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的誠實信用原則案例

民法的誠實信用原則案例

發布時間: 2021-12-16 08:28:17

『壹』 怎樣運用民法的基本原則分析案例

怎樣運用民法的基本原則分析案例,民事案件總是不會脫離民事基本原則,因為民法的適用范圍很廣泛,這種適用會直接的影響到民事案件的審判。

所謂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貫穿於整個民事立法,對各項民事法律制度及全部民法規范起統率作用的立法基本精神和指導思想.民法的基本原則主要特徵有。

(1)基本原則貫穿於整個民事立法,對各項民事制度的規定及實施都具有指導作用。

(2)基本原則是由法律具體規定所確定下來的。民法的基本原則。

(1)民事主體地位平等原則(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不同的民事主體參與同一民事關系,適用同一法律具有同等地位;民事主體在民事法律關系中必須平等協商,達成意思一致)。

(2)自願,公平,等價有償原則。

(3)誠實信用原則。

(4)合法原則: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

(5)尊重社會公德,社會公共利益原則。

(6)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原則.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權益是我國民法的目的。從廣義上講,民法學就是民法解釋學,二者為同義語。現代法學理論中,法學方法逐漸從法學知識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關於方法的學問。

德國一般稱之為「法學方法論」,日本一般稱之為「法解釋學」,但其研究對象實質上大體一致。采法學方法論的概念更為貼切,因為法學方法涵蓋的范圍更為廣泛,包括法源論、法條論、法解釋論、法體系論等。

還包括法律事實認定的方法,關於方法論的探討研究,我國大陸地區雖然已經有了一些零星的研究成果的發表,但是相比於具體的立法研究而言,學界關注的並不是很熱烈,沒也有形成一個研究熱點。但是就我個人感覺而言。

我認為我國民法學研究水平要尋求進一步提升的話,我們就必須對法學方法論投入更多的精力,只有這樣,才有助於我們把我國的民法學研究引向深入,也才能更好的指導我們的立法研究、司法適用和法學教育。

『貳』 民法的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簡稱誠信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行使民事權利和履專行民事義務時,應本屬著善意、誠實的態度,即講究信譽、恪守信用、意思表示真實、行為合法、不規避法律和曲解合同條款等。
誠實信用原則是一項古老的道德戒律和法律原則,是大陸法系民法中重要的基本原則,被稱為「帝王規則」。誠信原則起源於古羅馬裁判官採用的一項司法原則,即在審理民事糾紛時考慮當事人的主觀狀態和社會所要求的公平正義。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民法最初將其作為債務履行的原則,後來逐漸擴展適用於債權行使乃至一切民事權利的行使和民事義務的履行。
在我國,誠實信用原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法律上的體現。從近代學說發展與比較法實踐來看,誠實信用原則也逐漸擴展到私法以外的其他法律部門。比如我國《民事訴訟法》也增加了誠實信用原則。

『叄』 簡述民法的基本原則並舉例

民法基本原則:
一 、平等原則
指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身份地位平等,誰都不能要求誰版必須做什麼,必權須不做什麼
二、自願原則
在民事活動中意思自治,比如說你買一個東西是出於你自願的,不是別人強迫你的
三、公平原則
並不要求雙方權利義務一定要對等,但是當雙方發生摩擦的時候,享受權利多的一方顯然要承擔多的義務。
四、誠實信用原則
締約雙方要誠實不欺詐,締約後守信並自覺履行
五、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正確行使自己的民事權利,不濫用,比如行使自己權利不得損害他人權利。

『肆』 論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

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原則」,從而使我國成為第一個誠實信用原則寫進法律中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舉措的意義是多方面的,它賦予司法者根據這一適用性很強的原則條款創建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以適應協調各種復雜多變的社會矛盾和調節紛繁多樣的社會經濟關系的需要。

1、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及其作為民法原則的依據

民法通則中提到的誠實信用原則,原本是人類社會繼承久遠的道德規范,它有兩層基本含義:誠實,是指言行真實,合符情況,無虛假、欺詐之意;信用,是指信守約定或承諾的規則,履行和承擔由約定或承諾的規則所確定的職責。這兩層含義既有獨立性,又有關聯性。信用來自誠實,誠實見諸於信用。兩者結合,相互支持、包容,成為人際交往中普遍遵循的道德准則。誠實信用原則的這種普遍適用性,是基於它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因而其內涵和外延均有著較大的不確定性。但這並不妨礙其作為是一般的道德規范而發揮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范圍逐步擴大,從單純的人際關系、社會倫理領域擴展到社會經濟、政治活動領域,它的內涵和外延也隨之不斷發展。它僅僅作為道德准則來發揮作用已經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了。這是因為:

