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初中政治

刑法初中政治

發布時間: 2021-12-31 01:32:14

⑴ 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和聯系 啟示 初中政治

你好籠統的給您解答一下,違法的范圍比較大,包括違反我國所有的法律,如民法刑法行政法勞動法、知識產權法等等法律,而犯罪是特只違反刑法的行為,,SoDspk

⑵ 刑法處罰的類型(初中政治老師要求的)

我國《刑法》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⑶ 九年級政治題 把酒駕列入刑法有何意義

1.醉酒駕駛往往引發交通事故,造成重大的人身財產損失,對社會穩定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將醉酒駕駛列入刑法 有助於維護社會穩定,保證居民人身財產安全;
2.現行法律對醉酒駕駛的處理多定性為交通肇事,如今將醉酒駕駛列入刑法符合罪責刑相適應的原則,也能體現公平正義,更能預防和減少醉酒駕駛的行為;
3.行為人明知飲酒駕車違法、醉酒駕車會危及公共安全,卻無視法律法規醉酒駕車,主觀上構成故意,符合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相關構成要件。因此為達到懲罰和預防犯罪的目的,立足目前我國醉酒駕駛高發態勢的實際情況,應當對醉酒駕駛的行為定性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如果合適,記得給分哦~~~

⑷ 初中政治要掌握哪些法律

初中政治啊,呵呵,《憲法》,因為是母法,根本大法。
民法,主要有《民法通則》,包括《婚姻法》,《繼承法》也看看,《刑法》主要看分則部分,揀主要的罪狀看看,其實能理解就看看,不能理解就算,畢竟才初中生,要求不要太高。

⑸ 初中政治題造謠犯法嗎

造謠是犯法的。
法律條文:
(1)嚴重的會構成犯罪。《刑法》規定:【侮辱、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編造虛假恐怖信息罪】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
(2)不構成犯罪的,是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違法行為,會受到拘留、罰款等處罰。

⑹ 初中政治關於犯罪的問題

1.一般違法和犯罪的區別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
一般違法一般違反的是民法和行政法,而犯罪則是違反刑法。
一般違法社會危害較小,而犯罪社會危害性嚴重。
一般違法一般是受行政處罰或賠償民事損失,犯罪則要受到刑事制裁(即刑罰)。當然二者最本質的區別是是否違反刑法。
2.四者的區別主要就是違反的法律不同,不過順便說一句,其實民事,行政和刑事違法都可以說是違憲行為,因為這些法律就是根據憲法制定的,只不過現實生活中一般只把這違反三者沒有具體規定,而憲法中有原則規定的行為認為是違憲行為。

⑺ 刑事是什麼,怎樣就應承擔刑事責任,是關於初中政治的,謝謝

違法行為根據所違反的法律不同,我們將其分為四類: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以及違憲行為。
刑事違法行為又稱之為犯罪,最有三大特徵:1、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這是其最本質的特徵;2、違反了刑法,這是其法律標志;3、刑罰處罰性,這是必然結果
刑事違法行為要受到刑事制裁又稱之為刑罰: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等。
在這里要注意一點附加刑是不能獨立適用的,只能附加在主刑之後,還有一定是罰金而不是罰款。

⑻ 請教一下,在初中政治里,如何區分民事違法,行政違法,刑事違法呢

刑事違法,是對社會有嚴重危害性、觸犯刑法、應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成為嚴重違法行為。民事違法,如違背民事合同,民事侵權等。行政違法,分為行政主體違法和行政相對人違法,前者主要指行政機關等違法行政,比如工商局沒有依據查封你家開的公司。後者主要指公民、法人、其他組織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而行為,比如你開車闖紅燈。民事違法,行政違法稱為一般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如工商登記幹部吃拿卡要對申請符合頒發工商執行的刁難不發民事違法行為如堵住鄰居的排水管道不讓雨水從自家屋邊流過違反相鄰權刑事違法行為;如A偷B家現金5萬元侵犯公民合法的財產權刑事違法行為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違法行為(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環境保護法、稅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工商管理條例。。。)民事違法行為民法通則、經濟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婚姻法

⑼ 初中政治有哪些法律 例如《治安管理處罰法》

憲法,刑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⑽ 初中政治,法律部分

首先,犯罪必然已經違法,違法不一定構成犯罪。

觸犯刑法的行為只是說明行為具有刑事違法性,但具有刑事違法性並不必然構成犯罪。

《刑法》關於犯罪的規定,必須具備以下特徵:
第一,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特徵。
第二,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也就是說危害社會的行為必須同時是觸犯《刑法》規定的行為,才構成犯罪。
第三,犯罪必須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只有應受刑罰處罰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才被認為是犯罪。上述特徵是確定任何一種犯罪必須具備的缺一不可的條件。
《刑法》同時還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就說明,行為的情節和對社會危害的程度是區分違法和犯罪的界限。

熱點內容
法律顧問刑事辯護 發布:2025-08-15 17:56:55 瀏覽:458
澳大利亞公司法律體系 發布:2025-08-15 17:46:58 瀏覽:262
涉外法規匯編 發布:2025-08-15 17:45:51 瀏覽:217
經濟法休假天數 發布:2025-08-15 17:43:05 瀏覽:399
楊欣律師 發布:2025-08-15 17:39:53 瀏覽:518
怎麼樣東莞市維正法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 發布:2025-08-15 17:37:03 瀏覽:667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條例 發布:2025-08-15 17:33:14 瀏覽:119
司法鑒定十級標准 發布:2025-08-15 17:26:47 瀏覽:295
12小時連班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8-15 17:26:00 瀏覽:804
艾滋病防治條例自幾日起施行 發布:2025-08-15 17:12:30 瀏覽: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