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說理

民法典說理

發布時間: 2022-01-04 18:13:38

『壹』 民法典生效後的訴訟,還適用九民紀要嗎

您好,民法典與九民紀要是兩個不同的法律文件。
九民紀要全稱是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不是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可以適用於人民法院尚未審結的一審、二審案件,在裁判文書「本院認為」部分具體分析法律適用理由時,可以根據九民紀要的相關規定進行說理。
民法典生效之後,不影響九民紀要的適用。一是法不溯及既往,二是九民紀要雖不屬於法律法規,但其相對於民法典來說,實用性較強,因此,民法典生效後,不影響九民紀要的適用。

『貳』 民法典時間效力司法解釋

1、第二十條

民法典施行前成立的合同,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該合同的履行持續至民法典施行後,因民法典施行前履行合同發生爭議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因民法典施行後履行合同發生爭議的,適用民法典第三編第四章和第五章的相關規定。

2、第二十一條

民法典施行前租賃期限屆滿,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典第七百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租賃期限在民法典施行後屆滿,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典第七百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3、第二十二條

民法典施行前,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提起離婚訴訟的,適用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條第五款的規定。

4、第二十三條

被繼承人在民法典施行前立有公證遺囑,民法典施行後又立有新遺囑,其死亡後,因該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發生爭議的,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

5、第二十四條

侵權行為發生在民法典施行前,但是損害後果出現在民法典施行後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6、第二十五條

民法典施行前成立的合同,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沒有規定且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對方當事人也未催告的,解除權人在民法典施行前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解除事由,自民法典施行之日起一年內不行使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認定該解除權消滅;解除權人在民法典施行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解除事由的,適用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四條第二款關於解除權行使期限的規定。

7、第二十六條

當事人以民法典施行前受脅迫結婚為由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婚姻的,撤銷權的行使期限適用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

8、第二十七條

民法典施行前成立的保證合同,當事人對保證期間約定不明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至民法典施行之日不滿二年,當事人主張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二年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當事人對保證期間沒有約定,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至民法典施行之日不滿六個月,當事人主張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2)民法典說理擴展閱讀:

一般規定

第一條

民法典施行後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持續至民法典施行後,該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條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有規定,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適用民法典的規定更有利於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更有利於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更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除外。

第三條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沒有規定而民法典有規定的,可以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但是明顯減損當事人合法權益、增加當事人法定義務或者背離當事人合理預期的除外。

第四條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僅有原則性規定而民法典有具體規定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可以依據民法典具體規定進行裁判說理。

第五條

民法典施行前已經終審的案件,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不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叄』 民法典適用時間效力司法解釋

您好,民法典》有適用的相關司法解釋,具體的司法解釋規定包括《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繼承編的解釋(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的解釋(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一)》等。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民法典》施行後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持續至《民法典》施行後,該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條《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有規定,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適用《民法典》的規定更有利於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更有利於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更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除外。
第三條《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沒有規定而《民法典》有規定的,可以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但是明顯減損當事人合法權益、增加當事人法定義務或者背離當事人合理預期的除外。
第四條《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僅有原則性規定而《民法典》有具體規定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可以依據《民法典》具體規定進行裁判說理。
第五條《民法典》施行前已經終審的案件,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不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第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施行前,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五條的規定。
第七條《民法典》施行前,當事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或者質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適用《民法典》第四百零一條和第四百二十八條的規定。
第八條《民法典》施行前成立的合同,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合同無效而適用《民法典》的規定合同有效的,適用《民法典》的相關規定。
第九條《民法典》施行前訂立的合同,提供格式條款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說明義務,涉及格式條款效力認定的,適用《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條的規定。
第十條《民法典》施行前,當事人一方未通知對方而直接以提起訴訟方式依法主張解除合同的,適用《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十一條《民法典》施行前成立的合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對方可以請求履行,但是有《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除外情形之一,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請求終止合同權利義務關系的,適用《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十二條《民法典》施行前訂立的保理合同發生爭議的,適用《民法典》第三編第十六章的規定。
第十三條《民法典》施行前,繼承人有《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四項和第五項規定行為之一,對該繼承人是否喪失繼承權發生爭議的,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規定。
《民法典》施行前,受遺贈人有《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行為之一,對受遺贈人是否喪失受遺贈權發生爭議的,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和第三款的規定。
第十四條被繼承人在《民法典》施行前死亡,遺產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其兄弟姐妹的子女請求代位繼承的,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條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規定,但是遺產已經在《民法典》施行前處理完畢的除外。
第十五條《民法典》施行前,遺囑人以列印方式立的遺囑,當事人對該遺囑效力發生爭議的,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條的規定,但是遺產已經在《民法典》施行前處理完畢的除外。
第十六條《民法典》施行前,受害人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受到損害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的規定。
第十七條《民法典》施行前,受害人為保護自己合法權益採取扣留侵權人的財物等措施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條的規定。
第十八條《民法典》施行前,因非營運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無償搭乘人損害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七條的規定。
第十九條《民法典》施行前,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的規定。
第二十條《民法典》施行前成立的合同,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該合同的履行持續至《民法典》施行後,因《民法典》施行前履行合同發生爭議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因《民法典》施行後履行合同發生爭議的,適用《民法典》第三編第四章和第五章的相關規定。
法律依據
《民法典司法解釋》

