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揚司法原理
① 測定NaCl溶液含量時可以選用曙紅做指示劑嗎為什麼
這里使用的是法揚司法,它的主要原理是生成鹵化銀,然後利用重量分析法來測定鹵元素的含量。這里不可以用曙紅來檢測氯離子。因為在這個方法中,我們使用的是吸附指示劑,膠粒應該先吸附待測離子使之沉降之後再吸附指示劑,這樣才能准確的指示終點。但是氯化銀膠粒,他對於曙紅的吸附性要比對於氯離子的吸附性更好。這樣就會使指示劑指示的不準。終點提前。
銀量法
沉澱滴定法是通過滴定方式來測定被測物質含量的方法,其中,利用生成難溶性銀鹽來進行測定的方法叫做銀量法 (argentimetry) 。銀量法可以測定銀離子,氯離子,碘離子等,也可以測定經過處理能定量轉化為這些離子的有機物。
② 求沉澱滴定法測定生理鹽水中氯化鈉含量的實驗報告
生理鹽水中氯化鈉含量的沉澱滴定測量法
實驗五生理鹽水中氯化鈉的含量測定_網路文庫
https://wenku..com/view/48622866783e0912a2162a48.html
實驗五生理鹽水中氯化鈉的含量測定34
http://3y.uu456.com/bp_2toa03zxoe0cqsi0v4ug_1.html
實驗五生理鹽水中氯化鈉的含量測定;一、實驗目的;了解:沉澱滴定法測定氯化鈉含量的基本過程和特點;理解:沉澱滴定的基本原理;掌握:沉澱滴定法的基本操作技術;二、實驗原理;1.莫爾法;中性或弱鹼性溶液中,以K2CrO4為指示劑,用A;AgCl的溶解度<Ag2CrO4的溶解度,因此溶;-過量的AgNO3與CrO42生成磚紅色沉澱;-Ag++Cl;-2Ag++CrO
實驗五 生理鹽水中氯化鈉的含量測定
一、實驗目的
了解:沉澱滴定法測定氯化鈉含量的基本過程和特點。
理解:沉澱滴定的基本原理。
掌握:沉澱滴定法的基本操作技術。
二、實驗原理
1. 莫爾法
中性或弱鹼性溶液中,以K2CrO4為指示劑,用AgNO3標准溶液滴定氯化物。
AgCl的溶解度<Ag2CrO4的溶解度,因此溶液中首先析出AgCl沉澱,當達到終點後,
-過量的AgNO3與CrO42生成磚紅色沉澱。
-Ag++Cl
-2Ag++ CrO42Ag2CrO4
2. 佛爾哈德法
-在含Cl的酸性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過量的Ag+標准溶液,定量生成AgCl沉澱後過量
的Ag+以鐵銨礬為指示劑,用NH4SCN標准溶液進行返滴定,由Fe(SCN)2+絡離子的紅色,指示滴定終點,主要反應如下:
-Ag++Cl?=AgCl (白色),Kap=1.8×1010
- Ag++SCN?=AgSCN (白色),Kap=1.0×1012
Fe3++ SCN?=Fe(SCN) 2+(紅色),Kl=138
-指示劑用量大小對滴定有影響,一般控制Fe3+濃度為0.015mol·L1為宜。
-滴定時,控制氫離子濃度為0.1~1 mol·L1,激烈搖動溶液,並加入硝基苯(有毒!)保
-護AgCl沉澱,使其與溶液隔開,防止AgCl沉澱與SCN發生交換反應而消耗滴定劑。
3. 法揚司法
-用AgNO3滴定Cl,以熒光黃作指示劑,熒光黃先在溶液中解離(pH為7~10):
HFIn H++FIn?
FIn?在溶液中呈黃綠色。在化學計量點前AgCl沉澱吸附Cl?,這時FIn?不被吸附,溶液呈黃綠色。當滴定達到化學計量點時,稍過量的Ag+被AgCl沉澱吸附形成AgCl ·Ag+,而AgCl ·Ag+強烈吸附FIn?,使其結構發生變化而呈粉紅色,以此指示滴定終點。
--AgCl ·Ag+ +FInAgCl ·Ag+· FIn?
