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宣傳民法
⑴ 為什麼說保險代理人代理行為是由民法和保險法調整的行為
保險代理人的行為是如何調整的?這個應該是很多保險代理人想了解的問題。下面由華律網小編為大家就這個問題進行解答。小編整理的內容希望對讀者理解險代理人行為相關法律規定有所幫助。
一、什麼是保險代理人
保險代理人是指根據保險人的委託,在保險人授權的范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務,並依法向保險人收取代理手續費的單位或者個人。
二、保險代理人分類
保險代理是代理行為的一種,屬於民事法律行為。保險代理行為的主體是保險代理人。通常保險代理人分為專業代理人、兼業代理人和個人代理人三種。
1、專業代理人
專業保險代理人是指專門從事保險代理業務的保險代理公司;
2、兼業代理人
兼業保險代理人是指受保險人委託,在從事自身業務的同時,指定專用設備專人為保險人代辦保險業務的單位,主要有行業兼業代理、企業兼業代理和金融機構兼業代理、群眾團體兼業代理等形式。
3、個人代理人
個人代理人是指根據保險人的委託,在保險人授權的范圍內代辦保險業務並向保險人收取代理手續費的個人。個人保險代理人又分為保險代理從業人員和保險營銷員。
4、獨立代理人
獨立個人代理人制度是營銷制度的一個很好的補充,也是近年來新出的一個,相對傳統營銷制度,它的優點是層級非常少,可以直接對接保險公司,避免了過去體制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另一方面,獨立個人代理人也能給優秀的個人代理人提供一個更有利於個人事業發展的模式。
三、保險代理人禁止行為有哪些
1.欺騙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不得在保險合同訂立及履行過程中,違背誠實信用義務,編造並向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提供與保險合同內容及與其他事實不符的情況,給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錯誤信息,使其在違背自己真實意志的情況下訂立保險合同、接受保險合同的額外義務或者接受有損其利益的保險理賠。
2.隱瞞與保險合同有關的重要情況。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在保險合同訂立及履行過程中,不僅不能編造虛假情況欺騙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也不能對自己知道而且應當向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說明的與保險合同有關的重要情況不予說明。這些情況主要包括:與訂立、履行保險合同有關的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的情況,保險公司的責任及責任的免除,保險金額,保險費及其支付方式,保險責任期間,保險金賠償或者給付辦法,違約責任及其處理等。
3.阻礙投保人履行本法規定的如實告知義務,或者誘導其不履行本法規定的如實告知義務。投保人是否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直接影響到保險合同的效力,保險人的責任以及投保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的利益。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不得採取阻礙投保人履行本法規定的如實告知義務,或者誘導其不履行本法規定的如實告知義務的手段,以減輕或者免除保險人所應承擔的保險責任,或者為自己牟取非法利益。
4.承諾向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給予保險合同規定以外的其他利益。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違反法律規定,承諾向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給予保險合同規定以外的其他利益,不僅可能誤導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而且會造成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通過不正當競爭手段開展業務,擾亂保險業經營管理秩序,所以應當予以禁止。
5.利用行政權力、職務或者職業便利以及其他不正當手段強迫、引誘或者限制投保人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在其業務活動中應當遵循自願、平等、誠實信用原則,依法開展公平競爭,不得利用行政權力、職務或者職業便利以及其他不正當手段強迫、引誘或者限制投保人訂立保險合同。
四、保險代理人的行為是如何調整的
1、保險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是由保險法和民法調整的行為。
保險代理人的保險行為受保險法的約束。《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五章「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第七章「法律責任」中很多法條對保險代理行為做了規定。另外,保險代理屬於民事法律行為,所以保險代理行為又是由民法調整的。
2、保險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是基於保險人授權的委託代理。
保險代理人的代理權產生於保險人的委託授權,屬於委託代理。委託代理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保險代理合同是保險人與保險代理人關於委託代理保險業務所達成的協議,是證明保險代理人有關代理權的法律文件。
3、保險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是代表保險人利益的中介行為。
