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大司法講解

大司法講解

發布時間: 2021-12-30 22:57:37

A.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規定的司法解釋相關知識

任何法律皆有漏洞,系今日判例學說共認之事實。①德國歷史法學派創始人薩維尼(F.K.V.SaVigny)指出,法律自製定公布之時起,即逐漸與時代脫節。⑦因此,在制定法律的時候,無論如何審慎周詳,字斟句酌,也難免在文義和語境上產生疑義;無論如何總結社會矛盾的方方面面,在復雜多樣的現實生活面前,也難免出現疏漏不周,掛萬漏一;無論如何精雕細鑿,科學圓滿,也無法克服法律的穩定性和適用性的沖突傾向。可見,法律自誕生之日起,即誕生了與之形影相隨的法律解釋。
按照我國法律解釋的基本框架,可將法律解釋的內容區分為「法律條文本身」和「法律具體運用」兩大類,前者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稱為立法解釋),後者由有關司法和行政機關分工解釋。顯然,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當屬於後者。盡管司法解釋的效力低於立法解釋,但由於法律過於原則和抽象以及法律漏洞的存在,不僅給法官適用法律造成了困難,而且為法官留下了極大的自由裁量空間。因此,在法律存在著漏洞的情況下,司法解釋具有填補漏洞的作用。實際上,由於法律規則是對復雜的社會現象進行歸納、總結而作出的一般的、抽象的規定,因此,人們對規則的含義常常有可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理解。而每一個法官在將抽象的規則運用於具體案件的時候,都要對法律規則的內涵及適用的范圍根據自身的理解作出判斷,而此種判斷實際上就是一種對法律的解釋。更何況成文法本身不是完美無缺的,而總是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漏洞,因此,法律解釋對任何法律的適用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司法過程中,更需要對法律規范作出明確的解釋,從而正確地適用法律和公正地裁判案件。
在我國的法律制度中,司法解釋頗具中國特色,不僅實行判例法的英美法系沒有,即使是實行成文法的大陸法系也沒有。在大多數西方國家,一般沒有「司法解釋」一詞,「法律解釋」就是「司法解釋」的代名詞,二者含義一樣。大多數西方國家的「司法」就是指法院的審判活動,司法機關就是法院,司法解釋(即「法律解釋」)指的就是法院或法官對法律的解釋。尤其是在普通法系國家,法官製作的判例不僅可以對成文法進行解釋,而且還可以創製法律規則,對於法律的解釋也只有法官才有這樣的權力。在大陸法系國家,盡管曾經一度否認過法官對法律的解釋,但二戰後德國最高法院復審制度的確立,最終使法官的司法解釋權得到了鞏固。而我國建立的司法解釋體制是「二元一級」的完全不同於西方國家的司法解釋體制,在此體制之下,司法解釋被分為審判解釋和檢察解釋,前者主要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對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解釋,後者則指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解釋。因此,司法解釋是保障我國法律正確適用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成為了我國法的重要淵源,並在我國解釋體制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最高人民法院歷來非常重視司法解釋工作,並於1997年6月專門作出了《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若干規定》,對司法解釋的制定程序,包括立項、協調、備案、起草、論證、修改、通過、發布、補充、修改和廢止等作了規定,並明確指出:人民法院在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釋,並經發布的司法解釋,具有法律效力。依據該規定,司法解釋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一是「解釋」,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就立法機關制定的某一實體法或程序法的規范內容,或者就特定的案件類型以及解決傾向性問題中的法律適用,進行具體而全面的解釋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審判規范。它的體裁和構成與成文法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基本屬於法律細則化的范疇,發揮著填補法律空白、消除內容上的暖昧和抵牾、為立法機關提供經驗以及規范素材等多種功能;二是「規定」,即根據審判活動的實際需要確立審理案件的標准和規則。這種規定的內容往往與法院內部的業務、事務以及程序性和技術性問題有關,基本上屬於審判系統本身活動的規章制度;三是「批復」,為最高人民法院對高級法院、軍事法院提出的法律適用中的具體問題或者請示的答復意見,有的涉及個案處理,有的涉及司法政策,有的涉及操作規則。這些司法解釋特別是前兩類司法解釋的目的主要不是解決某一個具體案件中的法律適用問題,而旨在通過系統、全面地解釋一類法律而為審判實踐提供更多的可供適用的規則,或者完全不是針對某一法律進行解釋,而是創設對某一類案件的裁判所應當適用的規則,使各級法院盡可能做到有章可循,這就是我國司法解釋具有十分突出的抽象性和一般性的特點。
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陸續公布的大型司法解釋,均通過報紙、網路等媒體發布徵求意見稿,傾聽民聲,廣泛納諫,確保了司法解釋是保障人民法院嚴格執法、公正裁判、實現法律公平正義的價值功能。為了使司法實務界和廣大讀者正確理解和適用司法解釋,踐行司法公正與效率,落實司法為民,人民法院出版社策劃並組織編寫了《民商法司法解釋實例釋解叢書》。