黃綠色 粉紅色
三、實驗操作步驟
1. 莫爾法
准確量取生理鹽水7.00mL於250mL錐形瓶中,平行3份,分別加蒸餾水20mL和2.5%K2CrO4指示劑溶液1mL,在充分振盪下,用AgNO3標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生成磚紅色沉澱。計算生理鹽水中氯化物的含量。
2. 佛爾哈德法
(1) NH4SCN標准溶液的標定
准確吸取25.00mL AgNO3標准溶液於250mL錐形瓶中,平行3份,分別加入50%HNO3溶液5mL,鐵銨礬指示劑1mL,用NH4SCN標准溶液滴定(滴定時需劇烈搖動溶液)至溶
液顏色為淡紅色穩定不變,即為終點。計算NH4SCN標准溶液的濃度。
(2) 試樣分析
准確吸取生理鹽水試樣3.00mL至250mL錐形瓶中,平行3份。分別加水20mL,50%HNO3溶液5mL,由滴定管加入AgNO3標准溶液至過量20mL(加入AgNO3標准溶液時,生成白色AgCl沉澱,接近計量點時,氯化銀要凝聚,振盪溶液,再讓其靜置片刻,使沉澱沉降。然後加入幾滴AgNO3標准溶液到清液層,如不生成沉澱,說明AgNO3已過量,這時,再適當過量20mLAgNO3標准溶液即可)。然後,加入硝基苯2mL,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劇烈振盪半分鍾,使AgCl沉澱進入硝基苯層而與溶液隔開。再加入鐵銨礬指示劑1mL,用NH4SCN標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現淡紅色穩定不變時,即為終點,計算生理鹽水中氯化鈉的含量。
3. 法揚司法
准確量取生理鹽水7.00mL於250mL錐形瓶中,平行3份,分別加蒸餾水20mL,熒光黃-澱粉指示劑溶液5mL,在充分振盪下,用AgNO3標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黃綠色變為粉紅色即達到終點。計算生理鹽水中氯化物的含量。
注意,實驗後要回收氯化銀。
③ 蘭理工無機及分析化學占幾個學分
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大綱 課程編碼:201211
課程英文名稱: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課程類別:學科基礎課
學分:5學分
總學時:144
理論課學時:80
開課對象:全校化工,制葯,高材,食品,環工,生工等專業
開課學期:第一,二學期
教材:《無機及分析化學》,浙江大學,高教出版社
主要參考書:
1.無機及分析化學,南京大學《無機及分析化學》編寫組,高等教學出版社(第三版)2.無機化學(上,下冊),大連理工大學編寫,高等教學出版社(第三版)3.分析化學,武漢大學等編寫,高等教學出版社(第三版)
一、課程性質,目的和任務
本課程是為工科類各專業而設置的第一學年必修的化學基礎課。它是由無機化學與分析化學兩門課程結合而成。本課程力求將無機化學與分析化學密切結合,使兩門基礎課融會貫通,將無機化學中的理論與知識直接和分析化學結合起來,並可付之於實驗與測定,使得理論聯系實際更密切,更能學以致用,互為貫通,力求提高學習效率。它是培養工科類學生整體知識結構及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後繼課程的基礎。
本課程的任務是通過講授並與實驗密切配合,使學生在獲得無機化學與分析化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的同時,能獨立分析和處理無機化學問題和基礎分析方面的問題(掌握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勝任一般的基礎分析工作)。
二、課程內容與基本要求及學時分配
緒論(1學時)
1.溶液和膠體(4學時)
(1)分散系;
(2)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
