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隸書
㈠ 初一歷史復上習資料和初二初三的
上網搜搜啊
㈡ 初中歷史總復習提綱
歷史復習提綱(一)
一、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我國最早的人類:
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會製造工具並知道用火
2.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約七十萬年到二十萬年,他們會製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還會保存火種,並過著群
居生活
3.山頂洞人距今約三萬年,他們已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會人工取火,他們生活的集體,是由血緣關
系結合起來的氏族
4.(1)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2)我國是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3)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4)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5)我國是世界上很早種植蔬菜的國家
二、原始的農耕生活
河姆渡人距今約七千年,生活在長江流域
(1)以水稻種植為主的水田農業 (2)使用磨製石器,耒耜翻地耕 (3)建築干欄式房屋,定居生活
(4)挖掘水井,飲水方便,製作陶器 (5)飼養家禽 (6)制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約五六千年,生活在黃河流域
(1)以粟種植為主的半田農業 (2)製作石器,骨箭頭 (3)住半地穴式房子,定居生活
(4)飼養豬狗 (5)紡織、制彩陶 (6)食物種類豐富:粟(主)、魚、肉、蔬菜(副)
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約四五千年,生活在山東大汶口
(1)私有財產出現、貧富分化 (2)農耕經濟有很大的發展,農具發達
(3)原始手工業有了很大的進步 (4)陶器有黑、白陶,質量好
三、華夏之祖
1.炎黃戰蚩尤—涿鹿之戰:
炎帝黃帝部落結合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後的華夏族
2.黃帝—「人文初祖」:
(1)黃帝的貢獻:①黃帝建造宮殿,製作衣裳,還教人們挖井,發明舟車,為後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
基礎 ②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後的華夏族
3.堯、舜、禹的「禪讓制」:
(1)「禪讓制」:相傳,堯年老時,徵求各部落首領的意見,推舉堯做他的繼承人。舜年老後,採取
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種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歷史上叫做「禪讓」
(2)禪讓制的實質:禪讓制的實質是原始社會後期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
(3)原始社會解體:生產發展→剩餘產品出現→私有財產出現→貧富分化出現→氏族貴族→早期奴隸 ↓
主戰俘、犯罪欠債的平民→早期奴隸
四、夏、商、西周的興亡
1.夏朝的興衰:
(1)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陽城,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奴隸社會開始了
(2)禹死後,啟即父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3)夏朝的標志,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4)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5)公元前1600年,夏朝滅亡,桀是最後的國王
2.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1)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朝滅亡,商朝建立
(2)經幾次遷都,最後商王盤庚遷都到殷,後人又稱商朝為殷朝
(3)公元前1046年,,紂是最後一個國王,周朝武王與商朝在牧野大戰,商朝結束
(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做西周
3.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制: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目的)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
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繳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
隨從天子作戰。(內容)西周通過分封諸侯,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2)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西周滅亡
(3)西周等級示意圖: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隸
五、燦爛的青銅文化
1.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1)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著名青銅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2)與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
2.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
(1)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農業上已知道選種、施肥和治蟲害
(2)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國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3.奴隸的悲慘生活:
(1)沒有人生自由,被隨意買賣轉讓(2)人牲(3)人殉
六、春秋戰國的紛爭
1.春秋爭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奴隸社會
{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王—封建社會
(2)春秋爭霸的目的: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
著名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 前提:王室衰微
(3)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的原因:{實力:發展生產、訓練軍隊、整頓內政
威望:尊王攘夷、戰爭
(4)公元7世紀後期,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晉軍大敗楚軍。從此,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
爭霸影響:①給社會帶來種種災難 ②小國被消滅了,出現了疆域較大的國家
2.戰國七雄
(1)戰國七雄目的:兼並和統一
(2)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
(3)著名戰役: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
七、大革命的時代
1.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1)農具演變過程:石器→骨頭→青銅→鐵
(2)我國至遲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戰國時期牛耕進一步推廣。牛耕是我國農具發展歷史上的一
次革命
(3)鐵農具的作用: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
2.著名的都江堰:
設計建造者—李冰 地點—岷江 意義—消除水患、灌溉農田、天府之國
3.商鞅變法:
時間—公元前356年
內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開始變法。法令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
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
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義:經過商鞅變法,確立了封建制度,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
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4.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我國封建社會形成了
奴隸主→地主 奴隸→農民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
八、中華文化的勃興
1.文字的演變: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商周:甲骨文→金文(銘文) 西周晚期:大篆
2.天文、歷法和醫學的成就:
(1)商朝甲骨文里有許多日食、月食的記載