B. 公司有一個司法解析是什麼意思

也是有他的一個定義的,因為這個公司的高分解析的又是什麼意思?關系都解析的話,你是不是要按照他兩個哥解析那個方法進行一些解析就可以完成?

C. 最高法院司法解釋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具有法律效力。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版組織法》第三十權二條最高人民法院對於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進行解釋。

司法現實中,對於案件是五花八門的,而我國的法規是粗線條、也不可能面對每一個具體主導性細節的;所以就要請示具有法定權力的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釋,依法對具有普遍性案件細節、對下屬法院、法官審理進行指導性、具有司法效力的解釋。

廣義上是指,每一個法官審理每一起案件,都要對法律做出理解,然後才能夠具體適用。因此,必須對法律做出解釋,才能做出裁判。由最高法院對具體適用法律的問題,作出的解釋就是司法解釋。中國的司法解釋有時特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根據法律賦予的職權,對審判和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所作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解釋。

D. 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

立法解釋,是立法機關根據立法原意,對法律規范具體條文的含義以及所使用的概念、術語、定義所作的說明。
凡屬法律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或者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是為立法解釋。
在我國立法解釋權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大各部門委員會以及省級人大常委會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律解釋的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我國立法解釋的方式:事前解釋與事後解釋。

司法解釋就是依法有權做出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解釋。廣義上是指,每一個法官審理每一起案件,都要對法律做出理解,然後才能夠具體適用。因此,必須對法律做出解釋,才能做出裁判。每一個案件都要這樣做。由最高法院對具體適用法律的問題,作出的解釋就是司法解釋。
司法解釋有時特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根據法律賦予的職權,對審判和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所作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解釋。
司法解釋只能由有權機關做出。司法解釋,具有普遍的司法效力,有關司法機關在辦案中應當遵照執行。應該嚴格依法進行。沒有法律具體明確規定的,也要嚴格依照法律的精神和法律的原則作出解釋,供審判工作中具體適用。這就是我們對司法解釋的一般理解。

E. 法律解釋與司法解釋的區別

司法解釋僅指司法機關在法律使用過程中對法律所作出的解釋。法律解釋回是一個大的概念,法答律解釋指由一定的國家機關、組織或個人,為適用和遵守法律,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政策、公平正義觀念、法學理論和慣例對現行的法律規范、法律條文的含義、內容、概念、術語以及適用的條件等所做的說明。法律解釋由於解釋主體和解釋的效力不同可以分為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兩種。 我國的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權為核心和主體的各機關分工配合的法律解釋體制的基本含義是,在法律解釋的許可權上,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立法解釋權,其目的和任務是對「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以及「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法律規范進行解釋,行政解釋、司法解釋的目的和任務在於解決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在三種解釋的關繫上,立法解釋是行政解釋和司法解釋的基礎;在法律解釋的效力上,立法解釋的效力最高,其他國家機關對法律的解釋效力低於立法解釋。 法解釋就屬於正式解釋的一種。

F. 司法解釋與司法程序

新華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田雨)自12月1日起,公民在參與民事訴訟時,雙方當事人可以按照一致約定選擇相對普通民事訴訟程序更為經濟、方便、快捷的簡易程序。這樣做的直接效果,是使訴訟時限從過去的6個月,縮短到3個月。

這是最高人民法院18日公布的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司法解釋作出的規定。這個司法解釋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松有表示,司法解釋賦予當事人程序選擇權,可以大大加快當事人實現自己民事權利的期限,減輕當事人的訟累,加快訴訟財產的流轉速度。黃松有介紹說,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期限為6個月,這對於諸如因交通事故和工傷事故急切需要搶救治療費用的當事人來說,顯得過於漫長。如果當事人在自願的基礎上選擇簡易程序,就可以在3個月內解決糾紛。