(3)稀溶液的通性:氣體分壓定律,蒸氣壓的下降,沸點上升和凝固點下降,滲透壓;
(4)膠體溶液:膠體溶液的性質,膠團的結構,溶膠的穩定性和凝聚
本章重點:稀溶液的依數性
2.化學反應的一般原理(12學時)
(1)基本概念和熱力學第一定律;
(2)熱化學:熱,功,等容反應熱,等壓反應熱,焓,熱化學方程式
(3)蓋斯定理,化學反應熱的計算;
(4)化學反應的方向:混亂度和熵,化學反應方向的判據,吉布斯自由能變化與溫度的關系;
(5)化學平衡及其移動:可逆反應與化學平衡,平衡常數,化學平衡移動原理;
(6)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化學反應速率方程式,反應速率理論,活化能,溫度,催化劑對反應速度的影響;
(7)化學反應條件的優化
本章重點:焓,熵,吉布斯函數的性質及有關計算和應用;標准平衡常數與吉布斯函數的關系及有關計算;了解反應速率,基元反應,反應級數的概念及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
本章難點:狀態函數性質的理解,焓,熵,吉布斯函數,平衡常數之間的關系,基元反應速率的計算
3.定量分析基礎(4學時)
(1)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
(2)定量分析方法的分類:化學分析法和儀器分析法;
(3)定量分析的一般過程和結果的表示 ;
(4)定量分析中的誤差:准確度和精密度,誤差產生的原因及減少誤差的辦法;
(5)分析結果的數據處理:平均偏差和標准偏差,平均值的置信區間,可疑值的取捨,分析結果的處理與報告;
(6)有效數字及其運算規則
(7)滴定分析法概述:滴定分析法分類及對化學反應的要求,基準物質和標准溶液,滴定分析的計算,握其計算規則;
本章重點:誤差,有效數字
本章難點:分析結果的數據處理,有效數字的意義及運算規則
期中考試(2學時)
4.酸鹼平衡與酸鹼滴定(10學時)
(1) 電解質的電離: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活度和活度系數;
(2) 酸鹼質子理論;
(3) 酸鹼平衡:溶液的pH值及其計算,酸鹼平衡的移動;
(4) 緩沖溶液:緩沖溶液的組成和性質,緩沖溶液酸度的計算,緩沖溶液的緩沖能力;
(5) 弱鹼溶液中各物種的分布;
(6) 鹼滴定法:酸鹼滴定曲線與指示劑,酸鹼標准溶液的配製與標定,酸鹼滴定的應用;
本章重點:酸鹼質子理論,弱電解質溶液中pH值的計算,緩沖溶液pH值的計算,酸鹼滴定及應用
本章難點:酸鹼的定義,不同類型弱電解質溶液值pH值的計算公式,酸鹼滴定過程中pH值的計算及指示劑的選擇
5.沉澱溶解平衡及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 (5學時)
(1)沉澱溶解平衡:溶度積,溶度積與溶解度;
(2)溶度積原理的應用:溶度積原理,沉澱的生成,沉澱的溶解,分步沉澱和沉澱轉化;
(3)沉澱滴定法:沉澱滴定法的概述,滴定曲線,銀量法滴定終點的確定——莫爾法,佛爾哈德法,法揚司法的應用;
本章重點:溶度積常數,溶度積原理及應用,幾種常見的沉澱滴定法
本章難點:溶度積原理在實際中的應用
6.氧化還原平衡及氧化還原滴定(12學時)
(1)氧化還原反應,氧化數,氧化與還原;
(2)氧化還原方程式的配平:離子-電子法配平;
(3)電極電勢:原電池的定義,標准電極電勢,影響電極電勢的因素-能斯特方程式;
(4)電極電勢的應用:原電池電動勢的計算,氧化還原反應的平衡常數;
(5)元素電極電勢圖及其應用;
(6)氧化還原反應的速率及其影響因素;
(7)氧化還原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曲線,指示劑,常用氧化還原滴定方法;
本章重點:電極電勢的定義,電極電勢的應用,氧化還原滴定法
本章難點:電極電勢的計算,能斯特方程式的應用
7.物質結構基礎(10學時)