(2)歷法:起源於夏朝,完善於商朝 24節氣測定於戰國
(3)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扁鵲總結出望、聞、問、切
3.屈原和「鍾鼓之樂」:
戰國末期楚國的屈原—《離騷》 春秋戰國盛行「鍾鼓之樂」
九、中華文化的勃興
1.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春秋戰國晚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著有《論語》):
(1)思想;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仁」的學說
(2)教育:①創辦私塾 ②因材施教 ③學習態度要老老實實 ④溫故而知新
2.思想家老子: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道德經》):
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對立兩面,對立的雙方可以互相轉換
3.百家爭鳴:
(1)墨家的創始人是墨子
(2)儒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
(3)道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子
(4)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戰國末期的韓非
(5)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傑出的軍事家孫武(著有《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軍書)「知己知
彼,百戰百勝」
學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張
墨家 墨子 他主張「兼愛」,「非攻」
儒家 孟子 孟子要求統治者用仁政治國,輕徭薄賦,主張不要過分捕撈
道家 莊子 「無為而治」
法家 韓非 他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家
兵家 孫武 他反對空談仁義
十、「秦王掃六合」
1.秦統一六國和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2.鞏固統治的措施:
(1)政治: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2)變化:①統一圓形方孔銅錢 ②統一度量衡 ③統一文字(小篆)(隸書)
文字變化順序:甲骨文→銘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3)思想:焚書坑儒—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王接受李斯的建議,發布焚書令,規定除政府外,
民間只准留下有關醫葯、占卜和種植的書,其他書都要燒掉;以後再有談論儒家詩書的都要判
處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評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陽活埋。這就是歷史上的「焚書坑儒」
3.北築長城和開發南疆:
(1)秦始王派蒙恬修築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獨創性
的象徵
(2)秦始王派兵統一東南、嶺南等地區,興修靈渠,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為中原與嶺南地區
的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
(3)秦朝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人民的封建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
十一、「伐無道,誅暴秦」
1.秦的暴政:(1)繁重的徭役 (2)賦稅沉重 (3)刑法殘酷秦二世更殘忍的統治
2.陳勝吳廣起義:(1)時間:公元前209年 (2)意義: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
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領精神,鼓舞了後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3.項羽、劉邦起義: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主力(巨鹿之戰)—(以少勝多)
公元前207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十二、大一統的漢朝
1.文景之治:輕徭薄賦、發展農業
2. 漢武帝的大一統:
(1)措施:①政治:削弱諸侯國勢力,封國越分越小 ②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太學(太
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以儒家的五經為主要材料,不學習其他各家的學說)
(2)意義:西漢進入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3.東漢的統治:
(1)西漢的滅亡:公元9年
(2)東漢的建立:公元25年 劉秀/光武帝 定都洛陽
(3)光武帝末年,社會安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史稱這個時期的統治為「光武中興」
十三、兩漢經濟的發展
1.治理黃河和農業的進步:
(1)水利:漢武帝治理黃河 、漢明帝時王景的治理黃河
(2)農具:耕犁的進步、耬車的出現
(3)農作物:小麥、水稻、桑麻
2.絲織和冶煉技術的提高:
(1)絲織業:提花機 (2)冶鐵:東漢的南陽太守杜詩發明了水排 (3)鐵制兵器取代青銅兵器
3.加強集權的經濟措施和商業的繁榮:
(1)經濟:漢武帝時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2)商業: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被稱東西二京
城裡有專門的商業區,叫做「市」
十四、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1.冒頓統一蒙古草原:秦漢之際,匈奴的傑出首領冒頓單於第一次統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強大的國家
2.衛青、霍去病破匈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衛青、霍去病分別率領精騎出擊匈奴
3.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紀中期,漢元帝將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於,呼韓邪單於和昭君為匈奴的友好相
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4.東漢明帝派竇固、竇憲率兵反擊匈奴
十五、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1.張騫通西域:
(1)西域:兩漢時期,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
(2)張騫通西域:①公元前138年 ②公元前119年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
2.絲綢之路:
(1)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到,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
(2)漢武帝以後,西漢的商人還常出海貿易,開辟了海上交通要道,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
3.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在西域時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公元166年,大秦出使漢朝,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首次
直接交往
十六、昌盛的秦漢文化
1.紙的發明和蔡倫改進造紙術:
(1)西漢早期用麻做的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
(2)東漢時候,宦官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2.《九章算術》和地動儀:
(1)東漢時期的《九章算術》,是一部數學名著。
(2)東漢前期,科學家張衡製造了一種儀器,能測定地震方向,叫做地動儀。這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早
的地震儀器
3.華佗和張仲景:
漢代最著名的醫學家是華佗和張仲景:
(1)華佗製成了使全身麻醉的「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還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
獸編了「五禽戲」
(2)東漢末年,張仲景寫成了《傷寒雜病論》,書中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後世稱他為「
醫聖」
十七、昌盛的秦漢文化
1.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興起:
(1)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
(2)東漢時,漢明帝派人到西域求佛取經,後在洛陽修建白馬寺,它是我國最早的佛教寺院。
(3)東漢時期,道教在民間興起,創始人之一叫張陵。他尊老子為教主,稱他為「太上老君」
2.王充和《論衡》:
秦漢時期,思想家王充寫了《論衡》一書,批判迷信鬼神
3.司馬遷和《史記》:
(1)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
(2)《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肯定了陳勝、
吳廣反抗暴秦的首創精神,指斥了暴君、酷吏的罪惡,大膽地評論了漢武帝的功過,成為後世紀傳
體史書的典範。這部書文筆簡潔,語言生動,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
4.轟動世界的秦兵馬俑:
秦漢時期的雕塑藝術水平很高,它的傑出代表是轟動世界的秦始王兵馬俑
十八、三國鼎立
1.官渡大戰:(以少勝多)
200年,袁紹率十萬大軍,進攻曹軍,主力直逼曹軍所在地官渡,它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
2.赤壁之戰:(以少勝多)
時間—208年 作戰雙方:曹操、劉孫聯軍 形成了曹、孫、劉三分天下形勢
3.三國鼎立的形成:
國名 建立年代 建立者 定都地點
魏 220年 曹丕(稱帝) 洛陽
蜀(漢) 221年 劉備(稱帝) 成都
吳 222年 孫權(稱王) 建業
十九、江南地區的開發
1.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
(1)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篡奪了皇位,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316年滅亡)
(2)280年,三國滅亡(三國共存61年)
(3)第二代皇帝晉惠帝智力低下,無力治理國家,發生「八王之亂」
(4)從東漢末年以來,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少數民族陸續內遷,西晉初年,人數達
幾百萬,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亡了西晉
2.淝水之戰:(以少勝多)
(1)西晉滅亡的第二年(317年),皇族司馬睿重建晉朝,定都建康,歷史上稱為「東晉」
(2)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權
(3)383年,王苻堅徵集了八十多萬兵力,打算一舉滅亡東晉,與東晉8萬人隔淝水對峙,晉軍贏了,
統一了北方
(4)420年,大將劉裕自立為帝,國號「宋」,此後,南方經歷了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宋、
齊、梁、陳
3.江南地區的開發:
(1)條件:①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 ②南遷的人給江
南地區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③江南地區的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
(2)意義: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二十、北方民族大融合
1.北方的統一和民族的融合:
4世紀後期,我國東北地區鮮卑族的一支強大起來,建立北魏,定都平城,439年統一北方
2.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原因:平城氣候乾旱,出產的糧食不能滿足都城眾多人口的需要,平城位置偏北,不利於北魏對中原廣
大地區的統治,也不利於鮮卑政權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歷史背景:黃河流域出現了民族融合的趨勢
(2)主要措施: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將鮮卑族的姓
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為姓元;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採用漢族地官制、律令;
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
(3)歷史作用:這些措施有利於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民族融合
(4)後北魏分裂:北齊、北周、東魏、西魏,合成北朝
二十一、承上啟下的魏晉 南北朝文化(一)
1.祖沖之和圓周率:
(1)南朝的祖沖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利用「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個把圓
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後的第7位,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一千年
(2)祖沖之寫了一部數學著作《綴術》
2.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1)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農學家,著有《齊民要術》
(2)《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家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3.酈道元和《水經注》:
北魏的酈道元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他寫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全書以注
錄水道系統為綱,詳細地介紹了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等
二十二、承上啟下的魏晉 南北朝文化(二)
1.大放光彩的書畫藝術:
(1)東晉的王羲之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後被稱「書聖」
(2)東晉的顧愷之是著名的畫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3)人稱顧愷之有「三絕」,及才絕、畫絕、和痴絕
2.佛教的盛行和《神滅論》:
南朝的思想家范縝,他撰寫的《神滅論》,它記錄了統治階級利用佛教欺騙人民的事實,系統的闡述
了無神論思想
3.輝煌的石窟藝術:
北朝兩大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㈢ 合肥老年大學65個專業分別是什麼
㈣ 09年上海高考試卷和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題(上海卷)
一 閱讀 8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6題。(17分)
專家與通人
雷海宗
⑴專家是近年來的一個流行名詞,凡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希望能成專家。專家的時髦性可說是今日學術界的最大流弊。學問分門別類,除因人的精力有限之外,乃是為求研究的便利,並非說各門之間真有深淵相隔。學問全境就是一種對於宇宙人生全境的探索與追求,各門各科不過是由各種不同的方向與立場去研究全部的宇宙人生而已。政治學由政治活動方面去觀察人類的全部生活,經濟學由經濟活動方面去觀察人類的全部生活。但人生是整個的,支離破碎之後就不是真正的人生。為研究的便利,不妨分工;但我們若欲求得徹底的智慧,就必須旁通本門以外的知識。各種自然科學對於宇宙的分析,也只有方法與立場的不同,對象都是同一的大自然界。在自然科學的發展史上,凡是有劃時代的貢獻的人,沒有一個是死抱一隅之見的人。如牛頓或達爾文,不只精通物理學或生物學,他們各對當時的一切學術都有興趣,都有運用自如的理解力。他們雖無哲學家之名,卻有哲學家之實。他們是專家,但又超過專家;他是通人。這一點總是為今日的一些專家或希望作專家的人所忽略。
⑵假定某人為考據專家,對某科的某一部分都能詳述原委,作一篇考證文字,足注能超出正文兩三倍;但對今日政治經濟社會的局面完全隔閡,或只有幼稚的觀感,對今日科學界的大概情形一概不知,對於歷史文化的整個發展絲毫不感興趣。這樣一個人,只能稱為考據匠,若恭維一句,也不過是「專家」而已。又如一個科學家,終日在實驗室與儀器及實驗品為伍,此外不知尚有世界。這樣一個人,可被社會崇拜為大科學家,但實際並非一個全人,他的精神上之殘廢就與身體上之足跛耳聾沒有多少分別。
⑶再進一步。今日學術的專門化,並不限於科門之間,一科之內往往又分化為許多的細目,各有專家。例如一個普通所謂歷史專家,必須為經濟史專家,或漢史專家,甚或某一時代的經濟史專家,或漢代某一小段的專家。太專之後,不只對史學以外的學問不感興味,即對所專以外的史學部分也漸疏遠,甚至不能了解。此種人或可稱為歷史專家,但不能算為歷史家。片段的研究無論如何重要,對歷史若真欲明了,卻非注意全局不可。
⑷今日學術界所忘記的,就是一個人除作專家外,也要作「人」,並且必須作「人」。一個十足的人,在一般生活上講,是「全人」,由學術的立場講,是「通人」。我們時常見到喜歡說話的專家,會發出非常幼稚的議論。這就是因為他們只是專家,而不是通人,一離本門,立刻就要迷路。他們對於所專的科目在全部學術中所佔的地位完全不知,所以除所專的范圍外,若一發言,不是幼稚,就是隔膜。
⑸學術界太專的趨勢與高等教育制度有密切的關系。今日大學各系的課程,為求「專精」與「研究」的美名,捨本逐末,基本的課程不是根本不設,就是敷衍塞責,而外國大學研究院的大部課程在我們只有本科的大學內反倒都可以找到。學生對本門已感應接不暇,當然難以再求旁通。一般的學生,因根基的太狹太薄,真正的精通 談不到,廣泛的博通 無從求得;結果各大學每年只送出一批一批半生不熟的智識青年,既不能作深刻的專門研究,又不能正當地應付復雜的人生。近年來教育當局與大學教師,無論如何的善於自辯自解,對此實難辭咎。抗戰其間,各部門都感到人才的缺乏。我們所缺乏的人才,主要的不在量,而在質。雕蟲小技的人並不算少。但無論做學問,或是做事業,所需要的都是眼光遠大的人才。
