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公司法153條

公司法153條

發布時間: 2022-01-04 17:36:02

1. 如何維護股東權益

1、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事前防範措施。我國《公司法》修訂後規定了股東知情權、質詢權、股東對股東大會召開的請求權、召集權、提案權以及關聯交易表決權的迴避等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舉措。比如我國《公司法》第97條、117條就規定了股東知情權,股東行使知情權、質詢權是股東表達其真實意思的基礎,也只有在對公司真實情況進行掌握的情況下,才能防患於未然,把中小股東的損害降至最低甚至沒有。又如《公司法》第16條、125條規定了關聯交易的表決權迴避,試想若沒有該原則的確立,公司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可以輕易的把公司資產轉移或濫用股東權利謀取私利,會嚴重損害到中小股東的權益。
2、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事後救濟措施。
雖然我國《公司法》在修訂後對保護中小股東利益作出了諸多規定,但是仍然不能照顧到方方面面,仍然有制度缺失的地方,仍然會有部分中小股東利益受到侵害的情況,因此,我們總結出對於中小股東利益受到侵害的情況下的救濟途徑。
①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公司法》第143條規定了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該條是對中小股東在對可能影響自己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決策持異議,可以請求公司回購其股份。
②利益受到侵犯的股東可以直接提起訴訟。
股東直接訴訟,是指股東基於股份所有人的地位,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對公司或者其他權利侵害人提起的訴訟。我國《公司法》153條對此做了詳細的規定。
③股東可以代位訴訟。
股東代位訴訟又稱為股東派生訴訟,是指當公司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公司卻怠於起訴時,為了保護公司的整體利益,公司的股東以自己的名義代表公司提起的訴訟。《公司法》第152條對股東派生訴訟作出詳細規定。股東代位訴訟的意義在於中小股東可以在特定的情況下直接代表公司進行訴訟,以防公司大股東濫用權利損害公司利益的時候沒有救濟途徑,致使公司利益遭受損失,也相應的會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
④股東解散公司訴訟。
股東解散公司訴訟是以消滅公司人格為目的的訴訟,往往是在股東用盡所有的救濟途徑仍不能挽回利益的情況下行使的。《公司法》183條規定,公司經營管理發生嚴重困難,繼續存續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通過其他途徑不能解決的,持有公司全部股東表決權10%以上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3、總結幾點重要的建議:
1)作為股東,不論股份多少,都享有知情權,有錢了解和查閱公司的財務賬簿,公司也有義務每年向股東提交財務報表。股東可以要求查閱,公司拒絕的,股東可以起訴。
2)勞動關系在哪個公司並不重要,員工可以借調。
3)股東分紅應該由公司進行支付,以股東個人賬戶進行支付違規。可能涉嫌侵佔公司財產,如有證據,可報案。
4)轉移或侵佔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和利益,違反了競業限制的規定,應承擔法律責任。如果項目還是子公司,可以獲得相應的收益。
5)可以轉讓股份,即使不轉讓,不在公司任職了,同樣還是股東,有權獲得收益。