(1)社會需要將經濟活動的道德准則上升為強制的法律規范

自古今中外,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一定的道德意識的制約或影響。誠實信用作為最一般的道德准則,自然會對人們由經濟活動產生一定的約束和影響作用。不過這種約束和影響作用,是以當事人的自律或習慣氛圍為必要條件的,並不具有外在的強制性。因此對於經濟活動中的背信棄義、爾竇我詐、坑蒙拐騙,以謀取不義之財的丑惡行徑還不足以構成有力的約束。這也表明單純的道德制約還不能保證人們行為的誠實信用和社會的公正、公平。在這種背景下,要求把某些一般的道德准則上升為人人都必須遵守、具有強制約束力的法律規范,就成了社會的客觀需要。將誠實信用這一道德准則列為民法的一項原則條款,正是適應社會這種需要的邏輯結果。

(2)是克服成文法,滯後性的需要

社會生活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新情況、新問題總是層出不窮,在一定時期制訂的成文法,無論怎樣完備,周詳,相對於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活實際而言,總難免存在某些滯後性。這表現為已有的法律條文在適用復雜多樣的案件時,往往處於捉襟見肘的窘境。走出這種窘境的最佳途徑是:立法賦予司法者在現有成文法條文的基礎上具有不失社會公平、公正的一定自由裁量權。將具有普遍意義的道德准則一誠實信用,列為民法的一項一般性指導原則,這就為民法條文的實施規定了一個實現社會公平、公正的法律准則。當司法者(法官)在遇到現有法律條文不能充分適用案情的條件下,可以為貫徹這一指導原則而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以保證裁決的結果能夠符合社會公平、公正的宗旨。在這里,誠實信用原則既是成文法進行必要延伸、擴展的法定依據,又是這種延伸、擴展的合理界限。在貫徹誠實信用原則的司法過程中,應當把克服成文法的滯後性,與維護法律的權威性和排除司法的隨意性結合起來。

2、誠實信用原則在民法中的作用

首先,指導當事人正確從事民事活動。誠實信用原則作為一項廣泛適用性的民事行為規范,向當事人清晰地警示了什麼行為受到法律保護,什麼行為是法律所不容許;當事人應如何正確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才不致對他人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損害,這就為當事人如何從事民事活動起著指導和規范的作用。

第二解釋、評價和補充法律行為的作用。誠實信用原則作為民法的一項基本指導原則,可以對當事人的法律行為進行裁量和判斷,決定其法律效力以及引起的法律責任,從而補充和完善已有的法律行為,使之更符合社會公正與公平。

第三解釋和修正法律的作用。一般而言,法律條文都有一定的抽象性,在適用於具體案件時,有必要作一些細化的、有針對性的診釋。以誠實信用原則為指導來解釋法律,有助於維護法律公平正義。這就是誠實信用原則在法律解釋上的作用。如前所述,由於現有法律的滯後性與社會發展的變動性之間的矛盾,有時會使得法律在適用上遇到難以確准裁量的困難,以誠實信用原則為准繩,可以對法律中不盡人意之處進行合理的修正和補充,使當事人的利益及責任公平分配,從而實現法律的公正與公平。

第四對疑難案件起輔助定性的作用。案件的定性是適用法律的前提。現實生活中某些案件的性質含混隱密,一時難以作出准確的法律判斷。運用誠實信用原則,對這些案件的案情進行分析,有助於發展其中的真偽善惡,對正確判定案件性質和應適用的法律,以及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合理公平分配,都將起著重要作用。

第五彌補法律漏洞的作用。相對於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生活而言,已有的成文法律難免存在漏洞。對法律尚未有規定的地方,可以按誠實信用原則的要求加以彌補,以便對具體案件進行恰當處理,這就是司法者造法的表現。對法律漏洞的彌補,為日後的立法、修法提供了依據和條件,這對法律制定的健全、完善有重要的意義。

