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發放了民法

發放了民法

發布時間: 2022-01-04 14:09:20

A.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那年頒發的,內容有那些它的頒發有何意義

意義:
我國的民法通則,是我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所謂民事活動是指:公民或者法人為了一定的目的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行為。如買賣、運輸、借貸、租賃等。進行民事活動時,應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守法的原則。
民法通則制定於1986年(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它共分9章156條。
(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

內容太多了說一下標題
第一章 基本原則
第二章 公民 (自然人)
第一節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節 監護
第三節 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第四節 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
第五節 個人合夥
第三章 法人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企業法人
第三節 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
第四節 聯營
第四章 民事法律行為和代理
第一節 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節 代理
第五章 民事權利
第一節 財產所有權和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
第二節 債權
第三節 知識產權
第四節 人身權
第六章 民事責任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
第三節 侵權的民事責任
第四節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
第七章 訴訟時效
第八章 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
第九章 附則

2

B. 民法問題!

如何判斷,法定繼承其實就是關鍵的一點看有無遺囑或者有效地遺囑。
轉繼承的判斷就是繼承人是否在繼承開始後、遺產分割前死亡(注意你的那個繼承法案例分析,那個案例分析繼承人是先於張甲死亡,按照我國繼承法的規定,其是沒有繼承權的,轉繼承則是後於張甲死亡。比如說,如果張乙在張甲死亡後的第二天死亡,張甲的遺產還沒有經過有效合法的程序,這就是轉繼承)。
代為繼承,通俗點說,就是爸爸先死爺爺後死,孫子享有與爸爸同等的繼承權。

繼承法屬於民法的內容,民法本身就是個非常復雜的東西。這點不比刑法。刑法只需要按照刑法典逐一對照即可,但是民法卻不可以。簡單說一下幾種比較常見的繼承法需要注意的事項。

繼承開始的時間就是分割遺產的時間嗎? 不少人往往認為,繼承開始的時間就是繼承的時間和分割遺產的時間,經常出現死者屍骨未寒,繼承人就為分割遺產而鬧得不可開交的現象。事實上,繼承開始的時間,也就是被繼承人死亡的時間,而接受繼承的時間,則是已取得繼承權的繼承人,向他人表示接受繼承的時間,它在繼承開始之後,而分割遺產的時間就更晚。從繼展開始到繼承人是否接受繼承的表態,再到遺產的實際分割,中間一般都有一個過程,其中包括處理喪葬,通知各繼承人,如召集繼承人會議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可能同時進行。

遺產包括哪些范圍? 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下來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財產權利和財產義務。遺產的范圍,是指被繼承人死亡之時可供繼承人繼承的遺產。並非被繼承人的任何財產都可由繼承人繼承,而是有一定范圍的,對此,繼承法作了較為明確的規定。遺產的范圍包括: ①公民的合法收入;②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③林木、牲畜和家禽;④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⑤合法的生產資料;⑥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⑦其他合法財產。同時,依司法實踐,與人身相聯系的權利、義務不能作為遺產。

人壽保險中的保險金可以作為遺產繼承嗎? 人壽保險,是保險標的為人的生命、健康等的保險。投保人與保險公司訂立保險合同,並按約定交納保險費後,保險合同關系成立,保險人應在保險事故發生時,向受益人支付保險金。(還需要說明的是,保險受益人是不需要支付稅的。但是遺產繼承卻是需要支付稅的。)

撫恤金和生活補助費可以作為遺產繼承嗎? 撫恤金、生活補助費是在死者死亡後,由國家發給死者親屬的費用。國家發放這種費用,是用以優撫救濟死者家屬,特別是用來優撫那些依靠死者生活的未成年人和喪失勞動能力的親屬。就其性質看,它不屬於死者的遺產。它與遺產主要有三點不同: (I)撫恤金、補助費是國家發給死者親屬的費用,而遺產則是死者個人所有的於死之後留下的財產。遺產可以是金錢,也可以是實物,而撫恤金、補助費只能是金錢。