(1)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微觀粒子的運動特徵,原子軌道和電子雲圖像;
(2)多電子原子結構:核外電子排布規則,電子層結構與元素周期律;
(3)化學鍵理論:離子鍵理論,價鍵理論,分子軌道理論;共價鍵理論;共價鍵類型;
(4)多原子分子的空間構型: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雜化軌道理論;
(5)共價型物質的晶體:分子晶體;
(6)離子型晶體:離子極化;
本章重點:核外電子排布規則,化學鍵理論,多原子分子的空間構型的判斷,離子極化
本章難點:用不同理論解釋化學鍵的形成,分子空間構型的判斷
8.配位化合物與配位滴定(10學時)
(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配位化合物的組成及命名;
(2)配位化合物的化學健理論:價鍵理論,晶體場理論;
(3)配離子在溶液中的離解平衡:配位平衡常數,配位平衡的移動;
(4)螯合物
(5)配位滴定法:配位滴定曲線,金屬指示劑
(6)配位滴定法的應用
本章重點:配位化合物的命名,配位化合物的化學健理論,配位平衡的移動,配位滴定法
本章難點:價鍵理論,配位平衡的移動
9.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分析法(4學時)
(1)概述
(2)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爾定律,偏離朗伯—比爾定律的原因
(3)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及測定方法
(4)顯色反應及其影響因素
(5)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的誤差和測量條件的選擇(6)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應用實例
10.現代儀器分析簡介(2學時)
(1)電位分析法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色譜分析法
11.元素化學(4學時)
(1)d區元素
(2)ds區元素
三、習題及課外教學要求
要求每一章節內容同時看幾本參考書
對學生作業的要求是:每人准備兩本作業本,要求每次課後按時交作業,要求獨立完成,不得抄襲。
對教師批改作業的要求是:對每次作業都應認真審閱和批改,並及時發給學生。批改時應指明錯誤之處,要求學生訂正。在每次批改後應對學生講解作業中的典型錯誤及改正方法。作業應記成績,並以一定比例記入學期總成績。
四、考核方式及成績評定
考試:第一學期安排期中考試一次,期末考試一次。期中,期末考試一般都以閉卷考試方式進行。
④ 用沉澱滴定法測定k+或nh+時,所用的滴定劑是什麼
用沉澱滴定法測定k+或nh+時,所用的滴定劑是什麼
(一)原理:以AgNO3標准溶液測定Cl-為例
終點前:Ag++Cl-=AgCl(白色)Ksp=1.8×10ˉ10
終點時:2Ag++CrO42-=Ag2CrO4ˉ(磚紅色)Ksp=2.0×10ˉ12
沉澱的溶解度S:SAgCl
1.34×10-5mol/L二甲基二碘熒光黃>Br->曙紅>Cl->熒光黃或二氯熒光黃
計量點附近終點出現的早晚與溶液中[CrO42-]有關:
[CrO42-]過大------終點提前------結果偏低(-TE%)
[CrO42-]過小-------終點推遲------結果偏高(+TE%)
(二)指示劑用量(CrO42-濃度)
理論計算:在計量點時,溶液中Ag+物質的量應等於Cl-物質的量若計量點時溶液的體積為100ml,實驗證明,在100ml溶液中,當能覺察到明顯的磚紅色Ag2CrO4ˉ出現時,需用去AgNO3物質的量為2.5×10-6mol,即:
實際滴定中:因為K2CrO4本身呈黃色,按[CrO42-]=5.9×10-2mol/L加入,則黃顏色太深而影響終點觀察,實驗中,採用K2CrO4濃度為2.6×10-3mol/L~5.6×10-3mol/L范圍比較理想。(計算可知此時引起的誤差TE<±0.1%)
