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失效
① 《民法總則》頒布之後,《民法通則》還有效嗎
暫時還沒有廢除《民法通則》。
法律被廢止的,除由其他法律規定廢止該法律的以外,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到目前為止,國家沒有公布廢止《民法通則》的主席令,從立法程序上來看,《民法通則》目前沒有被廢止。
法工委的意見是,不廢止《民法通則》,繼續有效。」因此,目前《民法通則》也沒有被廢止。從官方的態度來講,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李建國2017年3月8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所作的《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指出,「關於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的關系。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在我國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此,民法總則草案通過後暫不廢止民法通則。」綜上所述,目前《民法通則》並沒有廢止,《民法通則》與《民法總則》同時有效並實施。
(1)民法通則失效擴展閱讀: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民法總則確立了民法典的基本制度、框架,有效協調了民法與商法之間的關系,消除了原先存在的民法通則與有關單行法律之間的沖突和矛盾,規范了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則。
民法總則在民法通則的基礎上修改完善了民事權利體系,強化了保護民事權利的觀念,在世界上開創了在民法總則中全面系統規定民事權利的立法模式,我國人權保護法治建設由此進入一個新時期。
② 民法典出台後民法通則廢止了嗎
民法典出台後民法通則沒有廢止。
只有在2021年民法典開始實施後,民法通則才廢止。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六十條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③ 民法通則意見128條失效了嗎
「沒有正式法律文件聲明的。民通意見是1988年實施的,到現在的將專近20年中有太多新屬法修改頒布了,民通意見中的大部分法條因為和新法沖突而失效了,128條失效已經基本成為通說了。」
原答案地址:http://..com/link?url=-BGWirjb8Bx6u7ILweNcFfE-MO4Z_1a
④ 《侵權責任法》實施後,民法通則,民法通則意見哪些條款失效了
不是失效,只是不適用了而已,民法通則與意見的條款針對其他情況還是有效的。
⑤ 民法通則中的無效
《民法通則》
第五十八條 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3、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4、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6、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2009年8月27日,刪去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第七項:「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變更為第六項)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第五十九條 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1、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
2、顯失公平的。
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無效。
第六十條 民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六十一條 民事行為被確認為無效或者被撤銷後,當事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受損失的一方。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雙方惡意串通,實施民事行為損害國家的、集體的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應當追繳雙方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集體所有或者返還第三人。
《合同法》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
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
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
權。
第五十六條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
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五十七條合同無效、被撤銷或者終止的,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
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
第五十八條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
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
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五十九條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
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⑥ 簡答題:民法通則規定的無效民事行為的種類
(一)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二)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三)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四)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 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六) 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七)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⑦ 民法通則 認為無效民事行為包括哪幾類
《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第1款規定: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一)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二)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三)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四)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五)
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六)
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七)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1]
但1999年公布的《合同法》[2]
對無效合同和可撤銷合同的規定,卻與民法通則的規定有很大不同,其第52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⑴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⑵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⑶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⑷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⑸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其第53條又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⑴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⑵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⑧ 民法通則如何規定過時無效
上述問題屬於訴訟時效問題。《民法通則》沒有規定 「 過時無效 」 的具體情形,只規定了有效訴訟時效和最長超過20年的侵權訴訟不受法律保護:
《民法通則》規定:
第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條 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⑨ 民法通則是否廢止
否(截至2020年12月)
截至2020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仍未廢止。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同時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2017年3月15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66號主席令予以公布。民法總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的規定不一致的,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
(9)民法通則失效擴展閱讀:
關於《民法總則》頒布的意義
民法總則把對人的權利的保護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民法是私法的基本法,它以對人的保護為核心,以權利為本位,系統全面地規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在民事活動中享有的各種人身、財產權益。因此,民法典被視為現代法治文明的扛鼎之作,被譽為法治健全完善的標識。
民法總則的制定彰顯了黨和國家編纂民法典的堅定決心,打消了一部分人對我國民法典立法能力的懷疑。民法總則的順利通過,也推動我國民法典編纂工作真正駛入快車道。
民法總則為民法典分則各編的制定確立了指導思想、價值取向,並且設立了框架結構,民法典分則各編的編纂工作必須在民法總則的指導下展開。接下來,我們即將展開現行民事法律規范系統整合、修訂完善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中國法院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中國法院網-《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如何在銜接中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