第六追求個別正義和社會公正的作用。法律不可能窮盡不斷變化著的社會方方面面,在司法活動中,將一般性的成文規定適用各種不同的情況,可能導致個別案件裁決的有非正義性。這里,根據現代意義上的誠實信用原則。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一方面可以指導市場主體誠實信用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塑造市場主體的誠信精神;另一方面,通過賦予司法者一定的解釋、補充和修正法律的自由載量權,彌補已有法律的某些不足,為日後法制的進一步完善積累經驗和創造有利條件。

綜上所述,誠實信用原則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民法指導原則。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一方面可以指導市場主體誠實信用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塑造市場主體的誠信精神;另一方面,通過賦予司法者一定的解釋、補充和修正法律的自由裁量權,彌補已有法律的某些不足,為日後法制的進一步完善積累經濟和創造有利條件。

3、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條件

誠實信用原則的作用情況表明,其發揮作用要依賴業已存在的法律行為和法律條款。以此原則為指導,或對當事人雙方具體利益進行公平考量,作出公平的結論;可對法律規定不明的予以診釋;或對有漏洞的予以彌補;或對某一具體義務加以擴張,以維護雙方當事人的正當權益,等等,其根本目的就是實現法律的公平、公正。

總之,正確運用誠實信用原則,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而又不使其被濫用,既是民法實施中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檢驗司法者執法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准。

『伍』 如何理解民法的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一項基本道德准則,是現代法治社會的一項基本法律規則,同時也是我們貫徹黨中央依法治國的基本原則,誠實信用原則是一種具有道德內涵的法律規范。

『陸』 舉倆個現實生活中與民法有關的例子,並說明分別體現了民法中的什麼原則

最普通的例子
1、誠實信用原則。比如你在家樓下的王大爺的水果攤上買蘋果,大爺都把蘋果稱好了,你才發現沒帶錢包。你和大爺商量說,下午出門順道再付錢,大爺答應了,你就拎著蘋果回家了。 下午出門,你得依約把錢付給大爺。這體現的就是誠實信用原則。
2、公序良俗原則。一個男人和她老婆感情不和分居很多年了,和小情人住在一起。小情人也算是個好女人,和男人相親相愛,兩人也恩愛的很。男人得絕症要撒手人寰了,決定把遺產都給小情人。老婆知道這件事當然不答應,起訴到法院。其實,依照繼承的相關法律法規,男人把遺產給小情人,完全合法。但是,因為不合理,不符合傳統社會的倫理,遺產不給老婆不給爹媽不給兒女,給個沒名沒分的小三,不符合民間的情理。所以,法官可以依據公序良俗,認定遺囑無效。
可以說,原則是在法條之上的,法條體現著原則,比如第一個例子的買賣合同;但平時未必可以直接適用原則,只用當窮盡法條找不到依據的時候才能適用,可是當原則後面有著比法條還要強大的適用理由的時候,就應該適用原則,比如第二個例子。
以上。
望君採納~

『柒』 民法基本原則的案例分析

李某的父親生前是一個集郵愛好者,去世時還留有幾本郵票。李某對郵票從不感興趣,在後來的幾次搬家中他都覺得這些郵票不好處理。一日,李某的朋友劉某來吃飯,無意間發現了這幾本郵票,劉某也是一集郵愛好者,他隨即表示願意全部購買,最後以5000元的價格將郵票全部拿走,李某對這一價格也比較滿意。事過不久,李某從父親生前的一朋友處得知,他父親所留的郵票中,有5張相當珍貴,可能每張都值5000元;同時另一同事告訴他,劉某正在尋找買主。李某立即找到劉某,要求退還劉某的5000元錢。取回郵票,但劉某堅決不同意。雙方協商不成,李某訴至法院,要求撤銷合同,返還郵票。 【問題】 1.李某與劉某間買賣郵票的行為的效力如何? 2.法院應如何對待李某的請求? 【案例解析】 1.《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在這一交易過程中,雖然當事人雙方是平等自願的,但是因為李某缺乏對郵票相關知識以及市場行情的了解,導致他對買賣標的物的價值有嚴重的誤解,而劉某應該知道此郵票的價值仍以較低價格換取,顯然違背了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民法通則>第59條規定: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及行為顯失公平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對已成立的民事行為予以變更或撤銷。因此,劉某與李某之間的買賣行為屬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該行為的效力待定。 2.對於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由享有撤銷權或變更權的當事人決定是否變更或撤銷,以及是予以變更還是撤銷。本案中如果李某行使撤銷權,該行為無效;如果李某不撤銷也不變更,則該行為有效;如果李某要求變更價金條款,法院也應給予支持。因此,權利人李某要求撤銷合同行為,返還郵票,人民法院應當允許.