「程序選擇權的行使必須堅持自願原則。」黃松有強調。司法解釋對選擇簡易程序的條件、范圍等規定了3條必要的限制:必須是雙方當事人一致同意;為防止當事人雙方在民事訴訟中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當事人行使程序選擇權必須經人民法院同意;如果未經當事人一致同意,人民法院不得以職權將普通程序轉化為簡易程序。

據黃松有介紹,目前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占基層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總數的71%,個別沿海發達地區已經達到90%。而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關於民事簡易程序的規定遠遠不能適應當前基層人民法院審理簡單民事案件的需要。黃松有說,出台這個司法解釋的目的,是為了更加方便人民群眾打官司,統一和規范各地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具體做法,切實保護當事人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

簡單民事案件開庭不用發傳票 可捎口信傳喚當事人

新華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田雨)人民法院在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時,將不再像過去那樣每個案件都發傳票。原告起訴後,法院可採取捎口信、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簡便方式隨時傳喚當事人和證人。

這是最高人民法院18日公布的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司法解釋作出的規定。

「採取形式多樣的傳喚方式更符合簡易民事案件自身的特點。」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松有說,我國東部沿海和西部老少邊窮地區存在很大差異,沿海地方可以採取傳真或電子郵件等現代化通訊手段傳喚,而西部和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則可以通過逢集遇會時捎話帶口信等方式傳喚。司法解釋這樣規定能夠適應當前廣大農村老百姓解決糾紛的特點,便於用簡便方式及時化解矛盾。另外,隨時傳喚可以避免傳票傳喚所產生的距離感,使老百姓的訴權與人民法院審判權的互動更加協調,共同促進民事訴訟的進程。

不過,黃松有強調,任何形式的方便和快捷絕不能以犧牲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來換取,在司法實踐中更應當防止簡便傳喚的濫用。簡便傳喚由於未採取傳票方式,所以如果沒有被傳喚人的承認或相關證明,不能讓當事人承擔傳票方式傳喚的法律後果。

為了統一和規范簡便傳喚的後果,司法解釋對簡便傳喚的後果作了明確的規定:以捎口信、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形式發送的開庭通知,未經當事人確認或者沒有其他證據足以證明當事人已經收到的,不得作為原告撤訴和人民法院缺席判決的根據。

「這就能夠防止法官對審判權的濫用。」黃松有說。

法院審理簡單民事案件將一次開庭當庭宣判

新華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田雨)最高人民法院18日公布的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司法解釋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一般應當一次開庭審結,並當庭宣判。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松有表示,司法解釋把一次開庭和當庭宣判確立為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一般原則,對於減輕當事人的訟累,加快涉訟財產的流轉速度,防止「人情」等不當干擾,及時公正裁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從兩個方面闡述了司法解釋這一規定的積極意義:首先,「一次開庭」可以大大降低當事人的訴訟成本。出庭參加訴訟是當事人進入訴訟程序後最重要的一項訴訟活動,如果以一次開庭為原則,可以使當事人提高庭審過程中舉證、質證的主動性,同時也可以加強審判人員的責任意識,提高庭審質量。其次,「當庭宣判」將對法官自身的素質和法官的職業化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訴訟外因素對審判活動的干擾,增加法庭審理的透明度。

「以一次開庭和當庭宣判為原則,絲毫不能以犧牲公正換取效率。」黃松有說,司法實踐中應當避免單純以當庭宣判率作為衡量審判工作的唯一標准,而是應當以案件裁判的質量為最重要的判斷標准。

最高法司法解釋規定:寫訴狀確有困難可口頭起訴

新華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田雨)在民事訴訟中,如果原告本人不能書寫起訴狀,委託他人代寫訴狀又確有困難的,可以將自己的訴訟請求、事實與理由、相關證據等以口頭表述的方式起訴。

這是最高人民法院18日公布的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司法解釋作出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松有表示,訴訟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不能因當事人文化水平和經濟條件等原因而被剝奪和限制。當前,我國廣大農村及邊遠山區的農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有的因文化水平所限不能書寫起訴狀,有的孤寡老人以及肢體殘疾人受自身條件限制,也不能書寫訴狀,他們一般也沒有經濟能力委託他人代寫訴狀或代理訴訟。因此,司法解釋規定可以口頭訴訟是必要的,是符合我國經濟與文化發展實際情況的,也是關注弱勢群體權益的必然要求。