2. 原《公司法》第63條、第111條和新《公司法》第153條相比有哪些改進之處

原 公司法 第六十三條 董事、監事、 經理 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一百一十一條 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決議違反法律、行政法規,侵犯股東合法權益的,股東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要求 停止該違法行為和侵害行為的訴訟 。 新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三條 董事、 高級管理人員 (注意原63條僅是經理 )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很明顯的,這里根本沒有提到股東的派生訴訟的問題,都是關於股東 直接訴訟 的規定! 派生訴訟是05年新公司法 新增 的一個條文,也就是第152條的後半段。所謂的派生訴訟指的是股東本來是沒有 資格 去起訴的,因為公司是個獨立的法人,它有法定代表人的,你股東憑什麼代表公司去起訴啊,是不是。但是現在法律給你這個權利,這才叫派生。 直接訴訟是公司董事或高管侵犯 你股東自己 的合法權益的,你為了 自己的那一小份利益 去起訴。 而派生訴以股東以自己的名義(此刻的股東也就 相當於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了)代表公司去起訴損害公司的人員的,如董事會成員或監事會成員再或者高管人員。 第152條,概括下:董事或高管損害公司的,符合條件的股東可以請求監事會去起訴的,監事害公司的,適格的股東可以請求董事會去起訴的,注意這里的起訴,是適格的股東書面提請董事會或監事會 以公司的名義 去起訴的,被告就是損害公司的董事或高管或監事。 但是因為現實中高管和董高的利益往往有同一的,有牽連的、連帶利益的,所以當你股東去請求提起訴訟時,很可能會被不理的,所以就有了接下來的派生訴訟,也就是對股東的請求起訴不理睬而拒絕的,或30天還沒去起訴的,股東可以以自己的名義代表公司直接提起訴訟。或者是因為 情況緊急 ,不立即起訴會遭受很大損失的,適格的股東可以 直接 以自己的名義代表公司 直接 提起訴訟,而 不需要經過上面書面請求的階段 , 直接 上! 這裡面的一些細節規定你就自己看看。 比如有限公司是所有股東都適格的,而股份公司,得是連續180日以上單獨或合計持有公司1%股份的股東才適格。…… 你問的有什麼改進之處,原111條與新153條對比,很明顯股東直接訴訟的范圍更廣了。153條說的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的,可以提起訴訟,而111條沒有說公司章程,還有111條只說客氣提起 要求停止該違法行為和侵害行為的訴訟,你仔還好吧。呵呵 看來你對派生訴訟的概念還不理解才會問出是直接還是派生的問題,明顯都是直接的嘛! 走了!

3. 公司法 152條 153條 以誰的名義告誰

你好,法律寫得很復清楚制哪,第152條,董事、高管侵害發公司利害時,被告是董事、高管,原告首先是監事或監事會,其次是董事或董事會,再次是股東,但必須是上一順序的不履行或無法履行時才輪到下一順序的,要有這方面的書面證明,。
第153條是董事、高管侵害股東利益時,受害股東為原告,董事、高管為被告。
以上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4. 原《公司法》第63條、第111條和新《公司法》第153條相比有哪些改進之處

樓上分析得很好。但我想問下:你說「很明顯的,.....都是關於股東直接訴訟的規定!」我想是不是並不包括原公司法第六十三條。因為我是這樣理解,第六十三條只是對公司權益受害的賠償責任的追究的原則規定,並未涉及任何具體的股東訴訟制度。 另外,樓主問「新舊公司法在這兩條上....」請問是哪兩條?因為有三個法條。
滿意請採納

5. 股東直接訴訟的股東直接訴訟的當事人

《公司法》第153條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據此長濟律師認為,依公司法153條的規定,與股東代表訴訟原告股東資格的限制性要求不同,股東直接訴訟的原告可以是公司的任何股東,且無持股比例的限制。
根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公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的規定,涉及因股東會議、董事會議而提起的訴訟,由於股東會議、董事會議的召開及決議均屬於公司法人行為,此類訴訟,應當以公司為被告。根據無效的股東會議、董事會議決議取得財產利益的當事人可以列為共同被告或第三人。
股東行使知情權的義務主體是公司,涉及股東知情權糾紛提起的訴訟應當以公司為被告。
股東的簽名被他人冒用,股東主張股權轉讓協議無效,應當以股權轉讓協議中的股權受讓人為被告,確認股權轉讓協議效力,冒用他人名義的責任人可以作為共同被告;如果股東以股東大會對其股權予以轉讓所作決議無效為由提起訴訟,應當以公司為被告,確認股東大會決議效力,冒用他人名義的責任人可以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