在實驗中:50~100ml溶液中加入5%K2CrO41ml。
(三)滴定條件
1.溶液的酸度
通常溶液的酸度應控制在pH=6.5~10(中性或弱鹼性),
若酸度高,則:
Ag2CrO4+H=2Ag++HCrO4- Ka2=3.2×10-7
2HCrO4-?Cr2O72-+H2OK=98
若鹼性太強:2Ag++2OH-2AgOH=AgO↓+H2O
當溶液中有少量NH3存在時,則應控制在pH=6.5~7:
NH3++OH-NH3+H2O=Ag+Ag(NH3)2
2.沉澱的吸附現象 先生成的AgCl↓易吸附Cl-使溶液中[Cl-]↓,終點提前,滴定時必須劇烈搖動。AgBr↓吸附更強。
⑤ 用莫爾法測定 「 酸性光亮鍍銅液 」 (主要成分為 CuSO4 和 H2SO4 )中氯含量時,試液應作哪些預處理
電鍍時氯離子的含量,常對鍍層質量有重大的影響,需要嚴格進行控制。鍍液中微量氯離子的測定可用莫爾法。試驗時用碳酸鈉中和硫酸使溶液呈中性或弱鹼性,用碳酸氫鈉將銅沉澱成鹼式碳酸銅,從而消除銅離子的顏色干擾。 莫爾(Mohr)法是沉澱滴定法中常。
不能在含有氨或其他能與銀離子生成絡合物的物質存在下滴定,否則會增大AgCl和鉻酸銀的溶解度,影響測定結果。若試液中有氨存在,應當先用硝酸中和。而在有銨根離子存在時,滴定的pH范圍應控制在6.5~7.2之間。
(5)法揚司法原理擴展閱讀:
應用鉻酸鉀作指示劑應注意以下幾點:
滴定應當在中性或弱鹼性介質中進行。若在酸性介質中,重鉻酸根離子將與氫離子作用,溶液中鉻酸根離子濃度將減小,鉻酸銀沉澱出現過遲,甚至不會沉澱;但若鹼度過高,又將出現氧化二銀沉澱。
莫爾法測定的最適宜pH范圍是6.5~10.5。若溶液鹼性太強,可先用稀硝酸中和至甲基紅變橙,再滴加稀NaOH至橙色變黃;酸性太強,則用碳酸氫鈉,碳酸鈉或硼砂中和。
莫爾法能測氯離子、溴離子但不能測定碘離子和硫氫根離子。因為AgI或AgSCN沉澱強烈吸附碘離子或硫氫根離子,使終點過早出現,且終點變化不明顯。滴定時必須劇烈搖動。
⑥ 試比較摩爾法,佛爾哈德法和法楊斯法滴定條件之間的異同
莫爾法來:以重鉻酸鉀指示稍過量的源Ag+;
佛爾哈得法:用SCN-滴定Ag+,用Fe3+指示稍過量的SCN-,採用返滴法滴Cl-時要保護AgCl不被轉化為AgSCN,可以用硝基苯;相比莫爾法的話更精確一點,也更常用.
法揚司法:使用吸附型指示劑,要根據沉澱的具體參數選用,否則容易導致變色提前或遲鈍.
⑦ 為什麼莫爾法需要在中性或弱鹼性(PH為6.5~10.5范圍內進行,而佛爾哈德法需要在酸性溶液中進行
莫爾法:因為CrO₄²-是弱鹼,所以若在酸性介質中,CrO₄²-會以HCrO₄-形式存在或者轉化Cr₂O₇²-,使CrO₄²-濃度減小,指示終點的Ag₂CrO₄沉澱出現很晚甚至不出現,導致測定誤差;若溶液鹼性太強,則有氫氧化銀甚至氧化銀沉澱析出。
佛爾哈德法:酸度過低,Fe3+易水解,影響紅色[Fe(SCN)]²+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另外在強酸性溶液中進行,許多弱酸根,如AsO₄³-,C₂O₄²-,CrO₄²-,CO₃²-,PO₄³-等均不會干擾鹵素離子的測定。
(7)法揚司法原理擴展閱讀:
莫爾法用重鉻酸鉀為指示劑,在中性或弱鹼性溶液中,用硝酸銀標准溶液直接滴定氯離子(或溴離子)。根據分步沉澱的原理,首先是生成AgCl沉澱,隨硝酸銀不斷加入,溶液中氯離子越來越小,銀離子則相應地增大,磚紅色鉻酸銀沉澱的出現指示滴定終點。
測定Cl-時,由於氯化銀(AgCl)沉澱的溶解度比硫氰酸銀(AgSCN)的大,近終點時可能發生氯化銀沉澱轉化為硫氰酸銀,將多消耗硫氰酸銨滴定劑而引入較大的誤差(即會發生鹽效應,加入硫氰酸銨會使氯化銀沉澱溶解度增大,從而使部分氯化銀溶解,多消耗硫氰酸銨滴定劑)。
莫爾法能測氯離子、溴離子但不能測定碘離子和硫氫根離子。因為AgI或AgSCN沉澱強烈吸附碘離子或硫氫根離子,使終點過早出現,且終點變化不明顯。滴定時必須劇烈搖動。