司法解釋規定,原告口頭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將當事人的基本情況、聯系方式、訴訟請求、事實與理由予以准確記錄,將相關證據予以登記。人民法院應當將記錄和登記的內容向原告當面宣讀,原告認為無誤後應當簽名或捺印。

司法解釋 婚姻家庭糾紛等六類民事案件應先調解

新華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 田雨)最高人民法院18日公布的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司法解釋規定,法院在開庭審理婚姻家庭糾紛等6類民事案件時,應當先行調解。

這個將於12月1日起施行的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在開庭審理下列6類民事案件時應當先行調解:婚姻家庭糾紛和繼承糾紛;勞務合同糾紛;交通事故和工傷事故引起的權利義務關系較為明確的損害賠償糾紛;宅基地和相鄰關系糾紛;合夥協議糾紛;訴訟標的額較小的糾紛。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松有表示,司法解釋把這6類民事案件確定為調解前置案件,是根據這6類案件自身的性質決定的。司法解釋將婚姻家庭糾紛和繼承糾紛列入調解前置程序,主要是這類案件內含著豐富的倫理道德內容,如果單純用法律規范去調整,用很機械的、過於程式化的方式去解決,不利於糾紛的徹底妥善處理,難以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將勞務糾紛、宅基地和相鄰關系糾紛以及合夥協議糾紛列入調解前置程序,是考慮到這些糾紛關繫到當事人最基本的生活秩序和生活環境,如果以調解方式化解矛盾,便於當事人在未來的合作與生活中和睦相處,符合「和為貴」的民族傳統。

黃松有說,司法解釋還把交通事故和工傷事故引起的權利義務關系較為明確的損害賠償糾紛列入調解前置程序,主要是為了使受害一方的當事人能盡快獲得賠償。他說,在司法實踐中,如果通過正常的訴訟程序解決因交通事故或工傷事故引起的損害賠償糾紛,常常涉及鑒定等問題,甚至要經過一審、二審才能了結訴訟,費時費力。如果一開始就能夠通過調解解決糾紛,既可以縮短獲得賠償的期限,又能降低訴訟成本,也有利於當事人對調解協議的自覺履行。至於將訴訟標的額較小的糾紛列入調解前置程序,是因為通過調解方式解決這類糾紛的可能性比較大,也符合國家司法資源合理配置的原則。

司法解釋規定,調解達成協議並經審判人員審核後,雙方當事人同意該調解協議經雙方簽名或捺印生效的,該調解協議自雙方簽名或捺印之日起就發生法律效力。黃松有提醒當事人,調解協議生效後一方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持民事調解書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G. 司法解釋是什麼意思

司法解釋,是指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在適用法律過程中對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解釋,包括審判解釋和檢察解釋兩種。審判解釋,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對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解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審判解釋對各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具有約束力,是辦案的依據。檢察解釋,是指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檢查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解釋。這種解釋對各級人民檢察院具有普遍約束力。

(7)大司法講解擴展閱讀

司法解釋對法官自由裁量的合理限制,也是保障公正裁判的重要內容。立法的疏漏以及規則過於原則和抽象,不僅給法官適用法律造成了困難,而且為法官留下了極大的自由裁量空間。法律控製法官的因素減低意味著各種隨機因素對法官的影響加重,判決的公正性難以保障。

其是在我國現階段法官素質普遍不高,執法水平較差的情況下,法官對規則的適用享有極大的自由裁量權,無疑更會出現裁判不公的危險。

面對此種狀況,較為可行的辦法是加強司法解釋,使法律規則具體、明確,法律漏洞得以彌補,並通過司法解釋對各級法院的裁判活動的拘束,從而嚴格限製法官的自由裁量,保障公正裁判,實現法的安全價值。

H. 司法解釋和立法解釋怎麼區分和聯系

1.制定主體不同,一個是司法機關,一個是立法機關。

2.針對性不同。前者是對法律法規的具體應用做了解釋,後者是針對術語概念進行解釋。

3解.釋效力不同。一般來說,立法解釋效力更高。當司法解釋與立法解釋相抵觸時,以立法解釋為准。

兩者的聯系是:都是對我國的相關法律問題進行解釋。

司法解釋指司法機關對法律、法規的具體應用問題所做的說明。對某一案件在適用法律上所作的解釋,只對該案件有效,沒有普遍約束力。最高法院所作的解釋,對下級法院通常具有約束力。違背憲法與法律的司法解釋無效。