6. 公司法 152條 153條 以誰的名義告誰

摘要 第一百五十二條

7. 公司法對股東訴權有什麼規定呢

導讀:從《公司法》的規定看,股東訴權既包括股東對公司的訴權(《公司法》22條和34條),也包括股東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訴權(《公司法》153條的規定);既包括直接訴權(153條),也包括派生訴權(152條);既包括以公司成員身份享有的訴權,也包括以公司以外第三人身份享有的訴權。這些訴權在性質以及行使的實體規則和程序規則上都可能存在巨大差異。
法條鏈接
第二十二條公司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決議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無效。
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
股東依照前款規定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應公司的請求,要求股東提供相應擔保。
公司根據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已辦理變更登記的,人民法院宣告該決議無效或者撤銷該決議後,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撤銷變更登記。
第三十四條股東有權查閱、復制公司章程、股東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和財務會計報告。
股東可以要求查閱公司會計賬簿。股東要求查閱公司會計賬簿的,應當向公司提出書面請求,說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據認為股東查閱會計賬簿有不正當目的,可能損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絕提供查閱,並應當自股東提出書面請求之日起十五日內書面答復股東並說明理由。公司拒絕提供查閱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閱。
第一百五十二條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有本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的情形的,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連續一百八十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書面請求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監事有本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的情形的,前述股東可以書面請求董事會或者不設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執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監事會、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或者董事會、執行董事收到前款規定的股東書面請求後拒絕提起訴訟,或者自收到請求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提起訴訟,或者情況緊急、不立即提起訴訟將會使公司利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前款規定的股東有權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延伸閱讀:
股東訴權的救濟——派生訴訟在我國之確立
中小股東行使股東訴權有哪幾種方式
公司法對股東訴權有哪些規定

8. 簡述公司法規定股東的權利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我國股東的權利包括:股東身份權,參與決策權,選舉監督管理者權,資產收益權,退股權,有效受讓和認購新股權,提議召集主持股東臨時會議權。

(一)股東身份權

《公司法》第31條、第32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後,應當向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並應當置備股東名冊,記載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住所、股東的出資額和出資證明書編號。

公司應當將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其出資額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記載於股東名冊的股東,可以依股東名冊主張行使股東權利。但是,未經工商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因此,股東應當重視股東名冊的登記和工商登記,這些是主張股東權利的直接證據。

(二)參與重大決策權

《公司法》第37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由全體股東組成,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有權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審議批准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對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作出決議,對發行公司債券作出決議,對公司合並、分立、變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項作出決議,修改公司章程等。

公司章程還可以規定股東會享有的其他職權,比如就公司向其他企業投資或者為他人提供擔保,特別是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作出決議等。

(三)選擇、監督管理者權

現代企業制度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適度分離,公司法據此確立了公司治理結構,即: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決定公司的重大事項,將經營權授予董事會和董事會聘任的經理。

《公司法》第37條規定,股東會有權選舉和更換非由職工代表擔任的董事、監事,決定有關董事、監事的報酬事項,審議批准董事會和監事會或者監事的報告。

董事會須對股東會負責,而經理須對董事會負責。

《公司法》第53條規定,監事會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的行為進行監督,並履行其他監督職能。在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侵害公司權益時,公司股東還享有代位訴訟權。

(四)資產收益權

《公司法》第34條規定,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方式分取紅利,在公司新增資本時,除非公司章程另有約定,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

此外,在公司解散清算後,公司財產在分別支付清算費用、職工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用和法定補償金,繳納所欠稅款,清償公司債務後的剩餘財產,股東有權按照出資比例或者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予以分配。

在是否分紅問題上,很多公司的股東之間往往會出現較大分歧,對此,《公司法》第74條規定,如果公司連續5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5年連續盈利,並且符合《公司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對股東會不分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

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60日內,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議的,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90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五)知情權

股東雖然將公司的經營權授予了董事會和經理管理層,但是,股東依然享有了解公司基本經營狀況的權利。當然,股東行使該項權利應以不影響公司正常運營為限。

《公司法》第33條規定,股東有權查閱、復制公司章程、股東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和財務會計報告。股東可以要求查閱公司會計賬簿。股東要求查閱公司會計賬簿的,應當向公司提出書面請求,說明目的。

