇帝名字。第1卷是教會法和國家公職人員的權利和義務;第2卷至第8卷為私法;第9卷為刑法;第10卷至第12卷是行政法。 《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法學階梯》) 《查士丁尼法學總論》,又譯為《法學階梯》。以蓋尤斯同名著作為藍本,參照其他法學家的著作改編而成,於公元533年底完成。它是闡述羅馬法原理的法律簡明教本,也是官方指定的「私法」教科書,具有法律效力。此書共分4卷,各卷的主要內容有:第1卷人法(自然人和家庭法);第2卷物和物權以及遺囑;第3卷繼承、債及契約;第4卷因侵權行為所生之債和訴訟。 《查士丁尼法學匯纂》(《法學匯編》) 《查士丁尼法學匯纂》,又譯為《法學匯編》。從公元530年開始,將歷代羅馬著名法學家的學說著作和法律解答分門別類地匯集、整理,進行摘錄,凡收入的內容,均具有法律效力。全書共有50卷,於公元533年頒布實施。內容大體可分為三部分:有關市民法的著作摘錄,以薩比努斯學派的學說為主;有關裁判官法的著作摘錄,以烏爾比安的學說為主;有關各種實用性的法律問題及案件的著作摘錄,以伯比尼安的學說為主。 《查士丁尼新律》(《新律》) 在上述三部法律匯編之後,查士丁尼又先後頒布敕令168條。他死後,法學家將這些敕令匯編成冊,稱《查士丁尼新律》,簡稱《新律》。其內容主要涉及公法和教會法范圍,有些是對現行法的解釋,也有一些是婚姻家庭和遺產繼承方面的規范。 I. 求羅馬公民法和萬民法的區別 二者有以下幾方面區別: ()公民法的對象是羅馬公民 ; (2)萬民法的對象是羅馬公民與非羅馬公民,非羅馬公民之間; 2、內容不同: (1)公民法的內容是公法較多; (2)萬民法的內容是所有權與債法; 3、來源不同: (1)公民法的來源是民眾大會、元老院決議,習慣法規范; (2)萬民法的來源是清除了形式主義的羅馬固有的「私法」規范;同羅馬人發生聯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規范;以及地中海商人通用的商業習慣與法規等; 4、程序不同: (1)公民法的程序形式主義; (2)萬民法的程序更為靈活。 (9)民法大全誰擴展閱讀 早期的「古羅馬平民」與「古羅馬公民」是兩個相對的概念,不過兩者都是自由民,至於奴隸的地位則沒有任何差別。 王政時代後期,古羅馬平民大都是外來的移民以及脫離古羅馬血緣群體的社會成員,被排除在古羅馬公民的血緣組織之外,因而具有政治和經濟上的無權性(比如公有地的使用權),經濟上的私有性和對羅馬貴族和氏族部落的依附性。從法律上看,《公民法》適用於古羅馬公民,而《萬民法》適用於古羅馬平民。 任何在羅馬出生的男人都是羅馬公民,奴隸除外。公民有權投票,婦女除外。公民有權立約,有權具備合法的婚姻。公民不能夠被判處死刑,除非他們被控訴叛國罪。 馬的自由民指居住在羅馬境內但不具備羅馬公民的身份,自由民的根本特徵是享有財產權。自由民可區分為上層和下層,即貴族和平民兩部分。前者不僅擁有大量地產和其他財產,而且享受各種政治特權。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