『肆』 民法典實行前父母在子女婚後為子女購房登記在自己子女單獨所有今後怎麼處理

你提的這個問題確實抄是一個重大變化
民法典生效後,相關司法解釋也修正了規定
原來規定婚後父母為子女全資購房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的以子女個人房產處理
現在規定為,看有無約定,如果沒有約定的,與婚內贈與與夫妻共同財產處理
其實,不管怎麼規定,主要還是夫妻感情穩定,共同生活及社會公平考慮
對於規則,人們可以選擇適用,但是不能變來變去讓老百姓無所適從
希望可以幫到你

『伍』 民法基本原則中的核心原則是什麼

民法基本原則中「平等」、「自願」必為民法的基本原則。

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

1、平等原則

2、自願原則

3、公平原則

4、誠實信用原則

5、公序良俗原則

其中"平等原則"是我國民法的首要原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立法、民事行為和民事司法的基本准則,是體現民法精神、指導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中國的民事立法上,確立了以下幾項民法的基本原則: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守法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由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根本特性決定的,體現著國家的民事政策。不同的法律調整不同領域的社會關系,社會關系的性質不同,法律的調整原則、法律的精神也就不同。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與財產關系,這就決定「平等」、「自願」必為民法的基本原則。

由於法律是由國家制定的,一國在特定時期對民事關系的政策也必然通過民法的基本原則體現出來。例如,現代社會特別強調信用,強調社會公共利益,這些民事政策也就體現在誠實信用和禁止權利濫用或公序良俗原則中。

(5)民法典說理擴展閱讀:

民法基本原則的功能:

(一)指導功能

民法基本原則的功能突出表現在它的指導性。學者在論述民法基本原則時,強調它是指導原理、指導原則、指導方針。民法的基本原則對民事立法、民事行為和司法均有指導意義。

立法者在制定民事法律規范特別是在制定民事基本法時,立法的指導思想是什麼?民法所反映的社會經濟文化制度的本質和特徵是什麼,用什麼樣的條款高度概括這些指導思想和本質特徵?落實在概括性條款上就成為民法基本原則。基本原則確定之後,不僅是民事基本法的指導原則,也是各項民事立法的指導原則。

民事主體掌握了民法的基本原則,就能把握民事關系的大方向,在不了解民法具體規定的情況下,懂得民法基本原則,就能大體上懂得應當怎樣做,不應當怎樣做。

民法基本原則是司法機關處理民事案件的指導准則。司法機關以民法基本原則為指導,才能正確理解、解釋和使用民法規范。

(二)約束功能

民法基本原則對民事立法、民事行為和民事司法都有約束力。民法基本原則對民事基本法中的具體規范和單行民事規范,具有約束力,即民事法律規范不能違反民法的基本原則。民事行為受民法基本原則的約束,違反民法基本原則的民事行為不受法律保護。民法基本原則對民事司法活動具有約束力,法官解釋和適用民事法律規范應當以民法的基本原則為依據,如果偏離民法基本原則,就會形成錯判。