公司有合理根據認為股東查閱會計賬簿有不正當目的,可能損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絕提供查閱,並應當自股東提出書面請求之日起15日內書面答復股東並說明理由。公司拒絕提供查閱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閱。

(六)關聯交易審查權

股東有權通過股東會就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作出決議,在作出該項決議時,關聯股東或者受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得參加該事項的表決。該項表決應由出席會議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

《公司法》第21條規定,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違反該項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七)提議、召集、主持股東會臨時會議權

股東會應當按照章程規定按期召開定期會議,以保障股東的參與重大決策的權利。但是,定期股東會議有時還不能滿足股東參與重大決策的需要,因此《公司法》第39條、第40條規定,代表1/10以上表決權的股東(以及1/3以上的董事、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有權提議召開股東會臨時會議,董事會應當根據提議召開臨時會議。

如果董事會或者執行董事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東會會議職責,由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召集和主持;如果監事會或者監事也不召集和主持,代表1/10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

(八)決議撤銷權

由於股東會實行資本多數決制度,小股東往往難以通過表決方式對抗大股東。而且,在實際操作中,大股東往往利用其優勢地位,任意決定公司的重大事項。

因此,《公司法》第22條規定,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60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

(九)退出權

《公司法》第35條規定,公司成立後,股東不得抽逃出資。這就是所謂的資本維持原則。但是,這並影響股東在一定情形下退出公司或者解散公司。

《公司法》第7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股東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

1、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並且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

2、公司合並、分立、轉讓主要財產的;

3、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股東會會議通過決議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續的。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60日內,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議的,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90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此外,在公司經營管理發生嚴重困難,繼續存續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通過其他途徑不能解決時,持有公司全部股東表決權10%以上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十)訴訟權和代位訴訟權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公司權益受到侵害時,公司可以提起訴訟。而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公司卻不會或者不可能提起訴訟,比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侵害公司權益時,由於他們直接控制著公司,不可能代表公司提起訴訟。

公司權益受到侵害,最終損害的是股東權益,因此,法律賦予股東在特定情形下,經過一定的程序,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公司法》第151條規定,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侵害公司權益時,股東可以書面請求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監事侵害公司權益時,股東可以書

面請求董事會或者不設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執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述監事會、監事或者董事會、執行董事收到股東書面請求後拒絕提起訴訟,或者自收到請求之日起30日內未提起訴訟,或者情況緊急、不立即提起訴訟將會使公司利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股東有權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給公司造成損失時,股東也可以依照上述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8)公司法153條擴展閱讀:

股東權利(shareholders rights),是指在按公司法注冊的企業中,企業財產的一個或多個權益所有者擁有哪些權利和按什麼方式、程序來行使權利。相對於所有權、產權、出資人權利,股東權利是最清楚、明確的權利。股東權利是由法律規定的,所以在不同的國家,股東權利可能會有所差別;即使在同一個國家,不同類型公司的股東權利也不一樣。

在中國,法律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可通過股東大會「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而在美國,法律規定開放型公司(相當於中國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權利基本上限於投票選舉董事和調整資本結構等事項。

參考資料:股東權利-網路

熱點內容
房博士律師團 發布:2025-08-15 03:54:58 瀏覽:677
參加法律碩士有什麼要求嗎 發布:2025-08-15 03:49:20 瀏覽:176
孫劍良律師 發布:2025-08-15 03:47:42 瀏覽:640
法律知識普及名言警句 發布:2025-08-15 03:39:29 瀏覽:982
上網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5 03:39:27 瀏覽:85
305刑法 發布:2025-08-15 03:36:40 瀏覽:793
安徽省法院領導 發布:2025-08-15 03:31:50 瀏覽:174
法院失責 發布:2025-08-15 03:25:58 瀏覽:490
法律知識b卷雲南 發布:2025-08-15 02:52:42 瀏覽:163
買房法律知識40年70年 發布:2025-08-15 02:52:39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