⑹凡人年到三十,人格就已固定,難望再有徹底的變化,要做學問,二十歲前後是最重要的關鍵,這正是大學生的在校時期。品格、風趣、嗜好,大半要在此時來作最後的決定。此時若對學問興趣立下廣泛的基礎,將來的工作無論如何專精,也不至於害精神偏枯病。若在大學期間,就造成一個眼光短淺的學究,將來若要再作由專而博的功夫,其難真是有如登天。今日各種的學術都過於復雜深奧,無人能再望作一個活的網路全書的亞里士多德。但對一門精通一切,對各門略知梗概,仍當是學者的最高理想。二十世紀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復雜最有趣的時代,今日求知的時會也可謂空前;生今之世,而甘作井底之蛙,豈不冤枉可惜?因為人力之有限,每人或者不免要各據一井去活動,但我們不妨時常爬出井外,去領略一下全部天空的偉大!
《大公報》(重慶版)1940年2月4日 「星期論文」專欄
⒈第⑴段中「死抱一隅之見的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⒉下列對第⑶段中畫線句的作用分析錯誤的一項是___________(3分)
A.表明作者在這之前已經從另外一個方面或角度論證了自己的觀點。
B.過渡到下文從學科內部細分的現狀這一角度論證專家要注意全局。
C.提示下文對專家在學科研究中要注重全局的論證深入了一個層次。
D.強調作者對「歷史專家」與「歷史家」的區分,進一步反對只專一門。
⒊第⑸段中作者認為造成「學術界太專的趨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⒋聯繫上下文.為第⑸段畫線句選項填空,簡述理由。 (3分)
⑴也 更 ⑵既 又
⒌聯系全文,概述培養「通人」的重要性。( 5分)
⒍從下列人物中任選一位,分析他為什麼是通人。(不超過45字)(4分)
魯迅 朱光潛 馬克思 愛因斯坦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6-12題。(22分)
春聲和春深
⑴我寫過北國的春風。記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溝里,忽然一夜間,呼嘯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撲窗如機槍掃射,木頭梁、柱、椽、檁「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蟲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節作響…… 天亮起來一看,冰雪依舊,只是趴下來點貼近地皮。
⑵春風告退。忽又從千里外,從沙漠,從戈壁起跑,跨欄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嶺,踢蹬起黃沙黃土,高天朦朧,太陽淡化……這樣一而再三,麥苗才吐青,冰雪也還在角落裡、背陰里、窪里坎里齜著白牙。
⑶我服了。後來也愛了。說到愛,我又是江南水鄉出身,那裡的春風叫歷代詩人寫完了,不用也不能再寫了,「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池塘生春草」的「生」字,「吹皺一池春水」的「吹皺」二字,都是千古贊為絕活,咱還?嗦什麼呢,本來在針也插不下去的地方,只有做做翻案文章,弄得巧時還有立錐之地。這些絕活早已鐵案如山,咱們不抱沒縫的蛋也罷。這是做詩做文章的話。說到愛,卻又是一番天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極好的詩句,不過我不愛。「隨」字好,江南水鄉的春風和春雨,是緊相隨的,「潛」字好,「潤」字好,「細」字更好,風也細雨也細也。但「無聲」二字惹翻了我的愛心。
⑷我久居北國,有個弟弟久居北大荒。我們壯年時都不大思鄉,儼然四海為家了。有回我問他,有沒有偶然心動,念及家鄉的時候?他思索。
⑸我追問好比說一剎那?我這里有過一剎那來去如閃電,閃電就夠了,不必比做晴天霹靂。他說有。有時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處,忽聽屋頂「瓦背」陣雨掃過――沙、沙、沙……江南絕無炕,北大荒沒有「瓦背」,有雨也不會「沙、沙、沙」。那是江南的春風春雨了,你說你沒有思鄉,那是故鄉思念你了。你這個遊子不但不知身在何處,還不知道童年永不離身。我勸弟弟寫詩吧,他一笑,無意於此。人到老時,血管會硬化,腦子卻又會軟化,弄得可笑。蓋世英雄,也難免小丑般收場。落葉歸根之思,我又以為那是軟硬兼施的東西。若論固執勁兒,只怕是軟硬不吃。
⑹我耳朵里不大出現弟弟的「沙沙」聲,現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到了黑天,都少不了「蘇蘇蘇」。江岸「綠」,是蘇蘇「綠」的。春草「生」時,春風「吹皺」時,「隨」時「潛」時「潤」時,都必定蘇蘇價響。「潤物細無聲」,「無聲」兩字不能接受。 好好聽吧,幼苗拔節,童年拔長,那也是蘇蘇響著拔上來的。老來硬化或軟化的時候,耳朵里蘇蘇不絕,那是春的回聲。那是故鄉故土的呼叫。
⑺這是春聲。
⑻北京俗話說:「春脖子短」。意思還是「春短」,中間加個「脖子」,妙!楊樹剛上葉子,柳樹剛吐絮,桃花「暄」,杏花「舊」,都才看見就暴熱起來了。頭連肩膀,無所謂脖子的德性,可以是極壯健的人如拳擊勇士,也可以是縮頭縮腦如武大郎者。不過有那猛烈的春風在,漫天的黃沙在,就算做勇士形象吧。但也不無可惜,不無可笑。春天就這樣勇了,夏日炎炎怎麼處,冰凍三尺的寒冬又怎麼稱呼。
⑼我問久居北大荒的弟弟,江南老家的春天怎麼樣?他立刻回答很長,長到過不完的樣子。虧他說得出來,只一個長字。故鄉的遙遠,童年的朦朧,春天的深沉,無意過篩過籮卻過了,無心淘洗也夢游一般澄清提純了。只落下一個字:長。我疑心這一長字是思鄉的單相思,不一定實際。寫信去問一位蟄居家鄉的小夥伴,他一生困頓,現在是混得最好的時候,在鄉下做機修生活。回信來了,說只覺得做生活手冷,快點熱起來好。 可見實際長還是長的。手冷希望快點熱起來,那是一個老手藝人的話。
⑽少年時候我們沒有這種想法,那手總是熱的。「大地春如海,男兒國是家,龍燈花鼓夜,長劍走天涯。」那時候我們喜歡這樣的詩。現在敢說經歷了滄海桑由,細細想來敢說春深如海。只有海的意味深長,才包羅萬象,一個浪花冷一個浪花熱,這個手冷那個手熱,都不過是浪花中的泡沫。「春深如海」,在詩里文里看得多了,也看俗了。其實這個「深」字好,「深」字也就是弟弟說的「長」字吧,不過也還有不同。
⑾少年時正是戰爭歲月,我在鄉下跑來跑去。花花草草沒人管,沒有人理。淡淡的陽光,蒙蒙的細雨。陽光只管照,細雨只管下,誰也不理誰,忽然,山坡上映山紅開了,人走不到的石頭岩上開了,人走來走去踩得稀爛的黃泥路邊也開了,牛羊吃草的坡上開了,水泥墳圈石頭墳壇那裡拱著水泥拱著石頭開了。映山紅,滿山紅相映。到了北方,叫做杜鵑,栽在盆里,放在暖房裡過冬,濕度、溫度、光度樣樣伺候合適了,才開個五天八天。 江南也有大晴天,單薄的映山紅當天發干,再曬一天,減色。曬上三天,山上殘紅映不成了。可是江南春天的細雨,不等陽光收走,自會瀠瀠一片。映山紅一掛上針尖般大的水珠,全副精神又出來了。時雨時晴,同時雨同時晴,晴雨沒有休時,映山紅沒有休日。這是長了。
⑿在艱難的歲月,我在北國風沙里,忽然遇上個不得不文化交流的外國畫展。我沒有了接受的興趣,匆匆一走而過。忽然,我被吸引了,站住了。那畫灰濛蒙,細雨看不見,可又撲面。一道漫坡,坡頭一圈矮矮圍牆,牆里有些石頭堆又不夠廢墟,說不清。坡下邊有兩頭牛,邊吃草邊瞌睡,牛毛上當掛著針尖水珠,要不,怎麼朦朦朧朧。我在草地上找紅色,也朦朧似有似無,我認定是有,還是映山紅。
⒀我看見了少年時代,看見了「龍燈花鼓夜,長劍走天涯」。看見了老手藝人,手冷望天。在艱難的風沙里,忽然看見了想也想不起來的故鄉的春天,又朦朧看不透,看不透又盛得住一生所有的思念。
⒁這是春深了。
⒎第⑴、⑵段畫線部分都用了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⒏第⑸段中畫線句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⒐對本文分析正確的兩項是__________(6分)
A.擬聲詞「沙沙沙」和「蘇蘇蘇」的不同表明作者聽覺更細致入微。
B.作者對「潤物細無聲」的欣賞為下文描述春聲作了感情的鋪墊。
C.作品敘述楊柳桃杏時暗含時光的流動,表現北京「春脖子短」。
D.寫「手冷」和「手熱」的用意在於揭示歲月已經改變了人生處境。
E.「春長」和「春深」一動一靜彼此呼應,銜接巧妙而且結構嚴謹。
F.本文結尾意味深長,空谷迴音中留給讀者思考和相象的空間。
⒑從空司和時間的角度,分析第⑾段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映山紅的。(3分)。
⒒作者從「春聲」寫到「春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⒓本文與《故都的秋》都寫了南北景象,其用意各不相同,請加以評析。(4分)
(三)默寫。(6分) 【任選6空。超過6空,按前6空評分】
⒔⑴其為人也,______________,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論語>七則》》
⑵______________,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王羲之《蘭亭集序》)
⑶分野中峰變,____________。(王維《終南山》)
⑷念去去、千里煙波,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鈴》)
⑸俶爾遠逝,__________________,似與游者相樂。(柳宗元《小石潭記》)
⑹____________________,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⑺東風不與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⑻不薄今人愛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戲為六絕句》)
(四)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4-16題。(8分)
早興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樑明,初打開門鼓一聲。
尤上階眠知地濕,鳥臨窗語報天晴。
半銷宿酒頭仍重,新脫冬衣體乍輕。
睡覺①心空思想盡,近來鄉夢不多成。
【注】①覺:醒。
⒕白居易,字樂天,號_____________。(1分)
⒖對本詩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___________(3分)
A.首聯用「晨光」與「開門鼓」交代時間之早。
B.頷聯以犬和鳥的表現描繪清晨興旺之景。
C.尾聯「鄉夢不多成」呼應「心空」,點明主旨。
D.本詩語言淺顯平實,給讀者清新自然之感。
⒗詩人善於從細微處表現生活情趣,請從這一角度賞析畫線句。 (4分)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17-22題。(17分)
沈周