立法解釋又稱法律解釋,是立法機關根據立法原意,對法律規范具體條文的含義以及所使用的概念、術語、定義所作的說明。作出法律解釋的目的是為了更准確地理解和適用法律。

(8)大司法講解擴展閱讀

立法解釋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法律草案在審議通過,立法機關所作的起草說明或者對法律草案的修改說明,當法律草案通過後,其「說明」也視為一並通過,「說明」中有關適用法律的具體解釋也自然就屬於立法解釋的范疇;

二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正在施行的法律的有關條款的具體含義等問題所作的解釋;三是在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法律規范的行政解釋和司法解釋出現原則分歧或者對有關法律適用的理解不一致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處理時,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立法解釋。

實踐證明,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對法律規范的具體含義進行立法解釋活動在國家的法律實施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徒法不能自行」,必須要經過司法機關的活動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但法律規范基於其自身的特點不可能過於具體和明確,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就可能出現在理解和適用上的偏差(如農村村、社基層組織人員能否視為「國家工作人員」而成為貪污罪、挪用公款罪的主體等)。

此外,由於「最高兩院」都是「司法機關」而不是立法機關,它們在各自具體的司法活動中對所適用的法律規范在理解和掌握時難免沒有局限性,因此,這時就特別需要相對獨立於司法機關之上的立法者自己對立法進行客觀公正的解釋,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司法解釋可以分解為審判解釋和檢察解釋,分別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行使。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1981年6月《關於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的規定,「凡屬於法院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法院進行解釋」;「凡屬於檢察院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檢察院進行解釋」。

根據立法機關的授權,「兩高」在審判、檢察工作中,針對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相繼制定了大量的司法解釋及其他具有司法解釋性質的規范性文件(如批復、答復、復函等),這對正確、及時、有效地執行國家的法律、法令,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對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國家立法也起著拾遺補缺、舉足輕重的作用,司法解釋不僅成為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重要淵源,在我國法律解釋體系中居於極其重要的地位。

I. 中華人民共和國常用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大全的內容特色

1.將所選文件分為:憲法類、民法商法類、行政法類、經濟回法類、社會法類答、刑法類、訴訟及非訴訟法類七大類。每個大類下又根據內容進行二級分類,並按照文件的效力層級進行排列,力求主題明確,層級分明。
2.除常規目錄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常用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大全》還製作了拼音索引,方便讀者快速准確地查找文件。
3.選取部分重要的法律、行政法規,逐條加註條旨,言簡意賅,方便讀者快速准確地了解條文內容。 (一)憲法
(二)國家機構法
(三)立法制度
(四)民族區域自治 (一)總類
(二)物權
(三)債權
(四)知識產權
(五)婚姻、繼承、收養
(六)商法 (一)總類
(二)人事
(三)公安
(四)國家安全
(五)司法行政
(六)科學、教育
(七)文化、體育
(八)衛生、計劃生育
(九)應急管理
(十)城鄉建設
(十一)環境保護 (一)財政
(二)稅務
(三)礦產、水利、能源
(四)農林牧漁
(五)土地
(六)交通
(七)郵電信息
(八)工商管理
(九)審計、統計 (一)社會保障
(二)特殊保障
(三)勞動用工
(四)安全生產 訴訟及非訴訟程序法類
(一)刑事訴訟
(二)民事訴訟
(三)行政訴訟
(四)非訴訟程序
……

J. 什麼是大司法考試非法學專業可以考嗎求詳解

您好,司法考試是國家統一組織的從事特定法律職業的資格考試,回初任法官、初任檢察官和答取得律師資格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
司法考試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不限制專業。每年的6月中旬到7月初報名,9月的第三個周末考試。

熱點內容
法律顧問刑事辯護 發布:2025-08-15 17:56:55 瀏覽:458
澳大利亞公司法律體系 發布:2025-08-15 17:46:58 瀏覽:262
涉外法規匯編 發布:2025-08-15 17:45:51 瀏覽:217
經濟法休假天數 發布:2025-08-15 17:43:05 瀏覽:399
楊欣律師 發布:2025-08-15 17:39:53 瀏覽:518
怎麼樣東莞市維正法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 發布:2025-08-15 17:37:03 瀏覽:667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條例 發布:2025-08-15 17:33:14 瀏覽:119
司法鑒定十級標准 發布:2025-08-15 17:26:47 瀏覽:295
12小時連班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8-15 17:26:00 瀏覽:804
艾滋病防治條例自幾日起施行 發布:2025-08-15 17:12:30 瀏覽: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