(三)補充功能

民法基本原則在民事法律規范中處於指導與統帥的地位,但是,通常在民事法律規范有具體的規定的情況下,必須適用具體規定,不能直接適用民法基本原則。有學者稱民法基本原則是「帝王條款」,不可輕易動用,否則就會造成適用法律的偏差和混亂。

在民事法律規范沒有具體規定的情況下,民法的基本原則對民事法律規范起補充作用。由於立法者的認識有局限性;由於法律具有穩定性,不能朝令夕改;由於社會關系不斷發展,立法不可能窮盡一切,因此現行法規往往不能完全適應社會實際的需要。

在民事法律規范存在漏洞的情況下,需要法院補充法律漏洞,需要法院造法,這是各國民事立法與民事司法經驗的總結。補充法律漏洞和法院造法,比根據基本原則限製法律的效力有更高的要求,應當十分慎重,需要針對個案,根據民法基本原則,以正確的理論為指導,進行充分說理的創造性裁決。由於基本原則是沒有具體構成要件和後果的抽象規定,如何准確地適用基本原則,需要不斷總結經驗,形成案例類型。

『陸』 民法典時間效力老是搞不清

關於民法典時間效力問題比較繁瑣,下面仔細看吧:

一、《民法典》時間效力的基本原則

——法不溯及既往

01

法不溯及既往原則

「法不溯及既往」是指新的法律不適用於其施行前發生的行為與事項,是世界上通行的一項法律適用原則。該原則是維護法律本身及法律秩序的安定性,保護原有法秩序下個體的信賴利益的必然要求。《立法法》第九十三條將「法不溯及既往」作為新舊法律選擇適用的基本原則。《司法解釋》第一條也首當其沖地規定了「法不溯及既往」這一基本原則,包括三種情形:

1.《民法典》實施後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2.《民法典》實施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適用當時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除非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

3.橫跨《民法典》實施前後的持續性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銜接適用),適用《民法典》的規定,除非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

02

援引《民法典》說理的情形

《司法解釋》第四條規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僅有原則性規定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可以依據《民法典》具體規定進行裁判說理。本條在適用法不溯及既往原則的基礎上,用新法的具體性規定解釋補充舊法的原則性規定。也就是說法官可以在判決書的說理部分將《民法典》的內容作為解釋法律事實發生時法律規定的依據。

二、《民法典》時間效力的例外

——溯及適用的情形

「法不溯及既往」原則並非絕對,為了順應社會發展變化對法律變革的要求,實現實質公平正義的需要,法不溯及既往也存在例外,即它常被在一定條件下的「法可溯及既往」所補充。因此《司法解釋》第一條在規定《民法典》不溯及適用為一般原則的同時,還規定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為有利溯及適用、新增規定溯及(空白溯及)適用等例外情形預留了空間。

01

有利溯及原則

《立法法》第九十三條在規定「法不溯及既往」原則的同時,還規定了有利溯及原則,即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司法解釋》第二條也規定了有利溯及原則,即《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有規定的,適用當時的規定;但適用《民法典》的規定符合三個「更有利於」標準的,適用《民法典》的規定。

三個「更有利於」包括:

一是更有利於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

二是更有利於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

三是更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這三個「更有利於」標準是在遵循《立法法》第九十三條規定的基礎上,根據社會發展和司法實踐需要,所作的細化補充。

02

新增規定溯及(空白溯及)原則

《司法解釋》第三條規定:《民法典》實施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沒有規定而《民法典》有規定的,可以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但如果適用《民法典》的規定會出現三種除外情形之一的,則不能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作出裁判。

三種除外情形:

一是明顯減損當事人合法權益;

二是增加當事人法定義務;

三是背離當事人合理預期。

該條被稱之為「新增規定溯及」或「空白溯及」。空白溯及源於「法官不得拒絕裁判規則」。因為法律事實發生的當時沒有法律規定,《民法典》對此做了規定,為方便法官裁判,同時為保證裁判標準的統一,有必要統一適用《民法典》的規定進行裁判,除非存在除外情形。在本條的適用時需要注意的是:本條「可以適用」並非賦予法官可以選擇適用或是不適用的權利,因為在該司法解釋第二部分規定的空白溯及的具體情形時,均使用了「適用」的表述。所以此處「可以適用」應當理解為除非存在本條規定的三種除外情形,否則應當適用。