『捌』 怎樣運用民法的基本原則分析案例

作者:小手摸摸噠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9326853/answer/6326558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民法基本原則是指,構成法律基礎和根源的總的或根本性的規則與原理。其是集中反映民法之社會與經濟基礎,貫穿於民事立法、司法、守法及民法學研究始終,具有普遍適用效力和衡平作用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准則。 其民法基本原則包含:平等原則,意思自治原則(最重要),誠實信用原則,權利不得濫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

我認為,在運用民法基礎原則解決具體案例時,可以依照其法律基礎依次進行判斷。其順序為:1.主體行為能力——意思表示——內容合法性;2.契約——物權——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侵權行為——其他。
先對其行為人民事行為能力(平等原則),意思表示是否自主,內容是否合法進行判斷。然後,可以根據第二點判斷案例具體屬於那種性質、哪一方面的情況。

這其中就可以自主運用意思自治原則判斷它是否自主參與民事活動,是否存在表現代理啊、無權代理啊、無效民事行為等等。

誠實信用原則則是道德原則的法律化,指對涉及雙方利益的事實應主動全面真實地告知,不為欺詐、隱瞞,不故意利用對方誤解與所處險情而為自己牟利。這就可以對案例中是否存在無效民事行為(包括:欺詐、脅迫且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行為;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民事行為,損害社會利益等行為)或,可撤銷的民事行為(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因重大誤解而為的民事行為,乘人之危及因欺詐、脅迫而訂立的民事行為等)。
其他的幾個基本原則也是如此。

——————————例子分割線
網上找的例子,覺得可行,請參考
李某的父親生前是一個集郵愛好者,去世時還留有幾本郵票。李某對郵票從不感興趣,在後來的幾次搬家中他都覺得這些郵票不好處理。一日,李某的朋友劉某來吃飯,無意間發現了這幾本郵票,劉某也是一集郵愛好者,他隨即表示願意全部購買,最後以5000元的價格將郵票全部拿走,李某對這一價格也比較滿意。事過不久,李某從父親生前的一朋友處得知,他父親所留的郵票中,有5張相當珍貴,可能每張都值5000元;同時另一同事告訴他,劉某正在尋找買主。李某立即找到劉某,要求退還劉某的5000元錢。取回郵票,但劉某堅決不同意。雙方協商不成,李某訴至法院,要求撤銷合同,返還郵票。

『玖』 舉例證明什麼是民法基本原則中的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應該本著善意內、誠實,不欺詐,容正當競爭,信守承諾等。

例如,在訂立合同的過程中,合同成立之前,不能欺騙,假借訂立合同,實際上為拖延對方,或為排除其他談判者,使得對方的訂立合同的期待利益受到損失。

又如,在訂立合同的過程中,獲悉對方的商業秘密,那麼就產生保密義務,擅自泄漏或使用,給對方造成損失的要依法賠償。

再入,合同成立後,要善意的履行合同,不能加害給付、或故意瑕疵給付。同時還要履行法定的通知、告知義務,這些行為雖然不是意思表示,但具有法律意義。

最後,即使合同履行完畢,還要履行附隨義務,這種附隨義務往往根據實際的交易習慣確定,因此每個行業各不相同。

熱點內容
中醫葯管理條例 發布:2025-08-21 18:50:48 瀏覽:97
股東簽字代簽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1 18:50:46 瀏覽:917
道德經62章 發布:2025-08-21 18:44:19 瀏覽:405
行政法規的基本要求 發布:2025-08-21 18:44:18 瀏覽:862
定遠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21 18:30:38 瀏覽:429
法學小法師 發布:2025-08-21 18:23:40 瀏覽:675
商法范健第四版ppt 發布:2025-08-21 18:19:21 瀏覽:407
司考訴訟法用薄講義 發布:2025-08-21 18:19:19 瀏覽:5
轉發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1 18:17:56 瀏覽:402
電信條例修改 發布:2025-08-21 17:43:25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