⑴沈周,字啟南,長洲人。祖澄,永樂間舉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賓,人擬之顧仲瑛。伯父貞吉,父恆吉,並抗隱。構有竹居,兄弟讀書其中。工詩善畫,臧獲亦解文墨。邑人陳孟賢者,陳五經繼之子也。周少從之游,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韻詩,上巡撫侍郎崔恭。面試《鳳凰台賦》,援筆立就,恭大嗟異。及長,書無所不覽。文摹左氏,詩擬白居易、蘇軾、陸游,字仿黃庭堅,並為世所愛重。尤工於畫,評者謂為明世第一。
⑵郡守欲薦周賢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決意隱遁。所居有水竹亭館之勝,圖書鼎彝充牣①錯列,四方名士過從無虛日,風流文彩,照映一時。奉親至孝。父歿,或勸之仕,對曰:「若不知母氏以我為命耶?奈何離膝下。」居恆厭入城市,於郭外置行窩,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跡惟恐不深,先後巡撫王恕、彭禮咸禮敬之,欲留幕下,並以母老辭。
⑶有郡守征畫工繪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攝。或勸周謁貴游以免,周曰:「往役,義也,謁貴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還。已而守入覲,銓曹②問曰:「沈先生無恙乎?」守不知所對,漫應曰:「無恙。」見內閣,李東陽曰:「沈先生有牘乎?」守益愕,復漫應曰:「有而未至。」守出,倉皇謁侍郎吳寬,問「沈先生何人?」寬備言其狀。詢左右,乃畫壁生也。比還,謁周舍,再拜引咎,索飯,飯之而去。周以母故,終身不遠游。母年九十九而終,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滿。②銓曹:吏部官員。
⒘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漫應曰( ) ⑵寬備言其狀( )
⒙下列句中加點字不屬於通假字的一項是(2分)
A.父沒,或勸之仕 B.卒供役而還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萬鍾則下辯禮義而受之
⒚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項是(2分)
A.①周以母故 ②而告以成功
B.①飯之而去 ②涵淡澎湃而為此也
C.①評者謂為明世第一 ②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D.①人其姓名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⒛把下列句子解釋成現代漢漢語(6分)
⑴里人疾周者,人其姓名,遂被攝。
⑵比還,謁周舍,再拜引咎。
21.第③段詳寫了郡守對沈周態度的變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聯系全文,簡析沈周隱逸的原因。(2分)
(六)閱讀下文。完成第23-27題。(12分)
南方號桂海,秦取百粵,號曰桂林。桂之所產,古以名地。今桂產於欽、賓二州,於賓者,行商陸運致之北方;於欽者,舶商海運致之東方。蜀亦有桂,天其以為西方所資歟?桂之用於葯,尚矣,枝能發散,肉能補益,二用不同。桂性酷烈,易以發生,古聖人其知之矣。桂枝者,發達之氣也,質薄而味稍輕,故傷寒湯飲,必用桂枝發散,救里最良。肉桂者,溫厚之氣也,質厚而味沉芳,故補益圓散,多用肉桂。今醫家謂桂年深則皮愈薄,必以薄桂為良,是大不然,桂木年深愈厚耳,未見其薄也。以醫家薄桂之謬,考於古方桂枝肉桂之分,斯大異矣。又有桂心者,峻補葯所用也。始剝厚桂,以利竹棬曲,刮取貼木多液之處,狀如絰帶,味最沉烈,於補益尤有功。桂開花如海棠,色淡而葩小,結子如小橡子,取未放之蘂乾之,是為桂花,宛類茱萸,葯物之所緩,而食品之所須也。種桂五年乃可剝,春二月、秋八月,木液所剝之時也。桂葉比木樨葉稍大,背有直脈三道,如古圭制然,因知古人制字為不苟雲。
23.寫出以下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取未放之蕊干之 ( ) ⑵固知古人制字為不苟雲 ( )
24.與「桂之所產,古以名地」意思最接近的一項是_____________(2分)
A.因是桂的產地,自古以來就有名了。
B.因是桂的產地,古時就把桂作地名。
C.桂出產的地方,自古以來就是地名。
D.桂出產的地方,古時候就是個名勝。
25.畫浪線部分介紹桂葉運用了說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6.聯系全文,概括壯的功用。(不超過12字)(2分)
27.以畫橫線的句子為例,簡要說明本文科學性和文學性相結合的特點。(4分)
二 寫作 70分
28.根據以下材料,選取一個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詩歌除外)。
鄭板橋的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俗稱「板橋體」。他的作品,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有人說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題(上海卷)答案
一 閱讀 80分
(一)(17分)
⒈(2分)只關注自己的研究方向、方法與立場的人(程度1分,關注點1分)
⒉(3分)D
⒊(2分)大學輕基本課程,求專精與研究的美名(一點1分)
⒋(3分)(2) 「真正的精通」與「做深刻的專門研究」照應,「廣泛的博通」與「正當地應付復雜的人生」照應,根據後者的並列關系可以判定:作者主張要「廣泛的博通」,「真正的精通」雖然程度較深,卻不是作者要強調的,據此判斷。(選項1分,答對一點理由即得2分)
⒌ ( 5分)培養「通人」,有利於追求學問的全境,有利於做一個「十足的人」,有利於青年的長遠發展,也符合二十世紀的時代需求。(一點1分,兩點3分,三點4分)
⒍(4分)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哲學領域有傑出貢獻,在數學等領域也有獨到發現,所以他是「通人」。(一點2分,兩點3分)
(二)(20分)
⒎(2分)北方冰雪的野性特點以及在春風中消融的過程(答對一點即得2分)
⒏(2分)作者認為弟弟表面上沒有思鄉,而潛意識里是思鄉的(一點1分)
⒐(6分)CF(一項3分)
⒑ (3分)空間上,作者選取多個地點,強調無論何處映山紅都能綻放著;時間上,作者寫出了映山紅從盛到衰,再到盛開的多次反復的過程,突出映山紅開放時間之長(一點2分,兩點3分)
⒒ (3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和少年生活的懷戀,也暗含報國之情和憧憬未來之意。(一點兩2分,兩點3分)
⒓ (4分)本文描述北國之景為襯托江南故鄉風情的美好,更好地抒發思鄉之情;《故都的秋》以江南景象反襯出北國秋天的「清、靜、悲涼」,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對故都之秋的喜愛。(一點2分)
(三) (6分)⒔⑴ 發憤忘食⑵所以游目騁懷⑶陰晴眾壑殊 ⑷暮靄沉沉楚天闊
⑸往來翕忽⑹橫看成嶺側成峰⑺銅雀春深鎖二喬⑻清詞麗句必為鄰
(四)(8分)
⒕(1分)香山居士
⒖(3分)B
⒗ (4分)「新脫冬衣」以動作暗示季節更替;「體乍輕」寫出猛然間的輕松感受;「乍輕」呼應「新脫」,描寫入微,抒發了詩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來的喜悅之情。(一點1分,語言1分)
(五)(17分)⒘ (2分) (1)隨便(2) 詳細(各1分)
⒙ (2分)B
⒚ (2分)C
⒛(6分)(1) 有憎恨沈周的鄉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畫工的名單),於是(他)被傳喚(去畫壁)。(得分點:定語後置、疾、攝)(2) 等到回來,(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訪,叩拜兩次,主動承擔過失。(得分點:比、謁、引)
21. (2分)從側面襯托沈周影響之大和為人寬厚(一點1分)
21. (2分)沈周厭入官場,素愛山林,欲行孝道。(一點1分)
(六)(12分)
23. (2分)(1)使……乾燥 (2)草率(各1分)
24. (2分)B
25. (2分)先作比較說明桂葉的大小,再用數字介紹葉脈的數量,准確清晰地說明了桂葉的形狀(對一點即得1分)
26.(2分)桂能入葯,又可食用。(各1分)
27. (4分)這兩句用近似對稱的句式強調了桂枝、肉桂的特性及葯用價值的不同,又用「必」和「多」等詞語從程度上准確地說明了二者葯用上的差異,既有文學性又有科學性。(一點2分)
寫作按高考一貫的分標准,就不贅述了。
㈤ 初三歷史資料
世界近代史
☆近代化(近代社會):
政治民主化,經濟工業化,思想文化自由化、民主化,構建資產階級的人文價值觀,在社會生活中逐步接受近
代文明
☆資本主義的發展:
16——18世紀,早期資產階級革命
18世紀中期——19世紀中期,世界資本主義逐漸發展、完善、走向成熟,近代社會開始逐漸確立
19世紀下半期,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在世界范圍內迅速擴展,資產階級的統治鞏固和擴大,近代社會發展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級,近代社會終結,向現代社會邁進
☆資本主義制度:
生產力:大機器生產
優越性(進步性)生產關系:僱傭關系
思想意識:要求摧毀封建等級制度和專制制度,體現資本主義制度自由、發展的要求
局限性:貧富不均
☆資產階級能統治世界的原因:
生產工具先進,交通便利,使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展,資本主義先進的生產方式必然戰勝落後的生產方式
☆推動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的因素:資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改革、思想文化解放運動、工業革命、殖民掠奪
☆資本主義國家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方式:
1、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推翻封建制度, 確立資本階級統治(英國、法國)
2、通過民族解放戰爭推翻殖民統治(美國獨立戰爭)