03

溯及適用的具體情形

《司法解釋》在第二條和第三條分別規定有利溯及原則和空白溯及原則的同時,在第六至十九條具體規定了十四種《民法典》溯及適用的情形。其中屬於有利溯及適用的是第七至九條、第十三條和第十九條,具體為:

1.流押、流質條款的效力(第七條);

2.無效合同的補正(第八條);

3.格式條款未盡提示說明義務的效力(第九條);

4.繼承權和受遺贈權喪失及恢復(第十三條);

5.高空拋物(第十九條)。

屬於空白溯及適用的是第六條、第十至十二條和第十四至十八條,分別為:

1.損害英雄烈士等人格權及社會公共利益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第六條);

2.直接以起訴方式主張解除合同(第十條);

3.合同僵局的破除(第十一條);

4.保理合同(第十二條);

5.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代位繼承(第十四條);

6.列印遺囑的效力(第十五條);

7.自甘風險(第十六條);

8.自助行為(第十七條);

9.好意同乘(第十八條)。

三、《民法典》時間效力的銜接適用

《司法解釋》第一條第三款規定了跨法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如何銜接適用法律的基本原則。第二十至二十七條進而具體規定了跨法銜接適用的幾種特殊的情形,可以概括為四大類:

01

跨法分段適用的情形

《民法典》施行前成立的合同,履行延續至《民法典》施行後,《民法典》施行前後履行合同發生的爭議,分別適用舊法和新法(第二十條)。

02

跨法分別適用的情形

一是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典》第七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根據租賃期限在《民法典》施行前還是施行後屆滿,分別適用舊法和新法(第二十一條)。

二是根據解除權人在《民法典》施行前還是施行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解除事由的,分別採用解除權行使期間的不同起算點(第二十五條)。

03

期間連續計算的情形

一是《民法典》施行前判決不準離婚的,適用《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條第五款的,當事人分居滿一年的時間從該判決生效起算(第二十二條)。

二是當事人以《民法典》施行前受脅迫結婚為由請求法院撤銷婚姻的,撤銷權的行使期間適用《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即從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算一年,脅迫行為的終止之日可能在《民法典》施行前、也可能在《民法典》施行後(第二十六條)。

04

銜接適用的其它情形

一是被繼承人在《民法典》施行前所立的公證遺囑與《民法典》施行後所立的新遺囑內容相抵觸發生爭議,適用《民法典》的規定(第二十三條)。

二是《民法典》施行前的侵權行為,損害後果發生在《民法典》施行後,適用《民法典》的規定(第二十四條)。

三是《民法典》施行前成立的保證合同,當事人對保證期間約定不明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至《民法典》施行之日不滿二年的,仍適用舊法,即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間屆滿之日起二年。當事人對保證期間沒有規定,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至《民法典》施行之日不滿六個月的,適用《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條的規定(第二十七條)。

四、既判力對溯及力的限制

溯及力的適用前提是尚未審結的案件,對於已經終審的案件,即使進入再審程序,也不具有溯及力。因此《司法解釋》第五條規定,《民法典》施行前已經終審的案件,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不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並且第二十八條規定尚未審結的一審、二審案件適用《司法解釋》。

『柒』 行為或者事件發生於民法典施行之前民法典施行後由此形成的訴訟是否可以一概適

前後法律規定一致的不用說了,適用哪個都一樣;
新法與舊法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法的規定。
不管行為或者事件發生在什麼時候,法院審理案件是適用現行有效的法律規定。

熱點內容
房博士律師團 發布:2025-08-15 03:54:58 瀏覽:677
參加法律碩士有什麼要求嗎 發布:2025-08-15 03:49:20 瀏覽:176
孫劍良律師 發布:2025-08-15 03:47:42 瀏覽:640
法律知識普及名言警句 發布:2025-08-15 03:39:29 瀏覽:982
上網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5 03:39:27 瀏覽:85
305刑法 發布:2025-08-15 03:36:40 瀏覽:793
安徽省法院領導 發布:2025-08-15 03:31:50 瀏覽:174
法院失責 發布:2025-08-15 03:25:58 瀏覽:490
法律知識b卷雲南 發布:2025-08-15 02:52:42 瀏覽:163
買房法律知識40年70年 發布:2025-08-15 02:52:39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