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考不考民法典
① 民法典對2020年法考客觀題考試的影響
您好,根據司法部發出的大綱,2020法考會考查民法典的內容,而且會加大比例。
② 民法典頒布之後,現在買法考的書是不是之後就不能用了
對於參加2020法考的考生來說,今年民法典的出台對考生的復習有著很大的影響,由於疫情的原因民法典到現在還沒有公布,很多考生還不只還如何開始復習。
只是現在已經三月份,距離考試時間越來越近,考生要盡抓緊時間開始復習了,如果現在開始復習的話,考生要如何備考呢?
雖然民法典還沒有公布,但現在已經是三月份,5月份要出公告,民法典也不會太晚公布,現在開始復習的考生建議先不要復習民法,可以先考慮先復習刑法和行政法,這兩個科目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可以直接開始學。
然後就是商法和刑訴,商法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修改,可以直接學習;刑訴的話說是要出新的司法解釋,但一直拖延了4次都一直沒出,只出了高檢規則,所以可以到最後學完商法之後在學刑訴。
相比民法典來說,刑訴的新增的司法解釋屬於一些新增考點與原來刑訴內容沒有太大的關系,前期沒有學習的也可以等都學完之後在學新的司法解釋。
如果在備考刑法、刑訴的時候民法典發布,可以學完刑法直接開始學民法,不用等到都學完之後在學。
還有就是關於考生的具體備考規劃,每個考生的基礎不同所以復習情況不同,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相應的備考計劃,基礎較差的可以選擇報班學習。
對於那些早已經開始備考的考生來說,民刑都已經學完開始復習其他科目了,還是按照自己原本的計劃備考好了,無需再進行改變。
③ 民法典對2020法考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將於2020年5月交由全國人大表決通過。民法是權利之法,它所調解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極為廣泛,小到去菜市場買根黃瓜,去交個電費,大到公司設立,買賣飛機,還包括結婚買房,離婚財產分割等,民法與我們生活聯系十分密切。而《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那民法典的出台將對法考產生什麼影響呢?
事實上,《民法典》的出台對法考民法最為重要的影響,在其對民事規范之改變,而這些改變往往是考試重點,筆者擇其重點介紹如下:
1、流押(質)制度
《物權法》
第一百八十六條 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
第二百一十四條 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未經出質人同意,擅自使用、處分質押財產,給出質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
第四百零一條 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
解析
按照《物權法》的規定,當事人之間做出流押(質)的約定時,應屬無效,但《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並未直接否認該行為的效力,而是明確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即抵押權人可就抵押財產實現抵押權。
我們知道無效之評判在民法中是最強烈之否定,一味無效,並不能很好處理民事問題,並有可能損害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而規定,抵押權人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一方面不會損害抵押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促進資金流通,真正發揮抵押權的功能,顯為立法之進步。
這里需要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物權法》會規定,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呢?
因為,此時抵押人處於劣勢地位,如果抵押財產價值大於應實現的債權額,當債務人到期不清償債務就講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時,就會使得抵押權人獲得超額利益,這顯然不道德,亦不能為誠實信用原則所容納。
這邊需要注意的是,在債務履行期屆滿時,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當事人可以約定將抵押物作價抵償債務,這是抵押權實現的一種方式,不是流押(質)的規定,同學們需要注意哦。
抵押物轉讓問題
1《物權法》
第一百九十一條 抵押期間,抵押人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
2《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
第四百零六條 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抵押財產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
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及時通知抵押權人。抵押權人能夠證明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的,可以請求抵押人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3解析
抵押物轉讓在《物權法》中是個老大難的問題,曾經,老師給學生們的總結如下:
(1)抵押物僅指抵押物所有權變動而言如出賣、贈與、互易、出資、抵債,對抵押物設立抵押、質押、出租則不受限制。
(2)抵押權人同意,可轉讓,抵押人應當將轉讓所得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或提存;
(3)未經抵押權人同意,受讓人行使滌除權即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代為清償,可轉讓;
(4)未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物的買賣合同有效。
在這種模式下,未經抵押權人同意,受讓人也未行使滌除權時,抵押物是否能發生轉讓,在動產情況下,得看受讓人是否善意,在不動產情況下,就不能轉讓。
如今,根據《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的規定,關於抵押物的轉讓,原則上明確,抵押期間抵押人有權轉讓抵押物,不論是否經過抵押權人同意,僅在抵押權人能夠證明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的,可以請求抵押人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並且,抵押物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
事實上,對抵押權人而言,不論抵押物在誰手中,只要抵押權存在即可。《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的規定更有利於抵押物流通,發揮抵押物的擔保功能,促進資金融通。此一改變,順應時代發展之潮流。
總之,《民法典》的出台對法考民法影響深遠,同學們不可不察!