3、通過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組度廢除舊制度(俄國、日本)
4、通過對外發動王朝戰爭(德國、義大利)
☆四大資產階級革命: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中國戊戌變法、美國羅斯福「新政」
思想解放運動
時間 性質 核心思想 代表人物
文藝復興運動 14——17世紀 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
會大門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 人文主義:以人性反對神性,以人權反對神權,以自由平等反對封建特權和等級制度 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
啟蒙運動 17——18世紀 資產階級領導的、弘揚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識形態,把人的思想從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的禁錮中解放出來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 理性主義 洛克、霍布斯、盧梭、孟德斯鳩、伏爾泰
自由主義思想 19世紀 略 自由主義 亞當•斯密、邊沁、孔德、杜威
社會主義思想 19世紀 略 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
文藝復興運動
1、中古世紀,羅馬教皇和天主教教會在歐洲的封建統治束縛人的思想,扼殺人性,阻礙社會進步和科學發
展,引起廣泛的不滿
背景 2、14世紀前後,處於歐洲貿易最繁榮區域——地中海沿岸的義大利興起許多城市國家,開始產生新興資
產階級,他們不滿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倡「人文主義」
3、印刷術的推廣與普及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
含義:14——17世紀,許多藝術家、科學家、思想家發掘和繼承古希臘、羅馬文化傳統,追求個性,解放和自
由,表現人類不斷追求進步的本性,一時成為風潮和時尚的思想文化運動
發源地:義大利(最早產生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
影響范圍:幾乎西歐所有國家
影響:打破中世紀以來封建統治和教會神學對人思想的束縛,強調和發揮人在世界上的作用,推動歐洲思想文化
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礎,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起推動作用,是近代
以後歐洲社會加速發展的重要根源
國籍 稱謂 作品 意義
但丁 義大利 詩人、
文藝復興的先驅 《神曲》 《神曲》是歐洲開始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志
達•芬奇 義大利 藝術家(畫家)、
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 《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 ——
莎士比亞 英國 文學家(戲劇家) 「四大悲劇」:《奧賽羅》《李爾王》《哈姆雷特》《麥克白》 使英語文學創作達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給人以無限豐富的聯想,以和悅的眼神、發自內心的微笑表現人性的光輝,達•芬奇
從人文主義的立場出發,賦予筆下人物真實的個性與情感,惟妙惟肖地刻畫了一位市民婦女的溫柔與典雅,鼓
勵人們去大膽追求不受宗教璀璨的世俗生活,完全擺脫宗教題材的束縛
☆文藝復興運動是新興資產階級藉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運動,不是古代希臘、
羅馬文化的簡單恢復,而是以人文主義為武器,進行反封建、反教會、反神學斗爭,為資產階級服務
☆16——18世紀的四次巨變:文藝復興運動、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新航路開辟、宗教改革運動
啟蒙運動
西歐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背景 自然科學取得長足的進步
封建君主制依然存在,人們群眾的利益仍然不斷遭到侵犯和剝奪
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不滿足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反封建斗爭,需要更強大的思想武器摧毀封建制度
含義:17——18世紀,許多思想家的理論啟迪人們的思想的時代是「理性時代」,提倡的思想是「理性主義」
天賦人權:每個人生而自由、平等
盧梭. 「人民主權說」:人的權利是自然賦予、不可剝奪的天然權利
代表人物 「社會契約論」
孟德斯鳩:代表資產階級激進派(小資產階級),提出「三權(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分立」學說
伏爾泰:法國啟蒙運動的開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特別是其精神支柱天主
教教會,抨擊天主教教會的罪惡行徑,指出教皇實力建立在「成見與無知」的基礎上
意義:「性質」+為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提供銳利的思想武器,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提供理論依據
☆文藝復興運動與啟蒙運動的相同點:反對君主專制,否定教權主義,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
☆文藝復興運動的矛頭指向是歐洲宗教神學,啟蒙運動矛頭指向封建專制制度
新航線開辟
根本原因: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黃金成為最貴重的商品和主要交換手段,追逐金錢的
夢想和日益膨脹的發財慾望成為歐洲人向海外擴張的物質動力
原因 條件:歐洲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進步,對地球的了解,中國和阿拉伯的羅盤針、航海知識、地理知識在
歐洲的傳播
直接原因: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阻斷東西方陸路貿易的通道;
間接原因:《馬可•波羅游記》的盛行,使歐洲人認為東方非常富有,有利可圖
目的:開辟市場,掠奪財富
時間:15世紀——17世紀
代表人物: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
含義:15世紀——17世紀,歐洲各國在進行的海外探險、考察、尋找黃金和侵略擴張活動
性質:殖民擴張活動
1、錘煉歐洲人敢於冒險、勇於拼搏、堅強樂觀的精神,開闊眼界
對歐洲 2、歐洲市場擴大,歐洲貿易中心變化,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使歐洲各國加入殖民行
列,西歐殖民者從殖民地大肆掠奪財富,歐洲各國迅速發展起來,形成新興資產階級,加速歐
影響 洲封建制度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海外市場和原始積累
積極作用:是繼鄭和遠航之後人類航海史上的又一壯舉,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一起,擴展人類的活
對世界 動空間和范圍,連接歐洲與非洲、亞洲、美洲的航路,打破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
和孤立發展的局面,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產生了
消極作用:使廣大亞非拉地區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長期陷入落後和貧困之中
時間 資助國 航向 航線 意義(地位)
迪亞士 1487 葡萄牙 向東 葡萄牙→非洲西海岸→好望角→印度洋 穿越大西洋,發現好望角,
開辟歐洲至印度的海上航線
哥倫布 1492 西班牙 向西 西班牙→大西洋→美洲 略
達•伽馬 1497 葡萄牙 向東 葡萄牙→非洲西海岸→好望角→印度洋→印度西海岸 實現歐州人從非洲沿岸
到達東方的夙願
麥哲倫 1519——1522 西班牙 向西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西班牙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旅行
☆西班牙、葡萄牙多次開辟新航線的原因:
地理位置優越,處於大西洋沿岸;國力較小,無力爭奪歐洲大陸;造船和航海技術較好
☆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
目的:為尋找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尋找黃金
過程:哥倫布每到一個地方就宣布是西班牙王室的領地,現墨西哥到阿根廷的廣大中、南美洲地區,除巴西以
外都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體現新航路開辟具有殖民主義色彩),但既沒有找到通往中國和印度的新航
線,也沒有圓黃金夢,臨死前仍誤認為到達了亞洲的印度,因而美洲的土著居民被稱為「印第安人」,
加勒比海上的島嶼被稱為「西印度群島」
個人才能和信念,自學獲得地理學、天文學、航海學等專業知識,並堅信地球是圓的
成功的原因 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見「新航路開辟」「原因」
☆麥哲倫:
進步性:是偉大的航海家,1519——1522進行環球航行,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證實地圓說,為
世界航海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局限性:是殖民強盜,新航路的開辟具有殖民主義色彩,拉開長期血腥的殖民統治和殖民掠奪的序幕
☆新航路開辟後,印第安人遭到殖民主義者的野蠻掠奪和種族滅絕,處境極其悲慘