從法律角度看,保險代理人在代理合同授權范圍內,代表保險人的利益開展業務。從市場角度看,保險代理行為是保險市場的中介行為。
4、保險代理人的權力既包括明示權力,又包括默示權力。
明示權力是指以一定的形式約定的權力,即在代理合同中,保險人授予保險代理人的權力。
默示權力是相對於明示權力而言,是指依據法律規范或被社會公認的慣例,代理人為盡其職責通常必須採取的行動,即應該有的權力。
⑵ 民法典中保險公司不得破產在第幾條
你說的不是民法來典是保險法
也不是不源能破產,滿足條件是可以破產的
在保險法第89-94條有關於保險公司的一些破產解散等規定,你可以自己搜一搜就有了。同時保險公司是公司,也要遵循公司法,破產法。規定。保險法里就有引用公司法破產法。
⑶ 保險法屬於民法么
屬於~
⑷ 保險代理人 ,民法 相關法律
需要的,明天考勤是為了第一時間掌握信息,大家在一起討論前一天遇到的個性問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把合適的保障送達客戶。
⑸ 民法典關於保險方面的規定
一、《民法典》第496條關於格式條款
提供方的提示和說明義務及違反義務
法律後果的新規定
《合同法》第39條規定:「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該條的規定為格式合同的訂立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據,但對提示和說明的范圍、方式、程度,特別是未盡提示和說明義務的法律後果沒有明確規定。
《民法典》第496條規定:「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對方注意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等與對方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說明義務,致使對方沒有注意或者理解與其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的,對方可以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容。」該條規定調整了條文順序,在開宗明義地對格式條款進行界定的基礎上,明確了提示和說明義務屬於格式條款訂入合同的條件,明確了未盡合理提示和說明義務的法律後果,強化了提示和說明所要達到的程度,即要使對方不僅注意條款的存在,還要理解條款內容,更有利於保護對方的知情權。《民法典》在「注意」的標准之外增加了「理解」的標准。也就是說,格式條款的提供方違反義務導致對方沒有注意到格式條款,或者導致對方沒有理解該格式條款,對方均可以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容,即可以主張該條款未被訂入合同。
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幾項是關於保險方面的規定的:
二、保險人說明義務的含義及其理論基礎
三、保險人說明義務的范圍
四、保險人說明義務的履行
五、保險人說明義務違反的後果
詳細內容還請登陸官方網站查閱。
⑹ 民法典中關於保險方面的規定有什麼呢
民法典中關於法律的法規有:
1.明確理賠金為個人財產;2.明確收益為夫妻共有財產;3明確夫妻共同債務的劃定;4遺產的范圍擴大
1.明確理賠金為個人財產
民法典第1063條規定「受到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者補償」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而在舊婚姻法中,第18條的表述是:「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對於「人身受到損害的賠償或補償」這一概念,不僅包括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補助費,還包括罹患重疾獲得的保險金。在舊婚姻法中,並沒有明確表述重疾險給付的保險金到底屬於個人財產還是夫妻共有財產。《民法典》將這一概念確定下來,明確了「受到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補償」為個人財產。
針對保險銷售邏輯而言,《民法典》再次強調了個人財產的屬性,增強了財產歸屬的意識。
2.明確收益為夫妻共有財產
在舊婚姻法中第17條規定:「生存、經營的收益」為夫妻共同財產。針對這一條,《民法典》新增了「投資收益」為夫妻共同財產。針對保險產品來說,我們常見的年金險可能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年金險的分紅即算作投資的收益部分,同時,保單的現金價值也會隨著時間的發展而不斷的增加,增值的部分也算作收益。
針對保險銷售邏輯而言,可以重點強調共有財產的劃分,收益作為夫妻共有財產可以用於子女教育規劃等方面。
3明確夫妻共同債務的劃定
舊婚姻法中對於夫妻共同債務的劃定不夠明確,存在爭議部分。《民法典》第1064條規定:「夫妻雙方共同簽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這一規定,將夫妻共同債務劃定更為明確,認定的標准也更加清晰、明確。
對於保險行業來說,按照《民法典》對於共同債務的劃定方式,若夫妻一方購買的意外險或者壽險理賠金受益人為配偶,雖不屬於遺產,但當配偶追認債務時,理賠金就會作為配偶的責任財產,是可以被法院執行償還債務的。
針對保險銷售邏輯而言,可以側重強調父母為自己投保含有身故責任的保險時,可以指定子女為受益人,避免債務連帶關系。同時,也可以強調共同債務范圍更加明確,要做好自身財富管理及債務隔離。
4遺產的范圍擴大
在舊繼承法中,對於遺產的定義簡要的概括為7大類,概括不夠全面且存在認定困難、有爭議的現象。《民法典》中將遺產的范圍擴大,只要合法、法律不禁止繼承的財產,都是遺產。遺產的范圍更加清晰、繼承更加明確,同時影響遺產稅的障礙也在逐漸減少,未來遺產稅更有可能提前出台。
針對保險銷售邏輯而言,可以側重強調,可以利用保單等方式將家庭財富定向傳承給下一代,提前做好相應的稅務規劃,還能避免因繼承而連帶的債務危機。
⑺ 關於民法和保險法的。
B
健康權可以不受保險公司已經賠償的情況約束,繼續向侵權人要求賠償.因為人的健康是無價的.
