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與人性
『壹』 古代慘無人道的刑法,你是怎麼理解的
晉江遠盛化工為您解答:
刑法在古代主要體現在刑罰,刑法中的刑罰主要起到震懾作用,刑罰是國家創制的、對犯罪分子適用的特殊制裁方法,是對犯罪分子某種利益的剝奪,並且表現出國家對犯罪分子及其行為的否定評價,並起到改造罪犯、保護社會和警醒世人的作用。古代從可以考究和追尋的資料來看,在封建社會採用重刑罰的制度來達到震懾目的的朝代不在少數,充分運用暴力以及刑技方面的想像力迫使犯人逼供。主要目的是報復性的懲罰犯人,而現在的立法目的是積極改造犯人,當然不能片面的就說其利弊,在每個時期的刑罰都具有其可取性和不足之處,就比如古代的烙刑,腰斬,分屍還有比如影視資料中的什麼十大酷刑,最簡單的鞭笞等都是通過最直觀的視覺和犯人的感覺來達到效果;這比其他教育和其他勞役懲罰來的直接,成本低;當然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是過於殘酷.在現在文明的社會也有的辦案機關和執法者也存在類似的觀念,所以這幾年出現了冤案糾錯,刑訊逼供的事例.
從刑法的刑罰另一個角度來看,刑罰的目的具體表現為特殊預防和一般預防。因為刑罰是作為犯罪的對立物而存在的,因此,創制、適用和執行刑罰的目的,只能是為了預防犯罪。比如古代的統治者為了達到預防被推翻的目的,就把造反(推翻統治者)的刑罰訂得很重,甚至於出現連坐和株連之說,在本質上來說,其對象原本是其盟友或者毫無關聯之人,不管是何種對象在犯罪前與統治者並無深仇大恨,只是為了預防自己的地位被威脅所以採用重罰來達到目的;
從非文本角度和個人角度來說,法律制定都是代表統治階級的利益,法律維護的是統治階級的利益,當然法律制定時候是考慮如何維護統治者而非被統治者,所以被統治者的其權利甚至於人性基本的東西不會被重視甚至無視;從通俗的角度來說法律也是一種生活的規則,制定者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
當然這些有點扯遠了,不過現在社會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首先法律法規也太多,就我們國家現在實行的法律法規有上千部,其宗旨與古代無太大差異,然而實行過程執法成本極高,違法成本卻很低,就像現在的貪腐上千萬甚至於上億判決後僅僅是數年的勞役(牢獄),如果在古代簡單就是直接的砍頭其成本稍微計算就可以得出,其震懾效果也是極其明顯,如果現在社會在這些領域還是保留重罰甚至於所說無人道的做法會得到很多的非議和排斥,但是其效果卻是極好,這也就是古代的刑罰重的緣由之一吧!
從個人理解來說,刑罰還是重些的好,就比如現在的貪腐如果數額與搶劫情節論處亦或者甚至於重於搶劫,如果查實上一定數額就終身監禁且不得減刑,更大金額比如超過2000萬死刑(要知道2000萬是某些困難地區多少人一輩子的生活所需),這樣的話還有多少人再去貪污;
再者消法都有舉報或者懲罰性索賠獎勵,刑法卻很少,如果有對應的舉報獎勵比率,那中國不知道會有多少的舉報專業戶和百萬富翁千萬富翁甚至職業化的舉報者,這效率比辦案機關效率不知會高多少,這回到原點就是利益關系;如果舉報者只要舉報幾個貪腐(如果金額幾千萬哪怕獎勵5%,那就有好幾百萬,如果打工者要掙到這些錢應該要好幾輩子)就能一輩子衣食無憂,哪怕天天蹲守,夜夜加班都會去做而且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