④ 2020年民法典將會在考試中影響的概率大嗎
就像很多老師都會說的「新增必考」,無論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還是之前的司內法考試一直都有這容樣一個特點,所以會考是毋庸置疑的,並且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所以民法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考試中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民法典草案已經出台,明年3月份會正式出台,要關注一下哈。
⑤ 民法典對2020法考的影響:民事規范考點
【導讀】《民法典》是於2020年5月交由全國人大表決通過,民法是權利之法,它所調解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極為廣泛,小到去菜市場買根黃瓜,去交個電費,大到公司設立,買賣飛機,還包括結婚買房,離婚財產分割等,民法與我們生活聯系十分密切。而《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那民法典的出台將對法考產生什麼影響呢?事實上,《民法典》的出台對法考民法最為重要的影響,在其對民事規范之改變,而這些改變往往是考試重點,擇其重點介紹如下:
流押(質)制度:
1、《物權法》
第一百八十六條 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
第二百一十四條 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未經出質人同意,擅自使用、處分質押財產,給出質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
第四百零一條 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
3、解析
按照《物權法》的規定,當事人之間做出流押(質)的約定時,應屬無效,但《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並未直接否認該行為的效力,而是明確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即抵押權人可就抵押財產實現抵押權。
我們知道無效之評判在民法中是最強烈之否定,一味無效,並不能很好處理民事問題,並有可能損害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而規定,抵押權人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一方面不會損害抵押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促進資金流通,真正發揮抵押權的功能,顯為立法之進步。
這里需要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物權法》會規定,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呢?因為,此時抵押人處於劣勢地位,如果抵押財產價值大於應實現的債權額,當債務人到期不清償債務就講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時,就會使得抵押權人獲得超額利益,這顯然不道德,亦不能為誠實信用原則所容納。需要注意的是,在債務履行期屆滿時,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當事人可以約定將抵押物作價抵償債務,這是抵押權實現的一種方式,不是流押(質)的規定,同學們需要注意哦。
抵押物轉讓問題:
1《物權法》
第一百九十一條
抵押期間,抵押人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
2、《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
第四百零六條 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抵押財產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
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及時通知抵押權人。抵押權人能夠證明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的,可以請求抵押人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3、解析
抵押物轉讓在《物權法》中是個老大難的問題,曾經,老師給學生們的總結如下:
(1)抵押物僅指抵押物所有權變動而言如出賣、贈與、互易、出資、抵債,對抵押物設立抵押、質押、出租則不受限制。
(2)抵押權人同意,可轉讓,抵押人應當將轉讓所得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或提存;
(3)未經抵押權人同意,受讓人行使滌除權即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代為清償,可轉讓;
(4)未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物的買賣合同有效。
在這種模式下,未經抵押權人同意,受讓人也未行使滌除權時,抵押物是否能發生轉讓,在動產情況下,得看受讓人是否善意,在不動產情況下,就不能轉讓。如今,根據《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的規定,關於抵押物的轉讓,原則上明確,抵押期間抵押人有權轉讓抵押物,不論是否經過抵押權人同意,僅在抵押權人能夠證明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的,可以請求抵押人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並且,抵押物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
事實上,對抵押權人而言,不論抵押物在誰手中,只要抵押權存在即可。《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的規定更有利於抵押物流通,發揮抵押物的擔保功能,促進資金融通。此一改變,順應時代發展之潮流。
現行法律中的絕大部分民事法律制度,在民法典中都不會有實質性變化。因此,和往年一樣,民法要最早動手,從現在開始就必須進行民法的復習了,等民法典出台後,把一些新增的內容補充進去就可以了。總之,《民法典》的出台對法考民法影響深遠,同學們不可不察!
⑥ 民法典考研法考怎麼考
在法考中,民法幾乎是一個沒辦法加快速度的學科,民法的考察一是要注重這兩三年的立法動態,尤其是今年民法典出台之後的變動之處無疑會成為考察的重點;二是注重基本理念,比如意思自治,物權法定等原則,許多時候,即便考場上具體知識點遺忘了,根據基本理念依然可以做對題;三、注重細節,具體法考喜歡考察哪些細節,就要通過做題發現了。
⑦ 2020年民法典頒布,是要等民法典出來後再備考法考嗎
當然越早復習越好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將於2020年5月交由全國人大表決通過。民法是權利之法,它所調解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極為廣泛,小到去菜市場買根黃瓜,去交個電費,大到公司設立,買賣飛機,還包括結婚買房,離婚財產分割等,民法與我們生活聯系十分密切。而《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那民法典的出台將對法考產生什麼影響呢?
事實上,《民法典》的出台對法考民法最為重要的影響,在其對民事規范之改變,而這些改變往往是考試重點,筆者擇其重點介紹如下:
1、流押(質)制度
《物權法》
第一百八十六條 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
第二百一十四條 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未經出質人同意,擅自使用、處分質押財產,給出質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
第四百零一條 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
解析
按照《物權法》的規定,當事人之間做出流押(質)的約定時,應屬無效,但《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並未直接否認該行為的效力,而是明確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即抵押權人可就抵押財產實現抵押權。
我們知道無效之評判在民法中是最強烈之否定,一味無效,並不能很好處理民事問題,並有可能損害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而規定,抵押權人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一方面不會損害抵押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促進資金流通,真正發揮抵押權的功能,顯為立法之進步。
這里需要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物權法》會規定,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呢?