⑧ 試比較莫爾法,佛爾哈德法和法揚司法的異同點和優缺點
莫爾法是以鉻酸鉀為指示劑確定終點的銀量法。
佛爾哈德法是以鐵銨礬為指示劑確定終點的銀量法。
相同點:都是採用的銀量法。
⑨ 用濕蠟法測定大氣氯化物沉澱速率的標准試驗方法是什麼原理
1 實驗目的
掌握三種銀量法測定氯的原理和方法。
2 實驗原理
2.1 摩爾法
測定Cl-時,在中性或弱鹼性溶液中以K2CrO4作指示劑,以AgNO3標准溶液滴定Cl-,AgCl定量沉澱完全後,過量的1滴AgNO3溶液即與CrO42-生成磚紅色的Ag2CrO4沉澱而指示終點:
Ag++Cl-═AgCl↓(白色,Ksp=1.6×10-10)
2Ag++CrO42-═Ag2CrO4↓(磚紅色,Ksp=9.0×10-12)
摩爾法應注意酸度和指示劑用量對滴定的影響。
2.2 法揚司法
採用熒光黃等吸附指示劑,計量點前,AgCl沉澱吸附Cl-帶負電荷[(AgCl)Cl-],而不吸附同樣帶負電荷的熒光黃陰離子,溶液顯黃綠色;稍過計量點,溶液中Ag+過剩,沉澱吸附Ag+而帶正電荷,同時吸附熒光黃陰離子[(AgCl)Ag+FL-],這時,溶液由黃綠色變成淡紅色,指示終點到達。
法揚司法應注意溶液的酸度(熒光黃的Ka=10-7,故溶液的酸度應控制在pH=7~10),加入糊精或澱粉作保護膠體,操作時注意避光。
2.3 福爾哈德法
測Cl-時,在酸性被測物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過量AgNO3標准溶液,以鐵銨釩作指示劑,再用NH4SCN標准溶液滴定剩餘量的AgNO3,過量1滴SCN-與Fe3+形成紅色配合物,指示終點到達:
計量點前:Cl-+Ag+(過量)═AgCl↓(白色)
Ag+(余)+SCN-═AgSCN↓(白色)
計量點:SCN-+Fe3+═Fe(SCN)2+(白色)
3 器皿和試劑
0.1mol·L-1AgNO3(稱取8.5gAgNO3於小燒杯中,加水溶解後,轉入棕色試劑瓶中,稀釋到500mL),基準NaCl,5%K2CrO4指示劑(5g K2CrO4溶於100mL水中),0.1%熒光黃溶液(0.1g熒光黃溶於10mL0.1mol·L-1NaOH溶液中,用0.1mol·L-1HNO3溶液中和至中性,用pH試紙檢驗,用水稀釋至100mL),0.1%糊精溶液,鐵銨釩飽和溶液,6mol·L-1HNO3溶液,0.1mol·L-1NH4SCN溶液(稱取約3g NH4SCN,溶解後稀釋至400mL)。
4 實驗步驟
4.1 0.1mol·L-1AgNO3標准溶液的標定
准確稱取基準NaCl 0.12~0.18g,加入50mL蒸餾水,溶解後,加入K2CrO4指示劑1mL,用AgNO3標准溶液滴定至溶液中呈現磚紅色沉澱即為終點,平行測定 2~3次。計算AgNO3的濃度。
4.2 0.1mol·L-1NH4SCN標准溶液的標定
准確移取0.1mol·L-1 AgNO3標准溶液25.00mL於錐形瓶中,加入6mol·L-1HNO3溶液5mL和1mL鐵銨釩指示劑,用NH4SCN標准溶液在不斷振搖下滴定至溶液出現穩定的淡紅色即為終點。平行測定2~3次,計算NH4SCN標准溶液的濃度。
4.3 可溶性氯化物試液的准備
准確稱取氯化物試樣1.2~1.5g於小燒杯中,加水溶解後,定量轉移至250mL容量瓶中。
4.4 可溶性氯化物中氯的測定(摩爾法)
准確移取上述氯化物試液25.00mL,加入20mL水、5% K2CrO41mL,邊劇烈搖動邊用AgNO3標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現磚紅色沉澱,平行測定2~3次。
4.5 可溶性氯化物中氯的測定(法楊司法)
准確移取上述氯化物試液25.00mL,加10滴熒光黃指示劑、10mL糊精溶液,搖勻後,用AgNO3標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黃綠色變成粉紅色即為終點,平行測定2~3次。
4.6 可溶性氯化物中氯的測定(福爾哈德法)