同一順序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後怎樣分配遺產? 繼承開始後,同一順序的繼承人可以同時繼承。在分配原則方法上,應當堅持平均分配為主,但按繼承法規定,應當注意幾種特殊情況下的不等額分配。這些特殊情況包括:①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②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應當多分;不盡扶養義務的人,應當不分或少分遺產。

個別繼承人未經協商,私自處理了遺產應如何解決? 首先,要弄清楚被繼承人有沒有留下遺囑。如果被繼承人生前立有遺囑,而且遺囑內容又是指定由這一繼承人繼承全部遺產,並且遺囑符合法定條件,那麼,該繼承人繼承遺產就是無可非議的,其他繼承人不應持有異議,也不得與之爭奪遺產,但是,該繼承人私自處理遺產的行為違反了繼承法的規定,因為,遺囑在立遺囑人死亡後,應當向所有當事人公開,必須使全體繼承人知道其內容並交由他們審查。

哪些人不能作為遺囑見證人? 根據繼承法的規定,下列人員不能作為遺囑見證人: (l)無行為能力的人,限制行為能力人。也就是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患者。 (2)繼承人、受遺贈人。這些人和遺囑人有著直接的利害關系。 (3)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有利害關系的人。即這些人是和遺產的處理結果有直接關系的人。他們或者是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有較近的血緣關系、婚姻關系,如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妻子兒女,或者是繼承人、受遺贈人的債權人。

被繼承人死亡,其生前所欠稅款、債務如何清償? 通常公民所欠稅款或債務,並不因公民的死亡而消失,一般由死亡者的財產繼承人在遺產實際價值范圍內承擔。

遺產包括哪些內容? 根據《繼承法》的有關規定,遺產必須符合三個特徵:第一,必須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財產;第二,必須是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第三,必須是合法財產。這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才能成為遺產。遺產包括以下幾項: (l)公民的合法收入。如,工資、獎金、存款利息、從事合法經營的收入、繼承或接受贈予所得的財產。 (2)公民的房屋、儲蓄、生活用品。 (3)公民的樹木、牲畜和家禽。樹木,主要指公民在宅基地上自種的樹木和自留山上種的樹木。

喪偶兒媳和喪偶女婿有繼承權嗎? 兒媳和女婿不是公婆或岳父母的法定繼承人,一般不享有繼承權,但是,根據《繼承法》第12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有關規定,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母生活提供了主要經濟來源,或在勞務等方面給予了主要扶助的,應當認定其盡了主要贍養義務或主要扶養義務而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具有繼承權。並且,不管他們是否再婚,其子女可以代位繼承。

什麼是遺贈?它與遺囑繼承有什麼區別? 遺贈是指被繼承人以遺囑方式將其財產的全部或部分贈與特定的、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公民或法人的一種處分自己財產的方式。 遺贈與遺囑的區別是: (l)接受遺產的對象不同。遺囑的接受對象必須是法定繼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數人;而遺贈的對象是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其他公民或者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

什麼情況下繼承人喪失繼承權? 確認喪失繼承權是一個較嚴肅的問題,應由人民法院在調查清楚後才能予以確認。根據《繼承法》的規定,繼承人有下列行為的,喪失繼承權:(l)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繼承人無論出於何種動機而故意殺害被繼承人,也不論既遂還是未遂,都應確認其喪失繼承權。(2)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的。需要指出的是,只有出於爭奪遺產的動機而殺害其他繼承人的,才能確認其喪失繼承權。如因其他原因而殺害其他繼承人的則不能確認其喪失繼承權。(3)遺棄被繼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

遺囑有哪些形式? 遺囑表達有以下幾種形式: (l)公證遺囑。經過國家公證機關辦理了公證的遺囑為公證遺囑。由於其真實性最強,因此國家鼓勵公民採用此方式訂立遺囑。 (2)自書遺囑。是遺囑人親筆製作遺囑的一種形式。 (3)代書遺囑。在遺囑人不會用文字表達或因故不能親筆書寫遺囑的情況下,請他人代為書寫遺囑的形式。