因為,此時抵押人處於劣勢地位,如果抵押財產價值大於應實現的債權額,當債務人到期不清償債務就講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時,就會使得抵押權人獲得超額利益,這顯然不道德,亦不能為誠實信用原則所容納。
這邊需要注意的是,在債務履行期屆滿時,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當事人可以約定將抵押物作價抵償債務,這是抵押權實現的一種方式,不是流押(質)的規定,同學們需要注意哦。
抵押物轉讓問題
1《物權法》
第一百九十一條 抵押期間,抵押人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
2《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
第四百零六條 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抵押財產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
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及時通知抵押權人。抵押權人能夠證明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的,可以請求抵押人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解析
抵押物轉讓在《物權法》中是個老大難的問題,曾經,老師給學生們的總結如下:
(1)抵押物僅指抵押物所有權變動而言如出賣、贈與、互易、出資、抵債,對抵押物設立抵押、質押、出租則不受限制。
(2)抵押權人同意,可轉讓,抵押人應當將轉讓所得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或提存;
(3)未經抵押權人同意,受讓人行使滌除權即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代為清償,可轉讓;
(4)未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物的買賣合同有效。
在這種模式下,未經抵押權人同意,受讓人也未行使滌除權時,抵押物是否能發生轉讓,在動產情況下,得看受讓人是否善意,在不動產情況下,就不能轉讓。
如今,根據《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的規定,關於抵押物的轉讓,原則上明確,抵押期間抵押人有權轉讓抵押物,不論是否經過抵押權人同意,僅在抵押權人能夠證明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的,可以請求抵押人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並且,抵押物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
事實上,對抵押權人而言,不論抵押物在誰手中,只要抵押權存在即可。《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的規定更有利於抵押物流通,發揮抵押物的擔保功能,促進資金融通。此一改變,順應時代發展之潮流。
總之,《民法典》的出台對法考民法影響深遠,同學們不可不察!
⑧ 民法典對2020法考的影響:考試內容
【導讀】民法典不是對既有民法體系、民法原理和基本內容的顛覆性修改,而只是對現有民法的整合和修補,即把民法總則、物權法、合同法、婚姻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全部並入民法典中,分別作為民法典的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親屬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
民法典具體內容:
在具體內容上,合同編要增加幾種有名合同;人格權從自然人制度中獨立出來成為一編,即人格權編,主要是要增加一部分人格權制度;親屬編、繼承編對現有個別不合理制度進行修改;物權編、侵權責任編只是進行個別文字表述的修改;民法總則直接編入民法典中。
民法典通過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正式審議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的發布對法考影響:
民法典分為民法總則和民法分則,民法分則中包括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共六編。從法考歷年的真題來看,民法90%的高頻考點都集中在民法總則、物權法和合同法。根據民法典草案公布的內容,可以預計對民法學科產生的影響。
1、民法總則
民法總則不會變。在2014年提出要編纂民法典後,民法總則先行已經編纂完畢並於2017年10月1日施行。所以民法總則是不會變的。
2、 民法分則
(1)物權編+合同編
這兩編在法考中占據了80-85%左右的高頻考點,是法考民法部分歷年的考試重點。在民法典物權編和合同編與之前的物權法和合同法做比較後,發現這兩部分的變動不大,基本上是原來法律及司法解釋的合並,雖然有新增和修改,但並不是很多。
(2)其他分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
民法典有大變動的,基本都在這些分編中。雖然變動很大但是這些分編在法考中的佔比不大,所以考生在民法典正式公布之前,可以先把幾分編的內容放一放,等3月後再開始復習。
新增新修幾乎每年必考,那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些變化恰好可以幫助考生劃重點,而且首次公布的新法都考的比較基礎相當於送分題。所以2020年的法考生要抓住這次機會,重點關注一下民法典的相關消息。
⑨ 2017司法考試考不考民法總則
新出必考,民法總則是17年司法考試必考點,我16年通過司法考試,當年版刑法修正案九也是新鮮出權爐,老師也講了,必考。這是司法考試的規律,一個修正案尚且都考了很多新知識點,今年萬眾矚目的民法總則怎麼會不考?16年在上沖刺課的時候民法老師也說了,今年你們加油務必通過啊,不然明年民法總則一出,你們又要多背好多東西了。這是規律,也是經驗之談。
⑩ 2020年法考客觀題考試,民法典會考嗎
根據以往的考試經驗可以作為參照
2017年3月15日表決的《民法總則》,10月1日施行,2017年的司法考試就考了民法總則,所以按此推算2020年法考也會考民法典內容,考生一定要看修改了哪些內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