准確移取上述氯化物試液25.00mL,加水25mL、6mol·L-1新煮沸並冷卻的HNO35mL,在不斷搖動下由滴定管中加入AgNO3標准溶液約30mL(要准確讀數),再加入1mL鐵銨釩指示劑,用NH4SCN標准溶液滴定過量的Ag+至溶液出現穩定的淺紅色,即為終點。平行測定2~3次。
⑩ 法哲學原理的內容簡介
抽象法。黑格爾站在客觀唯心主義的立場上,認為法的出發點是意志,而意志是自由的,所以,自由構成了法的實體和規定性。當人們有了自由,也就有了權利。法就是自由意志的體現,而抽象法就是人人都一般、自在的享有的權利。它有三個特點:第一,它要使人成為真正的人,並且在對待他人的時候應充分尊重他人的權利;第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即有各自的願望、要求和利益等,但不能把這種特殊性作為自由的規定性;第三,在抽象法中,只有「禁令」,也就是要以不侵害人權為原則。
黑格爾對抽象法內容的論述是從所有權開始的。在黑格爾看來,所有權就是財產權。財產是自由意志的最初體現,人只有佔有財產,才能作為真正的人而存在。如果人們沒有能力取得和佔有財產,那麼他就失去了人格的權利。因此,對財產權的擁有使得人的自由意志得以實現,而當財產權讓渡的時候,就產生了契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通過訂立契約而實行讓渡,只有物品、財產等實物可以讓渡,而人格、普遍的意志自由、倫理和宗教等是不可以讓渡的。
抽象法的內容還包括不法,黑格爾把不法分為非故意的不法、欺詐、犯罪。非故意的不法是主觀上承認法而做出不法行為,一般不予處罰;欺詐是把法當成一種假象,無視法的存在而做不法之事,應予以處罰;犯罪則是不承認有法,視法律不存在。前兩者都肯定法的存在,而犯罪從根本上否定了法律,是真正的不法。黑格爾認為,僅用溫和手段來對抗犯罪是沒有任何效力的,只有採用強制手段,即運用刑罰才能維護人們的自由。
至此,黑格爾運用辯證法從抽象法過渡到了犯罪,又由犯罪過渡到了刑罰,實現了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的過程,這一過程就直接導向「道德」 環節。 道德。黑格爾認為,道德揚棄了抽象法,進入了較高的階段。如果說抽象法是自由意志藉助外物即財產來實現自身的話,道德就是自由意志在內心的實現,即道德是主觀意志的法。
道德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道德行為,即只有人們出於自身的故意或目的時,人的行為才是道德的。第二階段為動機與後果,即判斷一個人的道德標准在於動機與後果的統一、主觀內部意志與客觀外部行為的統一。如果一個人的動機是好的,但其結果是惡的行為,那麼這個人就不能算是道德的。從這一點出發,黑格爾還批判了憑借動機去否定一切偉大事業和英雄的「心理史觀」。第三階段是善與良心。在這個階段,道德所追求的目的是「善」。「善」是被實現了的自由,也是世界的終極目的,它表現為良心。良心又分為「形式的良心」和「真實的良心」 。前者反映了主觀意志的特殊性,表現了人的特殊情慾和任性,不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因而這種良心會走向「惡」。只有「真實的良心」才能避免這種情況,因為它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特殊性與普遍性的統一。它已經不是單純個人主觀的良心,而是客觀精神的體現,已經進入了倫理領域,屬於倫理范圍了。由此,道德就轉入了下一環節。 倫理。自由意志在藉助外物和內心分別實現自己後,就進入了既通過外物又通過內心來實現自己的環節,即倫理。在這一環節,倫理達到了抽象的法和道德的統一、主觀和客觀的統一,是客觀精神的真實實現。只有倫理才具有現實性,法和道德是沒有現實性的,它們必須以倫理為基礎而存在。