☆進行新航路開辟的國家的早期殖民活動的區域與所開辟的新航路基本一致,如西班牙主要在美洲,葡萄牙主要
在非洲、亞洲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
時間:16——18世紀
特點:暴力形式(武裝斗爭、人民起義)、法律形式(利用立法手段)
舉例: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受到阻礙
共同點 性質:資產階級革命
異同 領導階級:資產階級
結果:取得勝利,改變社會性質,確立資產階級政權
不同點: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大革命
根本原因 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的發展 英國在北美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波旁王朝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時間 1640——1688 1775——1783 1789——1794
性質 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 殖民地人民為爭取民族解放的資產階級革命 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
領導階級 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美國北方工商業資產階級和南方種植園主階級 資產階級
結果 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英國成為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
美國成為總統制的聯邦國家
法國成為共和制國家
頒布文獻 《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 《人權宣言》
影響
對英國:確立代表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率先開始工業革命,對英國的歷史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是英國歷史的轉折點
對歐洲:迅速波及其他歐洲國家,推動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和世界歷史的發展,打擊、削弱歐洲封建勢力,是一場「歐洲范圍的革命」 1、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一場以小勝大、以劣勝優、以弱勝強的傑出戰例;2、打碎英國殖民統治的桎梏,實現北美殖民地政治上的獨立,大大解放生產力,為美國資本主義和現代文明的迅速發展開辟道路,建立資本主義制度;3、獨立戰爭所體現的資產階級的進步的政治精神,對歐洲乃至全世界都帶來深刻的影響,促進法國大革命爆發,有力地推動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興起
進步性:徹底摧毀法國封建專制制度,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最大、最徹底的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廣為傳播,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局限性:所爭取的民主權利只為少數人所享有,所有人的民主、平等與自由仍是寫在旗幟上的理想和目標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頒布的文獻:
《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 《人權宣言》 民法典
(《拿破崙法典》)
時間 1689 1776.7.4 1791 1804
人物 —— 托馬斯•傑斐遜 —— 拿破崙
頒布機構 議會(國會) 第二次大陸會議 制憲會議 ——
內容
嚴格規定國王在經濟、政治、宗教等事務的權力;確定國會擁有最高權力的基本原則;明確規定公民應有的權利 1、天賦人權: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生命權、自由權、追求幸福的權利);2、人民主權說:人民建立起得到被統治者同意的政府,任何政府一旦破壞這些目標和原則,人民就有權利去改變它或廢除它,並建立一個新的政府;3、宣布獨立: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並名正言順地應當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解除對於英國國王的一切隸屬關系,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的一切政治聯系也應從此完全廢止
1、天賦人權:人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2、財產權是人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
第一次確認民事權利平等、廢除貴族特權、財產所有權無限制、契約自由等資產階級民法基本原則,並吸收大革命以來的各種社會立法和理論上的成果
影響 確立代表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保留統而不治的君主、國會擁有國家最高權力的政治體制,為限制王權提供憲法保障,法律取得至高地位,使人治走向法治
書面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對美國建國以後的國家制度作了明確規定。它所體現的「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則成為當時歐洲大陸反對封建君主專制、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 進步性:1、「自由、民主、平等」原則成為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和等級制度的一面旗幟,在反封建戰爭中起巨大的號召作用,也是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2、開啟現代法治社會的先河,提出尊重、維護人權的思想
局限性:只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 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其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後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規范,鞏固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打擊封建勢力,促進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頒布《權利法案》的目的:限制王權(國王的權力),保證國會的權力
◇《人權宣言》的核心內容:天賦人權(人生來就是自由平等的),財產權是人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直接原因(導火線):1638蘇格蘭人民起義
特點:剝奪王權、保留王位,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結盟,具有長期性、曲折性、反復性和不徹底性
對戰雙方:以國王為首的封建勢力和以國會為代表的新貴族
開始的標志:1640新議會(國會)的召開
封建勢力和新貴族先後爆發兩次內戰
過程 1649國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被推翻,英國進入共和時代
克倫威爾任「護國公」,成為統治英國的獨裁者
1660軍官蒙克把查理二世接回,查理二世被迎立為國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結束的標志:1688「光榮革命」(「宮廷政變」):推翻詹姆士二世的復辟王朝,威廉和瑪麗到英國執政
☆克倫威爾:領導、推翻斯圖亞特王朝,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但後來破壞資產階級共和制
☆英國人把宗教信仰看的很重要的原因:
人的宗教信仰反映他的政治態度,比如天主教教徒支持王權是保守的,新教徒主張推翻王權,建立資本主義制
度,發展資本主義
☆典故「風能進,雨能緊,國王不能進」的含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國王的權力受到嚴格限制,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公民有權拒絕國王,但無權拒絕貧困」的原因:資本主義制度是一個產生貧富不均的制度
☆英國實行民主政治、但不取消國王的原因:
1、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力量逐漸壯大
2、政治前提:1688「光榮革命」
3、歷史傳統:1415《自由大憲章》確立「法律至上,有限王權」的基本原則,成為立憲的政治基礎
4、理論依據:17世紀啟蒙思想
☆當今英國國王統而不治,首相領導內閣,掌握國家行政權力
美國獨立戰爭
17——18世紀,英國在北美建立13個殖民地,形成現代美國的基礎,從事罪惡的「三角貿易」
背景 北美資本主義得到發展,形成市場,形成統一的美利堅民族
1756——1763英國與法國為爭奪在北美的殖民統治權展開「七年戰爭」,英國戰勝法國
英國因長期戰爭財政困難,向北美各個殖民地增加稅收,實行高壓政策,阻礙北美發展,矛盾尖銳
直接原因(導火線):1773波士頓傾茶事件
對戰雙方:北美人民與英國殖民統治者
開始的標志:1775.4.19來剋星頓的槍聲
1776.7.4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決定組織大陸軍,任命喬治•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
過程 初期:美軍受挫,英國軍隊的實力遠遠超過大陸軍
轉折點:1777.10薩拉托加大捷:美軍在薩拉托加戰役中取得扭轉戰局的勝利,鼓舞士氣,堅定信心