⑻ 保險公司增員微信宣傳
呵呵,我也被拉到保險公司去過。
我個人的看法是,保險不是傳銷,是有法律保障的。保險本身是好的,但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保險產品和保險額度。買保險首先要懂保險,重條款,別信口頭承諾。先學習一些法律知識,比如民法,合同法,經濟法。保險公司是不會教你這些的。當然,要買保險你還必須會理財,錢多錢少不重要,關鍵是怎麼用。
保險公司為了增加銷售量,確實運用了很多激勵手段。物質的,心理的。
種種激勵手段本身並沒有錯。就象一把槍,拿在歹徒手裡是危險的,拿在好人手裡安全的。傳銷和保險都運用這些手段。傳銷和保險二者的根本區別在於,傳銷沒有法律保障,而保險是在法律規范下運作的。但運作都是由人做來的,人會不會違法就難說了。我看到多數保險代理人素質都不怎麼樣。
呵呵,這也不是什麼內情。對於保險公司增員的做法,這樣說吧,帶你進保險公司的人,就是你的「上級」。你成功開展了業務,「上級」也會得到公司的獎勵,你發展了下線,你也就變成了下線的「上級」,你的下級成功開展了業務,你也會得到獎勵。這種激勵機制確實很誘人的,傳銷也同樣運用了這個方法。但有本質的區別。為什麼傳銷是騙人的?是因為傳銷集團不會給你任何保障,說白了,傳銷集團就是空手套白狼,一旦出了問題,傳銷集團不會也無法給人任何保障。但保險公司不同,依法成立的保險公司,最低注冊保證資金為2億元。有規范的管理,有賠償的能力。保險公司有很完備的風險控制機制,運作是有法可依的。
個人認為,目前各保險公司這中增員行為,實際是宣傳保險理念的方式。增員獎勵這種激勵機制,導致了操作中急功近利。保險代理人中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一些所謂的「主任」「經理」本生就素質低下。保險公司規定,「開單」才能上崗。但「新人」找到業務並不容易。
保險代理人可以通過兩個途徑從保險公司獲得利益,一個是賣出保險得到提成,一個是新人成功上崗得到獎勵。如果他們賣不出保險,就只能通過讓新人上崗來得到收入。急功近利的主任,經理們就會催促別人不買就自己買,先上崗再說。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做保險代理人的材料,而買保險是一個長期的投資理財行為。那些為上崗而買「自殺單」的人,不免短視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⑼ 民法總則保險法的影響有哪些
民法總則保險法的影響有:
1.死亡保險責任的被保險人范圍擴大;
2.保險機構需關注特殊情況下胎兒受益權的保護;
3.訴訟時效變化強化了對相關主體的訴訟權利保護。
【法律依據】
根據《民法總則》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⑽ 保險法的89條在民法典的第幾條
保險法的89條在民法典中沒有規定。
這一條內容是對保險公司解散的規定,民法典不會規定的。
《民法典》第八十九條保險公司因分立、合並需要解散,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解散,或者公司章程規定的解散事由出現,經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准後解散。
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除因分立、合並或者被依法撤銷外,不得解散。
保險公司解散,應當依法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