倫理對於個人、民族和國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個人而言,倫理作為客觀精神是自由的實現,倫理的規定性就是個人的實體性和普遍本質,它是人的第二天性,個人之所以具有自由就在於他體現了倫理的實體;就民族而言,倫理是各民族風俗習慣的結晶,是不成文的法,是永遠正確的東西,對後代具有熏陶和教育作用;就國家而言,國家是歷史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絕對精神發展的最高階段,是宇宙精神的體現,它是自覺的倫理實體,是實現了的自由。
黑格爾把倫理看成是一個精神性的、活的世界,認為它的發展經歷了家庭、市民社會和國家三個階段。家庭是倫理生活的最基本、最原始的自然共同體。在家庭中,個人實現了自我提升,創造了一個超越他自己的生命實體(家庭),隨著時間的推移,家庭會逐漸解體,過渡到它的反面—— 市民社會。在市民社會里,每個人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他們只追求自己特殊的利益,而不像在家庭中一樣有一個超越自我的目標。在這里,倫理似乎喪失了,但實際上,它還是支配著市民社會的。最後在國家中,倫理才又充分體現了出來。國家是倫理理念的最終實現,是絕對自在自為的理性。國家高於個人,個人只有成為國家成員才具有客觀性、真理性和倫理性。個人只有在國家中才能充分得到肯定,才是自由的。
此外,黑格爾還論述了國家制度。他認為,實行三權分立的君主立憲制是最好的制度,並具體論述了君主權、行政權、立法權以及與此相關的對外權力、國際法等其他問題,為當時的資產階級國家辯護。
《法哲學原理》作為黑格爾晚年的一部著作,其中的思想包含了許多合理的、有意義的因素。一方面,這些因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從方法論來說,黑格爾在論證其法哲學思想時把辯證法運用得靈活自如,特別是運用否定之否定的方法來討論政治、社會、倫理等問題,這對馬克思有一定的啟發性。從內容來說,黑格爾關於市民社會、國家及其相關問題的論述為歷史唯物主義的萌芽和產生提供了直接的理論前提。所以《法哲學原理》是一部具有豐富辯證法思想,同時又為唯物史觀的產生提供直接條件的系統性論著。另一方面,黑格爾的法哲學思想有著許多可以借鑒之處,例如他的辯證刑罰論,對法與不法、法與道德的辯證分析以及他的法治思想、司法理論、部門法理論,都為馬克思主義法哲學體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據。
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黑格爾法哲學思想消極性的一面。首先,黑格爾是普魯士王國的官方哲學家,他明確提出了哲學主要是或者純粹是為國家服務的觀點,所以,黑格爾的法哲學主要是為普魯士王國辯護的。他宣揚君主立憲制是最美好的政體,並宣揚德國即將實現資產階級與貴族階級的聯合政權,以此來支持當時德國比較軟弱的資產階級,這正是他最保守的表現。其次,黑格爾的法哲學是立足於客觀唯心主義基礎上的,具有虛幻性。黑格爾把法哲學當作邏輯學的補充與應用,把國家制度等當作倫理理念,這根本是錯誤的。他混淆了第一性與第二性的東西,顛倒了現實與理念的關系。法哲學不是邏輯的補充,相反,邏輯學應是反映政治、法律、國家等的現實發展的東西。再次,黑格爾法哲學中的「辯證法」 具有非辯證性。他只強調事物在變化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而否認事物變化發展中的質變,主張改良,而反對革命。他還把國家制度看作是一種中介,用它來調和資本主義的矛盾,而無視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不可調和性,否認矛盾的對立性。所以,這兩點是與辯證法的特點格格不入的。 綜上所述,黑格爾的法哲學思想具有二重性,即具有積極性與消極性。這兩種特點是緊密交織在一起的,貫穿於黑格爾法哲學思想的始終。所以,我們在對待黑格爾法哲學思想時也應採取辯證的、一分為二的態度,不能將二者截然分開,更不能以偏概全,或將二者絕對對立起來。只有採取科學的態度,我們才能正確地評價黑格爾的法哲學思想,並且拋棄其消極性,繼承和發揚其積極的一面。