1781.10約克鎮戰役:英軍司令康華利在約克鎮向華盛頓投降,軍事對抗階段結束
結束的標志:1783美英簽署《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是一場正義的、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戰爭,得道多助
勝利的原因 全體北美人民在華盛頓的正確領導下英勇作戰,不屈不撓(根本原因)
廣泛的國際援助(法國、荷蘭)
☆華盛頓:
第二屆大陸會議上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1777.10帶領美軍在薩拉托加戰役中取得扭轉戰局的勝利,
1781.10英軍司令康華利在約克鎮向華盛頓投降,制定1787年憲法,1789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1796
在做了兩屆總統後主動放棄了繼續當選美國總統的權利,領導美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開創民主政治的先河,
是美國開國元勛和偉大的政治家,是美國最著名的歷史人物之一
法國大革命
政治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在封建等級制度下階級矛盾激化
原因 經濟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宮廷腐敗與財政危機
思想原因:啟蒙思想的傳播
直接原因:三級會議的召開
開始的標志:1789.7.14巴黎人民舉行起義,攻佔巴士底獄
代表階級 上台時間 被推翻時間 措施
斐揚派 大資產階級 1789 1792 頒布《人權宣言》
吉倫特派 工商業資產階級 1792 1793 1792.9.22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3處死國王路易十六
雅各賓派 小資產階級利益 1793 1794.7.27 革命被推向高潮,實行「革命恐怖政策」
過程
結束的標志:1794.7.27「熱月政變」,結束雅各賓派的統治
☆法國封建等級制度:天主教教士←貴族←平民(城市資產階級、農民、平民和市民)
☆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功績:捍衛法國大革命成果
☆推動法國大革命不斷走向高潮的主要力量是人民群眾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1804
法蘭西第一帝國(資產階級軍事專政):1804拿破崙建立
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拿破崙三世建立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9建立
☆拿破崙時代:1799.11.9霧月政變——1815.6.18滑鐵盧戰役
☆拿破崙:
前期成功的原因:個人傑出的軍事和政治才幹,適合法國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
後期失敗的原因:對外戰爭威脅歐洲所有國家的主權,侵犯他國人民的利益,遭到各國的聯合抵抗,同時連年
的征戰造成法國的經濟困難
評價:是法國大革命時傑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也是軍事獨裁者。1799年11月9日發動「霧月政變」,
後採取發展資本主義的措施,頒布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推動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進
程,為培養人才、鼓勵科學研究和科技教育做出貢獻。但拿破崙也有局限性,他的對外戰爭功過參半,
早期戰爭捍衛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動搖歐洲大陸的封建統治,具有正義性;但後期戰爭侵犯多國主權,
損害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導致人民反抗,最終帝國覆亡
☆霧月政變:1799.11.9,拿破崙發動政變,奪取國家政權,政變後建立執政府,自任第一執政
☆對內政策:頒布法典:
措施:鞏固政權,大力加強中央集權,實行鐵腕統治,積極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1802拿破崙通過修改憲法使自己成為終身第一執政
事件 1804.5拿破崙再次修改憲法,改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為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4.12拿破崙成為資產階級皇帝,開始統治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4——1810拿破崙制定頒布《民法典》(《拿破崙法典》)《商法典》《刑法典》
☆對外政策:發動戰爭:
具有復雜性:
性質 前期:具有反侵略、反干涉性質的民族戰爭,捍衛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動搖歐洲大陸的封建統治
後期:帶有濃厚的霸權主義色彩、具有侵略性的戰爭
1805.12奧斯特里茨戰爭
1810奧地利公主路易斯嫁給拿破崙,拿破崙帝國達到鼎盛時期,帝國的鐵蹄踏遍除俄國外的整個歐洲
事件 1812拿破崙率軍進攻俄國,以失敗告終
1813萊比錫戰役:法國軍隊在德國被第六次反法聯盟的軍隊打敗
1815.6.18滑鐵盧戰役:拿破崙在比利時滑鐵盧被反法聯盟的軍隊打敗,從此退出法國政治舞台
影響:捍衛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用刺刀加速了歐洲社會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的過程,加速歐洲封建制度的解體,
.使法國大革命的某些成果通過暴力推廣到所征服的歐洲國家,戰勝歐洲干涉力量,爭取歐洲霸權
☆拿破崙登上政治舞台的決定性因素:資產階級期望穩固的統治維護自己的利益
☆《民法典》說明拿破崙是資產階級皇帝,沒有破壞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是拿破崙對後世影響最大的
☆華盛頓與拿破崙的共同點:推動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進程
☆在人類社會由法治向人治轉變過程中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物:華盛頓、拿破崙、孫中山
㈥ 什麼字體不侵權那些字體是免費的
公有領域免費的宋體、黑體、仿宋字體可以使用,使用不會侵權。
系統默認黑體 宋體 楷體,公開發布的字體後面有 [F] 字樣的表示是FREE(免費)的,是可以用於商業的。
如站酷高端黑字體,Droid Sans Fallback,站酷快樂體,方正免費字體:包括四種字體:方正黑體、方正書宋、方正仿宋、方正楷體。
針對「商業發布」這種使用方式免費。新蒂字體的許多漂亮的手寫體,包括的新蒂小丸子,到老牌的新蒂黑板報體,製作毛筆效果時常用的SentyBrush,都提供個人免費、商業免費的授權。。
倩體字等屬於付費字體,使用之後會侵權,使用時需要買下字體使用。
法院對字體侵權的判罰約為每個字3000元至1萬元,如果字體設計在產品營利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賠償金額還會增加。
(6)民法典隸書擴展閱讀
界定字體版權:
1、所謂版權系專屬知識產權,如果是大眾的、通行的字體的使用不涉及版權爭議,比如宋體,楷體,顏體……;如果是自創體,不是大眾使用與通用的,並在其中承賦了創造含量,或根據通用字體而編緝出版的字貼、字模等,並申報了相應的保護則具有了版權,如果被他人盜用則會涉及版權糾紛。
2、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作品在以下一些情況可以不經授權也不需要付費即可使用。
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在介紹、評論中適當引用;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新聞報道;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合理范圍內使用;公益陳列、保存、表演;轉換成少數民族語文和盲文。
對於字體內容,個人普通使用以及公益使用都應該採取自動獲得授權方式。只要以合法手段取得已經發表的字體應用於以上領域,不需要獲得授權,也不需要付費。
3、商業使用,不管是新設計字體還是作為文化遺產傳承下來的宋體、仿宋、楷體、黑體等字體,都需要獲得授權。
新設計字體採取何種授權方式由著作權人決定。
而宋體、仿宋體、楷體、黑體等傳統字體作為全民族共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則應由國家相關機構代為管理。
從理論上講,如果取得收益應該返回給權利所有人,也可以變通為開放式授權,全民免費使用。但這僅應針對中國人,如外國企業作為商業使用,則需要取得正式授權。
4、字體產品的版權保護期 。
字體產品的版權保護也需要設置期限,應針對傳統字體與新字體分別設置:傳統字體按照《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實行永久版權。
新字體則適用《著作權法》和《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保護期為50年,期滿轉為公共資源。
㈦ 法字的隸書寫法
法字的隸書寫法如下:
(7)民法典隸書擴展閱讀:
《說文解字》:灋,刑法。量刑標准平得像水面一樣,因此字形採用「水」作邊旁;廌,是用來在疑犯中撞觸不正直真犯的動物,判別出真犯後將其除滅,所以字形也採用「去」作邊旁。「法」,今天文字的寫法省去「廌」。
相關詞彙解釋:
1、活法[huó fǎ]
指對待生活的態度和所選擇的生活方式:各人有各人的~。
2、法力[fǎ lì]
佛法的力量,也泛指神奇的力量:法力無邊。
3、刀法[dāo fǎ]
刻印、烹飪或練武術過程中用刀的技法。
4、乘法[chéng fǎ]
數學中的一種運算方法。最簡單的是數的乘法,即幾個相同數連加的簡便演算法。
5、法術[fǎ shù]
迷信指神仙或術士、巫婆等所施行的呼風喚雨、驅鬼除病等手段。如畫符、念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