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但書
1. 刑法中的"但書"
一個條文的同一來款中包含有兩個源或兩個以上意思的,如由用「但是」這個鏈接詞表示轉折關系的,則從「但是」開始的這段文字,學理上稱為「但書」。
我國刑法刑法條文中的「但書」,所表示的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1)「但書」是前段的補充,例如刑法13條第二款「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2)「但書」是前段的例外,例如刑法65條後面的「但是過失犯罪除外」;(3)「但書」是對前端的限制,例如刑法21條第二款「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2. 我國《刑法》第13條所規定的「但書」在刑事司法中具有什麼功能
刑法第十三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該條文中「但書」之後的部分所規定的與前部分相反。
與前段表示例外的關系。刑法第八條規定: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該條文中「但書「表示的是前段規定的例外情況,即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行為,是前段的例外,不適用我國刑法。
對前段表示限制關系。刑法第七十三條規定: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二個月……。該條文中的「但書」是對前段規定的限制。
對前段表示補充關系。刑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該條「但書」是對前段規定的補充。
由此可見,「但書」在不同的條文中表達與前部分不同的關系,對「但書」的理解,可以更好的領會立法意圖和刑法精髓;同時在解釋和適用刑法時,不可忽略「但書」的作用,應准確的理解和分析法條中「但書」的意義。
(2)刑法中但書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三條 犯罪概念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第十四條 故意犯罪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過失犯罪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3. 刑法中「但書」是什麼意思
刑法中「但書」是的意思指出本條文的例外或限制。
我國的刑法是成文法,在刑法條文中,當同一條款的後段要對前段內容作出相反、例外、補充或限制規定時,往往使用「但是」一詞,「但是」以後的這段文字被稱為「但書」。只有準確的理解」但書」在刑法條文中的作用,才能更好的領會刑法條文的意義。
與前段表示相反的關系。刑法第十三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該條文中「但書」之後的部分所規定的與前部分相反。
與前段表示例外的關系。刑法第八條規定: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該條文中「但書「表示的是前段規定的例外情況,即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行為,是前段的例外,不適用我國刑法。
對前段表示限制關系。刑法第七十三條規定: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二個月……。該條文中的「但書」是對前段規定的限制。
對前段表示補充關系。刑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該條「但書」是對前段規定的補充。
由此可見,「但書」在不同的條文中表達與前部分不同的關系,對「但書」的理解,可以更好的領會立法意圖和刑法精髓;同時在解釋和適用刑法時,不可忽略「但書」的作用,應准確的理解和分析法條中「但書」的意義。
4. 我國刑法13條中的但書有什麼作用
《刑法》第13條所規定的「但書」在刑事司法中具有和諧司法的理念功能。從專我國《刑法》屬的一些法條理解的犯罪,可能會與我國《刑法》第13條但書的規定相沖突。依據我國《刑法》第13條的但書規定,情節 顯著輕微 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我國《刑法》此條規定很模糊,公安機關不好把握,但體現了我國和諧司法的理念,且符合我國《
5. 刑法里的「但書」是什麼意思
"但書」是法學名來詞。源
但書:在法律條文中,於本文後,說明有例外情況或某種附加條件的文字。因句首常冠以「但」字,故名。
舉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八條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這一條後面的「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的補充,但是「但書」。
若同一條條款表達三個意思,分別稱為前段、中段與後段(如29條)。
但書多是對前段內容的例外、限制、相反或補充規定。主要包括如下情況:
1.與前段構成例外關系(8條)
2.與前段構成限制關系(73條1、2款)3.與前段構成補充關系(37條)
6. 刑法里的「但書」是什麼意思解釋詳細點」
但書
dànshū
法律條文中『但』 字以下的部分,指出本條文的例外。
7. 刑法中「但書...」是個什麼意思
其實很好理解,「但」表示轉折嘛,可以是對前文的補充說明,也可以是特殊情況,強調說明,一般情況下,但書的內容是重點,需要重視。
8. 刑法條文中的但書表示的是什麼
一個條文的同一款中包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意思的,在學理上稱之為前段、後段版,或者前段、中段、後段,權或者第一段、第二段……在具有這種結構的條款當中,如有用「但是」這個連接詞來表示轉折關系的,則從「但是」開始的這段文字,學理上稱為「但書」。我國刑法條文中的「但書」,所表示的大致有幾種情況:1.「但書」是前段的補充,如《刑法》第13條;2.「但書」是前段的例外,如《刑法》第65條;3.「但書」是對前段的限制,如《刑法》第21條。
9. 刑法學中,「但書」一詞是什麼意思
但書(proviso)
定義:法律條文中「但」或「但是」以下的部分,指出本條文的例外或限制
[1]
。
立法表述中的「但書」正是法律思維的具體表徵,它應引起每一個司法考試考生的足夠重視。「但書」,是指立法表述中以「但是」、「但」作為轉折連詞,用以表例外的條件或行為的前提的句法模式。同樣,筆者將「但書」現象進一步放大,認為凡一般規定的例外情況也是考試的重點,這種例外情況有時雖無「但是」、「但」的詞語連綴,但其思維方式與「但書」同出一轍。
「法律但書」與「非法律但書」在現行法律法規中也運用得非常廣泛,但運用中稍有不慎便會出現一些偏差。若從法律法規出發,認真分析並研究總結但書句與非但書句在使用過程中的一些特點,有助於現行有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執行及其理解。
「但」作為轉折連詞,用以表例外的條件或行為的前提,是法律免責的特別條件,合同中也是如此!
合同法中有很多這樣的條款,都是這樣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