《繼承法》第20條規定:「遺囑人可以撤銷、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准。」「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不得撤銷、變更公證遺囑。」所謂撤銷,是指取消原來所立遺囑的全部內容;所謂變更,是指對遺囑所作的補充或者部分修改。具體撤銷或者變更的方法是:撤銷或者變更遺囑,應與設立遺囑時的程序相適應。如,撤銷代書遺囑,仍應邀請原代書人、見證人到場,立遺囑人作出撤銷聲明;如果撤銷後重新立遺囑,應在所立新遺囑中註明原遺囑撤銷;如果撤銷自書遺囑,應在後立的遺囑上註明撤銷先前的遺囑,沒有註明的,應以最後的遺囑為准。如果是撤銷公證遺囑,必須經過再公證。公證遺囑的效力高於其他形式的遺囑的效力,不能以其他遺囑形式撤銷公證遺囑。

寡婦再婚能帶走繼承的遺產嗎?
夫妻一方死亡後,生存的一方依照法律的規定或合法有效的遺囑所繼承的遺產,就成為自己的財產,對其享有所有權,可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佔有、使用、處分。如果生存的一方再婚時,有權對這部分財產進行處分。但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封建流毒的影響,喪偶者(特別是寡婦)帶產再婚往往受到親族勢力的阻撓和干涉,嚴重侵犯了喪偶者的權益,特別是侵犯了婦女的財產權利。我國《繼承法》第30條規定:「夫妻一方死亡後另一方再婚的,有權處分所繼承的財產,任何人不得干涉。」為這部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武器。

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的繼承權有無不同?
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由此可知,非婚生子女對生父遺產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繼承權。

C. 民法通則關於故意拖欠工資的法律條款

沒有相關規定,只有侵權的規定。
拖欠工資,不發工資、剋扣工資可以打12333電話投訴,該電版話是人力資源權和社會保障局的電話。也可以到勞動局監察大隊投訴。

由於公司未能按時發放勞動報酬,當事人可以申請解除勞動合同和勞動關系,並要求經濟補償。當事人可以向當地勞動監察行政部門進行舉報,由勞動監察大隊責令用人單位支付工資,勞動監察大隊協調不成的,勞動者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D. 民法典規定退休人員有過節費2021年中秋青島發嗎

摘要 民法典有規定退休人員是有過節費的,有些地方會以現金形式發送,有些地方是以慰問品,米,油,等形式發放

E.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民法

只要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抄都離不開民法。民法的涵蓋范圍極廣,包容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生活起居,吃喝拉撒,人際交往,家庭生活,相鄰關系等等都在民法的調整范圍之內。無論你是大人還是小孩,你是男是女,你是健康的人,還是殘疾的人都要依靠民法來調整和規范。有了民法,才能保證我們的各項合法權益,公民生活的安居樂業。民法是隨時隨地都要用到的。

F. 民法頒布了嗎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民法通則>,民法典還沒有提交全國人大審議.

G. 違反民法或者其它法就不叫犯罪了么

您好,一行為只違反民法或者其他法律但是沒有觸犯刑法就不叫犯罪行為,只能稱內為違法行為;但是一容行為既違反民法又同時觸犯刑法就可叫做犯罪行為,一行為沒有違反民法但觸犯刑法也叫做犯罪行為。簡而言之,一行為只有觸犯刑法才能叫做犯罪行為。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熱點內容
房博士律師團 發布:2025-08-15 03:54:58 瀏覽:677
參加法律碩士有什麼要求嗎 發布:2025-08-15 03:49:20 瀏覽:176
孫劍良律師 發布:2025-08-15 03:47:42 瀏覽:640
法律知識普及名言警句 發布:2025-08-15 03:39:29 瀏覽:982
上網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5 03:39:27 瀏覽:85
305刑法 發布:2025-08-15 03:36:40 瀏覽:793
安徽省法院領導 發布:2025-08-15 03:31:50 瀏覽:174
法院失責 發布:2025-08-15 03:25:58 瀏覽:490
法律知識b卷雲南 發布:2025-08-15 02:52:42 瀏覽:163
買房法律知識40年70年 發布:2025-08-15 02:52:39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